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识人用人管人
2975800000022

第22章 服人所服:软招硬招一起用(1)

1、认识你的属下,把他当知己

认识你的属下,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才能打动他们的心,是衡量一个领导是否称职的一个标准。而下属得到了他们想要的或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才会对工作积极,才能死心踏地地为你所用。

作为领导,你到底对自己的下属认识有多深?即使曾在同一单位相处五六年之久,有时也会突然发现竟然不晓得对方的真面目,尤其自己的下属对他的工作有怎样的想法,或者他究竟想做些什么,这些恐怕你都不甚清楚吧!结婚很久的夫妻,有时也难免彼此有所误解,所以,一位领导对他的部属未能有充分的了解,实在不是意外的事。作为领导,应时刻不忘提醒自己对部属"毫无所知",怀有这种态度,才能不忘处处观察部属的言行举止,才能真正了解他。

一个领导,常为了不能知悉部属而伤透脑筋。"士为知己者死",充分了解部属,成为他的"知己",可使部属为公司尽全力。如果领导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无论是在工作或人际关系上,都可以列入第一流的领导。

三国时,东吴孙策、孙权兄弟用人,有十分高明之处。孙策活捉了太史慈后,亲自为他松绑说:"你是青州的名士,只是跟随的主人不适合你自己,我现在是你的知己,你不必担心在我这里不如意。"张昭担任长史时,北方士大夫来信说了许多赞美张昭的话,孙策听到这些话后,高兴地说:"管仲担任齐国丞相的时候,使齐国完成了霸业;而今张昭这样的贤能之士,我用了他,他建立的功名不也有我的一份吗?"正由于孙策善于用人,与文武百官情投意合,才招揽了许多人才。

孙策死后,孙权继承了东吴王位。孙权对大将军甘宁的粗暴脾气非常恼火,吕蒙劝他说:"难得有甘宁这样善战的大将!"孙权从此以后善待甘宁。刘备进攻吴国时,有人传话给孙权,说诸葛谨(诸葛亮家兄,字子渝)暗暗派人前往蜀国,孙权却说:"我和子渝有生死之交,他不会负我,就像我不负他一样。"

孙权任吴王时,从不袒护自己的过失。有一次,他准备派张弥、许晏乘船从东海北上至辽东,去招抚加封公孙渊。张昭竭力劝阻,孙权听不进去。后来,派去的张弥、许晏二人果然被公孙渊杀害。孙权自感惭愧,亲自登门向张昭道歉。过了好久,张昭才由儿子扶着出门相见。孙权请他上车,一同回宫。回宫后,孙权向张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孙氏兄弟的用人之道就是:引为知己,以诚相见,以意气相感。

2、忘记手中的权力

"仰仗"这个词带有贬义,意为依靠或者凭借什么东西来干不好的事。其中,仰仗权力,好像比仰仗别的东西更为叫人讨厌。

领导者负有实现企业目标的责任,为了完成任务,他被赋予一种强制别人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权力。它可以用做指示、指导,也可用以纠正过失。

虽然如此,但如果太仰仗权力,不管什么事都采取强硬手段来压制下属,口口声声说:"我说这么做就这么做",不厌其烦地一再向人们显示自己的权力,则不能使下属信服。

领导者应该认清的是,指责应该根据事实,就事论事,要具有充分的指责理由。而不应因为被赋予了权力、赋予了使人服从的权势而滥用指责。把强制及使人服从的力量深藏不露,才是最聪明的办法。

属下能老实地接受指责当然最好,有些下属非但不能接受,反而针锋相对,此时有的领导就会火冒三丈,而用"这是命令,一定要给我做到"的强制语气来压制对方。

聪明的领导可不会这么做,这是表现度量的重要时机,改变指责方式才是必要的。从权力的宝座上走下来,以一种交换意见的态度,和气地解决问题,才是上策。

本来身为下属的人,就算不受强制,也会有服从的心理,如果领导者用一种以上压下的态度对付下属,即使性格温顺的人也会产生反感。所以领导者不能借助权力压人,靠本身的威信使人服从才是重要的办法。

不用考虑撤回权力是否有损威严,只要能达到指责的目的就够了。

话虽如此,但有些顽固、刚愎自用的下属,见领导以一种友善的态度与他们交谈,反而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这种下属,当然不妨使用强制的手段。但根据一般情况,大部分情形是不需要用压制方法就可解决问题的。

权力是力量的源泉。但是当在责备时使用它,只有招来对方的反感,助长其反抗心理,使领导者失去依赖。这一点掌握权力的人都须注意。

我们可以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一个人自己没有独立的能力,只靠身后的树干才不至于倒下,而他却还要抬起一只脚来踢人,这不是很可恶和很可笑吗?假如身后树干折断的话,他必然应声而倒。这时,即使旁边有人,也因为刚挨过你的一脚而不会来搀扶你。

领导者要自立,要以自己一贯的言行让下属信服。否则,一旦失去权力,你必会是人人鄙视的废人。

权力并不是万能钥匙,你不用多表现,大家也知道你是领导。你经常把权力当做羊倌儿手中的鞭子使用,就会像那不可一世的秦朝统治者,不但不会收到好的结果,反受其累。

威信比权力更重要。放弃权力的使用,把精力放在建立威信上,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聪明的领导人很少会像中国封建社会那些专制的皇帝一样,随心所欲,世间万物为己一人所驱使,更不能像旧社会封建官僚那样做权力的奴隶,信奉权力至上。他们往往是在务实的工作中,通过一点一滴,通过自己能力的施展,通过自己良好的品德风范,逐步建立自己的威信。

有了威信,大家才能信服你,你的计划才能得到迅速的实施。这时,你具备了无形的感召力,你所做出的决定,会得到大家一致的拥护,大家会齐心协力按你的决定去做,大家信任你。你的决定所取得的良好效果,会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你的威信同时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不讲方式地随意使用你的权力,只会使你失去威信,自信心下降,而学会如何巧妙地使用权力,建立你的领导威信,则会使你信心大增。大家对你的信任支持,是你开展工作的强大后盾。

3、不摆领导的架子

一个企业的领导,不要时时处处把自己当领导,尤其是不要有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这不利于与下属沟通,不利于人才的发掘。

魏文侯是先秦时期一位有雄心的国君,以朋友的身份和贤人相处,从来不摆领导的架子。魏成子向魏文侯推荐:段干木才能出众,平生不为功名利禄所引诱,一直隐居在西河乡下,不愿出来做官。于是魏文侯亲自带着随从前去聘请。在段干木的门前,魏文侯亲自叩门,但段干木不想出来做官,他翻过后墙躲避起来。

第二天,魏文侯远远地把车子停在村外,下车步行到段干木的门前求见,段干木又躲起来不见,这样整整一个月,魏文侯每天都亲自前往求见。段干木看到魏文侯这样真心诚意,很受感动,只好出来相见。魏文侯又请他一同乘车回国都共商国事。从此,魏文侯以待客之礼待段干木,以师事之,而段干木也尽力辅佐文侯治理国家大事。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

"嗨!我们这个单位的领导,官虽然只有芝麻粒大,架子摆得倒不小。哼,他越是这样子,我们就越懒得理他。"

"你们单位的领导讲起话来怎么是那个样子,拿腔拿调的,真让人受不了。"

对于爱摆架子的领导,人们很不喜欢,但这样的领导不少,这些人不仅领导与领导之间关系难处,而且领导与被领导之间关系也难处。爱摆架子的领导表现为:

和普通员工保持一点距离。爱摆架子的领导平时紧绷着面孔,轻易不下基层,轻易不接触群众,他们把和群众开玩笑、打成一片看成是有损领导威信的事。有时在现场能了解的问题,爱摆架子的领导却总是安排他人到办公室来向他汇报,问东问西,还不时提些问题,以显示领导的气度和水平。

领导之所以能成为领导,就是在某些方面比别人高明一些。但是,爱摆架子的领导却将这一点过分绝对化了。不是认为自己高明一点,而是认为自己要高明得多;不是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要高明,而是在所有的方面都高明,这种缺少自知之明的心理所产生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刘备为给关羽、张飞报仇,兴百万之师来讨伐东吴,孙权从阚泽言,起用陆逊为主将,统率三军抗刘。消息传来,刘备问陆逊是谁?马良说是东吴一位书生,年轻有为,袭荆州便是他用的计。刘备大怒,非要擒杀陆逊为关羽、张飞报仇。马良劝谏道,陆逊有周瑜之才,不敢轻敌。刘备却嗤笑道:"朕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用兵打仗之道,重的是谁能把握战机,深谙谋略,与年龄无关。刘备自称"朕用兵老矣",夸口自己经历的战争多,谋略周全,这是不切实际的狂言。"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他嘲讽陆逊是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看不起陆逊,这是轻敌的思想,是未战先败了一阵。后来,陆逊用计火烧连营八百里,令刘备吃了大败仗。

刘备这个教训启示人们,领导在考虑问题时,不能把自己的身份摆进去。按自我为中心看问题,就会少了客观性,多了盲目性,这样考虑问题就不周全,处理问题就会产生误差,脱离实际,造成损失。刘备说他"用兵老矣,岂不如一黄口孺子耶",两句话联起来,还归结于他爱摆领导的架子,因此酿成千古遗恨。

为什么有的领导爱摆架子呢?这是由于在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形成了浓厚的等级观念,将人分为上中下几等,觉得官当得越大,似乎就越是高人一等。他们如果当了官,就洋洋得意,忘乎所以,情不自禁地显示出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样子来。

从领导的威信方面来说,那些借助本人的真才实学、高超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与众人建立密切的感情关系的领导,威信大。而那些借领导的资历、官职的大小、常摆出一副官样的领导,其威信小,容易成为孤家寡人。

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如果领导过分地突出自我,藐视他人存在,他就脱离了群众基础,他就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

4、领导慷慨,员工才会卖力

清代晋商杨继美的故事或许对你不无教益。杨继美为人豪爽义气,乐善好施,好救人之急。有一个人过去借杨继美许多银两,还债期限早已超过,仍不能归还,此人很是羞愧,有时在路途中遇到杨继美,便急忙躲藏起来。后来,此人觉得这样躲躲藏藏并非办法,决心去见杨继美,向杨表示愿将自己的养家之业交给杨继美抵债,继美说道:"你以此业养家糊口,如果将此业给我抵了债,难道你们一家喝西北风生活吗?"说完话,便将债券当面撕掉,旧债一笔勾销,其人感激不尽,叩谢而去。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时代,为了提高生产力,你必须善于激励员工,必须慷慨大方,而不能让员工时时感觉到你在拼命地克扣和压榨他们。当然,对于什么样才是慷慨,每个员工想法各不相同,所以我们也无法准确划分出慷慨与吝啬的界线。

当然,这种慷慨也不可能是讨价还价之事。当你付出时,不应当期待任何回报。而事实上,你会因此得到更多的回报。如果你对员工付之以慷慨,他们会表现得比你更加慷慨。当然少数员工可能会利用你慷慨之便,但你很快就会知道这一点,并且相应作些处理。

因此,作为老板,你应该毫不犹豫,该花给员工的你就得花费出去。这些费用也许有时是由公司支出,也许有时你得自己掏钱。作为老板,你要在这点上做出一点牺牲,而不应该在任何事情上对费用斤斤计较。有些费用你必须自己掏出,如买打饮料、赠送新年贺卡、当员工生病时送上束鲜花等,如果你过于计较这些费用,并将这些费用转嫁到公司头上时,员工们迟早会发现这一点,并认为你极不真诚。

作为老板,牺牲一点自己的费用也许极为值得,这也是你向员工作反馈的一种机会,而且你将因此得到更多的回报。尽管你花费的费用比较多,但毫无疑问的是,员工们在你的激励之下会拼命地工作,最终你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慷慨也是你自己的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其中也包括你如何评价员工的价值。生活中不乏许多小气之人,他尽量避免掏自己.的腰包,当所有的员工都到了时,他会找个机会离开饭馆;当账单递到桌上时,他会找个借口离开;当大家倡导捐款时,你会找不到他的身影。当然,这些人很快就容易被人看透。作为老板,你当然不能成为这类人中的一员,这样虽然看来省下了一点开支,但这种逃避行为给自己的工作将造成许多问题。

领导慷慨,员工卖力,这是一条重要的用人原则。这既是一种奖励,也是密切关系的一种方式。对一般人来讲,当我们得到别人的东西时总是感到快乐,因为我们过于强调拿来而不是给出去。当你成为一名老板时,就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机会。

遵循这种给出去的原则,你将会获得无穷无尽的成功。

5、鼓励不同意见

一些企业主管,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总过分的强调"人和",当下属间有争议时,他们通常不顾下属间为何发生争端,而是立即走上前说:"你们在一起工作,像这种小问题都无法获得一致见解,实在不好,你们应该团结,应该好好学习。"

同样,这样的主管很讨厌与他意见有分歧的下属,在会议上,谁若有四五个意见一古脑给他提出来,他会焦头烂额,很可能会不知所措地对你说:"今天大家提的意见很好,会议就到此为止,对这个问题以后可以再找机会,大家好好讨论,不要急嘛。"

这样的主管,他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一致的意见不见得就是最好。特别有时候需要我们对某事举手表决更是如此,大家都把手举起来,不一定通过的这个方案就好。一个领导,要鼓励不同的意见,相互比较研究,采纳最好的,这样对提意见的员工也是一种鼓励而你也会在下属面前树立虚心纳速的形象。

很多时候,下属对你的方案无异议时,并不能认为这项方案就是完美无缺的,也许是他们本不太懂,也许是他们不好意思当面批评。

在这个时候你切不可沾沾自喜,而应该鼓励下属,让他们敢于提些不同的意见。一个方案--即使是挺不错的--只有不断改进补充,才能更上一层楼。

在对新方案的讨论中,你还应该知道,妥协和折衷并不代表完善,在这个时候,良好的方案往往不是由互相容忍得来的,而是争吵的结果,因为这是个应该存在激烈争吵的时刻。

鉴于以上所说,你是否诚心征求了你下属的意见呢?你是否在下属还未表示任何意见前,便决定了自己的决议?你是否鼓励你的下属给出两个不同的方案时,若决定了一个方案,对另一个方案实行了委婉拒绝?

"某某方案比较好,你那个方案则差了些。不过从这个方案我看出你的能力还是比一般的下属高不少的。今后有需要的地方还会请你帮忙。今天有点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