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管人
2975800000029

第29章 树立权威:黑脸白脸一起唱(1)

1、"无威"不治

一个管理者,能否让你的司下服从你的领导,尊重你的决定,由这个管理者在员工中的威信有多高,说话的份量有多大。所以,权威对一个企业的领导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地说,管理者影响雇员们的权威来自两个方面--职位权威和个人权威。

管理者或许是一个大权在握的老板、部门主管、或许是一个地区的销售经理。

但是,你可以问一下任何一位公司的经理,在他试着改换雇员咖啡屋所用的西红柿酱的牌子时会出现什么事情;也可以问一下部门主管,当他决定扣减加班费会发生什么事情;还可以问一下地区销售经理,在他要求所有商店的经理都把橱窗里的产品标识摆得更显眼一些时,会发生什么事情。有时老板的权威能够水到渠成地解决问题,但有时也难免有鞭长莫及、力不从心之感。

所以,即使公司经理已经职位在身--这意味着有了专属于公司经理的停车位和出入于行政人员餐厅的特权--公司经理仍然不能指望,也不要指望只靠职位权威就能使自己随心所欲,公司经理还需要另一个有力的武器--"个人权威"。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雇员们的地位和权益日益提高。文化观念的转变、更开明的管理模式、法律法规的健全等等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为普通人表达他们的情感和信念提供了更自由、畅达的空间。事实上,现在已没有人怀疑,如果一个领导,不能打心眼里被他所领导的人所接受,那么他所能真正起到的领导作用就会很有限。

如果董事会的决策者、部门主管或地区销售经理能像他或她所要求的那样,使大家彼此间亲和团结、协调配合,那绝不会是因他有这样那样的一官半职,而是因为他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并能取得每一位普通雇员的信任,一句话,他或她有了"个人权威"。

职位权威带有浓厚的等级制度的色彩,而个人权威却完全是靠个人魅力来获得的。职位权威只影响人的一时,而个人权威却是把单纯的服从变成真正的长久合作。

显而易见,如果想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公司经理需要的是个人权威。但是公司经理怎么才能获得它呢?

开始阶段,能把眼光放得远一点,是会很有帮助的。这包括能勾画出一幅雄心勃勃的未来蓝图,这样公司经理的部属就将有了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公司经理还需要的是自信。这不是妄自尊大或错误的虚张声势,而是内心对自己的能力有足够的信心。这一点会有助于公司经理大胆地设计自己的蓝图。

还有一点,公司经理需要有真才实学。如果公司经理不具备渊博的学识、娴熟的技能和丰富的阅历,要么很可能不会有人追随于他,不管他的宏图大志是多么雄心勃勃。

2、努力培养自己的权威

无论是首脑还是管理者,都拥有那种由职务直接产生的力量。也就是权力。这种权力,乃是一把传家宝刀,最好不要轻易拔刀出鞘。

相反,首脑与管理者就不一定都拥有权威。因为,权威是从内部自然产生的,是从一个人内在的实力和人格中自然渗透出来的。

领导权威是一切人类社会活动的客观需要。多数个体进行协作的劳动,过程的联系和统一都必然要表现在一个指挥的意志上。这个"指挥的意志"就是领导权威,无论处于人类社会的任何阶段,在任何体制下,都不可能没有领导权威,它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类社会活动所必备的要素。

作为一个新的管理人员,要有众多下属面前具有说服力,就要充分树立自己的领导权威,否则,管理就会成为一盘散沙。

因为领导权威是个社会(心理)认可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被领导者对领导者的权威地位及其作用做出肯定性的社会评价,自愿接受其影响,从而获得一致认可的过程。社会的认可和接受程度是领导者的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变成现实的力量,上升为领导权威的关键环节,否则权威关系就会中断。领导权威的自愿接受性是指领导权威关系的建立是自下而上形成的,不受外力所影响,是来自被领导者的自愿认可和自愿服从,是自愿接受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被领导者作为领导客体,又是接受主体。自愿接受性与合法性密切相关,是合法性的延伸。所以,领导权威作为一种控制社会的力量,它又是社会(权威客体)控制(权威主体)的力量。由此,自愿接受性是领导权威的重要特征。

职务权威和个人权威是从职务权力和个人权力中引申出来的。职务权威是指对领导者职务权力的社会认可和服从;个人权威则是对领导者的个人权力的社会认可和服从。两种权威兼备的领导者才可能具有真正的权威。

当然其言行也必须具有权威感。

譬如你今天开除了一个部属,他要好的同事可能会当着许多人的面问你:"听说某某被你开除了?"

面对这种近乎挑战性的询问,你是一个新管理人员,你应该拿出权威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是的,对他来说这可是咎由自取!我们的客户总是在抱怨,他不乎。"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新管理人员的言行要给人以权威感,一般来说,有以下十条值得大家参考。

①发布命令简短、明了,并且表现得好像要求别人毫无疑问地服从它们。

②对那些你无法接受的要求,应当立即且坚定地做出适当的回答。

③把自己私人的生活和问题留待自己解决。

④不要随便询问你部属的私人生活,除非这样对工作有直接的影响。

⑤以平和的态度接受成功,把成功归于你的命令被忠实执行的事实。

⑥用比正常略为缓慢的语速,清晰地提出问题,等候回答。

⑦当你和别人说话时,不要直视他们的眼睛,而看着他们前额的中央,眉毛上方半寸高的地方。这样他们就很难让你改变脸上的表情,而这个表情通常就是你准备让步的第一个迹象。事先准备好一个结束谈话的结尾,这样示意谈话结束,使你免于显出笨拙样子的尴尬。

⑧不要尝试强迫别人立即付诸行动。大部分人会觉得受到压迫,需要一点时间用以整理一下思绪。虽然你显露权威后,他们还是会行动,但是最好让人有缓冲期。

⑨不要期待在那些你采取如此手段对待的人当中交到任何朋友;也不要试图想算计任何人。

⑩当你出错时,不要承认这是你个人的错误,比如,不要说:"我错了",而是说:"问题可以处理得更好。"

正如装疯的人最后可能也会变成疯子,努力培养自己权威意识的新管理人最终也会建立起自己坚强的性格。如同学习技巧一样,这更需要时间,最好的办法是从小事做起并体会效果。

3、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

在今天,管理魅力已成为现代领导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能够使管理影响力达到某种非凡的境界。

它是这样一种力量:在领导者方面,表现为亲和力、感召力。在被领导者方面,表现为对领导者发自内心的心悦诚服的追随和献身精神。

作为一个新管理人员,一定要修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让追随者更多。

1998年,美国《时代》周刊将中国国务院总理朱5,6钅35,6容镕基评为封面人物,使他成为与邓小平、布什、撒切尔夫人等人齐名的世界第一流政治家。1999年年初,朱5,6钅35,6容基又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主席格林斯潘一起,被列为1998年对全球经济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物之一。

朱5,6钅35,6容基的形象如日中天,既得益于他治国的方针,同时也得益于他独具魅力的个人风采。

1988年,朱5,6钅35,6容基被调任上海市市长。他正式上任前在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处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坦言:我不是上海市副市长,而是国务院派往上海协助江泽民同志工作的助手,如果在即将举行的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能当选为上海市市长的话,我将感到十分荣幸。廖廖数语,就把一个既具有公关意识而又充满自信的领导人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难怪一个月后朱5,6钅35,6容基在上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以市长候选人身份发表公开演说时,引起了全上海的轰动。大家感到从未有过的新鲜,因为这位新市长的演说坦诚、富有新意,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这与有些人陈腐的官场风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从1993年开始,朱5,6钅35,6容基就以经济强人的形象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支持下,他推出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措施,整顿金融混乱现象、打击泡沫经济、制止通货膨胀、控制经济过快增长的势头,第一次引导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他采取国有企业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机构改革等一系列的战略性举措,为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起了框架。朱5,6钅35,6容基以其出色的政绩赢得了海内外的普遍赞誉,并使他在古稀之年登上了总理宝座。外国观察家评论,1998年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组成的以朱5,6钅35,6容基为首的国务院,是"中国阵容最强的一届经济内阁",而朱5,6钅35,6容基则成为继周恩来之后中国最有威望的总理。在现代大众传媒和信息十分发达的今天,公众绝大多数看好有强烈的公关意识、个性鲜明和政绩突出的领导者,而在封闭条件下形成的神秘莫测的领导者形象,因其非个性化和千篇一律而不会获得公众青睐。所以,朱5,6钅35,6容基近年来多次在海内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以其娴熟的公关技巧、幽默机智的谈吐和丰富的现代化经济知识。倾倒了无数海内外记者,他们又以生花的妙笔使朱5,6钅35,6容基的个人魅力为更多的公众所领略。

朱5,6钅35,6容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现代领导者在科学治国韬略和塑造鲜明个性形象上的成功。

在个人形象上,也有成败各俱的典型。尼克松就是其中之一。

作为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国总统。他在60年代曾两次竞选,一败一胜,在塑造个人形象上有过深刻的教训。

1960年底,身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尼克松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肯尼迪为了角逐总统宝座,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尼克松丝毫没有把对方放在眼里,自以为胜券在握。因为尼克松当时是艾森豪威尔的副总统,早就成为美国公众熟识的政治家和国务活动家,他反应敏锐,富有政治经验,而且极善言辞,在竞选前的民意测验中,尼克松又以50%对44%的多数票稍胜肯尼迪一筹。

正当尼克松憧憬当上总统的美好前景时,肯尼迪却在精心策划击败尼克松的行动。肯尼迪及其助手知道,尼克松平时就不注意风度仪表,恰好不久前发生的车祸中又被撞伤了膝盖,使他看上去身体消瘦单薄,眼窝下陷,疲惫憔悴,萎靡不振,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大许多。肯尼迪知道,他们必须面对7000万电视观众展开辩论,而且将第一次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向全国展示双方在辩论中的风采。肯尼迪及其助手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精心筹划了肯尼迪在辩论中的形象。以显示他高大魁梧、英俊潇洒、气宇轩昂的个人形象。

然而尼克松却过于自负,他拒绝了公共关系和电视顾问为他提出的补救措施。结果在公开辨论中,尼克松和肯尼迪的个人形象形成鲜明对照:一个是面容憔悴、表情呆板的政治家;一个是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政治家。肯尼迪看到这个结果后非常高兴,立即斥巨资在电视台反复播出辩论实况录像,以求在正式投票前的舆论中占上风。由于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电视辩论,所以公众关注的焦点不在双方的政见,而在于他们的风度仪表和个人形象,结果肯尼迪以49.9%对49.6%的微弱优势获胜。

尼克松失败之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自己本来具有政治上的优势,却败给了经验不甚丰富的肯尼迪。在竞选策略中,肯尼迪显然是占了公众形象先声夺人的便宜。这在现代电视媒体日益发达的条件下,其重要性被自己忽略了。

当1968年再度竞选总统时,尼克松汲取了前次竞选失败的教训,他雇请了大批公共关系专家为自己设计电视形象;在选举前,尼克松就制作了一个特别节目,在这个节目中,尼克松自然而轻松地回答选民提出的各种问题,其实在回答问题的背后,尼克松的助手们早已为他准备好并且帮助他认真排练过了对各种问题的回答。选民们提出问题时,尼克松的助手们先把它改说一遍,看起来好像是把问题复述得明确一些,以便电视观众听得清楚,实际上是引导尼克松把它纳入预定好的对现成问题的答案。所以,尼克松对每个问题的回答,都让选民们感到满意。

电视是一种很有效地诱使选民们投票的传播媒体。这一次,尼克松成熟政治家的形象,通过他从容镇定和近乎悠闲的回答选民问题中体现出来。尼克松自信和优雅的神采在电视屏幕上传遍了每个选民的家庭。他们边看边议论,认为这就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总统形象。自然,尼克松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美国第37届总统。

后来,一个外国评论家在评述尼克松两次总统竞选策略的得失时意味深长地说:一个现代社会的领导人,在个人形象上也应该是成功的。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也就是培养自己的形象为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增加砝码。

4、当好的表率,为下属树立榜样

"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而领导者无疑是企业里的车头,为你的员工启带头作用。这就要求领导者在企业里作好表率,为下属树立榜样。榜样非常重要,因为人们更多地通过他们的眼睛来获取信息,他们看到你做的比听到你说的效果要大得多。你所说的要与榜样一致,比如老板规定上班时间从早上9点至晚上5点,而自己10点才露面,4点钟就没影了,别人的错误拿来大家讨论,自己的错误从不提起,还希望自己的行为有感染力,那下属就会困惑了。

成功的领导,在探讨问题,进行决策,与员工恳谈或是在公司内的一般人际交往中,他们似乎总能保持着自己的优势地位,总能牵动无数双眼睛,这不光是因为他们是公司的领导者,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自身的形象有着良好的塑造能力。服饰、举止、语言正是构成了你形象魁力的"三位一体"。

试想员工在休息时间咬耳朵,私下交谈时围绕的主题都是关于你如何不修边幅就堂而皇之地出入于公司内外,你又是如何在与他们说话时抓耳挠腮,或是冷不丁地冒出几句粗话,这样员工能对你产生深切的信赖与仰慕吗?他们能与你为企业的前途同舟共济吗?你在他们心中已是一个有其名无其实的人物,或许是个小丑,他们为你工作的目的充其量也就是为了养家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