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改天,就过了几年时光。我登上龙山寺的时候已经12岁了。12岁在家乡父老眼里是个扎根成苗的年龄。那时候,医疗条件很差,幼童夭折很为常见,把孩子拉扯到12岁就闯过了嫩苗无根的危险年头,因而都要举办个仪式。这仪式是去龙山寺朝拜。于是,我在妈妈的挽带下来登那心中的天宫。山坡很陡,山路很窄,走惯了家乡的平路,在石缝间、刺隙里寻找扎脚的空儿,哪一下心头也是怯怯的。惊惊悸悸到了庙里,妈妈领着我烧香叩头。先拜菩萨,妈妈说,你长这么大全凭菩萨保佑;又拜药王爷,妈妈说你有了病药王爷就帮你治好了;再拜千手千眼娘娘,妈妈说娘娘眼尖手快,你有个闪失,她一把就将你拉住了。还说,菩萨、药王爷、千手千眼娘娘,只保佑善人,干坏事的人栽死跟斗也不睬。我叩头的时候很认真,认真记着妈妈的教诲,从此办好事,做善人,不敢有丝毫闪失。
龙山寺
一晃间,我长大了。再到龙山寺时,已是个春光勃发的青年了。我很轻易地登上了龙山寺,可惜的是刺疼我双眼的是断墙残壁,碎砖瓦砾。菩萨不见了,药王爷不见了,千手千眼娘娘也没了踪影。这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一声破四旧的号令,毁了不知多少名胜古迹,小小的龙山寺被废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但是,我却在那残破的墙上看到了这么几行字:
催矿过古庙,内心倍惆怅。一片皆废墟,神仙全跑光。
内心倍惆怅。
一片皆废墟,
神仙全跑光。
大字下面的小字是刘玉录。后来我才打听到刘玉录是山下龙祠村的一位青年农民,他去山上催收矿石,路过龙山寺,用一根燃烧的枯木写下了这些字句。他惆怅寺庙无端的被毁?惆怅灵验的神仙连自身也保不住了?我站在瑟瑟的寒风中咀嚼着他的意思,在那灰黑的字上看到的是满眼的迷惘。那个年头,爹亲娘亲不算亲,烧香叩头,敬神拜佛,都是迷信,除了伟大领袖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谁还奢望神仙保佑呢?这位青年农民的迷惘让我也迷惘了好多,我不知该惋惜龙山寺的毁坏,还是该嘲弄神仙不能自保的无能?
世事有时活像我儿时旋转的陀螺,一鞭子抽下去蹦跳出好远,转着转着却又回到了原地。过了几年光景,寺庙古迹全都红火起来了,而且红火过了先前的红火。我又去了一趟龙山寺,这里重修了。山门修了,菩萨殿修了,药王殿修了,千手千眼娘娘殿修了。远远望去,山悬殿宇,殿宇凌空,凌空欲飞,恢复了早年的气势。登山入庙,神仙重光,各就其位,慈颜端座,给人一股少有的温祥。探问情况,这寺庙竟是几位农民修的,自发自愿来修,农活少时就干,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连着几年,把破败的废墟建成了时新的庙宇。每年朝山,这里的人流都如潮水般涌来。站在寺中,思今抚昔,这陀螺一般的世事迷转了我,我不知道该怎样去评论这烟云变幻的时局。
直到那一天,我们坐在司马迁墓前方才驱散了胸中的疑团。香港东方人文学院院长霍韬晦先生说,太史公究天之际,成史家绝唱,那天是什么?是科学的天吗?不是,是道德化了的天,是承载了仁爱和义理的天。人们的活动向谁交代?不是向科学的天交代,而是向道德的天交代。我忽然领悟了,那寺庙和寺庙中的塑像,就是先祖高悬在众生头上的道德苍穹。霍先生的话照亮了我的身魂,原来自12岁那年在龙山寺叩拜起,我头上就有了一处明净的高天。这高天庇佑着我,也警策着我,让我广施仁爱,倾力布善,生命之树的葱绿常在!
从这一刻起,龙山寺和众多寺庙闪亮我的眼前。我觉得,那是什么寺并不重要,寺里塑造什么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从中国历史深处延展来的习俗让它们负载了抑恶扬善的功效,升华成了神,成了仙,成了无所不在的天眼。凡人的一举一动,或善或恶,都逃不出天眼的视线。若是犯了天怒,那就要伤汝性命汝难逃了!如此想来,我对重修龙山寺的几位乡亲充满了敬慕。他们何止是修庙?是在修补残破不堪的高天。补天是先祖女娲的义举,她用生命托起五彩石,堵塞了天窟,止住了洪流,众生才有了存身的祥和家园。而今,这祥和的家园又被另一种洪流冲毁,补天就成为当务之急了。谁能想到,那些拙朴得有些憨厚的农人,竟然躬行在先祖女娲的境界?
龙山寺,真是个美妙的地方!
2005年9月5日
黄柏山写照
河南省南端,有县,名商城。商城县南端,有山,名黄柏。是年夏日,赤天火毒,酷热难熬。应文友相邀,进黄柏山小住,风光迷人,妙不可言。不言又觉辜负了青山绿水,只好拔笔写照。
奇树
黄柏山是树的世界。
入山即掩没在森茂的密林。林中有松树、柏树、银杏、木梓、板栗、水杉……上百种树木令人眼花缭乱,晶体生茧。
有一棵树却洞穿云翳,让双目闪光。这是棵——摇钱树!
摇钱树!
摇钱树曾有个碎心的故事。穷人上山打柴,挖回一棵小树,栽在茅舍前。浇水,施肥,小树节节生长,长高了,开花了,结果了,挂了满树的铜钱。摇一摇,钱币叮当,不愁吃穿了。富人眼红了,害死了穷人,霸了那树,笑哈哈双手摇钱,伸手去搂,哪有树影,摇钱树不见了。
从此,摇钱树成了众生追寻的希望。
谁会料到,祖祖辈辈的希望竟会隐匿在黄柏山的密林间。
摇钱树貌不惊人。杆,不粗不高;枝,不繁不疏;叶,不大不厚,颇似皂角树。定睛细看,绿叶间的花果不是皂角而是铜钱。那铜钱是花,也是果。周边薄薄的是花,内中隆起的是果。一条绿丝连起花果,一串一串,有长有短,长的七、八片,短的三、四片,真像垂吊着的古铜钱。
原以为摇钱树是希望中的虚幻,却不知真实是虚幻的起点。
一时,这孤独的树撩起我心中的感叹。我对树说,金钱是世上的热点,你该是市场的宠物。到了人窝里,自会有享受不尽的顶礼膜拜,何苦要遭受这僻山野岭的冷淡?
树不作答,却趁着轻风裹紧了绿叶间的铜钱。
这轻轻的举止,使我想起了早先的隐士许由。但不知道是在逃避纷乱的世俗,还是在等待睿智的慧眼?
林海
不进黄柏山无法理解林海。
林海,沉入我的记忆好些好些年了,真正领略其美妙却是黄柏山之行了。站在风啸云驰的崖巅,呐吼的松涛在四周鼓荡,循声张望,郁郁葱葱,波波浪浪的绿意漫溢到天边去了。这时候,林海一词从记忆里腾跃而出,如红鲤弄浪一样醒目。
多次观览大海,其表虽妙,其里更妙。潜进海底,那深层世界蕴蓄着无限生机。林海亦然。移步林隙,最招眼的是笔直,挺挺拔拔的松树、杉树,站成一队,一片,一坡,直昂昂去抚摸蓝天,采摘云絮,成为一种魁伟的风度。这风度真能醉倒世间的豪杰志士!回望林边,也有一树,早早就散乱成一蓬,弯腰打拱,去奉迎低草浅花的恭维,人谓迎客松。陶醉在恭维中的迎客松自然与挺拔、与笔直无缘了。林海画出:没有成队,成片,成坡的众生相拥,相争,就会旁逸丛生,斜出漫展,高大、耸直自然成为泡影!突然悟得,魁伟的风度也需要群体效应去造就。
纵观林海,在梢顶露头的不光是大树,还有细弱的葛藤。柔嫩的丝蔓挤出沃土,细细弱弱,毫不起眼,埋隐在无垠的荫暗之中。有不甘没落者,蜿蜒搜爬,寻找依附,触到硬杆,就终身相托,缠绕不离,伴随着那拔高的节奏去拔高,也有了出头的时日,向梢头的阳光送去一份难得的致意!对着葛藤,不知该褒还是该贬?我们有一千条理由睥睨这寄生儿的媚姿,可没有一条理由去否定她寻求机遇的毅力和智识。
林海中,潜匿着人世的种种生趣。
瀑群
昔人曰,黄山归来不看山。
我则谓,黄柏山归来不看瀑。
黄山归来不看山,是因为黄山得千山之形胜,纳万壑之灵韵,再看他山只能是重复。重复必然乏味,何必劳神费心再去寻烦恼?黄柏山归来不看瀑,是因为瀑布众多,大大小小,飞练垂挂,激荡得山间声色飞扬。黄柏山犹如瀑布大观园,驱步攀行,目睹了各种各样的瀑布。
看大有大,万丈岩瀑布,如高天垂虹,飞流直下,瀑面宽广,声威浩荡,千击万撞,破开岸下巨石,造化出深潭一眼。潭中水清如镜,碧波荡漾。潭边滚滚巨石如屋厦,如楼宇,似乎刚刚被滔天的瀑浪推下,仍然跃跃欲动。看小有小,一线瀑像是云中龙须,透过絮团,从蓝天轻轻飘落,飘得轻盈,落得柔韧。看那弱弱的丝痕,真担心随时可能断流。然而,那一线瀑无日无夜,悠长缠绵,从高空桑田,直奔深壑沧海。这万丈岩和一线瀑或大或小,都是飞流直下,凌空高挂,而那铜锣滩瀑布则另是一番光景了。缓缓的清流正在碎石间跳荡,戏嬉,突然,河床陷落,顿时,惊得魂飞魄散,碎身跌下。而且,那清流前赴后继,慨然不断,银光悬挂成布。落入潭中,身静魂定,旋绕小憩,继续前行,哪料,驰步刚动,双脚又一次踏空,陷落进另一深潭。如此三番,高空坠流,回环弯转,大大拐了几道弯,真真是一波三折了。
平生爱看瀑布,看过溪口瀑布,看庐山瀑布,看过黄果树瀑布,可那些散落在东西南北的瀑布,其形姿,其声威,似乎都会展进了黄柏山瀑群。在这里,可领略飞流直下,可领略一波三折,可邻略腾跃的声威,也可领略蛛丝的纤细……真象是观览生命的行迹了。
残狮
一对狮子落座在法眼寺的废墟上。无嘴,无腿,残了。
无嘴,无腿,残了。
曾见过残伤的狮子。在南京,在中山陵,一尊狮子断掉了一条腿。那是日本鬼子枪弹的邪恶。目睹残状,强烈的民族义愤鼓荡心旌,落后挨打的训教震响耳膜。
黄柏山的残狮却让人啼笑皆非。
狮子造型挺好,落凿简炼,粗旷朴拙,像是元末遗物。山民说这寺中法物,由无念禅师从江南担来,一路歇脚九次,因有九脚山。狮子落座山门,寺中威严肃正,从未丢失物件。自打寺院沦为废墟,寺前的禾木常遭搅扰,好好的玉米棒子会被啃得七零八落。山民暗夜守田,发觉偷食者尾随追来,追到了寺庙的墟址。只见狮子脚有泥痕,嘴染汁液,于是断定是它遭踏谷禾。
山民火了,拿来利斧,砸了狮子腿,看尔还能再跑?仍不解气,吃了岂能白吃?又破了狮子口唇。
狮子就这么残了。
站立狮前,久久地心酸。我可怜残狮,更可怜先民。落后挨打是遭受外来的肆虐,愚蛮地损毁却因为内在的自虐。看来,要疗治落后,更要疗治愚蛮。而只有疗治好愚蛮,落后也才能释然。
是的!
残狮不倒,仍用自己的遭遇忠告世人!
2002年7月27日
千年古祠堂
从临沂城出来,北行不远有个白沙埠镇。千年古祠堂就在白沙埠镇的孝友村。
孝友村原来叫双湖村,所以叫成现在的名字还是因为这座古祠堂。古祠堂是王氏家族的祠堂。一般的祠堂,王家的就叫王家祠堂,李家的就叫李家祠堂,可这古祠堂却叫孝友祠堂。而且还因为这祠堂将双湖村也更名为孝友村。
这是为什么?
原因还颇有点来头。这来头要追寻到二十四孝。二十四孝有一孝《王祥卧冰》就出在早年的双湖村。
王祥,字休征,晋代人。他出世后不久,生母不幸病故,父亲娶来了继母朱氏。朱氏生了个儿子叫王览,她为了让亲生儿子独得家产,便想谋害他。天降暴雨,硬让王祥去李树下看守,如若有李子掉下就要加害他。王祥只得冒雨守候。说也奇怪,风吹雨打却一颗李子也没掉下。一计不成,就又来一计,她三番五次地说王祥的坏话,父亲受她影响,渐渐对王祥也有了成见。王祥失去了父爱,日子过得战战兢兢。然而,王祥生性至孝,对父母的偏心和不公从无一句怨言。他一如既往地恭敬孝顺,精心侍候二位老人。一天,患病的继母突然想吃鱼。时值隆冬,河流早就结了冰,到哪儿去弄鱼?王祥得知,跑出村来,到了河边,脱去外衣,躺倒在冰上,用身体的温暖去融化坚硬厚实的冰层。待到冰融化时,他浑身冻得麻木了。说来也巧,冰面一裂,居然蹦出了两条鲤鱼。就这样,王祥的继母吃到了鲜鱼,治好了病。王祥至孝的事迹传开去,受到皇帝的重视,让他入朝为官。后来官至太保,爵封睢陵公。
王祥的事迹不新鲜,和虞舜的故事有些相似。然而,与之大相径庭的是他的弟弟王览与舜的弟弟象却完全两样。象是与母亲一起谋害哥哥,而王览却千方百计地卫护哥哥。一次,母亲在酒里下了毒,要王祥喝。王览觉得怪异,把毒酒夺过来自己要喝,母亲慌忙把酒打翻在地,这才救了哥哥不死。随着王祥的出名,王览也出名了,也被举荐为官。不仅他做了官,而且他的后人九代都是公卿。
兄弟二人一位以孝闻名,一位以悌闻名,并且都居高官,因此在故里建起王家祠堂不算稀奇。稀奇的是这王家祠堂更名为孝友祠。切莫小看这更名,据说这是明代嘉靖皇帝敕封的,而且还亲笔题写了祠名。当然,嘉靖皇帝敕封和题写祠名不仅仅是为了褒奖先贤,在他挥毫题写时,光阴已过去近千年,其声名再显赫也无价值了,重要的是用他们的事迹教化后人,形成一个孝敬父母,友善兄弟的良好社会风尚。因此脚步未进孝友祠就令人感慨良多。感慨这不大的祠堂凝聚着以德治国的悠久而美好的传统。
孝友祠前是一条河,就是王祥卧冰为继母求鱼的那条河。那河不宽,水也不大,原先连个名字也没有。因为王祥的孝敬之举它才得名孝河。如今的孝河上建有一座亭子,亭上有尊碑石,上书几个大字:晋元公王祥卧冰处。站在亭上观望,河水潺潺。虽无别样红的映日荷花,却有无穷碧的接天莲叶。最迷人的还不止着优美的风景,而是,莲叶下那洁白的莲藕。村里人告诉我们,他地的莲藕都是8个眼,而孝河的莲藕却是9个眼。为什么?村人笑笑才说,那一个眼就是多出的一份孝心啊!我无法赞同这牵强有理,却也无法否认这附会精明。这也是一种文化,一种民俗文化,将深奥的义理,枯燥的说教,大化开来,延展开去,大化延展到凡俗的物事上去,让人们在司空见惯的物事上感受礼仪道理,不知道这是皇家的英明,还是官员的睿智,更还是百姓的聪慧?但是,我实在敬慕我们的先祖这寓理于趣的做法。
孝友祠不大,进入大门,穿过花木葱茏的小径,就是大殿。大殿里供奉的当然有王祥、王览兄弟二人,我默默地向二位远去的先贤致意,礼敬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为当时,也为后世树立了一尊道德的标杆。蓦然回头,居然发现了书圣王羲之。莫非这位彪炳千秋的书圣就是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仔细一看,正是!他不仅是王家的后人,而且是王览的四世孙子。一刹间我心头豁亮,真没有想到一个困扰我好久的难题会在这不起眼的小祠堂里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