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说好
不消说,推辞对于要求你的对方,不啻于听到一个坏消息。
“没有人会喜欢带来坏消息的乌鸦嘴。”
因此,你的推辞说不定让人耿耿于怀,甚至就此结下芥蒂。
这就是“不”字难以说出口的原因。
确实,谁不愿意多栽花少栽刺呢?
然而,人生在世,不说“不”是很不现实的,只有掌握某些诀窍,尽量地把“不”说得更好一些,才能获得出人意料的推辞效果。
下面我给你介绍一些说“不”的诀窍。
(1)世界上并非每一件事都非做不可,但也并非哪一件事一定不能做,只要不是有损国家有损社会有损人的尊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又愿意去做的事情,当然不要一概推辞,不然,这世上哪里去找互相帮助这个词?
人,离不开互相沟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互帮互助、团结协作,才能增进友情,这也是我们的祖先自古提倡的。
因此,当别人要求我们做某件事情时,首先要搞清楚事情的性质,也就是可做或可不做的事,其次要弄清轻重缓急,也就是自己做不做得了,愿不愿意做的事。
如此一来,该帮则帮,该推则推,心里就一目了然了。
(2)推辞的方法当然不是千篇一律的,你可以选择最适合当时情景的一种。
比如;你可以很明确地向对方说:“今天我是不可能替你顶班的,赶快找另一个人吧。”你也可以这样向对方说:“今天我女友已买好了晚上的电影票,因此不能替你顶班。”当然,你也可以表面答应而实际上不履行,不过这种方法虽然容易,却最叫人反感,长期下去,你这个人的形象将大打折扣。所以,我劝你还是别用此法。
(3)当对方提出一个你万万料想不到的要求时,你可千万别一张嘴就吐出一个“不”,这样对方肯定难以接受。
你应该怎样做呢?假如你心里明白这个要求你不可能去做,也该拐弯抹角地道出理由,或是说:“你是不是让我冷静地想想,明天再答复你。”如此一来。即使说不,也缓和了当时的气氛,给对方一个回旋的余地。
(4)当你要向别人作出推辞的决定时,应该先注意他在情绪上的反应。因为人的脾气性格各有不同,有的人听到出人意料的坏消息、心理上一时承受不了,说不定出现情绪化的表现。
因此,给对方一些心理上准备与调试的时间,以免造成不良的后果。
(5)如果你是单位领导,从你口里说出来的“不”就起着决策性的作用。
因此,当你不得不说“不”时,就应该先用温和的语言解释目前的困难,而不是一开口就说出你的决定。
如此做法,很可能你的话还没说完,对方已猜出你的决定,心理上也就有准备了。
比如:“小张你想去财大进修是好事,可是小李正在休产假,单位人手确实很紧,是不是下学期……”
这样一来,你单位的这个“小张”也就没话可说了。
(6)通常情况下,别人可以要求你做任何事情,你也可以一一推辞,这是各自的权利。
当你向对方说出了“不”时,没有必要解释为什么“不”。不过,当对方紧紧逼问的时候,你可能就会忍不住要作解释了。其实,“不”就是“不”,没有什么好解释的。
对于那些提出无理要求的人,唯有断然说“不”,才是最佳方法。
(7)对待别人提出的要求,推辞的语言要坚定平和,决不可以藐视的态度回绝别人。
无论你基于何种理由作出推辞的决定,最好避免损人的字眼。
比如你的朋友邀你打麻将,你不妨温和地说:“对不起,我还有份材料要写,明天等用的,就不去打麻将了。”
如此一来,朋友能够理解,也不至于弄得大家都不舒服。
(8)当你作出推辞的决定时,应在语言和语气上多加小心,尽量注意不要触到别人的痛处,以免伤害了别人的自尊。
同时要注意的是,说“不”的时候最好以正面的姿态明确说出,使对方因为你的坦然而不怀恨在心。
(9)推辞的最佳方法之一是用“是”来取代“不”。
请你记住,所有的人都愿意听“是”。
虽然这个判断有时候并不那么准确,但是它听起来毕竟比“不”要悦耳得多。
比如,当须导问你能否在下班前完成材料的文稿时,就算这不大可能做也要尽可能地以“是”来回答。
你不妨说:“是的,假若是明天下班前交稿的话。”如果你断然地说:“不,这万万办不到!”那你等着瞧吧,领导的脸色肯定好不了。
(10)只有当你拿定了主意的时候,才可以把这个“不”字说出口,而一旦说了,就决不轻易改变。即使对方要尽手段利诱你,也应该坚定自己的意愿。
只有冷静,坚决而有礼貌地坚持说“不”,对方才会知趣地“告退”。
(11)请记住,当你打算说“不”的时候,应该从语言上让对方明白你已经注意到了他的意见,然后你再推辞。
如果你在推辞后还能以正面而中性的语言表明你并未在意对方的无理意见,那么;你的推辞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12)用许愿的方式来推辞,虽然明知道其中有诈,但有时却很能奏效。
当同事或朋友邀请你外出度假,你不打算去时,不妨说:“非常遗憾,这两天我实在去不了。下次吧,下次我肯定去,我们好好玩它两天!”
(13)明确告诉对方,你说的“不”并不是板上钉钉,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这个“不”也是可以改变的。
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说出了“不”。这时就可表示:“假如你在暑假前成绩表上不再有不及格现象,那么,我一定带你上庐山。”
推辞的语言是一门艺术
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一般在语言表达能力上都能表现出来,作为人类对其本身的开发,语言的研究不断深入,其理论也不断得到完善。
而推辞的语言也在其中。
当我们对别人的要求作出推辞决定时,如果能将这一令对方失望的语言说得悦耳动听,那么,对方不仅对你恨不起来,说不定还会喜欢你。你若不信可以试试,我敢打保票,即使达不到喜欢的程度,至少对你不会怒恨。
同样是推辞,但不同的语言却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这在前面我们已经谈过。
我们在推辞的时候,如果能以平静的心态,优美的语言,让对方感觉到你确实是有难处而不是故意推辞,对方对你依然会抱有好感,而你也不会感觉到因为推辞而不安了。
说句实在话,语言美不仅给予对方美的享受,心理的抚慰,同时也能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
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例如:
有一天,美国总统林肯正在擦拭自己的靴子,恰巧被一位外交官看见,这位外交官以不无讽刺的口吻说:“呵,总统先生,你经常擦自己的靴子吗?”林肯听了这句带有嘲笑意味的话,心中自是不悦,便以反唇相讥道:“是啊,你经常是擦谁的靴子呢?”那位外交官自知理亏,无言以答。
林肯总统巧妙地运用语言作为武器,既反击了对方的攻击,又保护了自己的尊严。
推辞也应该讲求语言的美,用一种美的语言来表明自己的意念,表明自己的立场,使对方能以平和的心态来接受自己的推辞,使之既保全双方的面子,又达到推辞的目的。
作为一门艺术,巧妙运用推辞语言,使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利用,这是我们大家都盼望的。
可以肯定,随着人与人之间的广泛交往和相互沟通,这门语言艺术将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运用。
让对方自己否定自己
有一位大学教授说起指导不太用功的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用“相当费神”来形容。因为既然是指导,就不可避免地要说“不”。自然,由于学生与老师的心灵没有充分沟通,因此也就无法交上令人满意的论文。此时,假如再没有好的言词,老师和学生之间肯定将由于疏远变得尴尬。
由此,这位老师想出一个主意,他打听到这个学生喜欢养花,平时功课再忙,也要在宿舍的窗台上放两盆花。
每天下课,他都要浇花拔草,把两盆花养得鲜嫩欲滴。
非常凑巧的是,这位老师也是一个喜欢养花的人,工作之余,他最关心的就是阳台上的那几盆花,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有了共同的爱好,这位老师便与学生大侃一通护花经,然后再慢慢将话题很自然地转到论文上来。
这一来,学生主动说自己的论文确实没写好,他决定重新写过一篇不同主题的论文,题目暂定“护花使者”,旨在通过养花来分析现代家庭……
这以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常常在一起谈养花、护花,而这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也顺利过关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若想把自己要推辞的意思明白无误地告诉对方,并且要对方全盘接受,有必要说一些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用这种从对方身上引出话题的方法,引导他自然发挥,让他在谈论的过程中自觉否定自己原来的意见,达到自己说“不”的目的。
这样一分,对方就会感到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也就没有滋生不满情绪的温床了。
不消说,假如能在自己还未说“不”之前,便使对方不战而退,无疑是推辞的最佳方式。
与人为善,委婉推辞
当我们无法满足对方要求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脑袋清醒,要明白推辞和情感是两码事,但又是都必须顾全的两码事。
也就是说,既要坚持达到推辞的目的,又不要伤害彼此间的友情。
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与美国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为了“和平进程”的工作经常联系,由此建立了亲密的友谊。
一次,萨达特邀请基辛格吃饭,基辛格由于工作繁忙,四处奔走,加之工作上的压力,心情也不是很轻松愉悦,于是就很委婉地向萨达特表示了推辞之意。
他说:“非常感谢总统先生,我的胃已经被喜悦填得满满的,等什么时候有空,我再通知你。”
基辛格这种推辞的方法,既不伤和气,又使对方很容易接受,真可谓是妙。
有时候,向我们提出要求的或是领导,或是朋友,甚至是自己最亲的人。对于他们的请求,要么满口承诺,要么就会因你的推辞而留下种种遗憾。
假若能以履行承诺而告终,那当然是再好不过的事。如若不能,如何使推辞不伤害感情就将大伤你的脑筋。
有时候,为了不影响彼此间的感情,故意用搪塞,敷衍的方式来委婉地推辞,说不定也能起到作用;而诸如“非常抱歉”、“十分遗憾”、“真不凑巧”、“实在无能为力”等词汇,永远是推辞的最佳语言。
当对方提出的要求你难以办到时,你唯有作出推辞的决定。
可是,为了不伤害对方的自尊,你也只能让推辞显得友好而又委婉。
友好地推辞能够显示出你的礼仪风度与学识涵养,而把对方的期望值降下来,让他接受你推辞他的理由,则是你应尽的义务。
因此,在推辞的同时,你应该尽量向对方讲清你推辞的原因,使之做到友谊还在,情缘长存。
将自贬运用到推辞之中
我们每一个人都巴不得别人说自己好,这可以说是人的共性。
其实,人都是有双重性的,对有的人而言,你可能是个冷漠的人,但对另外一些人而言,你可能又是个热情的人了。
因此,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会意识到各种不同的目光,这么多目光在注视你,审视你,于是,你也会很在意自己留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
然而,把这种形象的意识换个思维,并将其运用到推辞的范畴,说不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这种反向思维就是——自贬。
我看到一部电视剧里有这样的情节: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爱上了一个普通工人,两人爱得很深,很痴迷。
可是,当这位大学生准备在假期回家禀告父母时,这个女工却提出与他分手了。
这以后,年轻的学生一心钻研功课,不再与那位女工来往那位工人是用何种方式让学生从情感的狂热中降温的呢?她说:
“你是一个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人,我怎么可以自私地把你属归己有?我一无文凭,二无好的环境,年龄还比你大了二岁,根本就是远远配不上你。我爱你,深深地爱着你。可是,我不能自私到让你为我荒废学业,失去抱负。正是为了这份真爱,我才提出与你分手……。”
无论这番话是出自真心还是假意,都很容易收到效果。
因为像这样的言词,妙就妙在她一直以卑微者的口吻。
当男方的自尊被煽动起来后,一想到自己是被深爱而遭辞,分手的痛苦便小得多了。
因此,即使被对方以“不”推辞,也要贬低自己,抬高对方,使他在熨贴的心境中接受你的推辞。
总之,让对方觉得自己不够格,不敢高攀,不能没有自知之明……以如此方式提高对方地位;使对方在接受推辞时不感到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贬。
推辞时避免用质问的口吻
当你无法满足别人提出的要求时,肯定要推辞。
前面我已经提到了许多推辞的方法,现在特别要提醒你的是,推辞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诸如:“你是我什么人?我为什么要帮你这个忙?”之类的质问方式。用这种口吻来推辞,确实不近人情。
前两天我的一位朋友气呼呼地告诉我说:“××真不是个东西,说起话来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哼,他以为他是谁呀?”
待我问明原因,才知道他们之间有一场不愉快的交谈。
现在我把他们交谈的情况告诉于你:
“喂,看了《少年犯》吗,确实不错!”我的朋友说。
“难道你真的觉得这部片子确实不错?”××用生硬的口气质问。
“当然。题材不错,对少年犯罪的社会现象剖析得也很好。”
“好在哪里?”××仍是用质问的口气。
“好在它以事实说明了少年犯罪的原由不少是家庭和社会所造成。”我的朋友不大高兴了。
“哼,这算什么好?”××的语气依旧是不饶人的质问。
于是,一场交谈不欢而散。
在推辞的时候用质问的口气说话,肯定会遇到像上面我朋友所遇到的这种结果。
因为这种咄咄逼人的质问最容易伤人的自尊,在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因为说话口气逼人而反目成仇的例子还会少吗?
一般来说,我们与人说话都会以亲切的语调,友好的态度,以达到双方情感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友谊。
只有那些心胸狭窄,性格乖戾,过于挑剔,自以为是的人才会用质问的口吻来使对方下不了台。
即使对方有错误,你也别用质问的语言来纠正,因为这样的语言会给对方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容易在双方之间形成沟通的障碍。
再说,若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得尊重别人,由此达到相互间的彼此尊重,才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
越是无法满足别人要求的时候,越要巧妙的运用推辞语,切不可用质问的口气及逼人的气势。
如果对方被你的质问弄得很难堪,他肯定对你产生怨恨,久而久之,你的朋友便会一个个的离你而去了。
利用小道具帮你说“不”
如果一个陌生人坐在你的面前,相互之间不熟悉,那么,你如何打开他的心扉?
要使一个人在陌生人的面前打开话匣子,倾诉自己内心深处的切肤感受,你必须做到既看准时机又把握分寸,还不能让对方感到讨厌,这确实是一件非常不简单的事情。
然而,当你掌握了这其中的诀窍,一旦撬开了对方的嘴巴,继续交谈就要顺利一些。
如果在交谈之中遇到彼此都很感兴趣的话题或者是双方的家庭结构相近,那么,谈兴又会浓烈得多。
这样一来,说不定一面之交就会由原先的陌生人一跃而成为亲密的朋友了。
不知你相不相信,有的时候,一件很小的物品也可能就是一个谈话的契机,把握得好,很难说对方不会由此而开口说话。
有一本书中这样说:玩麻将时点上一支烟,通常是被认为手中有了好牌的证据。
桌上的人,当然是指任何人,有所决意时,总是喜欢先摆好架势。
在访谈中,如果对方是默不开口的人,那么当他开口说话时,一定会有一些诸如点一根烟,清清嗓子或重新调整坐姿的小动作。这样,便会有一个开始话题的机会。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对方的话匣子就能轻而易举地被打开了。
由此我们换一个思维方式,假如一个你看着反感的人坐在那里跟你交谈,而你无意再谈下去,又不知怎样开口下逐客令。我想,这种时候你即可以将小道具派上用场。
比如说,揭灭烟蒂放进烟缸,或是摘下眼镜搁置桌面,等于是告诉对方你不想再谈下去。
这种暗示的办法,比用口说“不”的效果好得多。因为用口说出来容易使对方在心理上产生反感,而用暗示的办法就能给对方一个信号,即使对方开始没有领会,当你揭灭第二支烟时,我估计头脑再简单的人也会意识到自己该结束谈话了。
推辞的机会很多,主要在于人的把握。
就像下围棋,一个小小的失误常常引发得全盘皆输。
同样的道理,我们作出推辞决定时,即使自己的决定完全正确,也要选择好合适的方式,比如,利用小道具帮你说“不”
讨好卖乖套近乎
有时候,我们与陌生人同乘一艘船,或是同坐一辆车,免不了会相互交谈,这种交谈怎样开头呢?通常的办法是:套近乎。
开始的一两句话似乎千篇一律,“请问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哦,你老家是广东人……”用这样的方式开始交谈当然很好,以此为开始后,下面的话就会好谈得多。
因为这样的寒暄语谁也不会拒绝回答,这就能试探出对方是否接受交谈的态度,然后选择诸如业务或爱好等双方感兴趣的话题。
一般来说,各人的品味是不一样的,三个职业不同的人一起上街买书,肯定是各自寻购自己熟悉且与职业有关的书籍。
因为所从事的专业不同,对自己的需求标准也会各不相同,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
以这个话题为例,如果你能够通过开初的寒暄揣摸出对方的品味标准,那么,若想引出下面的话就要容易得多了。
精明的商人之所以往往用与生意毫无关联的话题作引子,就是这个原因。
相反,如果不熟悉的人找你交谈,你不妨先聆听他说些什么,从他的话题当中来获取他的有关信息。
一旦掌握了对方的有关信息,还怕没有交谈的素材吗?你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与他侃侃而谈,一直谈到船靠岸,车到站。当然,如果对方是一个让你讨厌不想与之交谈的人,你自然没有必要讨好卖乖地套近乎,你可以作出对他的谈话不感兴趣的样子,或是采用我在前面说的让小道具派用场的做法,假如对方还没察觉,那你只有开口说:“一回生,二回熟,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我现在有些疲倦,以后见面再谈吧。”
我想,这样的推辞办法似乎也挺好的。
请对孩子的过分要求说“不”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全国人民都不折不扣地执行让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生育政策。为此,大大降低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目前,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宝贝,做家长的难免会有一些过分的疼爱,有的家庭甚至把孩子当做全家人的轴心。
其实,孩子的要求。做父母的不可能全部满足。
当你无法满足孩子的要求时,必定要对他说:“不”,但对于听惯了许诺的孩子来说,要他接受你这个“不”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吉洛特博士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他在其作品《亲子之间》里说到这个问题时,提出了几个阶段说“不”的方法:
(1)首先承认小孩子的愿望,比如:“你今天晚上想看电影?”
(2)明确地表示该愿望能获许可的范围,如:“我们家有一个规矩,上学时除了周末,晚上是不能看电影的对吧!”
(3)表示该愿望能够部分获得实现:“周五周六晚上是可以的。”
(4)表达失望或生气的机会:“我知道你讨厌这个规矩。”“等你长大了,我们再改变规矩”“对你来说,最好是每个晚上都看电影吗?”
毕竟是教育心理学家,他将这四个阶段一划分,很轻松地就将一开始就容易造成全面性否定的弊端避免开了。
不能否认,很多时候孩子的要求都是合理的。
当小孩提出要求时,你应该首先承认他合理的部分,然后逐步转折,与他解释清楚受到了哪些条件的限制,再搬出“我们家的规矩。”
如此一来,既避免了孩子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又不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因此说,吉落特先生总结出来的这四个阶段“不”的说法,放在中国或是其它国家,都管用。
当然,这只是对孩子说“不”的方法,大人之间若借用,恐怕其效果就要因人而异,毕竟孩子是孩子,大人是大人,思维方式不同嘛。
与其寻找理由不如不问理由
在某种情况下,推辞根本不需要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有时候想也不用想,条件反射地说出一个“不”字,反倒就是推辞的理由。
双方在交谈的时候,无论谈论的话题焦点是什么,只要抓住对方交谈的线索,扣紧他提出的要求,条件反射地将“不”字脱口而出,对方在来不及寻找借口的情况下,便只有乖乖地接受你这个“不”了。
因为是脱口而出,因此也就没有必要询问所谓的理由。
比如可以利用某个人的特殊身分作为借口,如“领导不在,这件事我不敢擅自作主,不好说。”
也有人拿身体作为幌子:如“今天我身体不舒服,下次再说吧。”
这种推辞的方法,对方也不好再说下去,既然人家身体不舒服,那就只好等他“舒服”了再说啰。
其实,为了寻找推辞的理由,与其苦思冥想倒不如找准时机,以迅速地说“不”作为阻挡对方的武器,这种方法往往获得成功。
让你的理由无法反驳
我有一个爱书如命的文坛好友,他的书房里全是书柜,里面放满了书。然而,除了靠门边书柜的书允许借出外,其他书柜的书一概不借。他在书柜的玻璃门上贴着诸如:“此柜图书恕不外借,请您免开尊口。”“借书给人者,傻瓜。还书者,傻瓜。”等各式字条,而所有想借书的人看到这些字条,自然想借也说不出口了。
其实我的朋友并不是一个很小气的人,原先别人来借书他也是有求必应的,可是久而久之只见借书不见还书,他才变得“小气”起来。
为什么别人看见那些字条就不好意思开口借书呢?应该说,我朋友写在字条上的这些个推辞的理由使人难以反驳。
这些理由一目了然,表达方式简洁。而理由的结论又是双方心知肚明的,正如来借书的人看了字条后,便没有了再开口借书的借口,只好不借了。
因此,假如碰到别人向你提出你不能满足的要求,与其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来推辞,倒不如运用一个实实在在且又具有充分说服力的理由,使对方反驳不了也无法表示不满,这也是推辞语言中的一门学问。
有时候,俗语也能成为推辞的充分理由。
比如有人向你借钱,而这借钱的就是你的兄弟,那么,你可以俗语“亲兄弟,明算帐”或是“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等来作为推辞或暗示对方日后还钱的理由。
这些俗语长期以来流传在民众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串。
不过,在什么场合下用什么俗语这可是有讲究的,用错了,必定闹出笑话。
俗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也是自古以来在社会生活中提炼的果实,如能运用得当,势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使你能放松推辞的心情。
总之。找一个别人无法反驳的理由作为你推辞的借口,没错。
用“糖衣”包装你的推辞理由
可以说,无论你在哪里,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有人提出要求被推辞后反而很高兴的,因为这种人几乎没有。
因此,作出推辞决定的时候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要用巧妙的方式说“不”,尽量减轻对方的不快。这样虽然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能。
具体操作起来就是设法将这个推辞的“不”改变得柔和起来,如此一来,对方虽然被你推辞,却几乎没有造成心理上的不快。
若想巧妙地推辞,首先要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设法使双方都处于一种轻松的状态,由此而说出推辞的话,才不会像咬蚕豆那样斩钉截铁。说句实在话,无论你多么婉转地说出你的推辞理由,对方心里都会掠过一丝不快,这道阴影留在心里是难以抹去的。
因此,即使用委婉的推辞方式也应用“糖衣”来包装你的推辞理由,给对方以少许的抚慰。
这种“糖衣”既可以是心理上的认同,也可以是语言上的安抚,总之,怎么用“糖衣”包装关键还在自己,如果能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投其所好”,将“糖衣”包装得“不显山水”,那可就绝了!
我有过一次这样的经历:春节前,听说百货大楼的彩电降价,我飞快地赶着去买,可是等我赶到家电柜组时,最后一台彩电却被先我两秒钟赶到的一位男士买下了,我感到失望时,他却得意地朝我笑,弄得我十分扫兴。
可是,当售货员和蔼地对我说:“别急,进货的车马上就到,半个小时后你就能抱新彩电回家。”
就是这样一句话,我的情绪顿时好转。
因为当我被“货已售完”的现实而拒之时,售货员的一句话重新给了我希望。
若不是半小时后我果真抱了新彩电回家,恐怕我这个春节都会过得有所失落,售货员的话,可以说是一种推辞后的补救。
用在现实中,即使是推辞的手段略显生硬,若能及时地附加一句补救的话,也可能使对方减轻心理上的不快感觉,从而接受你推辞的理由。因此也可以说,有时候关键性的补救语,也是推辞后的“售后服务”,或者是生硬的推辞语外裹着的“糖衣”。
欲推辞、假应允
中国是戏剧之乡,在京剧《杨八姐游春》这出戏里,叙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让我先讲给你听一听。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天里,天波府的八姐,九妹瞒着母亲佘大君私自出府,意欲饱览这万物复苏的无限春光。
谁知她们姐妹二人走错了路,误入了皇家的御花园。
单是误入御花园还罢了,偏偏又与当朝天子在园中“相遇”。看见如花似玉的杨八姐,宋朝天子垂涎三尺,连忙派人打听这是哪家的“娇娘”。
当他得知这位“娇娘”乃天波府杨氏八姐后,又忙请丞相王延龄前往天波府提亲。并表明意欲封八姐为“贵妃”。
佘太君听后心中好恼,暗忖:当今皇上真是昏庸透顶,宫内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说,还在见一个想一个的沉湎于酒色之中。
然而,假如不允这门亲事,有抗旨不遵之罪,弄不好会招来弥天大祸;应允这门亲事又确实不是自己的心愿。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难道亲自将自己的女儿送入“虎口”不成?思来想去实在试不出一个好办法。
然而,佘太君毕竟是佘太君,正在无计可施时,她老人家猛地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是,她向王丞相言道:“老丞相,我答应下来了!可是,总得向万岁爷要上几件彩礼呀!”
王延龄并未悟出太君本意,心中只怨老太君不该贪恋皇家钱财,断送自家女儿的终身。
皇上听了王丞相的禀告,龙颜大悦。
为了博得未来“丈母娘”的欢心,更为了显示皇家的排场,他对佘太君要彩礼非但不怪罪,还怂恿她“大胆要来。”
然而,当佘太君将“礼单”开出时,他这个天子也吓得差点昏了过去。
佘太君要的彩礼是:
从杨府到这宫中一十五里,
金砖铺地三尺深;
一步一棵摇钱树,
两步一个聚宝盆。
摇钱树上栓金马,
聚宝盆里站金人;
铁拐李的葫芦要半个,
平时做活好盛针;
张果老的毛驴要一头,
八姐骑着好回门。
另要一两星星二两月,
六两空气七两风;
磨盘大的龙鳞要一片,
天样大的洗脸盆……
这样的彩礼天上难找,世间难寻,即使是天子也无可奈何了,一场纳妾的美梦终是没有做成。
佘太君“要彩礼”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推辞的艺术体现。
向对方提出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条件使对方自己打退堂鼓,如此一来,你的“不”字也不用说出口了。
佘太君的做法完全可以“古为今用”,当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也可借用过来,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应允下来,然后提出叫对方瞠目结舌的条件,看不把他吓得乖乖地举起“免战牌”才怪呢。
以不屑一顾之态扰乱对方的心理
当别人向你提出你难以接受的要求时,你不妨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一边听他说,一边做着与交谈毫不相干的事情,假如无事可做,提起笔来信手涂鸦也行。因为事先已经知道对方可能会说出什么话来,采用这种似听非听的态度,不仅可以稳定自己的阵脚,还可以起到扰乱对方的心理的作用。
在平常的某些场合,你肯定也看过有些人在与人交谈的时候,常常无意识地玩笔、玩钥匙或是其他的小物件,有的人还会不停地抖动腿脚,这些动作都是为了缓和紧张情绪。
前面我说了你可以信手涂鸦,用这种方法来推辞,确实能够增加对方心里的不安。
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你不是在做笔记,并没有承认他提出的建议,而你在与他交谈时,却不停地写写划划,不知究竟在纸上涂抹些什么,于是就会胡乱地猜测,怀疑你是否听清楚了他的话,是否一边听一边在整理有关他的信息,然后会采取一种什么方式给他以打击……总之,假如你一直保持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那么,对方的心里便会无端地涌起各式各样的疑虑。这些疑虑足以打乱他的阵脚,增加他思想上的种种不安。
假如你是个地位较高或名气较大的人,这种不安就会不可遏制地弥漫他的全身,因为你对他的不屑一顾,使他的自卑感越发加剧,心里自然有被推辞的预感。
然而,若是他能够在事前了解自己优于你的地方并做到借此发挥,那么,说不定赢家就是他了。
明知故问“你是谁?”
有一次,我与夫人应邀参加一个联欢会,在联欢会上,新朋老友欢聚一堂,很是热闹。
正与朋友交谈的时候,一个刺耳的声音飘进我的耳际;“这不是夏先生吗?很久不见,看到您真高兴。”
我抬眼一看,原来是他!心里立即掠过一丝不快。
他是一位小装修队的头儿,平时特会缠人是个为了拉到一笔生意,哪怕喊人亲爹也愿意的角色。
若是见了身份高的人,那种点头哈腰恨不得给人提鞋的奴才相,让人看了讨嫌。
我在去年曾和他有一面之交,领教过他攀龙附凤的手腕,因此,他说“看见您真高兴”时我在心里却想说“真讨厌”了。
于是我佯装不知地操起了“官腔”,一脸严肃地眯起双眼说:“你是……?”
“我是刘海根,搞装修的,您怎么忘了?我们早就认识的您再想想。”这个刘海根满脸笑容地说。
“哦,我们认识?我怎么没有印象?刘海根?照说我是不会忘记熟人的呀。你……找我有事吗?”
我满脸的“困惑”,只差没明说“你是谁”了。
“没事没事,你们继续聊吧。”
这个刘海根讪讪地走了,我心里一阵窃喜。
不是我非要瞧不起他,对这种难缠之人,如果我不狠下心来以“你是谁”的态度对待,那么,今天的联欢会我就等于白来了,说不定他就会坐在我的身边胡侃海吹地一直折腾到散会。
因此,我只有以漠视的态度,表示对他的存在确实无动于衷。
一般来说,如能在一面之交后即记下对方的姓名并在下次见面时呼出,这是十分有利的社交方式。
然而,若是对对方的处世为人并不欣赏,抑或不愿与之打交道,则可以采取相反的手段,足以打消对方的锐气。
当你感到厌恶的对象来找你办事时,你不妨运用以上方法,故意对他说:“你叫什么名字?我怎么没有印象?”如此一来,肯定在无形中给对方心理上造成压力,使他由于你拒他于千里之外而感到很不自在,于是,他便会沮丧地离开你,哪里还提得出什么要求来呢?
套用老话能生效
无论是报社或是杂志社,每天都会收到大量的来稿,作者当然不愿接到带有否定性质的退稿信,然而令报社或杂志社头疼的是,必须面对不能用稿的多数作者。
既然是作者来稿,当然不能漠视,从中挑出好稿是编辑的责任,但对于那些不能用的稿件,你也不能不明确地向作者表示清楚。
假如每一位作者都打电话或是亲自来询问稿子的情况,岂不要乱成一锅粥?因此,编辑们还要做一项费心的工作,对不能采用的稿件--回复。
这一来,许多报社或杂志社便采用“套老话”的方法,将退稿信用统一的形式书写,内容是千篇一律的老一套的话,然后邮寄出去。
套用老话,一方面具有礼节性的尊重作者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一种公事公办的性质。
退稿信实际上就是不采用的通知书,用礼貌的言词回报作者付出的心血,同时也增强了公事公办的透明度,使作者不能产生任何期盼或心存幻想的余地。
假如用充满情感的字眼来写这种信件,作者会以为还有希望,因此而满怀期盼地踏破报社的门坎。
唯有以千篇一律的“不予采用,特将文稿奉还”的退稿信,方能让作者对此篇文稿死心,继而再次拿起笔来,为下一篇的希望努力创作。
同样的道理,在其他的场合下,套用老话的方式也很管用,虽说路数老套了些,但让对方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推辞得干脆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