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际关系心理学
299400000040

第40章 因人制宜,善于与各种人相处(2)

王敦是东晋大将军,他去世后其大哥王含觉得失去了依靠,于是准备投奔王舒。王含的儿子王应极力劝阻他投奔王彬,王含训斥道:“大将军生前与王彬没有交往,你小子以为到他那儿有什么好处?”王应不服气地答道:“这正是孩儿劝您投奔他的原因,江川王彬是在强手如林中立足的,并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能不趋炎附势,就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君子看到我们衰亡下去,必定会产生慈悲怜悯之心;而荆州的王舒一向软弱保守,他怎么会收留我们呢?”王含坚决不听,于是径自投靠王舒,王舒果然将王含父子抛尸于江中。而当王彬听说王应和他父亲要来,悄悄地准备好了船只在江边等候,但没有等到,后来听说王含父子投靠王舒而惨遭厄运,深深地感到惋惜。

软弱保守的人,只求自保,却无保人之心之力,这类人表面上多是谦谦君子,实质却是狠毒阴险的小人;而刚正不阿的人,必然正气在身,有怜悯之心。王应的一番话说明他是慧眼识人的,比起那个不懂得防范伪君子的父亲强多了。

一些看似柔弱可欺的谦谦君子,给人一副温柔书生气,让大家对其掉以轻心。然而许多时候,外形强大者并非总是怀有恶意,他也不一定是小人。而有些外表柔弱的人,却经常扮演着伪君子的角色,喜欢在暗中陷害别人。所以,看人不光看其表面,更应该看其内心和本质,这才能更好地防范外表柔弱的伪君子。

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伪君子,他们表面上对人毕恭毕敬,与人交际时大都低三下四,并且喜欢用花言巧语赞美别人。初次见面,我们会对这种人产生好感,但通过长时间的交往,就能察觉出这种人的恶劣本质。所以,我们千万不能轻信外表柔弱之人,而要对其多一分谨慎,才能避免上当受害。

据说,外表柔弱的伪君子之所以会喜怒不形于色,是因为这类人幼年时期受到严厉而不正确的管教,导致心理扭曲。久而久之,就习惯用虚假的表情来掩饰内心。也就是说,这类人外表的温柔并非内在的真实反映。当他们过分使用敬语的时候,常常表示其内心怀有敌意、轻视和戒备。所以,不要轻易被别人的美言迷惑,因为美言是伪君子惯用的招数。

公平地说,外表柔弱者多数并非邪恶之徒,之所以强调对他们的防范,是因为在他们柔弱的外表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之时,其中的某些伪君子很可能会在背后偷袭我们。可见,当我们与外表柔弱之人打交道时,不应该放松警惕,小心识别对方的意图,才能防止被利用。常言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外表柔弱之人更应该谨防处之。

若即若离搬弄是非的人

搬弄是非是小人都有的“嗜好”,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不说人是非又能做些什么呢?相信每个人也都听见过别人说自己的是非吧?你都是怎么做的呢?是破口大骂还是据理力争?其实,最明智的做法是不予理会,与之保持若即若离的距离,时间长了,是非自然会平息。

崔杰每天上班都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哎呀,崔杰,你的皮肤这么细嫩,是不是搽脂抹粉了?”

“你看人家崔杰,要长相有长相,要身高有身高,说起话来斯斯文文,难怪他走到哪里都有女孩子追他,抢手货呀!”

“我们单位进来的人都需要有点关系,崔杰,你认识哪条藤上的人?透露点内幕,好让我们也找个投靠的对象啊。”

如果是别人,早就和他们较上劲了,可是崔杰落落大方,毫不生气。有的人觉得他是否还有做人的尊严,怎么可以让人信口雌黄乱说呢?

终于有一位同事憋不住问他:“崔杰,他们这么说你,你一个大男人一点也不觉得这是在侮辱你吗?你至少也要回敬他们几句,灭灭他们的气焰。如果你一味忍让,往后还怎么做人呢?”

可是,崔杰却说:“何必发火呢?人家不过随便说说而已,也不是恶意地挖苦我。”

“那你就忍气吞声?”

“谈不上忍气吞声,况且我不想因为生气而受到伤害。”

崔杰接着告诉那位同事,他待人的原则是:礼让在先,并且区分事情的大小,小事不计较。古人云:“谣言止于智者。”只要自己不生气,才能避免受到伤害。你如果把玩笑当真,大吵大闹地争一个你清我白,不但伤害了彼此之间的和气,还伤害了自己的元气,到头来闷闷不乐,一肚子的怒气还不是自己受用?再说,那些玩笑话即使含沙射影,或者卖弄唇舌,带有些挑衅的味道,你如果沉不住气,上了当,到头来还不是让别人笑话?一个巴掌拍不响,你如果不理他们,他们反倒觉得没趣。

像崔杰这样“放任”小人的技巧正是“若即若离”妙法的延伸,却也莫不恰到好处。说闲话者得不到“辩解”和“讨论的机会”,自然会感觉无趣,时间久了,一切闲言闲语也就都自生自灭了。

拒绝亲近愤世嫉俗的人

愤世嫉俗的人不管现实怎样,也不管自己是否努力,总是一味地抱怨,殊不知,抱怨只会让他更直白。如果你与这样的人过于亲近,你也难免会染上他的恶习,从而成为让大家讨厌的人。

愤世嫉俗者只知道抱怨单位不好,抱怨上司不好,抱怨工作差、工资少,抱怨自己空怀一身绝技没人赏识,这种人不知道,不论现实有太多的不如意,就算生活给你的是垃圾,你同样能把垃圾踩在脚底下,登上世界之巅。

愤世嫉俗者不知道,成功不会在一夜降临。如果你还没有获得提升,不要抱怨怀才不遇,或急于跳槽。要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要知道,许多抱怨并非来自工作本身,而是源于自己的思想。比如,能力不被重视是许多上班族普遍的烦心事,他们总觉得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担当大任,却只能处在公司的最底层,干些无所谓的工作。越是这么想,对工作就越提不起精神。

愤世嫉俗者发泄着不满,却很难确定能解决什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抱怨不仅会使你越来越累,还会把别人说得疲惫不堪。

与愤世嫉俗者相处必须要知道:抱怨于事无补,并且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那些喜欢终日抱怨的人,即使独立创业,也没有办法能改变这种恶习,也没有办法获得成功。所以,远离他们,才能保证自己不被同化。

孙明磊是北京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能说会道,各方面都表现得不同凡响。他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两年了,虽然业绩很好,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就是得不到老板的提升。

孙明磊心里有些不舒畅,常常感叹老板没有眼力。

一日,和同事喝酒时孙明磊发起了感慨:“我自到公司以来,努力认真,试图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我为公司开发了那么多的客户,业绩也很不错。虽然兢兢业业,成就人所共知,但是却没人重视、无人欣赏。”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本来老板准备提升孙明磊为业务部经理。得知孙明磊之言,心里着实有些不是滋味,后来放弃了提升他。

孙明磊之所以得不到老板的提升,就在于他不了解老板的心理,而只是一味地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抱怨没有识才的“伯乐”。

试想,作为一个老板,谁愿被人认为是不识人才的无能之辈呀?孙明磊这样说不等于是在贬低老板没有能力吗?

仔细观察任何一个管理健全的机构,你会发现,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积极进取,没有抱怨,乐于助人,能适时给予他人鼓励和赞美的人。身居高位之人,往往会鼓励他人像自己一样快乐和热情。但是,很多人无法做到这一点,将诉苦和抱怨视为理所当然。

因此,自己不要轻易抱怨,更不要与爱抱怨的人走得太近。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赶快停止与他为伍吧,让烦躁的心情平静下来,重新设计未来的路。

不要被心机深重的人利用

不要天真地认为,别人跟你说了几句贴心的话,就认为对方与你是一条心。其实,这正是心机深重者的诡计。让你在他糖衣炮弹的“贿赂”下,乖乖地成为任其摆布的棋子,然后他通过利用你,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用完之后自然会“过河拆桥”,所谓的贴心话当然也不复存在,你只是人家用过就丢的棋子而已。

潘玮立是公司里勤勤恳恳的员工,从来不为任何事情抱怨。一天,刘伟私底下找到潘玮立,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潘玮立,我想跟你借点钱,三个月之内一定会还给你。你看行吗?”

潘玮立很少拒绝别人的请求,看到刘伟一脸诚意的样子,就答应了他。

两个月之后,刘伟不但把钱还给了潘玮立,而且附带了两个月的利息。刘伟满怀感激地说:“关键时刻,你借给我的钱帮了我大忙,数目虽然不多,但对我意义特别大,这利息是你应得的,就别跟我客气啦。”

潘玮立听他这么说,觉得也有道理,就没有推托,接受了利息,而且还觉得刘伟是个言而有信的人。

从此,刘伟隔三差五地就跟潘玮立借钱,每次数目都不大,而且都能在规定日期之前归还,并总是附带利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两人经常在一起聊天,俨然成为好朋友。

突然有一天,刘伟急匆匆地来找潘玮立:“我的钱被套住了,现在需要一笔钱来周转,这次你一定要帮我啊,不然就完了。”

潘玮立毫不犹豫地说:“没问题,要多少?”

刘伟说:“这次数目大了些……但三个月一定还你。”

潘玮立犹豫片刻后,还是相信了刘伟,最后把钱借给了他。

但是两个半月之后,刘伟就突然辞职离开了公司,任凭潘玮立如何给他打电话,都没有回应。

实际上,最后一次刘伟向潘玮立借钱根本就没有还钱的意思,而是想借机从潘玮立那里捞一笔,然后溜之大吉。之前跟潘玮立借钱,每次数目不大,而且都能做到提前归还,还给足了利息,这都是他故意设下的陷阱。这样就能给潘玮立一个诚实守信的印象,最后好大捞一笔。

在这里,潘玮立完全成了刘伟玩弄于股掌之间的棋子,之前的许诺和真心话,包括一些事情的安排都是刘伟精心设计的。可见他计划之周密,心机之深重。我们不禁要感叹这样的小人不能不妨啊。

防范忘恩负义的人

忘恩负义之人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想的不是如何报恩,而是想方设法超越恩人的地位。一旦发现恩人成了他的绊脚石,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铲除。

春秋时期,楚国伯嚭一家在佞臣费无忌的谗言下遭遇灭族之灾,只身一人颠沛流离逃到吴国。伯嚭投奔吴国,是因为吴国与楚国是敌对国,还因为伍子胥同伯嚭一样与费无忌有不共戴天之仇。

伯嚭一见伍子胥就放声大哭,先是对自己的遭遇表示愤慨,接着哭诉全家惨痛经历,继而大骂费无忌残杀忠良,经过一番眼泪和愤恨的表演,才请求伍子胥看在同国同乡同遭遇的分上,向吴王举荐一下,给自己一个安身立命之地。

伍子胥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出于对楚平王和费无忌的憎恨,也由于相同遭遇而产生的怜悯,于是决定帮忙引荐。但他的好友在背地里劝阻他说:“你可不要轻信这个伯嚭呀。据我所知,他是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品性贪婪奸诈,切不可同他亲近。今日重用他,以后必为其所害。”伍子胥并没有听从好友的建议,而是向吴王引荐了伯嚭。

在伍子胥的真诚举荐下,吴王阖闾就收他在朝中,封为大夫,命他与伍子胥共同辅佐朝政。但伍子胥做梦也没有想到,伯嚭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三十年后,伍子胥冤死在伯嚭手上。

身在异国的伯嚭,脚跟未稳,羽翼未丰,所以他对伍子胥毕恭毕敬,也非常依赖伍子胥,两人同舟共济,互相配合。

公元前506年,在吴国与楚国的战争中,由于伯嚭不听劝谏,结果损失惨重,孙武对伯嚭的恃勇无谋深为恼火。他对伍子胥说:“伯嚭为人矜功自任,后必为吴国之患,不如乘此兵败,以军令斩之。”

伍子胥还是为伯嚭求情说:“伯嚭虽有丧师之罪,但有前功,况大敌当前,不可因小过而斩一员大将。”经过伍子胥的劝说,伯嚭才免受一死。

几年后,吴国逐渐强大起来。对于功劳亦不算小的伯嚭,吴王以其勇而恭顺,善体己意,使为太宰以掌管王家内外事务。这样,伯嚭在吴国就站稳了脚跟,羽翼渐丰,成了吴国独当一面的人物。虽然表面上对伍子胥还是恭敬,但完全不像以前那样,俨然同伍子胥有了分庭抗礼之势。伯嚭也暗暗生了取伍子胥而代之,独揽吴国朝政的野心。

楚亡之后,伍子胥对楚平王鞭尸三百,费无忌、鄢将师已为囊瓦处死,囊瓦也自刎于郑国,伍、伯二人报了深仇大恨,于是伯嚭的欲望逐渐暴露,继而与伍子胥的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刚正不阿以国为重的伍子胥在伯嚭的谗言下,最终冤死。

伯嚭是一个典型的忘恩负义之徒,伍予胥原本是他的恩人,不知帮过他多少次,但伯嚭却丝毫没有感恩之心,为了功利和升迁,他竟然心狠手辣地毒害伍子胥。这种人是非常可怕的,他们表面上对你非常尊敬和依赖,但背地里却耍阴谋坑害于你,简直让人难以防范。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类小人。虽然你是他的恩人,虽然表面上他对你百依百顺,但是当他与你有了利益冲突的时候,他却不会念你旧情,根本无视你这个恩人的存在。所以,一个人到底是否值得你帮助,需要你认真考察他。

宽容对待贪小便宜的人

无论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常常有一些小肚鸡肠的人,他们贪小便宜,锱铢必较,甚至想占别人一点便宜才好。对待这种人,假如是原则性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计代价地分出个青红皂白,但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如宽容以对,满足其“小市民”心态,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也不失为好事一件。

一位中年妇女来到一家商场的服装店,要求退回一件外衣。事实上,她已经把衣服带回家并且穿过了,但是,她丈夫不喜欢,而且她想来想去也觉得不合算。于是想要退还,她对店员辩解说:“我可不是占你们便宜,我绝没穿过。”

但是,女售货员米雪检查了外衣,发现有明显干洗过的痕迹。但是,她知道,对于这种爱占小便宜的人,直截了当地说明这一点,她是绝不会轻易承认的,因为她已经说过“绝没穿过”,而且精心伪装过穿的痕迹。这样,双方可能会发生争执。但是,退回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于是,宽容的米雪想帮助她找一个台阶下。

米雪说:“我很想知道是否你们家的某位成员把这件衣服错送到干洗店去。我记得不久前我也发生过一件同样的事情,我把一件刚买的衣服和其他衣服一起堆放在沙发上,结果我丈夫没注意,把这件新衣服和一大堆脏衣服一股脑儿塞进了洗衣机。我怀疑你是否也会遇到这种事情——因为这件衣服的确看得出已经被洗过的明显痕迹。不信的话,你可以跟其他衣服比一比。”

中年妇女看了看证据知道无可辩驳,而米雪又为她的错误准备好了借口,给她一个台阶——于是顺水推舟,乖乖地收起衣服走了。事后,其他店员责怪米雪不该那么客气,应该拆穿她。但米雪始终认为,爱占小便宜的人并不是十恶不赦之徒,还是应该宽容地对待他们。并且米雪相信,在大家的宽容之下,这些人也一定会有所改变的。

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爱占小便宜的人并不是坏人,只是心态上存在“瑕疵”。我们大可以以宽容的心态来包容他们感动他们,这才是帮助爱占便宜的人改正心态的最佳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