植株矮小是高山植物的又一生存武器。以柳属植物为例,在海拔较低的雅鲁藏布江中游谷地,它是绿影婆娑、垂枝飘拂的大树,但在高山带,它却成为几十厘米高的植物,有的甚至仅2~3厘米高,蔓地而生。又如沙棘,在藏东南低海拔的谷地中它可高达十多米,但在羌塘高原上却成为只有几厘米高矮的小灌木了。在高原东南部的高山上,以3~5厘米高的小蒿草为主组成的高山草甸植被结构简单,层次分化不明显,宛如铺在高原上的绿色地毯。它的生物生产量低,但其草质柔软,营养丰富,适口性强,成为良好的暖季牧场。在比较湿润的高山,有圆穗蓼、香青、紫菀、委陵菜、黄花草等和蒿草一起生长。这些杂草高10—20厘米,盛开着粉红色、紫色、黄色等各色花朵,五彩缤纷。高山上花色艳丽的植物不胜其数。蓝紫色的龙胆;黄色、红色、蓝色的绿绒蒿;白色的银莲花;金黄色的金莲花;深红色的角蒿,有的呈塔状矗立,有的连成一片,像色彩斑斓的锦缎,给高原增添了迷人的景色。
寒冷干旱的高原西北部占优势的代表植物是垫状驼绒藜。它植株矮小,为垫形的小半灌木,形成一个个小圆帽状的座垫。虽然高仅有10厘米,却有百年以上的寿命。它既能在含盐的、有多年冻土层的古湖盆底部形成高寒荒漠植被,又能生长在干旱的高山碎石坡上,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钦佩赞叹。
高原麦类为什么特别高产
也许你不知道,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小麦产量最高的地区。西藏格尔木香日德农场、江孜农业试验场、日喀则农科所先后创造了麦类亩产1000千克的全国高产纪录。消息传开,震惊中外。在气候温凉干燥的高原,人们怎么创造出这样的奇迹的?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要解开这个谜,必须从太阳辐射说起。阳光是绿色植物所需能量的唯一来源。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制成碳水化合物。没有阳光,便不可能有作物生产,这就是“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青藏高原有充分的太阳辐射,为农作物高产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教授早在1963年就指出,德令哈农场虽是地处海拔二三千米,但是春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却超过500千克,这是受惠于太阳辐射强之故。
青藏高原的太阳总辐射值居全国之冠。拉萨每平方米地面全年接受太阳辐射19500千卡,相当于230~280千克标准煤燃烧所产生的热量。比纬度相近的成都、南京高一倍多。世界上接受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方除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外,就要数青藏高原了。由于日照强烈,即使在严冬,只要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很快上升,气温日较差可达18~20℃有时甚至达23℃。藏族同胞的穿衣习惯就是为了适应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高原早晚很冷,藏民须紧裹藏袍御寒。而一到中午,日照强烈,气温上升,他们就得脱掉一只袖子,或脱掉两只袖子系在腰间。强烈的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高天寒的不足,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
高原上的麦类高产有一个显著特点,即穗大粒多。以近些年种植比较广泛的冬小麦品种“月巴麦”为例,每穗平均结实40至50粒,干粒重40至50克。每万穗籽粒重量约15至20千克。相比之下,华北平原和长江流域每万穗籽粒重量只有7至13千克。也就是说,在单位面积穗数相同的情况下,高原产量比东部低平地区高出0.5倍,甚至一倍以上。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和各生育期的平均气温均低于东部低平地区,从而使生育期延长。东部低平地区冬小麦250~280天成熟,可是高原却长达300~350天,而且随海拔升高,生育期还会延长,这样非常适合种植晚熟品种。晚熟品种成穗率高,穗大粒饱。
麦类的幼穗分化期是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而灌浆成熟期是决定每穗粒重的关键时期。高原气温偏低,麦类生育期延长主要是延长了这两个时期,分别比东部低平地区延长20至30天和30至50天。幼穗分化期长。幼穗发育充分,穗大粒多;灌浆期长,积累养分多,籽粒饱满。
高原麦类生长期内气温不高,但晴天多,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降温快,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养分少。根据科学家的测定,拉萨冬小麦呼吸消耗的养分仅仅是东部低平地区的1/2。
光照和温度配合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的强弱。高原上一天之中光照和温度变化是较理想的。早上气温不高,太阳辐射亦较弱,所以光合作用不强。中午前后,气温适宜,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也增加。东部低平地区中午前后气温过高,光合作用反而下降,科学家称为“午睡”现象。但在高原上却不存在这种情况,一天中有10至12小时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
高原上很少发生大风倒伏、雨害涝灾、高温逼热等天气灾害,温凉干燥的气候条件又限制了赤霉病、锈病、粘虫等病虫害的大面积流行。上述种种就是高原麦类能获得高产的原因。
独特树种——西藏长叶云杉
我国稀有珍贵树种——西藏长叶云杉,分布于万木峥嵘的喜马拉雅南侧吉隆以下沟谷地段的吉隆藏布流域的冲色至不村附近,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现已批准该处为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科研、引种、繁殖这两个珍贵树种的天然基地。
吉隆藏布穿过茂密的森林,沿着蜿蜒的山谷向南飞泻。河谷两侧山势巍峨,海拔1810米至6000多米。山顶皑皑冰雪,山腰茫茫林海,山麓潺潺流水,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特殊的自然条件,繁殖了千姿百态的各种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植物。
珍贵的西藏长叶云杉针叶细长下垂,远看似孔雀开屏,展翅欲飞。据考察,西藏长叶云杉为喜马拉雅地区的特有种;长叶云杉产于吉隆,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巴基斯坦以及阿富汗也有少量分布。在吉隆,西藏长叶云杉垂直分布于海拔1810米至2550米之间,水平分布于吉隆藏布流域的羊母台一线,以江村附近为多,常呈块状纯林。它的生长量比同林区用材树种的乔松、喜马拉雅冷杉、糙皮桦、高山栎等均高,单株材积可达7立方米以上。西藏长叶云杉,因其分枝高、树皮厚,还具有抗御林火的特性。江村附近一片长叶云杉、乔松和其他树种的混交林,1950年曾遭火焚,惟存长叶云杉昂首云天,亭亭玉立。
长叶云杉垂直分布于海拔2150米至3100米之间。水平分布于吉隆藏布流域的沿河沟谷,以冲色、吉甫附近为多,有的单株材积高达十余立方米以上。长叶云杉干形通直、小枝柔细如垂柳可与雪松媲美,也是建筑良材。其生长量仅次于乔松,比喜马拉雅冷杉、糙皮桦、高山栎等生长迅速。为什么只有在吉隆藏布流域的沿河沟谷才保存着大量的长叶云杉呢?
据地质资料记载,在1000万年前,这里没有雪山、冰峰,到处是一派青山秀水的迷人景色。在现在海拔4000米左右沃马村的荒山秃岭上,那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的各种植物。西藏长叶松、长叶云杉的分布面积远比现在多。随着喜马拉雅山体的不断上升,植物区系发生了变化,一些乔、灌木向南退缩。大自然经过千万年的演变,吉隆沟谷就形成了现在这样的植物区系,西藏长叶松、长叶云杉在这特殊的小气候环境里得以保存下来。
大自然的奇异功能,使这里山高林密、沟谷幽深,成了野生动物生长繁衍的良好场所。自然保护区内除了长尾灰叶猴、恒河猴、金钱豹、黑熊、雪豹、河麂、马鹿、猞猁、岩羊、豹猫等多种兽类以外,还有灰腹角雉、孔雀雉、藏马鸡、藏雪鸡、蓝马鸡等多种鸟类。使人讨厌的有毒或无毒蛇,在保护区内也不少见。由于林内温暖、潮湿,天麻、贝母、木灵芝、苦黄连等80多种药材在这里广为分布。
在自然保护区内,由于海拔高差悬殊,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这里不仅植物垂直带分布明显,植物区系组成复杂,在这苍茫的林海里,还有壮观的瀑布,奇妙的山景,鲜艳的花卉,悦耳的鸟声,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鸟的天堂——错鄂湖
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北麓,羌塘高原南部边缘湖盆区,有一个淡水湖叫错鄂湖,湖里有个鸟岛,海拔约4600米左右。四周天高水阔,僻静悠远,没有各种野兽的骚扰,湖内有无数的鱼类等水生动物,湖边花草繁盛。每年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时,成千上万只鸟汇集到这里,欢歌雀跃,生儿育女,栖息觅食。成群的鸟儿冲向天空遮天蔽口,似朵朵彩云,这里是鸟儿斑斓绚丽的世界。
对人来说,它们过着谜一般的生活。能够生活在那样高寒的地带,错鄂湖的众多鸟类必然有其特殊的生理特性,使它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生存下来,这些生理特征目前正是我们人类正在研究的课题。
这里的鸟儿们为了繁衍自己的后代,十分辛苦,虽然高原气候恶劣,但它们还是坚韧地忍受着这里时风时雨的恶劣气候。它们为了生存在同种族内往往是群居,但各自组成小家庭。棕头鸥筑巢遍布全岛,几乎无插足之地,斑头雁巢混杂在东西两侧的棕头鸥巢群中,鸬鹚则建巢于较大的岩石下,秋沙鸭建巢于岸边浅水中。
黑颈鹤是中国的特产,也是世界上15种鹤类中唯一生存高原的鹤。由于它所要求的生活条件特殊,种群繁殖率低,防御敌害能力差,目前在世界上已被认为是十分稀少的珍禽。国际鸟类红皮书和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都把它列为急需拯救的濒危物种。
为此,国家专门在申扎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保护黑颈鹤的繁殖地。在这里,黑颈鹤是怎么生存繁衍的?
河湖边沼泽地带是黑颈鹤做巢和避敌的好地方。沼泽内的水生植物如红线草、黄花水毛茛也是黑颈鹤的食物之一。黑颈鹤体形非常高大,一般体重5至7千克。颈、尾、初级和次级飞羽均为黑色,体羽灰白色,头顶少有点绒毛,呈朱红色。它体态优美,性情温雅,举止庄重,抬头昂立时几乎与人齐高,舞姿潇洒飘逸,惹人喜爱。它们一般数十只成一群,活动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的高原区,每年冬季在藏南拉萨河年楚河一带,常栖于宽阔的河滩、河湾、卵石滩浅水处,有时沿江河上下飞行,常听到它们“果、果”的鸣声。
一切表面的平静之下都蕴涵着不安。产卵后,面对高原多变的气候,为了让心爱的幼儿顺利出世,它们夫妻轮流孵卵。如发现敌害时,另一只黑颈鹤总是设法把敌害引开到离巢较远的地方。30天左右,幼鹤破壳而出,刚出世的幼鹤浑身绒毛,茸茸可爱。一般一窝能孵出2个幼雏,但由于幼雏间的争斗和天敌的危害,幼鹤夭折率较高。据观察平均二至三对成鸟才能保存一只幼鸟。它们繁殖期间食物主要是沼泽里的蛙类、鱼类、藻类的根茎、湖边的人参果和山坡上的西藏沙蜥等。黑颈鹤对这里的气候非常敏感,每到8月,成鸟带着幼鹤练习飞翔,尽快学好本领,高原9月大雪降临,成鸟领着已长成大鸟的幼鹤,离开申扎保护区,踏上征途,返回藏南。
“西藏的江南”——察隅
“察隅好,入冬天不寒。山头雪积银世界,山谷樟叶泛青光,郁郁似江南。”这诗句是人们对察隅的赞美,也是人们对察隅的向往。这里山高林密,层峦叠嶂,岭上白雪皑皑,山腰云雾缭绕,山坡上森林郁郁苍苍,山谷间清泉流水潺潺,加百鸟争鸣,蜂环蝶舞,异兽出没,真是一派江南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