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岳飞回朝。
对于这样一位百胜将军,国之干城,朝廷,自然排开仪仗,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元首高宗拍板定案,让国务卿秦桧,还有大臣们,举行一场宴会,欢迎岳飞,热闹一下气氛,联络一下感情。
秦桧满面阳光,笑着答应了。
可是,宴会开始,谁坐上席,就成了实质性问题。当时,按宋朝官场规矩,谁官大,谁坐主位,领袖群雄。可是,岳飞是客人啊,战场归来,劳苦功高,按理,也可以坐上席的。
这事,很棘手,很不好办。
当时,做为南宋的国务卿,秦桧也很想和岳飞这位方面军司令搞好关系,演出一曲将相和,流传后代。因为,再大的奸臣,也是人,他也不想给自己栽刺啊。他捻着胡须,仔细想想,拿出个办法,笑呵呵地道:“诸位大人,咱们这么办,一人吟一首诗,诗作最好的,就坐上座。”
秦桧心里,有个不能明说的理由,让岳飞坐吧,坏了官场规矩;自己这个国务卿坐吧,又失去了待客之道。现在这个方法一出,矛盾迎刃而解:谁做的好,谁上座。自己就算了,随便来首。到时,找个诗写的好的,不论职位,不论主客,往上一推,很有点圆桌会议的格局,不就得了。
大家一听,心里也豁然了,不由翘起手指,大拍马屁:“丞相这个主意高,简直太高了。”
说实在话,秦桧虽坏,处于当时那个场合,这个主意确实不坏。
于是,大家都捻着胡须,绞尽脑汁,摇头晃脑,开始吟诗作文。
这中间有一人,却没认真构思诗歌,而是一脸怒气,走向上座,“咚”一声坐下,高声吟诗道:“自幼从军未学诗,今朝赴宴强为之。削发搓缰系战马,拆衣抽线补征旗。江南美酒君须记,北国风霜我独知。百万金兵临城下,再请诸公去赋诗。”
大家抬头一看,这人,就是岳飞。
这哪是吟诗,这分明是指着各位官员鼻子,把他们臭骂了一通:我在北方征战,历尽艰幸,困苦备尝,好啊,你们这些家伙在这儿却整日喝着美酒,听着音乐,卖弄着诗歌。等到有一天,金人铁蹄南踏,大刀高举,滚瓜切菜,你们再去歌咏你们那些破诗吧。
所有官员,面面相对,凝固了微笑。
秦桧呢,也尴尬地嘿嘿两声,不再说话。
一场酒席,不欢而散。
岳飞,也算给自己前途埋下颗地雷。
一个人,尤其一个功名赫赫的将军,三十几岁,直线上升,做到方面军司令,本来就够让人妒忌眼红的,再这么对待同僚,更是让一些人怀恨在心。当时,尤其战争年代,金兵虎视眈眈,盘马长江,需要他金戈铁马、效命疆场时,大家还不敢怎么;到了和平时期,尤其宋朝那种极端嫉恨武将拥兵的朝代,皇帝一旦眼光一冷,举起屠刀时,推波助澜者,就大有人在了。
所以,岳飞走向风波亭时,那背影固然高大,固然伟岸,固然让人高山仰止;但同时,那背影也是相当孤独,相当寂寞的。
因为,他在自己前进的路上,像上面那样的地雷,埋得可能很是不少。
人在职场,不得不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