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29714000000065

第65章 竞底战略(二)(9)

百度作为搜索引擎,是所有网站的集结地,也是大部分消费者获取搜索信息的主要阵地,对三鹿来说将是公关环节的重量级媒体。目前在百度上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的企业有蒙牛、伊利、汇源等,政策享受起点为自然年度500万元的广告投放,鉴于三鹿集团在产品线上不如其他几家企业丰富,经公司与百度相关部门的多次深度沟通后,百度已经同意将对三鹿集团的公关保护政策降低至年度300万元广告投放,可以享受将目前几大事业部早期负面删除。我可考虑一旦透露“肾结石” 负面消息放大后,百度可能会以负面作为要挟,要求增加投放量,因此我司迄今没有跟百度提及肾结石相关负面新闻,所以强烈建议在此事还未大肆曝光的特殊时期,尽快与百度签订300万的框架协议。

签订框架协议后,小网站的恶意报道均可被删除,如遇到国家权威机构通报或发生重大影响的负面新闻时,可三鹿集团在上层协调政府部门公关,涛澜通在公关媒体,共同配合将负面影响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三、以攻为守、搜集行业竞品“肾结石”负面的消费者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本次肾结石事件可能也涉及其他竞品,并非单纯三鹿奶粉的质量问题,因此可称为行业标准问题。

因此建议集团安排人手搜索竞品同类事件中的消费者资料,以掌握有力武器,如此事件被恶意炒作,三鹿集团将可利用这些资料作为反击武器,将矛盾转化为行业标准问题,转移媒体与消费者的视线,获得行业协会的出面支持和救市,最大化减少负面事件对三鹿集团的不良影响。

综上:

1.建议抓紧奥运会这一特殊时间,依靠消费者安抚、媒体公关保证与行业标准、竞品事件等手段,将被动处理新闻变为主动掌控。

2.百度的300万框架合作问题,目前奶粉事业部已经投放120万元,集团只需再协调180万元就可以与百度签署框架,享受新闻公关保护政策。

注:用百度和google分别搜索本节的标题“惊爆:一封三鹿公关公司写给三鹿危机公关的信”,看看有什么区别?基本上可以判定这个建议已经得到实施。

3.截至8月11日,在百度的网页,新闻频道前50页搜索“三鹿”一词有相当多负面,涉及奶粉、酸奶、花花牛等各事业部较早期负面信息。”

显然,这份方案相当专业,它抓住了危机公关的核心:不要让该事件成为民众和政府关注的显性指标,因为竞底社会最关心显性指标。为此,应该充分花钱收买媒体、收买百度,而不是去真正积极地解决问题。

无独有偶,但山西发生矿难时,矿主和地方政府最关心的是如何封住媒体的口,以致发放“封口费”成为潜规则,引得大量假记者前去发横财。

然而,毒奶粉事件造成重大国际影响,成为国际性的显性指标,因此必须从重从严地进行处理,这份危机公关方案到底是“纸包不住火”,反倒成了民众了解三鹿事件的一份资料。

四、竞底战略的未来

中国人历来都喜欢大团圆的结局,但本书可能要让他们失望了。

1、竞底战略不可能带来大团圆的结果,如果以虚幻的安慰剂来唬弄读者,那是一种不负责任。

也许只能说,竞底的过程既不欢快,竞底的结局也不美好。

案例:80/20法则:为什么中国人很勤劳,却很贫穷?

中国人是典型的“穷忙族”,越穷越忙,越忙越穷。为什么?

经济学的帕累托法则也称“最省力法则”,或“80/20效率法则”,它对中国人的重要启示是:做80%的工作,只能取得20%的成效。

如果中国人在世界产业分工中,永远只做那80%不重要却很辛劳的工作,那自然只能得到20%的较少收益,这就是中国人“又忙又穷”的根本原因。

但为什么中国人只能做那80%的工作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人在竞底。

在竞底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设定竞底目标(跨国巨头),然后跟踪、分析,找出其薄弱环节进行竞底。但问题在于:所有能被我们观察到的东西,都只是那表面的80%。

而最核心的20%,一定都在竞底目标的大脑中,那是很难通过跟踪、观察、反求而彻底掌握的。

这就如我们能阅读文学大师的作品,却无法弄明白他写作的时候,是怎么构思的?他为什么要写成这个样?当时他的大脑经过了什么样的选择?所有对作品的分析,都是他人与后人的猜测而已。

所以,模仿别人的东西,最多只能达到“照猫画虎”的水准,最核心的20%是无法模仿到的。

正因为中国人无法掌握最核心的20%,所以要让世界接受自己的产品,就不得不让出80%的利润,以超低价取胜。我们在前言中曾提到“中国人生产了美国低档消费品的30%。但2007年中国人的收入水平,仅为美国人的2.9%!”,这就是根本原因。

例如冯小刚的《集结号》是对斯皮尔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的模仿,虽然前者也学后者搞大制作、大场面,甚至搞战争中的人性关怀,但就是只能做到勉强的“形似”,根本不可能“神似”,最后体现在票房上,《集结号》连后者的零头都收不到。

难道要窥探那最核心的20%,就那么困难吗?是的,非常困难。我们举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有一个日本农技专家,想在耕牛犁田的技术上超过美国,他仔细分析了涉及这一领域的所有因素,做到无一遗漏,然后到美国买了最好的良种牛,以最优方法选育、培养,同时在犁缘、犁头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改进,使牛犁田的效率大大提高。

三年以后,当这位聪明而勤奋的日本人志得意满地想去美国一试身手时,忽然发现美国人不再用牛犁田,而是改用拖拉机了。

一个类似的例子是:中国2008年高调推出歼10战斗机,在紧急短距起飞、空中机动、超低空突防、对地攻击等方面,超过西方第三代战机。但西方在此同时,却在主推隐形飞机,甚至装备起五花八门的无人战斗机。这也许是耕牛与拖拉机竞争的又一个翻版。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当日本人在1980年代,通过日本式的苦干领先美国汽车工业时,美国人却凭着信息技术,夺回了领先地位。

现在日本丰田又领先了,美国人将会用何种竞优的招数,扳回这一局呢?我们也许可以拭目以待,从中学到些东西。

2、能否从竞底直接转为竞优

人们往往会对竞底战略给出某些合理性解释,同时也可能存在某些憧憬,其中一个最佳的梦想是:竞底者通过竞底成功,积累相当的资源后,转而进行竞优。

但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为既然竞底成功,就一定会继续进一步竞底,竞底者绝不可能在鼎盛时期,舍弃“美味”的竞底生存方式。

而要等到竞底失败,再回头想去竞优,则成功的可能性更加渺茫。

案例:巡回马戏团的未来

巡回马戏是一种古老的娱乐,历史悠久,尤其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它的成功基于人们喜爱新奇、刺激,向往感受欢快、热闹的气氛。但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它受到网络游戏、电视、电影越来越严重的挤压,因此巡回马戏的市场越来越小,很多以此为生的人,都转到了其它行业。

那么这个行业是如何转化的呢?有人作出了创新,为该行业带来了复兴。传统的马戏是独立的一个个表演组成的,猴子荡秋千、狗熊骑车、狮子钻火圈等等,互不关联。而创新的卖点,就是把戏剧的理念引入马戏。

这样一来,整场的马戏表演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戏剧,配以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按照情节的需要推出精彩的马戏表演,这样就使原来仅仅是展示型的马戏,似乎有了一个灵魂,从而重新赢得了人们的欢呼。

案例:郭台铭——一个竞底者的未来

郭台铭曾这样规划过自己的人生,25-45岁,为钱做事;45-65岁,为理想做事;65岁退休后,为兴趣做事。这是一个很好的人生规划,但在外人眼里,郭台铭的前两个阶段都是作为竞底者在为钱做事。

富士康做成世界代工之王,其最大目的和最终目的至少在目前看来就是为了赚最多的钱。

除了要保持在电子加工业的竞底地位外,富士康还将触角伸入了汽车产业。郭台铭能在汽车产业获得象在电子行业一样的成功吗?应该说,如果他继续秉持以往的竞底精神,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富士康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当然,他造的车将集中在中低档车型。

另外,郭台铭还想进入电影行业,这也许就是他为兴趣做事。

但作为一个老资格的优秀竞底者,郭台铭职业生涯的前40多年都全力在进行竞底,他的所有兴趣爱好都在为他的竞底服务。

而要为兴趣做事,则是一种竞优色彩很浓的生活。

很难说一个人在做了大半辈子的强悍竞底者,到了60岁左右,还能够忽然变成一个竞优者。

因此,郭台铭从事电影行业,成功的希望并不大,因为真正好的电影完全是竞优的结果。一个竞底者要改变思维,成为竞优者,并拿出让世人瞩目的竞优产品,确实比把富士康塑造成一个汽车王国更为困难。

3、出售或上市,将控制权泛化

有些明智的竞底者,很清楚自己无法找到合适的接班人,因此并不追求将自己的企业,永远控制在家族范围内,他们会在适当的时机,将企业交出,使自己的经营成绩转化为真金白银,落袋为安。这类竞底者成功“着陆”后,他们“交出”的企业存在三种可能:

A、巧遇到较强的竞底者,企业继续较好的发展势头,甚至经营得更好。但遗憾的是,这种佳话极少在中国发生;

B、后继经营者竞底精神一般,能够使企业较为平稳地维持一段时间,这种情况有一定比例;

C、后继后竞底精神较差,企业每况愈下,中国这类情况占多数。

案例:柳传志将石药集团左手倒右手,亏损2.4亿求脱手

2007年6月,联想控股以8.7亿元收购石家庄制药集团(石药集团)100%国有产权。

柳传志对搞好石药集团信心十足,他亮出了自己的法宝“让(石药集团)管理层拥有股份,让他们从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能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联想控股将为石药集团提供各种帮助,比如资源、资金,提供制定战略和运作管理中的经验,帮助石药集团完成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等等”。

但石药集团掌门人表示“石药要想获得更大发展,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升级换代,目前的问题在于,石药集团的原料药的规模虽然已经很大,但在高端市场地位不高,第三代、第四代原料药需要大力发展,而专利药品也要向国际延伸,向国际高端药品市场进军。”

显然,该掌门人谈的“升级换代”“向国际高端药品市场进军”都是硬梆梆的竞底任务。在这方面,联想控股以往并没有可圈可点的佳绩。

当时对这项收购,最高兴的也许是石家庄国资委,一来它可以拿到真金白银,二来石药集团转让后,注册地址不变,石家庄还保留着一大块税源,另外联想也是国有背景,这种转让不会让人说三道四。

联想也挺高兴。2005年,联想控股曾出资2.1亿收购先声药业31%的股份,并成功推动其赴美上市,把它打造成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制药企业,然后再寻机推动海外上市,那么即使缺少竞底精神,柳传志也照样能长袖善舞,靠出售企业赚个盆满钵满。

但世事难料,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华尔街一片狼藉不堪,石药集团要像先声药业那样走海外上市的路,在可预期的将来看不到希望;而此时,联想控股资金极为紧张,2008年10月7日曾发布公告称将发行20亿人民币的公司债券,其中9亿用于还债,9亿供下属公司使用,2亿用于补充公司的流动资金。

接着,一年前以8.7亿购入的石药集团股权,被柳传志以6.315亿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设定的目标买家是联想控股的下属公司,这也许是竞底者的一种不良退出模式。

案例:华为的出售妙计

在经营战略中,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快速扩大市场、完善产品线、获得某些技术或人才,这种方法尤其为竞底精神较弱的公司所热衷,如联想。而竞底精神强悍的公司,则善于制造某些颇有竞争力的业务或部门,将其出售以赢利。

华为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中国是廉价劳动力密集的国家,不仅劳力劳动人口便宜,脑力劳动者与发达国家相比,更显得廉价无比。华为是中国最善于组织脑力劳动者的公司,他充分利用了中国的廉价研发人员,按照国际标准,开发出众多的新产品,并以低价杀入市场。

以无线通信产品为例,摩托罗拉是该领域数一数二的跨国公司,它发现自己研发,还不如OEM华为的产品,所以从2001年就开始OEM华为无线产品,先是GSM核心网,然后是3G的核心网、基站。

由于拥有强大、廉价的研发能力,华为常常将非核心业务出售,以获得大量现金,如:

2001年,以7.8亿美元,出售电源和机房监控业务给爱默生;

2005年,以0.28亿美元,出售华为3COM 2%股权给3COM;

2006年,以8.82亿美元,出售华为3COM 49%股份给3COM;

2008年,华为拟50%手机业务的股权,以20亿美元出售,引来众多基金如Bain、KKR、Silver Lake、高盛、TPG、凯雷集团和百仕通的争购。

有专家认为:华为手机并没有名气,它既没有做好手机业务,也不可能做得好手机业务——这是一个需要高度贴近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领域,一个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并不擅长的领域。分析师们估计,华为手机业务的净利润率大概在5%到10%之间,盈利能力也很寻常。

但为何众多基金却争先恐后地向华为伸出橄榄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