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工作后,我对苏锐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因为暂时没有Case要做,所以策划部比较清闲。我在逐渐熟悉公司的产品和以前的运作,而苏锐则好像比我忙得多,每天都抱着电脑,边浏览边记录。经过苏锐的身后时,发现原来他看的都是一些在网上贴出来的同类产品的策划资料。果然像老总所说的那样,他是个缺乏创意的人。能发在网上的资料多半已经是"烂纸堆",其中的套路各个同行都烂熟于心,这么做策划,岂不是穿新鞋走别人的老路吗?
乌龟就是乌龟!我想,想跑赢兔子,只能是一个童话!
1
"这个方案要得很急!"老总递给我和苏锐每人一份材料,"你们有把握吗?"听着老总的简单要求,我知道,这是一个小Case。不过这可是我初到公司的"第一枪"。以往的履历再出色,也只能代表过去,想证明自己的实力,这是我最好的机会。
"没有问题!"我点点头,这样的策划只需要作出市场调查和市场判断分析,接下来应该很好运作。
老总看着我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问正在仔细看着材料的苏锐:"你呢?"
"试试看吧。"苏锐的语气不太确定。"好!今天是周二,周五的时候把策划书给我。"老总斩钉截铁地说。
我皱皱眉头,3天根本完成不了最简单的市场调查,这个策划书让我怎么去做?可是自己又已经说过了没问题。尽管为难,我还是若无其事地走出了老总的办公室。坐在策划部的电脑前,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入手!3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由于没有做市场调查,我只写了策划书的一半,费用和效果预估根本无法完成。
"你的怎么样了?"我问苏锐。他笑着点点头:"我已经做完了,正准备拿给老总。"
"你看看这个方案怎么样?"老总看完苏锐的方案问我。接过厚厚的策划书,我简单地翻了翻,原来都是一些其他企业的策划书被苏锐整理写出来了。
"这些办法都很陈旧了,没有什么新意!"我对老总说,"同行很多公司都做过,所以效果应该不会太好。"
"还是试试吧,"老总看了我和苏锐一眼,"老办法也不一定没有效果。"
看着老总安排苏锐去运作这次方案,我知道,我在竞争中失掉了一个机会。我没想到的是,苏锐的方案运作得比较成功。我下定决心,要在下次竞争中超过苏锐,显示自己的实力。
随着业务的拓展,公司需要的策划方案多起来。不过我逐渐发现了一个弊端,因为策划部人手较少,公司给的出方案的时间又短,所以我以前做策划书的方法根本适应不了公司的要求。而苏锐则每次都能从"烂纸堆"里整合出自己想要的东西。
逐渐地,公司里对我有些猜疑。我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说我以前没有做过什么策划,能力其实不如苏锐,老总选择我进策划部,根本就是个错误。
尽管老总没有流露出对我的丝毫不满,但面对同事的非议我忽然觉得,苏锐这只"乌龟"不但跑在了我这只自诩的"兔子"前面,而且我们之间的距离还越拉越远。
2
在一片非议声中,我们策划部接到了一个新的任务:公司准备在国内投产销售品牌男式衬衣。而我们,则负责做好衬衣上市的策划工作。
新产品上市是一个需要论证的过程。那几天我观察着苏锐,发现他在网上下载了几乎全部能搜索到的衬衣策划的需要。这次我绝对不能再落后了,我暗下决心,既然公司是这样一个实际情况,那么我不妨也学学苏锐。按照我的市场分析能力和销售敏感度,即使同样是整合一些旧的策划书也会比苏锐出色。现在我急需要的是证明自己的能力,让公司的同事们看看,我并不是他们所说的那样沽名钓誉。
我和苏锐之间的竞争悄悄地再次展开了。我也学他那样在网上下载了所有能搜索到的资料,然后一个案例一个案例地进行剖析,再结合目前衬衣市场的趋势,终于和苏锐在同一天把策划书摆在了老总的桌子上。
"你们回去再考虑考虑!"老总看完了苏锐和我的策划书后不动声色地对我们说。看起来这次他对我们的方案都不满意。回到策划部,我和苏锐对望了一眼,然后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看看你的方案!"
苏锐的方案做得水平不高,远远不如我的方案,不过保持着他策划书的一贯水准和本色。前几次,他的策划书总是能顺利过关的,我的这份策划书无论在可操作性和效果上都远远超过苏锐的,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老总这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下班的时候,正在冥思苦想新策划方案的我接到了老总的电话:"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3
"策划书做得不错,"老总让我坐下来对我说,"但不是我想要的。"我有些愕然地望着老总,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些什么。"你策划书的水平比苏锐的高很多,可我想要的不是你像苏锐那样整合一些过去的方案,我们聘用你,看中的是你具有很强的创意和个案操作能力,希望你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带动公司的发展,"老总盯着我说,"而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长处,被一些老员工同化。有什么困难吗?"
听了老总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他一直看重和希望我能做出自己的东西来。我把策划部人手不够以及公司需要方案所给时间太短的弊端做了反映。老总说:"这样吧,我给你一次特权,你可以自由调配人手,来进行这次策划。告诉我你需要多少时间?"
"一个月。"我思索了一下对他说。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调动人手组织了大规模的调查,并且通过分析,决定把这次公司推广衬衣上市的重心放在女性受众群体。因为调查分析表明,男式衬衣的选购者90%以上是女性。
围绕这个重心,我们拍摄了系列针对女性消费者的广告,在各个媒体进行宣传。果然上市之后,我们的产品迅速占领了市场,并且成功塑造了自己独特的产品形象,也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老总将我提升为策划部经理、并对策划部进行重组的时候,公司上下全体同事都没有丝毫的异议。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是老总和我的那番谈话,也许我现在还在为自己做不出业绩而苦恼。也许我这只跑得飞快的兔子,会永远背上影响自己成绩的"乌龟壳"。
行家并不总是正确的
【佚名】
那是在佛蒙特的一个寒冷早晨,一个女编辑开的车突然一阵发飘,于是她赶快在一家汽车修理部门前停了下来。"别担心,"机械师向她保证:"车一跑起来,就不会再飘了。"她了解自己这辆车,在过去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可行家告诉她没事儿,她也就只好将车开走了。
后来却发现是水箱冻住了,她那辆车也几乎报废。"真是报应,"她告诉朋友,"就因为我轻信了那些别人以为什么都懂的人的话,自己对周围事物应有的判断也丧失了。"
这个世界已变得那样复杂,我们在了解它或同它打交道时,从能力方面就已失去了自信。但常识却是现在和过去一样是大有益处的。再多的专长也替代不了对某一人、某一情境的特别认识。多数情况下,你还得相信自己的判断。
乔·库德尔特是几乎丢了性命才学会这一点的。一天,他在看书的时候,无意识地挠了挠后脑勺,忽然注意到有那么一块地方,在挠头时发出的声响就和指甲划在空纸盒上的声音差不多。他马上去找大夫。"您说您脑袋里有个洞?"大夫取乐似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恐怕也是您头皮上哪根神经弹出的曲子!"
两年里,库德尔特找了4个大夫,他们都告诉他完全正常。找到第5个大夫时,库德尔特几乎都绝望了:"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我知道里面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您要不信我的话,我就做个X光,让您看看我说的对不对。"大夫说。
果不其然,肿瘤在库德尔特脑袋里已弄成了一个眼球大小的空洞。手术以后,一个年轻的大夫站在他床边,踌躇片刻后说:"要说也是件好事儿,您还是很聪明的。大多数人都死在这种肿瘤上了,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在哪儿,等发现时已晚了。"库德尔特知道自已并不聪明,而且在权威面前也表现得很驯服。在找头4个大夫看病时,他就应敢于直言。当然,对某些完全肯定的观点能提出疑问还是相当困难的。
我们不应被行家之言所吓倒。当遇到我们确实熟知的领域。如我们的身体、我们的家庭、我们的住所,让我们听完行家们如何说后,自己再做主张吧。我们的推测或许和他们的差不多,有时可能还要比他们的强些。
你的拇指就是很好的标尺
【霍华德·凯明斯奇亚历桑德拉·彭尼张忠华/译】
几年前,霍华德担任一家出版公司的总裁,参加了一场大型拍卖会,拍卖物是一位作者的处女作。每个出版社都想得到那本书的版权,所以竞相出价,价格越抬越高,最后,超过了100万美元。
竞标过程中,霍华德一直在修订盈亏账目表,他想也许他们不得不退出竞标了。"我不想失去这本书的出版权,但这些数字太让人难以接受了。"他把最新的盈亏账目表分发给同事。
然而,编辑部主管本提出异议。本曾任三家出版社高级编辑,在经验方面公司无人可比。他拿起盈亏账目表说:"把这张纸扔掉吧!"他指出这些数字毫无意义。"我们之前竞价都是靠直觉与集体智慧,我相信这本书销路会很好,我们当中没有人认为作者只写这一本书。所以我建议在上次出价的基础上再加20万美金,击败所有的竞争对手,然后再加上一条,即我们将以50万美金的底价购买作者的下一本书。并先付10%的定金。"按照这一方案,霍华德进行投标,最后获得了那本书的出版权,该书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书,而且,作者写的第二本书的销量甚至比第一本还高。
工匠过去常常用拇指作粗略测量,经验越丰富,木桩标尺就越准确。他们的信念来源于多年积累的关于如何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的经验。
亚历桑德拉任杂志编辑时也有类似的故事。她为一份特刊选的封面遭到了业务部门的质疑。"太容易引起争议了。"他们说。但她仍坚定地认为那个封面是适当的。由于亚历桑德拉拒绝让步,最后由董事长作决定。"想用这个封面的只有你一个人,为什么你这么看好它?"董事长问。
"我在这行做了很多年,"亚历桑德拉说,"我的本能告诉我这就是我们应该用的封面,而且它肯定行。"
董事长决定按亚历桑德拉的感觉去做,结果那期杂志的发行量大增。"拇指会是很好的标尺",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凭经验了解自己的拇指有多长。
再坚持一下
【若风尘】
1905年,洛伦丝·查德威克成功地横渡了英吉利海峡,因此而闻名于世。两年后,她从卡德那岛出发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滩,想再创一项前无古人的记录。
那天,海上浓雾弥漫,海水冰冷刺骨。在游了漫长的16小时之后,她的嘴唇已冻得发紫,全身筋疲力尽,而且一阵阵战栗。她抬头眺望远方,只见眼前雾霭茫茫,仿佛陆地离她十分遥远。现在还看不到海岸,看来这次无法游完全程了。她这样想着,身体立刻就瘫软下来,甚至连再划一下水的力气也没有了。
"把我拖上去吧!"她对陪伴她的小艇上的人挣扎着说。"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只剩下一英里远了。"艇上的人鼓励她。"你骗我。如果只剩一英里,我早就应该看到海岸了。把我拖上去,快,把我拖上去。"于是,浑身瑟瑟发抖的查德威克被拖了上去。小艇开足马力向前驰去,就在她裹紧毛毯喝一杯热汤的工夫,褐色的海岸线就从浓雾中显现出来,她甚至都能隐约看到海滩上,欢呼等待她的人群。到此时她才知道,艇上的人并没有骗她,她距成功确确实实只有一英里。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后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难跨越的门槛。其实每一个人的一生中,无论工作或生活,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这样那样的极限环境,或者说极限困境。有的时候就需要那么一点点毅力,一点点努力的坚持,成功就能触手可及,而不是充满遗憾地擦肩而过。
脑内投篮
【于光】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些身体情况基本相同的学生分成三组,进行不同方式的投篮技巧训练:
第一组学生坚持在20天内每天练习投篮,并把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投篮成绩记录下来,中间的练习不提任何要求,顺其自然。
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第20天练习投篮的成绩,但在此期间不再做任何投篮练习。
第三组学生记录下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每天花20分钟做想象中的投篮。如果投篮不中时,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令人吃惊:第二组的投篮进球率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4%;第三组的进球率增加了26%!
与投篮实验相近,英国的一些社会学家对上万人的成功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决定一个人成为成功者的重要因素中,80%属于个人的"态度"等主观因素;只有7%属于运气、机遇、环境、时间、天赋、背景等所谓的客观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调查结论是:成功主要是因为态度!
有什么样的期望,就会有什么样的信念;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有什么样的态度,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你试过在脑内练投篮了吗?
偏执的成功者
【柳君】
30年前,他在村子边的公路上坡岭前摆了一个修车摊。他作过一个统计,公路边每天经过的汽车是8辆,拖拉机11辆,自行车23辆。
摆这样的修车摊,那就几乎成了一种笑话。但是他一摆就是10年。
10年后,这个无名地段有了自己的名字--修车岭,在省城长途汽车站内,只要说一声"修车岭",那些售票员全知道,他们还知道这修车岭下有一个修车铺,一个修车人常年呆在那里。当然,这一切都是站里的司机们告诉他们的。
这位修车人是"傻子",这是司机揣测的。你想啊,每天那么少的车经过,修车铺怎么会有生意呢?每天守着能过生活吗?
修车人绰号真的叫"傻子",村子里的人都这样称呼他。据说30年前他突然之间迷上修车,花了10元钱买了工具之后,就再也不肯罢手了。
又是10年后,修车人又作了一个统计,公路边每天经过的汽车有80辆,拖拉机50辆,自行车有200多辆。他成了忙人,每天他有修不完的车。
他成了村里最早富裕起来的人,造起了洋楼,买起了摩托,他还把修车铺扩大了一倍。
又是5年后,公路扩建了,每天经过的车不计其数,他已经无法统计了。他雇用了3位帮工帮他打理修车生意。每天几乎日进斗金。据说他有数百万元的资产了。
有商人请他合资办企业,他拒绝了。乡镇开出优惠条件让他投资经济作物种植,他也拒绝了。那都是在家坐着就可以赚大钱的事,比修车不知要好上几倍,家人骂他傻,但他却把修车铺再次扩大。
大家都笑话他发疯了,仅仅一条公路哪有那么多车供他修。但是人们发现工房造好那天,门前竖起了一块挂着红绶带的牌子,上面写着:"机动车特殊器件加工厂。"许多人才明白,他的加工厂生产的是机动车上一些易损耗的器件。
5年后,城郊的开发区进驻了一家汽配生产公司,它的产值有3亿元,它的产品远销到了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