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中海文明的起源
欧洲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区之一。20世纪初期,在德国海德堡发现的直立人化石,是欧洲发现最早的晚期猿人化石。这说明在距今180万年到30万年前,欧洲已经有人类存在。1856年在德国杜塞多尔夫城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是早期智人,也称为古人,其生存年代距今大约30万年到5万年前。生活于5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化石在欧洲也有发现,1968年在法国发现的克罗马农人化石就是其代表。考古研究的发现证明,欧洲与非洲、亚洲一样,是古人类长期居住的地区,具有连续性的文明传统。
欧洲的先民们创造了自己的史前文化,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斐文中曾把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文化列表如下: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前期:
舍利文化期(Chellean)
阿啥文化期(Acheullean)
旧石器时代中期:
莫斯耶文化期(Mousterian)
旧石器时代后期:
奥瑞聂文化期(Aurignacian)
梭鲁特文化期(Solutrean)
马格德林文化期(Magdalenian)
新旧两石器时代过渡期:
阿奇文化期(Azilian)
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农业文明产生,人类开始社会生活的******。
公元前2万年(一说为12 000年)前后,也就是从历史上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细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转化之际,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从采集与渔猎的文明进入农业文明。考古学中称之为“新石器革命”。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曾说过:“文明是由‘野蛮’的新石器时代的人创造出来的。现今考古学文献中,多使用‘新石器革命’(neolithic revolution)一名词来指人类发明农业和畜牧业而控制了食物的生产这一过程。经过了这个‘革命’,人类不再像旧石器或中石器时代的人那样,以渔猎采集经济为主,靠天吃饭,这是人类经济生活中一次******,而为后来的文明诞生创造了条件。”这是对于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意义的准确概括,欧洲大陆上的古代文明就起源于这一历史时期。
新石器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众多的民族来到爱琴海地区。爱琴海只是地中海的一个小海区,具有地中海的自然与气候特征。这一地区的自然条件属于中等,以山地为主,粮食与其他农作物不多,只有葡萄和橄榄等作物比较适于生长。但由于这一地区的海岸线绵长,岛屿密布,有相当好的深水良港,有利于海上航行,所以希腊人自古就善于航海。爱琴海地区与尼罗河、印度河、黄河、两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区别较大,人民生活风俗也不一样。总体来看,这一地区发展农业与畜牧业并没有太大优势,但有利于经商与航海,大规模的工商业贸易起源较早。
古代民族主要是从两个方向到这里聚集。首先来到希腊半岛的是亚细亚民族,包括皮拉斯吉人、勒勒古人、卡里亚人等。从人种来说,他们是地中海人种与其他亚洲种族,其中地中海人种的民族至今还有相当多的人在北非、西亚地区生活。另一个方向是来自北方,这是印欧语系的民族,被称为“赫伦人”。公元前3000年后期,这些人来到了希腊的中南部,与当地人混合,成为希腊人的主体,以后他们之中的阿开亚人在希腊半岛上创造了迈锡尼文明。除此之外,还有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马其顿人等。这些民族在以后的希腊文化创造中,各自作出独特的贡献。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发展大致分为这样几个大的阶段:(1)最早产生的是爱琴文明,这是希腊罗马文明的前奏。爱琴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它主要包括两个分支,一个是克里特文明(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另一个是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200年),这两种文明都已经是奴隶制国家。(2)荷马时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文明灭亡于多利亚人的入侵,希腊地区进入荷马时代。这一时期希腊社会从奴隶制度向氏族社会倒退。(3)希腊以奴隶社会为主的城邦制度形成,进入古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期,希腊文明开始衰落。希腊的近邻马其顿人兴起,希腊受到马其顿人统治。(4)公元前2世纪中期,罗马帝国征服马其顿,受马其顿统治的希腊成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47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辉煌的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终于落下了帷幕,从此,欧洲进入封建社会。如果从希腊城邦时代计算起,希腊罗马文明大约有1300年的历史,西方一般把希腊罗马文明称为“古典时代”。
新石器时代后期,克里特文明产生。这一文明开始于一种被称为米诺斯的文化,最终形成于克里特岛上,至少于公元前3000年就已存在。克里特岛是爱琴海的岛屿群中最大的岛,总面积大约有8600多平方公里,地扼爱琴海向地中海的出口,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通要道。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描绘这一岛时说它“美丽富饶,在它的九十座城镇中,最大的就是米诺斯”。这说明米诺斯当时已经是克里特地区的文化中心。1900年,著名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在克里特岛米诺斯宫发现了古代文字,人们称之为“米诺文字”。这是一种陶器文字。米诺斯第一宫修建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毁于公元前14世纪,这就意味着,米诺文字是公元前14世纪之前的文字。荷马史诗经过口头流传,证明当时希腊还没有文字。那么克里特岛的文字可能是古代希腊文的前身。这证明古代希腊人可能独立创造过文字,以后由于某种历史原因,有人推测是异族入侵,才改用腓尼基字母。人们关注古希腊文字存在与否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文字是文明成立的重要标志之一。
克里特文明是爱琴海地区最早的文明,经过对这里文明遗址的发掘,人们发现它曾经有过建筑精美的宫殿,工艺精良的手工艺品,而且发现了线形文字A版文书。这就证明它已经是相当发达的文明。克里特人是世界上最早的航海民族之一,他们首创了爱琴海地区的航运业,扬帆希腊半岛,甚至远航埃及,运去这里出产的精美工艺品,以交换粮食等。这一地区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文明时代,与中国的青铜时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青铜时代相近,但发达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克里特的农业与种植业也比较发达,农业产品中包括谷物、葡萄与橄榄油等。克里特文明已经进入奴隶社会,宗教信仰以自然神与生殖崇拜为主。岛上的城邦中,以克诺索斯城邦最为强大。考古发掘表明,克诺索斯王宫的建筑宏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宫中用具讲究,象牙、陶品与青铜器制作精美,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了古代爱琴海人民高度的金属工艺水平。
这种文明后来被来自希腊半岛上的迈锡尼文明所取代。迈锡尼文明产生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它的形态是一种早期城邦文明。迈锡尼曾经是古代世界的一个军事强国,曾经与埃及人等异族进行过战争。但是最著名的战争当数他们攻打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邦,这场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3世纪,经过长期的战争,迈锡尼人为首的希腊联军终于攻克特洛伊城。古代希腊著名史诗即荷马史诗,就是以特洛伊战争为题材的,诗中讴歌了希腊的英雄,同时也对特洛伊人的英勇不屈表示赞赏。从史诗中,可以看出古代希腊人的性格与心理特征。
迈锡尼出土文物中,青铜武器、工艺品制作精美,工艺考究,其工艺水平已经超过了克里特人。迈锡尼人发明了一种文字,书写于泥板之上,称为线形文字B,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这种文字经过英国考古学家文特里斯与柴德威克的艰苦探索,已经可以解读。
就在特洛伊战争后不到一个世纪,多利亚人入侵迈锡尼。多利亚人是一个文明程度相对较低的民族,他们征服迈锡尼之后,恢复了氏族制度。荷马史诗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基本上属于这一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称为荷马时代。这一时期是希腊人从氏族社会向全面的奴隶制社会过渡的阶段,私有财产已经十分普遍,阶级分化严重。估计在荷马时代后期,奴隶制已经出现,氏族首领成为大奴隶主,奴隶属于奴隶主所有。从荷马史诗中所描述的战俘分配的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社会中奴隶的主要来源及生活状况。希腊地区的农业在这时取得较大进展,铁制农具逐渐取代青铜农具,开始使用铁制的武器,这都是迈锡尼人所不具有的。荷马时代的农业耕作中还使用了双牛牵引犁、铲、鹤嘴锄、镰刀等农具,手工业的工艺虽然可能不如迈锡尼时期精美,但仍然相当发达。
荷马时代的社会形态是氏族与部落为主的农村公社制度,实行军事民主制,由各部落与氏族首领组成联盟,设立议事会、人民大会与军事首领三大机构进行社会管理。由部落首领们组成的议事会是常设的管理机构。人民大会决定重大事宜,是最高权力机构,对重要决议采取表决制度。军事首领一般就是部落首领,通过选举产生。在战争年代,军事首领担任指挥工作,平时还要主持诉讼等方面的行政事务。这种制度是荷马时代的一个重要贡献,它对于希腊人的民主制度有深远影响。
第二节 古代希腊文化
一、古希腊的社会与环境
自公元前8世纪起,希腊社会结构发生变革,从原来的农村公社向城邦制度转变,各个部族与民族开始重新组合,经过吞并与联合,形成了多个以城市为中心、周边是农村的城邦社会。
希腊城邦众多,分布于各地,各自成为一个中心,形成多中心的局势。这种布局有利于民主制度形成,而不利于建立大一统的****统治,这是希腊文化不同于世界上其他地区的****大帝国之处。其中最为著名的城邦是: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带的米利都和以弗所;希腊本土中部的雅典、底比斯、德尔菲等;希腊南部的科林斯、麦加拉、阿哥斯和斯巴达等。这些城邦星罗棋布,如颗颗明珠,分布于地中海岸边。希腊城邦中,封闭型的单一农业经济的城邦少,而大多城邦商业发达。这种经济类型不同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在世界古代文明发展中,最常见的是以农牧业为主的经济类型。
希腊城邦较早推翻王权,实行民主制度,大多数城邦是共和制,基本上没有出现君主****。由于思想政治领域十分活跃,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繁荣,使希腊人创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化之一。希腊城邦林立,却并没有产生分裂与割据,各城邦之间虽然也有战争,如最大的城邦雅典与斯巴达之间就曾经发生过著名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但是并没有达到征战不息、烽火连天的地步。
希腊人有基本相同的宗教信仰,有共同的文化,有共同的民族。希腊人信仰德尔菲阿波罗神庙的神谕,使用共同的希腊语言文字,这种文字的字母原本是腓尼基人所创造的,被善于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希腊人改造后,成为希腊人通用的文字。长期共同的生活,使他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性格与民族心理。希腊人崇尚勇敢,热爱自由,敢于为自由而战。他们鄙视怯懦与盲目屈从,激烈反对奴役与****。他们虽然有宗教信仰,但并不迷信,而是尊重理性,推崇科学。他们重视体育,全体希腊人都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他们相信,没有健全的身体就不会有健全的精神。他们自称为“希腊人”,把其他民族称为“异邦人”。这种文化认同,使希腊人保持了民族统一,成为希腊文明崛起的基础。
公元前8世纪之前,希腊文明的中心在爱琴海,以后随着城邦的兴起,希腊文明向周边扩张,并且带动了整个地中海文明的兴盛。这里,我们有必要把地中海及希腊与周边国家的交通联系进行简要介绍。
地中海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海,东西长度达到4000公里,南北相距最远的地方达到1800公里,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600米,最深的地方达到4000米以上。它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欧洲、亚洲与非洲之间,所以地中海文明可以影响到这三个大洲。它的交通之便利也是可想而知的,从直布罗陀海峡可以进入大西洋,可以通过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从苏伊士运河出红海可以直达印度洋。这样,南欧、西亚与北非,古代希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伊朗文明与埃及文明,甚至印度洋的南亚印度文明,都汇聚于地中海。就连最为遥远的中国,也可以通过丝绸之路,取道西亚,将中国货物运到地中海。现在地中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仍然相当多,如贝鲁特、塞得港、亚历山大、阿尔及利亚、马赛、巴塞罗那、******、那不勒斯等,这些港口的名称在西方文化史上早就经常出现。
在地中海北岸有三个大的半岛向南方伸出,形成了爱琴海、亚得里亚海与利古里亚海。这里的气候主要随南北方向的气压带移动而发生变化,夏季当副热带高压位于地中海上空时,天气干热少雨,冬季则刮西风而且温热多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地中海气候”类型。
随着希腊各个城邦的兴旺发达,希腊文化向周边地区扩散,它的影响范围沿黑海海岸扩展到遥远的北方,东到与中国相接的中亚地区,南达埃及,西到大西洋岸边,遍及欧、非、亚三大洲。从此,原本以爱琴海为中心的希腊文化扩展开来,成为一个包括了整个地中海及周边地区的、名副其实的“地中海文明”。
二、古希腊的主要城邦
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希腊进入城邦社会的兴盛时期。一般的城邦人口仅有几万,地域不超过百里,但是各自独立,被称为城市国家或是城邦,希腊人称之为“波里斯”(Polis)。城邦形式多样,以民主政治为基本特色,各自具有民族文化特性,共同构成繁荣昌盛的希腊世界。在众多的城邦中,最具特色的有两种:斯巴达城邦与雅典城邦,它们是希腊两种城邦、两种社会政治类型的典型代表。
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多利亚人南下来到伯罗奔尼撒半岛,发现了全希腊唯一的水土肥美、地势平坦的平原,这种自然条件令他们惊喜万分。但是,斯巴达的居民却是希腊人中最难以征服的。根据希腊神话,大英雄赫勒克勒斯的后代中有一对双胞胎是这里的统治者,所以这里实行双王制。经过长期征战,多利亚人最终完全控制了斯巴达,并且夺取了附近的美塞尼亚平原,公元前9世纪建立了斯巴达城邦。斯巴达土地面积约为8500公里,是全希腊所有城邦中最大的。这里以农业经济为主,物产丰富,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除斯巴达人之外,城邦中的奴隶被称为希洛人,是不同时期被征服的民族沦为奴隶后的总称。斯巴达人与其他城邦特别是雅典城邦不同,雅典城邦注重工商贸易,民族性格开放,较早实行民主政治制度,积极从事海外的移民性殖民活动。而斯巴达人则以农业经济为主,重农抑商,规定斯巴达人不得经商。在斯巴达经商的是皮里阿西人,这是除奴隶身份的希洛人之外的一个第三等级,他们没有公民权,社会地位远远低于斯巴达人。斯巴达国家在经济与政治上封闭自守,王权统治时期较长,以后则以贵族寡头政治为主,对外实行军事扩张。
斯巴达早期统治者来库古曾经建立了全面的法律制度,并且在公元前9世纪的前25年间推行了政治改革。据说来库古从德尔菲神谕中获得启示,要求为宙斯神和雅典娜女神建立神殿,要组成新的部落和选区,建立包括两个国王在内的30人议事会,按季节召开公民大会。议事会向大会提出建议并且宣布休会。全体公民都有权利参加大会并且有表决权。可以看出,以上这些内容除了双王制度之外,与其他城邦并没有大的区别。虽然有公民大会,但是这种公民大会在斯巴达政治中并不是最高权力机构,它只能就贵族的提案进行表决。所以,政权主要由贵族掌握,实行土地与奴隶国有制度。斯巴达有严格的军事制度,成年男子要接受军事训练,60岁以后可以解除兵役。斯巴达人的教育制度十分独特,目的是为国家培养英勇的战士,对此,我们在有关章节将有详细论述。
斯巴达的军事力量相当强,它基本控制了伯罗奔尼撒半岛。公元前6世纪后期,斯巴达组织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科林斯、麦加拉等城邦,成立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斯巴达人以这个同盟与以雅典城邦为首的提洛同盟相对抗,以反对雅典的霸主地位。伯罗奔尼撒同盟是维护斯巴达利益的军事同盟,在内部,它是一个不平等的同盟,斯巴达人是实际上的盟主,有权召开同盟的会议,不过决议要经过同盟的大多数人同意才能生效。斯巴达文化落后,在哲学、诗歌、戏剧与艺术领域都没有重要贡献,与同时期的雅典城邦不可同日而语。斯巴达城邦所代表的是希腊人精神的另一个侧面,即生活朴素,英勇善战,在战争中从不恐惧,视死如归,这种精神已经成为斯巴达人的社会风气。当斯巴达战士出征时,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去杀敌的情景十分常见。每当临别之际,母亲就要指着战士的盾牌说:如果不是你带着盾牌得胜回来,就让这个盾牌抬着你回来。如同赞颂中国古代守卫边防的将士的诗中所说,“誓将马革裹尸还”。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斯巴达人的民族心理,也是整个希腊人的性格特点。
雅典是与斯巴达相对的另一种典型,如果从历史发展的总体进程来说,以工商经济与民主政治为主要特色的雅典城邦是希腊文化的杰出代表,雅典人在政治思想、哲学理论、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古代世界的典范。
公元前8世纪时,阿提卡半岛的4个小城邦联合起来,建立了雅典城邦,成为希腊的核心。雅典是古代希腊最大最繁荣的城邦之一,但是它的规模也很有限。《剑桥古代史》中认为,到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雅典城中也不过只有公民14万至17万人,当然其中不算外邦人。
作为古代奴隶制度国家,雅典制定了维护其统治的法律,划分了城邦居民的阶层。居民分为三大阶层:贵族、农民与手工业者,规定只有贵族才可以从事政治,充当政府官职。这也就意味着早期的国家已经出现。恩格斯指出,雅典是国家形成的“最典型”与“最纯粹”的形式,它是直接地而且主要地从氏族社会自身内部发展起来的。
在社会各个阶层中,社会地位最低的是奴隶,除了奴隶之外,所谓“异邦人”地位也不高。奴隶的数量大约在14万到15万。据有关记载,奴隶们生活状况差异较大,一般的城市中奴隶生活条件尚好,但是农村中奴隶生活较差。雅典公民生活俭朴,贫富差异不太大。他们饮食十分简单,食物主要是鱼、洋葱和大麦饼,这可能与希腊农业和渔业生产虽然还算发达但物产并不太丰富有关。希腊的纺织业也不太发达,多数人只使用布和粗糙的毛纺织品。服饰的样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将长布围在身体上,宽大舒适,也易于保暖,但是显得比较简单。雅典人的精神生活十分丰富,他们经常举行戏剧大赛,著名的希腊三大戏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都曾经在戏剧大赛中获奖。城市中经常举行大型戏剧表演,政府鼓励市民观剧,一旦上演新戏,往往是人山人海,市民们如同过节日一般兴高采烈,结伴前往观剧。雅典人热爱艺术,城市与神庙的建筑艺术庄严宏伟,由于有世界上一流的雕塑家,所以他们雕出的神像个个精美绝伦,栩栩如生,达到古代艺术的最高峰。雅典社会思想活跃,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哲学家与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在生前就已经名满天下,他们聚徒授学,创办学校,写下了大量传世之作。
雅典城邦仍然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国家,但是它的工商业十分发达,是地中海地区的货物运转中心,来自希腊各城邦、希腊各殖民地的大量货物集中于海港,供给于雅典的市场。希腊城邦人口较多,运来的货物以谷物为主。而希腊出产的酒、橄榄油和布运往各地。希腊船队庞大,在商业运输方面是主要力量。希腊商人前往各地经商,他们已经使用了硬币,这种货币使用方便,改变了最初以物易物的贸易方式,使经济流通更加活跃。虽然是一个民主社会,但是在雅典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不高,夫妻不能享受平等的权利。妇女生活的这种状况与古代社会其他国家相似,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希腊并不是绝对完美的社会。
市民们精神生活丰富,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他们相当多的时间花在公共活动上,流连于集会与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雅典人堕落或是懦弱,在波希战争中,雅典人为民主而战,勇气惊人。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477年,建立了以雅典为中心的提洛同盟,这一同盟组织希腊各城邦,共同抗击波斯人。公元前449年,波斯人被迫与提洛同盟签订了卡利阿斯和约,雅典人取得了波希战争的胜利。此后,希腊文化进入最兴盛的阶段。如果说波希战争开始了希腊文化的兴盛时代,那么是另一场战争结束了希腊的兴盛时代,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2年,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提出,要求解散提洛同盟、放逐伯里克利,遭到雅典方面的拒绝。次年,两个同盟之间爆发战争,公元前405年,雅典战败。这场战争象征着雅典城邦与整个希腊文化的衰落。
三、古希腊的海外殖民与希波战争
古代世界中,由于交通不发达和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等原因,古代民族大多数都有一种民族的自我中心认识方式。希腊人与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自认为是世界的中心。在希腊人开拓海外殖民地的扩张过程中,希腊人与其他民族特别是东方民族之间产生了复杂的联系。虽然希腊人可以说是从政治与经济上左右了殖民地的发展,但是对于希腊本身的地理位置与希腊民族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希腊城邦的对外联系中,有两个大的历史事件对于希腊和世界都发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就是希腊的大殖民运动与希腊—波斯战争(简称希波战争)。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各城邦纷纷开拓海外殖民地,史称“大殖民”运动。由于希腊城邦经济繁荣,人口增长迅猛,而希腊地区土地狭窄,山地多而适于耕作的平原少,所以形成了地少人多的局面。希腊社会中,各个阶层之间的矛盾加剧,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严重,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于是,希腊的各个阶层向周边地区与远方寻求新发展,形成以移民为主要形式的“大殖民”。移民成分复杂,主体是流离失所的农民,城邦中各个阶层人士也纷纷参加,包括政治上失败的贵族、贫困的市民和雄心勃勃而企图借机开拓海外市场的商人们,都成为大殖民运动的推动者。希腊人的殖民方式主要是移民,以较发达的希腊文化对殖民地进行教化,从事垦殖与开拓活动。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向南北西三个方向建立了100多个海外殖民地,参加殖民活动的希腊城邦多达40多个。新建立的殖民地也是城邦建制,相对独立,并不附属于原来的希腊城邦。不过,这些新城邦受到了希腊城邦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的影响,扩大了希腊人的势力范围。这些新城邦同时又在重建更新的城邦,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有力地传播了希腊文化。殖民地城邦最集中的地区是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岛,这里几乎成为新的希腊。除此之外,南到埃及与利比亚,西到意大利南部、高卢与西班牙东海岸地区,北面一直到黑海和色雷斯地区,都建立了大批的希腊殖民地,其中包括叙拉古、那不勒斯、拜占庭等地。历史上有一个人所皆知的比喻:地中海好比是一大池塘,众多的希腊殖民地如同生活在大池塘周围的青蛙们,发出共同的蛙鸣。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希腊大殖民运动产生的文化扩散,这也是以后历史上著名的“希腊化”时代之所以能形成的原因之一。
海外殖民使希腊人直接进入北非、西亚、中欧与西欧等地成为殖民者,雅典城邦与这些地区建立了更为密切的多重联系。经过这一时期的殖民扩张,希腊经济文化的影响范围扩大,从地中海到黑海沿岸,从亚细亚、非洲到中欧大草原,建立起了一个地域广袤、经济类型多样、交通方便的大经济共同体。大殖民运动也在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大规模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的,在希腊文化影响其他民族的同时,希腊社会出现了“东方化”的热潮,古老的东方文化影响了希腊,希腊人从中学习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大殖民给希腊城邦带来的不仅仅有经济利益,也有政治上的收获。大殖民运动使得城邦的经济与政治压力减轻,参与大殖民活动的工商业主们获得经济与政治上的成功,他们在城邦中的地位得到巩固,这种形势有利于民主力量的加强,而对贵族们是不利的。
希腊的大殖民运动,如果从性质上分析,与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是不同的。希腊殖民以移民活动为主,最初目的是减轻城邦内部压力,寻求经济发展的新途径。资本主义殖民活动则是一种以侵略与掠夺为目的的活动。希腊殖民地不是原城邦的附属地,没有形成政治上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也没有经济上的不平等关系,这也与以后的殖民主义有所不同。资本主义殖民地一般没有主权,被殖民国家人民遭受到压迫与剥削。但是,也无可否认,希腊大殖民运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族大迁徙,它毕竟是一种殖民性质的活动,而且是一种文化的扩张。通过大殖民,希腊文化建立了在地中海及周边地区的领导地位,雅典与提洛同盟的城邦共同建立了霸权,希腊人获得了海外市场,各殖民地城邦的生产原料与产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希腊,对希腊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希腊人通过大殖民的成功,鼓舞了海外冒险的勇气,形成了进行海外冒险与殖民的传统,这种传统对于西方文化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
从东西方文化关系而言,对希腊人产生最大影响的是希腊与波斯之间的战争。
公元前6世纪后期,东方的波斯帝国相当强大,并且开始向外扩张。波斯人的势力深入到小亚细亚与爱琴海,这一地区原本是希腊文化的中心地带。公元前500年,亚细亚地区的城邦米利都发生反抗波斯人的起义,雅典与爱勒多里亚城邦派军支援,但是,起义最后被波斯人血腥镇压,米利都陷落,雅典人受到挫折。从此,希腊与波斯之间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这场战争既给希腊人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颂歌,也给希腊人留下了惨痛的记忆。通过这场战争,希腊人对于东西方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明确的新认识,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名著《历史》一书,就是以希波战争为内容的。希罗多德关于希腊与波斯关系,关于东西方文化关系的看法,代表了希腊人当时最普遍的观点。
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派遣的波斯军队大约二万人渡海作战,占领了爱勒多里亚,并且在中希腊的亚提加半岛东北部沿海登陆,准备进攻雅典。雅典统帅米太亚率领12000人军队迎敌,战斗之前,米太亚发表著名演说,他说道:“雅典是戴上奴隶的枷锁,还是永远保持它的自由,关键就在于你们。”双方在距离雅典42公里的马拉松(Marathon)平原上激战,希腊人奋勇无比,跑着冲向波斯军队,几乎是两倍于希腊人的波斯军队终于不敌拼死作战的希腊勇士,扔下6000多具尸体,落荒而逃。为了将胜利的喜讯传给雅典,希腊战士菲迪皮茨从马拉松飞跑回雅典城,当他向雅典人传达了捷报后,当场力竭而死。为了纪念这场战役与这位英勇的战士,雅典人将马拉松长跑定为奥林匹克竞技项目。
希波战争过程中,双方各有损失,长期对峙,难以决定胜负。公元前480年,波斯新国王薛西斯登位后,立即率领50万大军再征希腊。在中希腊的温泉关发生惨烈战斗,希腊军队英勇迎战,虽然大量杀伤敌人,但温泉关最终失守,希腊守军全部阵亡,波斯军队攻入雅典。不过,随后的萨拉米海战中,希腊人击沉波斯300艘战船,自己不过损失40艘战船,大获全胜。萨拉米战役后,战争从陆战转为海战,希腊人的海上优势再次体现出来,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公元前478年到公元前477年,雅典为了组织所有城邦共同抗击波斯,在提洛岛上创立了由全体希腊城邦共同参加的“提洛同盟”。雅典是同盟的主导,战争局势向有利于希腊方面发展。公元前449年,波斯提出求和,双方签订卡利阿斯和约,这场东西方之间的第一次大战才宣告结束。在希腊人看来,希波战争是实行民主制度的希腊战胜了实行****制度的波斯帝国,是西方战胜了东方。从此,东西方文明分化成为一种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西方的一些历史学家,在东西方的比较中,已经把东方看成了****统治的国度。
从大殖民运动到希波战争,希腊的对外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希腊文化远播海内外,成为最有影响力的文化类型。
希腊文明兴盛并不是永恒的,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5年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宣告了这一伟大文明古典时代也是它最兴盛时代的结束。这场战争是希腊人内部的战争,战争的双方是斯巴达与雅典。斯巴达原本是希腊诸城邦中的霸主,但是,希波战争之后,雅典的威信大增,作为提洛同盟的首领,雅典工商经济发达,拥有巨大财富,已经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富有与最强大的城邦。雅典与斯巴达的城邦类型不同,双方政治立场、经济发展形态等方面都不相同,产生对立是难免的。
公元前432年,伯罗奔尼撒同盟向雅典提出:放逐伯里克利并且解散提洛同盟。雅典拒绝之后,翌年春,斯巴达人进攻雅典,双方正式开战。在战争进行中,雅典突然受到瘟疫的袭击,雅典居民1/4病死,就连斯巴达人所要求放逐的伯里克利也未能幸免。公元前421年,双方缔结了和约。公元前415年,雅典大将亚西比德率军进攻西西里岛失败,斯巴达则拥有了希腊最强大的军队。公元前405年,在羊河战役中,雅典海军被斯巴达海军击败,雅典人被迫求和。公元前404年,双方缔结和约,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只保留了少量的军事力量,连城市的防御工事也被拆除。
伯罗奔尼撒战争给世人以反思,从表面上看,实行民主政治的雅典被实行贵族政治的斯巴达所战胜,令许多历史学家难以接受。但是,如果结合双方的历史环境来看,事情远不是那样简单。雅典人战胜波斯人时,民主政治曾经是鼓舞雅典人浴血奋战的精神力量。但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已经不再是当初兴旺发达的民主制度下的城邦,伯里克利病逝后,雅典陷入一片混乱,野心家与政治流氓利用民主派的势力,陷害战争中建立功勋的将军,致使军心涣散,士无斗志,最终失败。这场战争使整个希腊元气大伤,城市被破坏,自由民大批破产沦为奴隶,经济生产进入低谷。以后又爆发了城邦之间的内战,波斯人利用城邦之间的矛盾,各个击破,几乎所有城邦都不同程度地遭受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