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是“苹果”电脑的创始人之一,是声名显赫的“计算机狂人”,1997年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2009年被《财富》杂志评选为这十年美国最佳CEO。
虽然史蒂夫·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掀起了个人电脑的风潮,改变了一个时代,但却在最顶峰的时候被封杀,从高楼落到谷底。但12年后,他又卷土重来,重新开启了第二个“史蒂夫·乔布斯”时代。
网罗一流人才
乔布斯成功法则的第一条便是“网罗一流人才”,他在一次讲话中说道:“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
在乔布斯看来,在工业设计或者编写程序方面,优秀与糟糕之间的区别非常大,好的设计师要比糟糕的设计师好至少100倍甚至200倍,在编写程序方面,优秀程序员也与普通程序员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乔布斯一直坚持:员工的才华是公司的一大竞争优势,这一优势会使公司优于竞争对手。乔布斯一直努力寻找着某一特定领域的最优秀人才,并使他们成为公司员工。
乔布斯曾说过:“人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笨蛋,为寻求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值得的。”
早些年,苹果的总裁斯科特为了节约成本,在乔布斯的默认后进行了裁员,结果导致员工的强烈不满,董事长不得不临时接任总裁一职。接下来,为了找到优秀的管理者,乔布斯亲自到美国东海岸邀请斯卡利。当时,斯卡利是百事可乐的总裁。在百事可乐,他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百事可乐的董事还是他的岳父。
傲慢的斯卡利问乔布斯:“我为什么要放弃这么大一个百事可乐加入苹果呢?”
乔布斯只说了一句:“你是想卖你的苏打水过你的下半辈子,还是想跟我建造一台机器,它能够改变这个世界。”
结果,斯卡利成了苹果的总裁。
1981年,乔布斯把麦金塔电脑当做未来的新型电脑,并开始付出努力。麦金塔小组的核心团队由第一代麦金塔电脑小组组长杰夫·拉斯金组建,但乔布斯亲自参与了招聘工作。他召集了苹果公司和硅谷最优秀的人才。乔布斯不在乎这些人的职位或者经验,如果他认为某个人能作出成绩,他就会尽全力把这个人吸引过来。
1982年初,这个小组的成员有20多人,个个精明干练,热情十足,有原则,对工作全力投入。另外,这些人的共识是创造一台让世人惊讶的电脑,这种意识比对金钱和职位的渴望还要殷切。他们都像乔布斯一样,属于那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深受反文化潮流的影响,也自命不凡,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因此,他们打的如意算盘是两年内推出一台最棒的电脑。最终,他成功了。
乔布斯从来没有学过管理,所以,在人才选拔中,他有他自己的选拔方式。
在为麦金托什机构的设计选拔人才时,乔布斯一般只问两个问题:一是你吸过多少次毒品;二是你是什么时候失去童贞的。
乔布斯在乎的不是问题的答案,他在乎的是对方如何思考这些问题,以及他们在思考这些问题时的态度。
据说乔布斯在选拔人才上还有一个最怪的方式,就是带着应聘者去玩电子游戏,如果应聘者玩得好,就一定会被录取。
虽然乔布斯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些另类,其中有些方式可能不适合现代企业,但他的确为苹果选拔到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乔布斯总是抓住核心人员,而苹果总是拥有或控制着他们所做的所有事的核心技术。一名刚进入苹果公司的设计师年薪在20万美元左右,比行业平均水平高50%。
年薪比同行业水平高也许并不稀奇,稀奇的是乔布斯总是夸耀他的设计团队是世界上最棒的设计团队,强调这个团队所做的工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改变世界。另一方面,几乎每一个进入苹果的员工都能感受到乔布斯不断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他们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乔布斯回归苹果后,在推出的PowerMacG3的广告词中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有一些特立独行的人,他们与社会不同调,在方圆规矩中不协调,对事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是规则的破坏者。你可以引述他们的观点,或是不同意他们的见解,以他们为荣或是鄙视他们,唯一无法忽略的事,就是忽略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世界,使人类得以进步。当时有人称他们为疯子,现在被视为天才,因为不同凡响,才能改变世界,就像你选择了苹果计算机。”
在这样口号的激励下,有哪个团队不会忘我地工作呢。
乔布斯说过:“我一直认为,我工作的一部分就是保持我所在组织员工的最高水平。”因此,乔布斯发明了“A级小组”。乔布斯总是在为员工布置只拥有A级参与者的目标,通过这些A级目标,来筛选出与之适应的A级人才。而且乔布斯也认为,小型的A级小组工作效率要比大量的工程师和设计师组合成的团队的效率更高、更有效。也正是基于此,乔布斯一直保持苹果核心技术团队的小规模发展,很多项目的运营也都是由精选的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A级小组在执行。
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打造出一流的团队,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像乔布斯一样不停去找一流的人才,组建一流的团队,最终打造出一流的产品。
追求残忍的完美
乔布斯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吹毛求疵的烦琐要求几乎能把下属逼疯,他要求苹果公司的每一件产品都是艺术品。
在乔布斯追求完美精神的指引下,苹果产品的开发需要经过无数次实体模型和产品原型的修改与完善。产品在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之间不断地来回传递。与此同时,设计出来的作品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不断修改,逐渐简化。有时候甚至要重新设计,或者完全放弃。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精神就是苹果公司非凡设计的秘诀,乔布斯一直都认为,设计并不是简单的线条与空间的组合,而是一种审视世界的态度,解决问题的方法。
1984年,乔布斯开始积极致力于第一代麦金塔电脑的设计,乔布斯希望麦金塔电脑具备大众汽车一样的特质,他希望苹果能为消费者生产出价廉物美的电脑。乔布斯希望任何接触到麦金塔电脑的人都能够立即学会其操作,不管他们以前是否接触过电脑。他坚持认为,购买该电脑的顾客并不需要对其进行组装;他们不需要将显示器插入机箱接口;不需要学习任何晦涩难懂的指令就可以操作该电脑。
为了使电脑易于装配,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团队最后决定:将麦金塔的显示器、磁盘驱动器和电路系统一并组装在机箱内,可拆卸的键盘和鼠标则从机箱后部接入。这种一体式的设计使它们省去了其他个人电脑所需的电线和插头。为了缩小电脑的体积,使它们便于放在桌上,设计团队使用了当时少有的垂直空间放置。磁盘驱动器安置在显示器下方,而不是同当时的其他电脑一样与显示器并排放置。
麦金塔石膏模型逐步完成后,乔布斯召集了研发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来评价该模型。大家都认为这款模型很可爱、很漂亮,有鲜明的个性。在每个人都发表完意见后,乔布斯却毫不留情地批评道:“机箱看起来太四四方方了,第一个斜面的半径应该再大一些,我不喜欢这种斜面的尺寸……”
接下来,每隔几个月,设计人员在制作出新的模型后,乔布斯就会听取整个设计团队的反馈意见。乔布斯去除了当时标准版本键盘所有的功能键和指针,他不希望用户通过敲击键盘来实现与电脑的互动。相反,他们应该使用鼠标来互动。取消这些功能键还会产生另一种影响:软件开发人员不得不彻底重新编写麦金塔电脑的界面程序。
等到一共制作了五六个模型之后,乔布斯才终于表示赞同。最后苹果设计出的麦金塔就连鼠标的设计也反映了电脑的外型特征:鼠标的设计与电脑一致,鼠标的方形按钮与显示器的外型相呼应。
在麦金塔电脑庆功会上,面对无可挑剔的精美设计,乔布斯将设计小组成员的签名分别刻在机箱内侧,并高声宣称:“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乔布斯追求完美的精神无处不在,哪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体现出他追求完美的精神。
1999年1月,在彩色iMac投入新生产线的前一天,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总部附近的一个大礼堂里指导工作人员进行产品介绍的练习。大幕后藏着5台色彩鲜艳、形成一个系列的电脑,它们摆放在可以滑动的底座上,只要一收到乔布斯的提示,工作人员就会将其展现在舞台中央。乔布斯希望这5台电脑从大幕后滑出的那一刻被投影到舞台后方的大屏幕上。
第一次演练后,乔布斯认为舞台灯光还不能充分展示机器半透明的特点,乔布斯希望技术人员将舞台灯开得更亮些,并把灯提前打开。他让制作人和后台工作人员按他说的尝试了一次。但这一次还没有取得他想要的效果。几次调整后,舞台灯光还是不对。
面对一次次令人不满意的结果,乔布斯说:直到满意为止。
“我们继续试,”
iMac又滑回到大幕后面,然后再次出现在舞台上,但这次乔布斯依然不满意。
乔布斯一边摇手一边说:“不行,不行,根本就不行!”
工作人员又试了一次。
这次,舞台灯光够亮了,但是亮得不够快。
乔布斯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咆哮道:“这样说来说去、试来试去,我已经受够了!”
最后一次尝试的时候,灯光效果终于非常完美了,5台电脑在巨大的投影幕上闪闪发光。
乔布斯也兴高采烈地喊道:“就是这样!太棒了!哇!太完美了!”
很多人无法理解乔布斯疯狂的完美主义精神,有些人甚至说:“没有人可以跟乔布斯合作一次以上。”有一次,乔布斯要求一位设计师在设计新的Macintosh电脑时外表不能看到一颗螺丝。但后来乔布斯发现,那名设计师设计的模型里有一颗螺丝稍微露了出来,结果他马上把那个人开除了。
在有些人看来,乔布斯追求完美的精神似乎有些偏执,有些人甚至无法忍受他的残酷性的完美的“虐待”。但正是这种残酷的完美,苹果才研制出了无可挑剔的完美的产品。
秘而不宣
放眼天下,没有哪家公司搞得比苹果更神秘,苹果公司非常注意保密工作。它的保密度几乎和政府机要部门不相上下。苹果公司的员工不能对外谈论自己的工作,甚至与亲人之间也不能谈论,更不能与外人讨论自己的工作。
苹果公司的市场营销负责人菲尔·席勒说,公司不允许他告诉妻子或孩子他正在开展的工作。他十几岁的儿子,是疯狂的iPod爱好者,他非常想知道父亲在公司到底从事什么工作,但他却不得不守口如瓶,否则就会被公司解雇。
在苹果,与外人谈论公司事务更是一种过失。苹果的副总裁菲利普·席勒有一次招开内部会议,不小心发错了资料,透露了一个产品的价格与功能。为此,菲利普·席勒和其他与会者都签订了保密协议。然后,苹果还密切关注新闻报道,哪怕是一些不实的消息也不放过。
在苹果,高级机密项目的员工要通过一扇又一扇门,一次又一次地刷员工证,并输入数字密码才能进入办公室。办公区也普遍安装了摄像头。
当你进行产品测试时,必须穿上黑色外衣,进行操作时会有红色的灯警告你:要特别小心。苹果的员工也与世人一样,对产品感到惊讶。爱德华·艾泽曼在苹果工作过四年,担任系统工程师职位,他现在自己开了个科技咨询公司,他说:“iPod推出时,我和我工作的同事见都没见过。”
其实,苹果公司的员工即使真的想泄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苹果公司的员工所得到的信息完全是严格建立在“需要知道”的基础上的。而且程序员为他们从未见过的产品编写程序,某一组工程师为新产品设计新电源,而另一组则负责屏幕的设计;设计呈单元结构,每个小组都与其他小组相互分离,任何一个小组都看不到最终的设计结果。但他们仍然要保守他们业务内的“秘密”。
乔布斯不但要求员工保密,他自己更是一个事事保密的典范,他曾将一台iPod高保真内置扬声器带回家测试,但是为了保密只好用黑布包了起来,只有等周围没有人的时候,才能打开扬声器进行测试。
乔布斯在保密工作方面甚至有点极端。他聘请《目标》杂志的罗恩·约翰逊负责苹果公司零售业务的时候,让罗恩·约翰逊用了几个月的化名,唯恐有人知道苹果公司正计划开设零售商店。在苹果公司电话本上约翰逊用的是化名,即使是入住酒店他也使用这个化名登记。
也许乔布斯对公众隐藏的最重大的事件还是他的病情。2009年6月23日,位于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的卫理公会大学医院官方宣布,经过病人的允许,他们证实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两个月前在该院接受了肝脏移植手术。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主任詹姆士·伊森称,乔布斯目前的恢复情况良好。但在此之前,乔布斯没有透露任何这方面的消息。
有“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对此事斥责道:“这属于‘重要信息’的范畴,无论乔布斯是否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这都是‘重要信息’。”业界分析师称,苹果可能违反了美国证交会有关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法规。根据法规,苹果必须向股东披露这些信息。人们有理由提出这样的质疑:如果首席执行官做肝脏移植手术不算‘重要信息’,那还有什么是‘重要信息’?要求披露“重要信息”,是因为它与投资人利害攸关。
那么,为什么苹果如此注意保密工作呢?
过去,产品信息从苹果公司泄露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苹果公司的商业杂志《麦客周刊》被戏称为“麦客泄密专刊”。从普通员工到经理人,公司的每个人都为媒体提供信息。苹果第一款Mac计算机在发布前,索尼和微软等竞争对手就对这款产品了解得一清二楚。自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后,公司两万多名员工以及众多供应商的嘴巴都变得紧起来。苹果的保密旨在确保新产品能带给外界惊喜,这非常重要。
2004年,AppleInsider和PowerPage两家网站泄露了苹果尚未发布的产品“Asteroid”的信息。随后,苹果对这两家网站提起诉讼,要求网站提供他们的消息来源。最初,法院站在苹果一边,称泄密的两名博客作者和他们的信息不受加州法律保护。但一年后,加州上诉法院推翻了此前的裁定,称两名博客作者与传统媒体一样,拥有保护消息来源的权利。因此,2007年1月法院日前裁定,苹果要赔偿博客作者和两家博客网站70万美元。
有人推测,乔布斯控告这两家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管束媒体。但乔布斯认为,这一案件与媒体自由没有任何关系。他并不关心如何限制舆论自由,他更关心的是堵住向媒体泄露信息的公司员工——以及任何以后想这么做的员工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