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虽然自然资源和科技资源都十分贫乏,但在良好机制的作用下,各种创新资源从四面八方源源不绝地流入深圳,各种创新要素在这近2000平方公里的空间上集聚整合,产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聚宝盆”效应。
从来料加工到制造基地建设,从高科技发展到总部经济,从改革开放的窗口到与国际一流城市叫板,都是资源的组合、资源的再造与创新的结果。
二、深圳人的创新思维方式
1.思维着眼点是效益
深圳人的思维遵循“效益第一”的原则。不相信空洞的说教,遵循规律办事,效益与利益是引导人思维与行动的引擎,思维的起点围绕利益,行动起点与落点还是效益。政府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企业追求的是经济效益,个人追求的是自己利益与自身价值。只有与自身利益挂钩才能有发自内心的动力。
2.思维核心是无中生有
深圳思维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无”中生“有”。没有资源,组合资源;没有技术,自主创新;没有资金,运筹资金。研发力量薄弱,融资渠道不畅,怎么办?深圳人不会被困难吓倒,而是靠智慧,靠创新。许多人,许多地方可能找出一百个理由说出自己与深圳的不能相比的理由,可是,深圳开始什么都没有,唯有优惠政策,深圳优惠政策已经在全国普及,为什么还赶不上深圳呢?可能有人会说,深圳在特殊年代过早地享受了政策,现在没那个年代的机遇了。深圳在政策优势取消之后,自己打造新优势,寻求新突破,争上新台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科技企业,发展高端服务业,深圳通过引进高等院校,让成果与市场对接,培育中介机构,让企业与银行对接,为企业自主创新铺就了一条高速路。
3.思维的基石是胆略
支撑思维扩展的、支撑思维长上翅膀的是什么?只有胆略。只要有胆略,什么都可以去想,去运筹,去实施。思维本是活跃的,但是,总是人为地设置一些框框,这不行,那不行——当然,不行的理由有千千万,行的理由有万万条,你认为行的未必成功,你认为不行的未必不行。他们明白实践与思想是两码事,设计好的方案,在实施中会有很多变动,因为事态在变化。就象下棋一样,下前你知道能赢吗?不知道,关键有这个胆量去下,敢下才有赢的机会。深圳人具有敢闯的精神,敢拼是他们的性格。他们明白,敢想是最廉价的投资,不用花美金与人民币,只要有胆,就成功了一半。
4.思维触角是全方位
深圳人的思维不受条条框框限制,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只要去努力总是有所突破。人们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从深圳的第一栋高楼建设,到深圳第一届高交会举办,一个个第一,都是想出来的,都是拼出来的。
5.思维目标是超越
人思维不是静止的,但是有些人的思维虽不是静止的,往往总是在窠臼里打转转,深圳人的思维是放射性的,向外突破,但总是在不断地超越自己的过去,寻求新的落脚点,窥探外面的新世界,欣赏外面的新风景。内地一个建筑设计师的图纸可能会卖给好多家使用,深圳的设计师设计的大厦只能使用一次,因为深圳人追求新奇,人们不会建两栋相同的大厦。如果欣赏这栋大厦风格,必须在设计上有所创新。
6.思维的价值是个性
不追求雷同,追求个性。思维的惯性是从众,创新的思维在于追求新颖,思维定势不能重复过去。逆向思维,体现了深圳人思维特点,深圳人的思维不是大众思维,总是在大众的思维中,寻求新奇,总是在大众意想不到地方栽种芳草。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想的地方就没有机会,而在人们想不到地方,机会很多。换个方向就是第一。
三、深圳人的新思维新思路
2008年4月,深圳第八届人代会正式召开,深圳市政府的枟政府工作报告枠格外引人关注,其中许多新理念、新观念、新创意,让人耳目一新。代表了新时期深圳人的新思维。
1.实施“飞地经济”,实现资源整合
土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深圳发展的“四个难以为继”中的第一难题。
怎么办?深圳土地面积1953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7186人。
这远高于广州的1652人/平方公里和珠海的888人/平方公里,甚至也高于寸土寸金的香港(6800人/平方公里)。
为解决土地的困惑,政府首次提出了创建“飞地经济”模式新思维。其构想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整批输出项目,偏远的山区城市出让土地交给前者管理,利税共享。这样不仅为土地资源匮乏的经济发达城市找到产业转移的平台,也为经济欠发达城市找到招商引资的突破口。这是深圳服务全国的社会责任,也是解决深圳土地难题的有效办法。
实施办法与途径:
一是继续扶持本市企业外迁。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耗能大户企业迁出深圳,资源优化实现“腾笼换鸟”。2003年至2007年全市外迁企业数量为180多家,迁入深圳的企业数量为274户,高出迁出企业34.3%。企业外迁是自然消长,一些企业走出去,让更多更好的企业迁进来。在深圳投资的144家世界500强跨国企业,没有一家迁出。
二是到外地大力创建深圳工业园。与外地政府合作,将深圳企业有序流动,实现利益分成,达到共赢。这些都是深圳的新创造、新发明。目前深圳与昆明、常德、襄樊等地签署协议,建立深圳工业园。
三是到外地租赁购买土地。采取单独经营模式,租赁购买方式,实施企业经营模式,达到深圳项目外地实施建设的创新模式。这些都是大胆的创新,闪烁着创新的智慧、创新的谋略。
四是深港共建境外产业园。继续借鉴深圳在越南设立的境外产业园的做法,通过深、港配合联手发展,双方优先选择在新兴快速发展国家和地区建立深港产业园区和开发区,根据深港产业市场的布局,在海外的共同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提高深圳产品竞争力。
2.产业用地使用年限上弹性创新
在土地问题上,深圳的改革创新走在全国的前列,对国家至少有三次贡献。一是土地有偿使用,推动了国家宪法修改。二是深圳“第一槌”对经营性土地公开拍卖,影响了全国土地出让制度的建立。三是对产业用地率先在全国推行“招、拍、挂”。但是,面对有限的土地,深圳还是不断创新,出台新措施:
一是在招商模式上,要变土地招商为厂房楼宇招商,利用招来的项目和资金,盘活改造现有的老厂房。
二是集约经营土地,创造性地使用土地年限。将产业用地50年使用权,变为弹性使用期。在知识经济时代,许多工业产品更新换代很快,可以根据产业生命周期来确定使用年期,可以是10年、20年,也可以是比50年更长的时期。这样,就可以把土地盘活,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把一块产业用地,变为两块、三块产业用地。
三是改变土地出让方式。目前,深圳的土地出让方式是以出让产权为主,今后,改为土地租赁为主,政府可以掌握土地使用的主动权。
3.打造经济腹地
一个高度繁荣的城市,其发展一定要有经济腹地的支撑,两者合作,相互促进。深圳可以借鉴新加坡、苏州工业园的经验,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以区域合作的方式打造经济腹地,通过直接介入方式,在外地发展深圳工业园,在更大范围内延伸自己的产业链。与此同时,发挥深圳特区作为旗帜和窗口的作用,把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带到各个经济腹地,为全国服务,这样深圳不仅有坚强的经济后盾,而且,带动内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4.实施总部战略,加快产业布局
“总部经济”,共建以深港为基地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合力打造港深世界级金融中心、旅游会展之都,大力培育现代都市服务业,创建深圳的研发中心,这些都是深圳着力打造追求的目标。
深圳要高瞻远瞩,以深圳为轴心,面对全国配置资源,面对国际谋求发展,这些才是发展深圳经济的大思维、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