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公司的企业领导者就十分关心自己公司的员工。公司当中,所有的中层管理者,都扣着印有“我关心我们手底下的员工”等字样的纽扣。他们将员工称为“合伙人”,并且时常和下属进行沟通。沃尔玛的董事长萨姆·沃尔顿曾经对一个中层管理者说道:“我们要做的是深入每一家的商店,听听我们的合伙人心里在想什么。有时候最绝妙的主意,都是我们那些合伙人想出来的。”
萨姆·沃尔顿也曾经对手下的管理者提出这样的要求:作为中层的领导者人,要用亲切诚恳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下属,了解自己下属的为人、家庭和面对的困难,要表现出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只有这样做,才能帮助他们和我们一起快速的成长和发展。
萨姆·沃尔顿也会经常出现在下属公司的商店,问问基层的员工:“你在想什么呢?”或者“你最关心的又是什么?”通过和员工的聊天,了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要。
美国的一家报纸曾经报道了这样的一件事:“在几个星期前的一天晚上,沃尔顿先生在凌晨两点三十分结束自己的工作,去了一家通宵为人服务的面包店,买了些点心。回来的路上,经过公司的一个发货中心,同一个刚刚装卸回来的工人聊了一会天。结果,他发现这儿至少需要两个沐浴的浴室给员工用,我们便在这里建了两间。”
人才是企业向前发展最根本的保证。善待员工,可以让员工产生和上级“合同为一家”的温馨感。企业管理者及时地了解下属的需求,并伸出援助之手,则是进一步将这种温馨感扩大化。试想,在一个员工最困难的时候,公司能够予以及时的援手,员工怎么会不将企业当成自己的家呢?怎么能够不和企业同甘共苦?
在很多企业当中,不难见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管理者明明可以准确的了解下属所需,知道下属到底想要什么,但是面对下属的请求时,他们就是不肯伸出援助之手,尽管他们要做的,只是举手之劳。
一个人死了之后见到了死神,死神问他:“你是想去天堂,还是想下地狱?”那个人想了一下,说道:“我还是分别参观一下再做决定吧。”死神答应了他的请求,先带着死去的人去了由魔鬼掌管的地狱。
死去的人到了地狱之后,吃了一惊,他发现地狱并不像世人传说的那样可怕,这里没什么酷刑、火坑等,地狱中所有的人都坐在饭桌旁,桌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有肉、有水果、有蔬菜。但是这里的人过得并不开心,他们个个愁眉苦脸,饿的是皮包骨头,完全没有分享美食的快乐。他发现这里的每一个人,左手都被捆绑着,右手手上也捆着一把很长的刀子和叉子,但是因为很长,即使美食就在身边,他们也没法送到口中,于是只能忍饥挨饿。
随后,死去的人又和死神去了天堂,那里却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同样的食物,同样的被捆绑着,也同样的餐具。但是他们却处处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美食。死去的人十分的惊奇,这是为什么呢?
死神指了指那些人的手臂,他仔细地一看,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地狱中的人,每一个人都想要自己吃到东西,而天堂的每一个人都在用长长的餐具帮助对面的人喂食,于是大家都能吃到东西了。
我们都说,帮助是相互的,有智慧的管理者都该明白,帮助了别人,也就帮助了自己。因为任何人都有陷入困难的可能,但是在别人陷入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及时的拉上一把,等于为自己开了一扇窗户。等到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就会发现,曾经被自己帮助的人,也对自己伸出了手。企业管理者了解下属,不吝啬给予帮助,这种双赢的事儿何乐而不为呢?就像上面的例子,如果地狱的人能够和天堂的人一样,相互的去喂食,结局也会和天堂的人们一样,四处充满欢声笑语。
企业领导者及时地了解下属的需求,进而予以满足,是驾驭下属的最佳方式,同时也是笼络人心的最好方法。明智的企业管理者,无不懂得善用这个方法。
招式42批评往往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
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在一次狩猎过程中,忽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叫“救命”。他四下里看了一下,发现一个小男孩落水了。小男孩一面挣扎,一面高声求救。拿破仑见那条河的河水其实并不宽也不深,就拿起猎枪,对着那个小孩说道:“你要是爬不上来,我就一枪毙了你!”小孩见拿破仑非但没有救自己脱离险境的意思,反而使得自己处境更加危险,为了自己的小命,只得使出全身力气,自己救了自己。
小的时候,老师布置好作业,我们回到家中,就老爱问爸爸:“爸爸,这道题目该怎么做啊?”于是爸爸就说:“不会写吗?自己先想想,想不出来就别睡觉。”于是,思考过后,一道题目就写出来了。其实,不是题目不会做,而是不愿意去思考,有了他人的鞭策,问题迎刃而解。在企业当中,有时候批评不是坏事,它是鞭策员工们向前的动力。
在上述例子中,拿破仑的做法,看似是一种胁迫,其实是一种逆向的激励。通过适当的施压,他激发了那个孩童的求生欲望。拿破仑本来可以亲自跳下水,去救那个小男孩,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如果拿破仑真这样做,那个小男孩将永远不会知道,其实凭借他自身的力量,完全可以爬上来的。反之的话,下次再遇上这种类似境况,就还想着向人求救,没人见过的话,就有可能溺水而死了。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也应该明白,适当的用你手上的权利,向下属施压,有可能起到逆向激励的作用。当然,这儿的激励有正负两面,正面的激励直接去鼓励,而负面的激励是去批评。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当中,批评只会造成下属心中的压抑,是一种负面的压制性行为。但从实际的效果来看,批评可以帮助下属员工清楚地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激励自己寻求改正的方法,以求最终的进步。员工面对批评的时候,就会把批评化为一股动力。我们常说:“知耻而后勇”,其实就是这个道理了。
但是批评需要一个度,一味的批评得到的效果适得其反。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导当代企业管理者,如何掌握一个度。
每年的上半年,小敏都会受到某些机构组织的文案评审活动。这个活动只是一个荣誉活动,很少有酬劳,但很多文化界的同行都想要参加这些活动,只是找不到门路。有些人虽然参加过几次,但之后就没再被邀请过了。因此,文化界同行对小敏可以说是“羡慕嫉妒恨”。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的文化活动,应该邀请文化界的资深人士才是,或者是资深广告人,但小敏却都不在这两种范畴当中,那为什么这个殊荣每年都落在她身上呢?
有人向她求教当中的奥秘,小敏才向大家揭晓了答案:原来,她之所以能够年年受邀,跟她的出身、背景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她很懂得“逆向激励”,懂得委婉的批评和掌握批评的尺度有关。当她发现了某些问题之后,就会在活动结束之后,找来文案的策划人员,委婉的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她的做法,不仅没有伤害到文案策划人员的自尊心,承办方对她自然也就十分的满意,每年都会特地留下一个位子给她。
批评是一种有效的逆向激励手段,但如果企业的领导者耻于批评下属,这样下属就不会知道自己身上存在什么缺点,也就谈不上改正了。同时,企业中层的管理者,在运用这种激励方式的时候,也要讲究技巧。如果批评得当,就可以成功地将下属引上正途。如果批评不当,就会造成负面影响,打击到下属的自信心,从此萎靡不振,找不到奋斗的动力。
如何掌握批评度数,有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采取委婉方式。
譬如,粗暴地去批评下属,非但不能实现激励下属的目的,反而会弄巧成拙,激起下属心中的逆反心理。合适的批评方式,应该用委婉的语气,这样就可以更加容易的让下属认识、进而改正身上缺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批评时分清场合。
一个有管理能力的企业领导者,就应该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表扬一个人,最好用公文,批评一个人,最好在电话里。”表扬,是对下属工作业绩的肯定,是弘扬他的成绩,用公开的文书形式,可以让这个员工在全体的员工当中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好让公司的全体员工都向他好好学习。而批评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激励,可以让下属清楚明白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让下属更加深入的对自己有一个认知。但这样的激励不可以在公开的场合进行,而是在私下的场合当中批评下属,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维护下属的自尊心,将逆向激励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第三,表扬和批评相互结合。
作为企业的中层领导者,如果只懂得称赞下属,却看不到批评的作用,那么下属就认为你是一个软弱的领导者,这会对领导者的权威造成影响。如果将称赞和批评这种截然相反的激励手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么下属就会觉得你是如何的明察秋毫,进而由衷地对你产生敬佩,对你的吩咐也就更加地重视,不敢有任何轻侮或者轻视。
凡事都有两面,批评同样如此,有智慧的企业领导者,应该牢牢记住:“哀兵必胜”的道理,懂得发挥批评具有激励作用的一面,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如果一个企业中层的领导者能够获得下属这样的支持,那他很快就可以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招式43请将不如激将,让员工面临更大的挑战
一家工厂的学徒小刘提前定级出徒,在他之前进厂的学徒小齐自以为技术学的快,干活也比小刘麻利,于是心中很不服气,就冲着厂长发起了牢骚。厂长见小齐有争强好胜的心思,于是就将计就计,说道:“你的技术已经不在小刘之下了,但是全年的生产竞赛当中,小刘六次夺魁,三次成为亚军,两次居第三位,一年干了一年半的活,你呢?说说看,你有什么骄人的业绩?”
小齐当场就说不出话来了,厂长跟着说道:“而且小刘不怕苦、不怕脏,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做,你却拨一拨、动一动,做事情缺乏主动精神,如果你不服气,就做出一个样子给大家看!”
小齐在一旁默不作声,从此干起活来整个判若两人,一年之后不仅比小刘更早进入厂中先进员工的行列,还被评为全公司的先进工作者。
常言说得好:“请将不如激将”,有时候用激将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最简单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用激将法,需要企业领导者任用这个员工之前,先假装轻视他的能力,明白无误地表现出你对他能力的怀疑、担心和不信任,让对方有受到羞辱、不服气,从而激起他心中的好胜心,更加努力的争取展现自己能力,甚至给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标,让自己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就是“哀兵必胜”的道理。
苏秦和张仪都师从鬼谷子,他们离开鬼谷子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张仪首先到了楚国,结果非但没有得到楚王的重用,反而被楚国的宰相诬陷,以偷盗楚国宰相的玉璧的罪名,将他捆绑起来,驱逐出国。这个时候,苏秦已经获得了赵王的信任,并说动六国合力抗秦。为了实现六国抗秦的目标,苏秦希望有一个人能够到秦国掌权。想来想去,他想到了自己的同学张仪。
张仪正在想着以后的命运,见了苏秦派来的人之后,心中在想:“既然同窗好友已经在赵国掌权,我何不去投奔他,获取自己的前程呢?”
到了赵国以后,张仪非但没有见到苏秦,反而被苏秦冷落,而且还被困在邯郸,等了好多天,张仪才见到苏秦。但是苏秦却让张仪坐在堂下,让他吃仆人吃的东西。张仪十分恼怒,正想发作,苏秦却首先开口斥责他:“以你的才能,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是,我的确可以向赵王推荐你,可是,现在的你,根本就不值得我推荐!”说完,就让人将他赶了出去。
张仪受到苏秦如此羞辱,对他恨得咬牙切齿,心中暗暗发誓:“我要到比赵国还要强大的秦国立足,然后报今日被辱之耻!”
张仪刚刚离开赵国,苏秦马上找来自己手下的一个心腹,对他说道:“张仪是天下间难得一见的人才,我今日故意羞辱他,是为了激发他的心志,让他在一怒之下,到秦国掌握大权。现在我要你设法去接近他,跟他一起到秦国去,然后尽全力帮助他接近秦王,掌握秦国的国家政权。”
张仪得到苏秦派来的人全力相助,加上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在秦国站住了脚跟,并得到了秦惠文王的信任,拜为上卿,掌握了秦国大权。这个时候,苏秦派来帮助张仪的人决定离开了,张仪坚决不肯这位曾经和自己患难相共的人离开。那人就将苏秦交代事情的原原本本地说给了张仪听,尤其将苏秦羞辱他的好意说得清清楚楚,并请求张仪能够设法让秦国不要做对赵国不利的事情。
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张仪恍然大悟,感叹说道:“唉,我已经中了苏君的计策,却没有一点的察觉,我不如他的地方是很明显的了。有苏君在,我哪里敢说什么攻赵呢?”
明朝的哲学家王守仁曾经说过:“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这句话就指出了“激将”的作用,意思就是说天底下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有一半是激出来的。由此可见激将法的作用。上面的故事当中,苏秦故作羞辱的一番言论,激起了张仪心中的斗志,最终帮助张仪得以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让苏秦的战略设想得到实现,这是激将的最高境界。
激将的手段可以是通过言语来进行激励,或者用实际的行为激起他的斗志。这两种激励可以表现为怒,也可以表现为气,甚至可以进行一定的羞辱。管理者无论是让员工又气又怒也好,让员工倍感羞辱也好,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激起员工的斗志。这就是“请将不如激将”的道理。
同时要明白,激将法这种负向的激励方式,大多适于那些能力极强,但又向来心高气傲、作风散漫、性格大大咧咧的那些人。适当地对他们用激将法,可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不胜不归的决心,也让他们更加斗志昂扬的为企业工作。
招式44用新人激励犯错的员工进步
曾经有一个人访问了一家成功的科技公司,这家公司以能够原谅员工的失误而出名。当访问者和这家公司的总经理进行交流时,突然听到一阵阵的鸣笛声,就问经理:“那是什么?”经理淡淡的回到说:“那是我们工厂的汽笛长鸣声。”这位访问者很快又问道:“你们公司总是在星期四下午放汽笛声嘛?”公司总经理回答他说:“这倒不是,我们鸣笛声,是为了告诉每一个人,我们又一次的实验失败了,但同时对我们而言,听见鸣笛声,就意味着我们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任何人都不是全能型的人才,失败总是伴随者一个人的成长路程。宽待犯过错误的员工,可以更好的激励下属。但凡优秀的管理者,不光不会将失败放在心上,而且还会以更加敞开的胸怀,去面对胜利。因为失败当中可能还孕育着成功的机会,这就是“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解释。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要懂得宽恕员工的错误,以信任和期许,鼓励员工正视自己的错误,从中获得成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