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哈佛领袖气质课:领导无形,管理有道
29833200000003

第3章 领导无形之远见:目光如炬,高瞻远瞩(2)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如今令人敬仰的公司,10年前的股价只在3美元左右徘徊。令苹果公司能够从破产的危机中逐步走向蓬勃发展,关键就在于一点——乔布斯的高瞻远瞩。

从诞生的第一天,苹果公司就打上了乔布斯的个人烙印。创新,走一步看三步,这是苹果公司持之以恒的发展策略。因此,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苹果公司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不断开发新产品,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领先,股票的成功上市也证明了其在市场上的成功。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具有忧患意识的乔布斯意识到,再优秀的产品也需要精准的营销。于是,他邀请百事可乐的总裁斯考利加盟苹果。

乔布斯的深谋远见,现在看来无疑是非常准确的。然而,他在选人上却出现了失误。与乔布斯的“专攻”理论不同的是,从百事聘请来的斯考利主张多元化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苹果陆续开发了数码相机、随身听、音响系统、甚至游戏主机。可是,这一做法并没能让苹果取得理想的成就,反而因为产业链过于庞大,严重地分散了公司资源,使得公司的核心产品得不到应有的研发资金,公司承担了庞大的资金压力。也正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微软取得了苹果在图形界面的领域的多项专利,造就了windows3.1和windows95的巨大成功。至此,苹果变得无足轻重,慢慢沉寂起来。到1997年时,公司当年亏损10亿美元,市值也有区区30亿美元。此前,乔布斯也被迫离开了苹果公司。

虽然聘请斯考利,导致了苹果公司的溃败,但是没有人可以否认,乔布斯的当年制定的计划是正确的。因此,苹果董事会经过讨论,在1997年将乔布斯又一次请了回来。

重回苹果的乔布斯,依旧是那副高瞻远瞩的样子,仿佛把未来的一切都尽收眼底。这一次,他没有再依赖别人,而是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在苹果公司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乔布斯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幅削减生产线。60多个产品,一下子精简到只剩4个。当时,很对人不理解乔布斯的举动,但乔布斯却毫不妥协,因为对未来的规划,他已经了然于胸。

紧接着,乔布斯再一次展现出了“走一步看三步”的魄力。他决定重新从工业设计入手,以家用为切入点。而这时候,一个人的到来为乔布斯的计划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他就是乔纳森·艾维。进入苹果之后,乔纳森·艾维设计出了那种透明的类似果冻般效果的电脑外观,这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它一下子改变了人们对电脑的印象。这次改变,为苹果的重新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更让人吃惊的是,乔布斯居然和对手微软公司达成了协议!所有人都不明白,乔布斯为何这样做。其实,他早已看清了未来的发展趋势:虽然在操作系统领域,微软是自己的对手,但是在其他领域,两家公司的合作却多于竞争。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乔布斯重新审视了两者的关系,这样,苹果和微软两个看似永远站的对立面的企业,居然达成了战略联盟。

这份魄力,有几个人可以做到?乔布斯做到了,并成功了。通过与微软的合作,苹果得到了来自微软的投资,还得到了微软在苹果的Mac平台下继续开发Office软件和IE浏览器的承诺。

正是凭借着乔布斯的高瞻远瞩,苹果一转颓势,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

没有计划的将帅都不会成功,所以有人说:“没有计划,就是正在计划失败。”成功的将帅都善于制订自己的工作计划,他们很清楚自己预想的目标,并且会为这个目标的实现而制定周密的计划。有管理者调侃:你可能不会被大象踩死,但你可能会被蚊子叮咬。而蚊子,就是你疏忽的地方。由此可见,计划是任何一个目标实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而且要详细道把所有要做的事项都列下来,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然后按计划行动。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向目标迈进。

许多作家创作的时候,规定自己每天需要撰写多少字数,需要搜集多少资讯,需要查阅多少资料,把它们分割下来,每天固定的时间一到就照着计划进行。当然,有的时候没有办法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但是,有了计划,会提供你做事的次序,让你可以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你需要做的事情。在工作当中,管理者没有办法做每一件事情,但是永远有办法去做对你最重要的事情,计划就是一个排列次序的办法。

一位哲人曾经提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对时间管理的方式和一般人不一样,他在24小时当中,跟你做了不一样的事情。这些事情往往不是非常困难,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然而,成功者把这些事情变成一种习惯,因此,他们的成就总是超越别人。

为了做成功的将帅,你需要设计严密的计划;为了传承,为了团队和公司的发展,你需要设计严密的长远计划。这就是承接定律。

有内在坚定信念,才可对事业目标执着坚持

聪明的有钱人和穷人最大的不同是,穷人不愿意花一分钟下定决心让自己变得有钱。所以,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些成功人士的方法与技巧之上,我们最应学习的,是那份誓不回头的决心。

想要在商界中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计策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比计策更重要的,则是誓不回头的决心。套用尼采的一句话就是:“一个有强烈决心的人将无所不能。”

一位名叫马克·韩森的富翁在《亿万富翁制造机》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想要成为有钱人的第一件事是,你得先花一分钟下定决心成为有钱人!聪明的有钱人和穷人最大的不同是,穷人不愿意花一分钟下定决心让自己变得有钱。穷人连一分钟都不愿意专注,反而浪费时间去抱怨或自怨自艾。所以,不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那些成功人士的方法与技巧之上,我们最应学习的,是那份誓不回头的决心。

身为大名鼎鼎的百度总裁,李彦宏如今在互联网行业中创造了辉煌的成绩。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就在于他的导师所说的一句话。

1992年,李彦宏在美国留学。一天,他的导师不经意间对他说:“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

这句话,给年轻的李彦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当时互联网还未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了——从专攻计算机转回来,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并最终确定了“搜索引擎”这一板块。毕业后,他加入当时最成功的搜索技术公司Infoseek,这更加肯定了他的想法。

在Infoseek期间,李彦宏学习到了很多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同时,他也成功编写了第二代搜索引擎程序。不过就在此时,公司高层却对搜索引擎的兴趣大大降低,决定不再该领域继续投资。

公司的这一调整,让李彦宏无比失望。当然,其他的搜索引擎也陷入窘境。例如雅虎,它们也慢慢失去对搜索领域项目的兴趣。最终,雅虎公司将他们的搜索功能模块外包给了当时刚刚起步的小公司——Google。

尽管市场风投突变,但李彦宏依旧不肯放弃自己的理想。在不断地努力下,他顺利拿到了风险投资,并让百度成了Google之外的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公司。2005年8月5日,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傲然屹立于全球资本市场。2011年3月24日,百度市值收盘报460.72亿美元,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第一的公司!

李彦宏的一个朋友曾这样评价他:“那个时候,雅虎公司并不认为搜索非常重要,但是李彦宏不同。他看上去非常有决心和信心,并且一直坚持了下去。我非常佩服他现在所成就的一切。”这才是李彦宏及百度的成功关键所在!

当下,成功学界有一个观点十分流行,那就是:成功来源于你是想要,还是一定要。如果仅仅是你想要,那么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得不到;如果是一定要,那你就一定有方法可以得到。

事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需要有着顽强必胜的信念的人,毫不松懈地坚持。这样的人决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打乱他一生的计划。通过失败,他们可以从中总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然后养精蓄锐、从头再来。

这也正是一个合格将帅所必备的精神品质所在。每一个管理者,要想带领团队大展宏图,就必须要有决心,有韧性。而对于决心的培养,则是讲究原则与方法的:

1.培养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个将帅对某种事物、某项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那么他就更容易具备不打不地不罢休的决心和意志,成功也便顺理成章了。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说:“我经常不分日夜地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有人以为我很苦,其实这只是我的兴趣,我感到‘其乐无穷’,自然有毅力干下去了。”

所以,无论做出怎样的决定,我们首先要问问自己:“这件事我真的感兴趣吗?”只有肯定的回答,才能让你有决心坚持下去。

2.衡量自己是否有决心

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当明确了目标之后,你要这样问自己:究竟是“想成功”,还是“一定要成功”?虽然“想”与“要”之间只是一字之差,但结果却是天壤之别。渴望成功的人多如牛毛,而真正成功者却凤毛麟角,其中原因很大一部分就取决于这一字之差。因为“想”,是随意的、想当然的,盲目的和非现实的;而“要”则全然不同,它是明确的,有目的和现实的。而“一定要”则是促使人前进的最强驱动力,在它的支配下,人们才会不顾任何艰难险阻,义无反顾,锲而不舍地前进。

3.把决心融于生活的每个细节

人是一种充满惰性的动物,习惯性放弃很多人都有之。想要扭转这种心态,我们就要把决心融于生活的每个细节。例如,你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自己的决心,字最好大一些,然后把它贴在显眼的地方。每天清晨,当你醒来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就大声说出你的决心;你也可以用录音机把你的决心录下来,每天反复地收听;此外,闲暇的时候,要不断地想象自己的目标实现了的情景。这样,决心就会得到强化,让你难以产生放弃的思维。

总而言之,丢了决心,就等于断了前进的路。不下决心,我们很难从根本上改变习惯和心态;不去决战,我们很难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决胜,我们就会失去职业的尊严。所以,牢牢记住拿破仑的一句话吧:“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