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强调自己的不幸,有时就是一种矫情和惺惺作态,这样的人不明白何为真正的幸福,他们一味强调自己的不如意,就像一个苗条的姑娘整天说自己太胖,需要减肥,而在旁人看来她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苗条,减肥只是在折腾自己。更何况,如果那些胖一些的姑娘听到这种话,只能哭笑不得,甚至产生嫉恨心理。这既是人际交往上的不谨慎,也是处事方法上的不谨慎,与慎独修身的宗旨相违背。
总是强调自己的不幸,还可能是对身边人的一种炫耀和伤害。因为真正不幸的人往往很有骨气,很重视自己的尊严,他们大多不会将自己的遭遇说出口来博取别人同情,只有那些不肯知足的人,才总是和别人抱怨自己得到的东西不够多、不够好,他们没有考虑那个倾听的人得到的还没有他多、没有他好,这些别人眼里的幸运者大吐苦水,在他人眼里无疑是一种炫耀,或者一种贪得无厌,这样的人永远不知道拥有的可贵,永远不懂得珍惜的重要。
一场同学会上,茱莉亚与老朋友相聚,茱莉亚喝了几杯酒,开始抱怨自己的工作,她对老朋友说这个工作如何不好,待遇低,同事不好相处,上级总找麻烦。老朋友惊讶地说:“可是,我们大家都很羡慕你的工作,你现在是我们班薪水最高的人,难道你还不满足吗?”
茱莉亚仍然一个劲地抱怨,说自己的辞呈已经写好,明天就要辞职。老朋友沉默片刻才说:“我觉得你不应该这样想,毕业的时候,你并不优秀,是这份工作的锻炼给了你优秀的能力,让你成了我们中间的佼佼者,环境、待遇、人际,这些东西不论到哪里你都需要面对,你应该感谢你的公司给了你一个相对好的机会。而不是整天抱怨它。”
回到家后,茱莉亚反复思考老朋友的话,终于撕掉了写好的辞呈,以更加认真的态度投入工作,她的积极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到了年底,她得到了公司最高额的奖金,还升了一级。
抱怨工作似乎是职场通病,多数人对自己的工作有各种各样的意见,总结来说就是环境不理想上级太严格同事不合作做什么事都困难。这种抱怨我们天天听日日听,很少有人真正想想一份工作为自己带来了多少东西——生存的条件,发展的机会,能力与智慧的积累,这些东西都是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但他们只看到自己还没得到的那一部分。
慎独修身者的日常功课除了反省自身,察觉自己的不足,还应该察觉到自己的拥有,提高幸福感。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一种不知感恩的心态。很多时候我们处在一种不自觉的幸福中,当我们为父母的唠叨心烦,不知道有人出生时就只能在孤儿院生活;当我们为学业抱怨,不知道有些山区孩子没有读书的机会;当我们为工作苦恼,不知道有人根本找不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很多时候,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
也有人说,不能拿自己拥有的东西和没有这东西的人比,其实这不是比较,比较是综合两方面各项因素得出的高下结论,而感恩只是通过别人的处境,明白自己的状态,别人“没有”而你“有”,并不是说你比别人高了一等,而是在某一方面,你比别人幸运。
感恩是一种对于拥有物的感激,它没有功利性也没有任何要求,仅仅是一种对自身处境的认同和由此而来的幸福感。懂得感恩的人不会抱怨,他们明白自己是幸福的,不会制造自己的不幸,在他们眼里,一切都有值得感谢的一面,即使是失败与困境,他人的刁难与敌意,他们比别人更加坦荡,更加明白自身的价值,也更知道自己的目标,懂得幸福在于知足,在于此刻。
5.不要为迎合别人而修改自己
一个美丽的女孩正要化妆,她看着镜子里莹白的脸和大大的眼睛、长长的头发,认为自己非常漂亮。这时女孩的姐姐走进来说:“妹妹,我认为你把头发盘起来会更好看。”
姐姐是资深美容师,女孩连忙让她帮自己盘起头发。这时,上大学的妹妹走了进来,对她说:“姐姐,我听说你要去参加宴会,你应该更符合潮流,我给你画一个烟熏妆吧!”
女孩听从了妹妹的建议,画了一个另类的妆面,这时她的哥哥递进来一个盒子说:“妹妹,这是你的未来嫂子送你的礼服,它很漂亮,你穿上一顶光彩照人。”
艳红色的礼服很美丽,女孩高高兴兴地穿上了,可是她悲哀地发现,礼服的颜色和自己被画得烟熏火燎的脸极其不搭配,就连发型也变得奇怪,她看着镜子,找不到方才看见的公主一样的女孩,只看到了一个四不像。
有时候一加一未必等于二,还可能起负效果。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这个女孩身上,她的问题在于为了迎合他人而丧失了自己的主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迎合别人,有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主意,有时候是因为不想拒绝别人的好意,还有的时候是为了取得别人的好感,宁可牺牲自己的喜好,也要让别人满意。不论如何,迎合别人的结果都是我们本身达到了他人的目标,而失去了自我的特色。
一个过分迎合别人的人难免让人有不舒服的印象,因为他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有目的,这个目的不是服从自己,而是取悦他人,他们不断修改自身,以达到别人的要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们只能是小角色或别人的附庸,而不能有自己的事业和成就,他们把自己放在别人的脚下,姿态就比别人低了一等,难怪会被人忽视。
当然,有时候别人出于关心、或基于自身经验的良好建议,比我们自己想的更好更合理,但如果不假思索的加以运用,这仍旧是“他人的建议”,并不是自己开动脑筋、妥善选择的结果,当我们选择了别人的建议,同时必须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这条建议背后的一系列思想,否则再遇到同样的困难时,我们依然要仰仗于他人的判断,而不是自己。
每一个曾经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曾为专业选择烦恼。专业选择无非根据三点,一是个人兴趣,二是专长,三是考虑未来就业。偏偏有很多人读书多年,没有爱好也没有专长,在志愿填报时迷迷糊糊,根本不知道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专业。
石越当年就碰上过这个困难。他是理科生,各个科目成绩都不错,家里人有人让他报物理,有人让他学化学,学校的老师则希望他考虑电气自动化,正在大家为他的前途争执不休,他自己选了经济管理作为专业。
经济学是一个文理生兼招的专业,而且毕业后出路不如那些纯理工专业,石越的这个决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而石越却有自己的打算,他的理科成绩虽好,却不想搞研究,不如去学学经济。不管旁人怎么劝,他都不动摇自己的选择。后来石越在一所不错的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习,又成功申请了国外著名的工商大学,以海归学历进入一家著名证券公司。
事实证明,石越的选择也许不是最保险的,但却是最适合他自己的专业。
都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我们觉得迷茫,需要有智慧的人为自己“点拨迷津”。也有时候,有人愿意充当人生导师,为你“指导出路”,但别人不是你,不知道你到底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他们选择的也许是好的,但不一定是你满意的,要学会拒绝别人的好意,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最重要。
意大利文学家但丁曾经说过:“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也是一种慎独思想,强调自我的主张与坚持。
我们能够选择的道路只有一条,如果它属于别人,自然会布满别人栽种的花草或者杂草,不是我们自己想要看见的景致,但如果选择一条无人涉足的道路,则会引来旁人的议论和猜测,他们纷纷说这条路如何艰难、这样做不会有任何结果。这个时候,如果你不能坚持走下去,就会再次回到别人的道路上,永远活在别人的意见中,无法确立自我。
永远不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所有的改变只能来自我们的决心,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坦然地面对结果,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6.为自己的独特干杯
一位模特嘴角长了一颗黑痣,这颗黑痣给她的模特事业造成了很大影响,当她想要得到一个机会,主办方总是遗憾地说:“如果你愿意去掉这颗痣,我愿意给你这个机会。”就连她的朋友们也纷纷劝导她:“把痣去掉吧,这颗痣影响了你的形象。”
这位模特却没有因为接二连三的挫折抱怨自己的黑痣,她认为黑痣是自己的标志,有了黑痣,她在众多女人中显得更加突出。她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继续辛苦地寻找机会。后来,她终于成了世界级的名模,当人们提起她,总是最先说出:“她有一颗非常性感的黑痣。”在坚持者眼中,不完美也可以变成个性,变成优势。
美女的脸上有一颗黑痣,在多数人看来,这种情况属于美玉微瑕,是很大的遗憾。只有少数人才会把一颗黑痣当做特点来接受,他们认为旁人眼中的瑕疵正是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让他们在一众人中脱颖而出,让人过目不忘。有时候,与旁人不同并不是独特,独特在于自己的相信与坚持,是自己努力的结果。
残疾人并不独特,但张海迪是独特的;耳聋目盲的人并不独特,但海伦·凯勒是独特的……他们的独特并不在于身上的瑕疵或取得的成就,而在于他们对自己的认可与接受,旁人对他们的尊敬与佩服。这些真诚的情感构成了独一无二的个体,而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在于他们自身的坦荡心理:他们不会因自己的瑕疵而自卑,他们能够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缺陷,而且并不把这种缺陷当成真正的缺陷,他们了解自己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生命、有特点的人,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坚信自己能够做到旁人无法完成的事,即使那意味着艰辛。
可以说,坦荡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接受,慎独的最高境界是自我战胜。不论外界如何评论,有些人都能够潇洒地走自己的路,他们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这种欣赏并非出自自哀自怜,也并非过度自信。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认可,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这样的人到任何时候都不会向挫折低头,也不会向困难妥协,他们不会看轻自己,他们相信只要自己不去屈就世界,世界就会来肯定他。
公司某个部门这一年招了五个新人,有四个都是毕业于名牌院校,只有一个女孩来自小城镇,毕业的院校也不如其他四个人那么显赫。进入这个部门后,这个小城镇来的女孩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工作时也小心翼翼,大家总是觉得她比别人慢一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