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里长堤溃于蚁穴,利与弊,成功与失败,都在最初那个微小的结点。有智慧的人需要有危机意识,时时刻刻保持谨慎的态度。
要留意事物的每一个细节,要注意内心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防微杜渐是慎独修身的重要部分,对每一件小事做到心里有数,既可做力拔山兮的勇者,又能当心细如发的智将。
1.每个人都需要危机意识
城里突然起了一场大火,全城的人都在大叫着去救火,护城河里的一只小鱼对同伴们说:“城里着火了,我们赶快跑,不然就来不及了!”
其他鱼奇怪地问:“河里又不能着火,我们很安全,为什么要跑?”
小鱼紧张地说:“城里的人一定会来护城河打水救火,到时候河干了,我们就要遭殃!赶快逃吧!”其他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嘲笑小鱼胆小,它们说:“你可真天真,护城河的水怎么会干呢?”小鱼没办法,只好自己游走。
火一连烧了几个钟头,全城的人都拿着木桶去护城河里提水,护城河的水越来越少,最后,火灾终于扑灭,但护城河已经干涸,没有逃掉的鱼全都渴死在河岸上。
城门失火,有先见之明的小鱼提醒同伴们赶快逃离,可惜习惯了安逸生活的鱼没有察觉到迫在眉睫的危险,反倒嘲笑那只小鱼太胆小又没有见识。事实证明,嘲笑别人没有见识的人,一般都没什么脑子。等到护城河里的水快速减少,这些鱼再也逃不掉,只能干死在河岸上,它们才明白城门失火,池鱼也会遭殃。
这个故事都了今天仍然有警示作用,慎独之“慎”,突出的就是一份慎重,一份在细枝末节里察觉危险的危机意识。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在便利的环境中一天比一天安逸,他们就像被父母溺爱的孩子,不知道何谓风浪,也不知道生存的不易。他们以为只要按部就班,生命就会如同一张计划表,让他们顺利完成。事实上,计划没有变化快,意外时时都在发生,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按时出门的上班族遇到班车晚点、买好座位的演唱会临时取消、刚穿第一次得崭新西服被别人不小心弄上油渍……世界上没有万事大吉,没有危机意识的人,总会在突来的现实面前吃亏。
危机意识究竟是什么?它首先应该是对生命的一种警示。就像汶川大地震后,人们自发学习如何防震,即使他们所在的城市从未发生地震,谁知道在出差的时候会不会赶上?不论是地震还是火灾,多一点救护自己的知识,在任何时候都能让自己更踏实,更有底气,而不会面对灾祸慌手慌脚,不知该如何保护自己。未雨绸缪的人有时会被说成杞人忧天,但我们必须保证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来面对可能出现的意外。
危机意识还应该是对未来的深刻认识。凡事表面上看都是安稳的、平和的,就像鱼儿生活的水域,既有食物又有空间,可以让它们自由自在。但以长远的眼光看,暂时平静的水域未必安全,有可能附近一场火灾水被抽走;有可能游来凶猛的食肉鱼类;也有可能水被工厂污染……我们不必每天吓唬自己,但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应对危机的方法不是搬家、不是逃避,而是事先准备对策,以备不时之需。
在古代,修建工程的工匠们最怕遇到白蚁,他们会做很多事预防白蚁的出现,并且告诉使用者千万要留心观察,一旦发现白蚁,就要立刻买药杀死。
“可是,几只小小的白蚁能有什么危害?”一个孩子问工匠。
“不要小看白蚁,它们的繁殖能力强,最主要的是他们能够把木材、石头啃穿,再坚固的东西都能摧毁。即使只有一只,我们也要小心它的危害!”工匠说。
“难怪古人都说,‘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原来是这个道理。”孩子说。
古代的人早就发现,大祸往往起源于微小的事,即使是天灾,也大都有人祸作为引子。孩子发现工匠清除白蚁,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仔细,工匠却知道这种动物的厉害,即使再坚固的堤坝,也会被它们啃食,造成大范围的水灾。必须从细小之处开始防治,才能保证安全。
也许我们并没有这种自觉:我们时刻生活在危机之中。生活并不是过马路,没有那么多红绿灯和斑马线提醒我们时时注意,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危机意识。何况就算是在马路上,还要眼观六路,防止突来的车祸,在生活中更要多多留神,防止可能到来的灾祸。世界上的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既然不知道一件事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还是不要轻视它,专心致志地做好为妙。这种专心做事的态度就是谨慎。
慎独者不但做事谨慎,对自己的心灵更有危机意识,随时防止心灵的地震。我们的心灵每天都要面对纷杂的琐事,有时面对诱惑,意志不坚定就可能走上邪路;有时面对痛苦,太过消沉就会产生迷茫;有时面对繁琐,太过烦恼就容易抱怨……这些小事不断的冲击我们的灵魂,使它扭曲变形,让我们深受其害。所以必须警惕自己微小的念头,不要让不良的情绪累积发作,要时时关注自己的内心,只有保持一个好的心态,才能一次次度过心灵的危机。
2.内敛是一把未出鞘的宝剑
曾经有这样一把宝剑,它由著名的铸剑师用上好金属打造,剑刃锋利,身体泛着清冷的寒光,靠近的人都会被这剑气吸引,夸赞一声:“好剑!”
铸剑师对它爱不释手,给它做了上好的剑鞘,当他想要给宝剑套上剑鞘时,宝剑抗议说:“难道我不应该让所有人欣赏我的锐利?怎么能套上剑鞘呢?”
铸剑师劝了很久,宝剑说什么也不肯乖乖套上剑鞘,铸剑师没办法,只好将它悬挂在正厅的墙壁上供人观看。没多久,这把坚决不用剑鞘保护的宝剑光芒尽失,浑身都是锈,再也没人夸奖。
一把宝剑为自己的精纯锋利得意,它想要被众人夸奖,不能容忍剑鞘挡住自己的光芒,铸剑师只能将它不包剑鞘就悬挂在墙壁上。宝剑不知道,没有剑鞘的它面对的不只是他人的赞美,还有灰尘的堆积,水汽的锈蚀,宝剑很快生锈,人们再也看不出它本来的面目。
其实,没有剑鞘的宝剑遭遇的不只是外界的钝化,也许还有盗贼的觊觎、其他宝剑的嫉妒与敌意……任何危险都有可能损坏这把宝剑,宝剑的用处是临敌制胜,在恰当的时候抽出它,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作用,平日如果不妥善收起,它的剑刃会伤害到别人或自己,辜负了铸剑者的本意。所以人们给宝剑加上剑鞘,为了让它们不去随意伤人,也不被外界伤害。
人的性格有时也像一把剑,有才能、有实力的人难免会有锐气,他们不喜欢自己的光芒被掩盖,总是想要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为此,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吸引别人的眼球。可是,太过高调的人就像一把没有剑鞘的剑,当他们锋芒毕露的时候,已经预示了被人冷落的结局。并不是他们做得不好,而是人们太过习惯、甚至厌恶他们的优秀,不愿继续注视他们,有时还会故意阻挠他们。而那些平日默默无闻,只在关键时刻崭露光芒的人,避过了平日的危险,就像一匹黑马冲击人们的视线,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慎独,就是给自己的刀剑般的个性戴上剑鞘,谨慎地防止割伤别人,折损自己。
少林寺有个武艺高超的和尚,他收了三个俗家弟子,教授他们拳脚功夫,大弟子天性聪慧,二弟子博学多才,三弟子资质一般,每天跟着师父和两位师兄认真学武,看上去最不起眼,谁也不相信他将来会成为一个出色的侠客。
转眼八年过去了,师父说:“你们三个功夫已经学成,我没什么再教你们,今天就可以下山去闯荡江湖。”三个弟子含泪给师父磕了头,在少室山下分开。和尚的佛门弟子说:“这三位师弟出去后,老大和老二不久就会名扬江湖,老三嘛……”师父摇了摇头说:“你哪里知道,老大和老二固然能够名扬江湖,但只有老三能真正做出一番成就。”
弟子大惊,问道:“师父何以这样肯定?”
“我和他们相处八年,老大和老二天资好,但他们沉不住气,有什么东西都要立刻说出来,老三却不一样,他每天都会把学到的东西反复思考、反复练习,不懂的部分,就在深夜找我讨教。老三从来不露出自己的锋芒,早在三年前,他的功夫就已经超过了两个师兄。”
后来,三个弟子果然如和尚所言,老大和老二名声很大,却也惹了不少仇家,只有老三成了扶危济贫、人人称赞的大侠客。
“沉得住气”是成功的重要能力,也是慎独者对自己的告诫。有的时候机遇需要碰,不一定轮到你,有的时候机遇需要等,总有一天到你头上。在那之前,如果你乱了阵脚,或者放弃阵地,机遇即使来了也找不到你,不是机遇不要你,是你没一直等它。就像在战场上,两军对垒,实力相当,这时候沉得住气的将军会选择保存实力,消耗对方的士气,然后相时而动。而沉不住气一次次冲锋的人,往往中了对方的埋伏,大败而归。
古代琴师弹琴时讲究一种最高境界,叫做收放自如,一个曲子不论激昂还是哀婉,如果能做到说弹就弹,说收就收,是对琴师技术的极大考验。他们弹琴,听众陶醉,他们停止,听众还在愣神,收放自如的琴师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听众的情绪。
做人也像弹琴,慎独的人往往内敛,才能收放自如,在沉静中静观局势的变化,他们不爱说话,只有一双眼打量上上下下,一切事情都在掌握中。那么如何做到内敛?永远不要炫耀自己,也不要轻易发表自己的见解,凡事三思后行,才能保证行动的效率。与其把自己暴露在空气中,不如做一把有剑鞘的宝剑,让人看不到你的底理,却不得不仰望你的实力。
3.一克谨慎抵过一箱黄金
唐代的郭子仪是安史之乱中的盖世功臣,他力挽狂澜,使唐朝恢复和平,当时的皇帝感激他的功劳,给了他很多恩宠,郭子仪一家七子八婿都是朝廷大官,可谓煊赫一时。
但郭子仪做人却十分谨慎,从不肯得罪任何人。有一次,一个叫卢杞的官员到郭家看望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年纪大早已退休,每天在家里叫侍女们唱歌玩乐,听说卢杞来了,连忙命所有侍女退下,客客气气地接待了卢杞。等到卢杞走后,儿子们问郭子仪为什么要这样做,郭子仪说:“卢杞这个人长得丑,心眼又小,那些侍女和我玩闹惯了,见到卢杞一定会忍不住笑话他,卢杞当时不说,今后一定会找咱们家的麻烦。”
后来,卢杞做了宰相,他心胸狭窄,对曾经轻视自己的人一律排挤陷害,很多大臣被他流放或者杀害,只有郭家人平安无事,卢杞还常常提起郭子仪对自己的尊重,并沾沾自喜。
郭子仪位高权重,但保护郭家的并不是他的权势,而是他为人的精细与谨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谨慎比金钱地位还要重要。
慎独者将“慎”放在首要位置,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谨慎的习惯,很多时候,谨慎就是慎独。做事谨慎,可以减少我们生活中的麻烦,防止不必要的灾难。《水浒》中的鲁智深被评价为“粗中有细”,是指在他粗犷的外表和鲁莽的行为下,有着细致的思维。由此可见即使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也可以有谨慎的态度,谨慎与个性无关。
再比如,思维谨慎,可以让我们考虑到很多没有考虑周全的细节,把每一个细节详细推敲,考虑每一个疏漏,成功就在思维的蓝图中一点一点建立。人们常常羡慕那些成竹在胸的人,认为他们神机妙算,其实天下哪有那么多的神机,不过是谨慎再谨慎,把能够考虑的问题全都考虑进去,一一留好应对的策略,这就是神机妙算的真相。我们经常看到有人能够出其不意地击败对手,这也得益于谨慎的观察力,因为观察了对手的方方面面,才能找准要害,一击即中。
一个富人花高价买到一块宝玉,据说这宝玉是从前朝皇宫里流出,由一流玉匠雕琢。富人对宝玉爱若性命,不肯轻易示人,想到这块宝玉就无比满足。
这一天,富人的朋友、一位有神通的道人前来探望,他对富人说:“我特意来告诉你一件事,我算了一卦,你的宝玉明天会碎掉,一定要小心。”
道人走后,富人大为慌张,他想来想去都不放心,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把宝玉攥在手心里,一刻也不肯放开,他想只要自己不松手,宝玉就是安全的。就这样过了一天,没有任何意外发生,富人刚刚松口气,他最宠爱的小妾突然冲过来掰开他的手,将那块玉砸个粉碎——原来这小妾不满意富人一整天因为那块玉冷落了自己。
富人目瞪口呆,他突然觉得如果没有道人那句话,宝玉依然安全地锁在匣子中,就是因为自己太过谨慎,才失去了心爱的宝物!
富人爱护自己的宝玉,听道士说宝玉会碎掉,害怕得寸步不离地保护这块宝玉。可是,即使将这宝玉握在手心里,它仍然被人砸碎,可见物极必反,过度的谨慎不再是谨慎,而是一种伤害。如果宝玉像往常一样安放在盒子里,又怎么会被砸碎?当我们想让自己更谨慎的时候,一定要加入理性的思考,不要把谨慎变成牢笼,束缚他人和自己。
慎独者强调的谨慎,并不是一种僵化的信条,它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处事的惯常态度,而不是什么事都要提防。就像爱护孩子的父母,谨慎地为孩子考虑今后的人生,当孩子学走路的时候,他们害怕孩子摔倒,在旁边扶着,这似乎是一种谨慎,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最大伤害:孩子不能独立走路,在没有父母的时候,他们怎么办?
凡事不能过度,谨慎也是如此,做事一旦过度谨慎,就会缚手缚脚;思维一旦过度谨慎,就会保守而难以创新;与人相处一旦过度谨慎,就会处处提防,很难交下真正的朋友。想要培养谨慎,首先要培养的是操控能力,保证事情在自己的设想中进行,过程中不要加入太多枝节,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有的时候,谨慎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步步为营,有的时候,谨慎是一种深思熟虑后的顺其自然。其中的智慧,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慢慢体会。
4.给他人台阶,才能让自己走得更高
古代长安有两个富商,彼此性格不合,经常发生争吵,有一次他们因一块土地吵得不可开交,地方上很多有名望的人出面调停,希望他们放下成见,可是没有任何效果。最后,大家请隐居在山里的一位智者出面调解。智者不忍辜负他们的好意,起身去找两个富商。
经过一番恳切的长谈,两个富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握手言和,又一起谢过智者,智者却说:“如果你们当真想要感谢我,就别对任何人说这件事。”
“这是为什么呢?”富商不解。
“二位有不和,你们的朋友为这件事尽心尽力,却没能达到效果。二位看得起我,给我这个面子,终于和好,这是一件幸事。但那些从前劝你们的人,同样为这件事操了不少心。希望二位在我走之后暂时装作不和的样子,等到他们再来劝,请你们把这个面子给了他们,岂不是两全其美?”两个富商听了,对隐者的佩服更增了一层。
生活中如果每个人都能不居功不自傲,多多为他人的面子考虑,实际上我们不会有什么损失,只会有更多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