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纽伯格——华尔街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投资大师。1903年,他出生于美国。20世纪20年代,他待在巴黎,1929年进入华尔街。他是唯一一位同时在华尔街经历了1929年大萧条和1987年股市崩溃的人。罗伊·纽伯格不仅在两次大萧条中都没有遭遇损失,而且在大灾中取得了骄人收益。1950年,罗伊纽伯格创建低佣金的“保护者基金”,被誉为美国开放式基金之父,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
投资者必须了解自己
罗伊·纽伯格同很多投资大师不同,他没有读过大学,也没有上过商业学校。他是一名从经纪人公司跑腿的工作干起来,一步步成长为投资大师的传奇人物。他一生精通于投资,却更喜欢艺术。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明白,金钱能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我不相信金钱;我知道,艺术无法使这个世界运转,但是我更笃信艺术。”
由于罗伊·纽伯格是美国合股基金的开路先锋,并且从事投资职业68年,继而被誉为业内人士称为“世纪长寿炒股赢家”。罗伊·纽伯格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拥有巨大的财富,还因为他拥有健康的身体和美满的家庭。
罗伊·纽伯格一生信奉着自己的投资原则,而这些原则也是他取得成功的源泉。他认为,在投资领域里,投资的成功是依赖于适合投资者个人特点的投资方式,那些能够在各种纷乱的情况下抓住那些重要的信息并能加以自己独立的分析判断,这样的人才适合于入市。罗伊·纽伯格之所以在华尔街打拼多年极少失误,原因就是他认为他的个人素质非常适合在华尔街做投资工作。他说过:“我认为我本身的素质适合在华尔街工作。当我还是b·奥特曼的买家时,我把所有的股票转换成现金,又把现金转换股票。对我来讲,交易更多出于本能、天分和当机立断。”
实际上,了解自己的个性,是投资者入市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原因是当投资者了解了自己的个性时,就会知道这些特点会带来什么后果。
性子急躁者要经常保持镇静,慢性子操作时要果断,这些都须从实战中去逐渐锻炼和培养。通常,不同性格习惯的人炒股的思路也有很大差别。性格急的人选股也是风风火火,快进快出,性格不紧不慢的人选股不慌不忙,以守得云开见日出的心态持股,前一种人在单边上行的牛市里往往能在瞬间牟取暴利,后一种人在整理格局则可发挥用场。
依照罗伊·纽伯格的理论,我们不妨测试一下自己的性格,看看我们到底适不适合成为一名投资者。罗伊·纽伯格建议大家首先测试一下自己的性情、脾气。我们是否有投机心理?对于风险我们是否会感到不安?
我们必须百分之百地、诚实地回答你自己,这样才能检测出自己究竟是否适合。
罗伊·纽伯格认为适合做投资者的人必须有以下几方面的素质。
一名合格的投资者在作判断时应该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沉着并不意味着迟钝,有时一次行动是相当迅速的。沉着的意思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审慎地判断。如果投资者可以事先将准备工作做得好,当机立断是不成问题的。
一名合格的投资者如果觉得自己错了,是可以赶快退出来的。股市不像房地产那样需要很长时间办理手续,才能改正。任何人如果想退出,都是随时可以从中逃出来的。
投资者需要有较多的精力,对数字快速反应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常识。投资者应该对自己做的事情有兴趣。罗伊·纽伯格说:“最初我对这个市场感兴趣,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我不想输,我想赢。”
总之,罗伊·纽伯格相信:投资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投资者最好能在自己熟悉的领域进行专业投资,如果对知之甚少,或者根本没有对公司及细节进行分析,最好还是离它远点。
罗伊·纽伯格用自己的投资经历,阐述了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他从不进行海外投资,也不会将一分钱放在海外投资上。因为他了解自己,他自己并不了解海外市场,几乎没有在国外证券市场上做过交易的经历。多年来,他主要都是在从事国内投资。即使有国际投资,也是通过本国公司进行的。它们大部分是全球企业,像IBM,它利润的一半来自海外。
罗伊·纽伯格基本上将他的主要注意力放在了他所擅长的方面。他非常清楚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比如说,他在套头交易上的专长。在几只股票上做空头,同时,在另外几只股票上做多头。但罗伊认为,这只是他自己擅长的,所以他从不建议其他人向他学习。
当然,罗伊·纽伯格同样相信,任何具备投资者素质的人,如果想在股市里取得大的成功,也必须像其他人学习,尤其要向那些取得成功的大师学习。罗伊·纽伯格说“即使是成功的投资者,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本世纪末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我和他们中许多人交谈过,其中只有一小部分人相信,1996年在股票一涨再涨的情况下,他们还能把握市场的形势。
许多曾经杰出的投资者在如今的市场中有过艰难的时期。然而无论怎样,他们的经验教训在任何时候,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这个疯狂的时代,对我们都有所启发。”
在罗伊·纽伯格看来,如果一个人不向其他人学习现有的股票投资知识,哪怕他本身的素质多适合做投资者,他也不见得会取得好的成绩。很少人会仅凭一己之力,而迅速地名利双收。所以罗伊·纽伯格在管理他的基金时,总是时刻学习其他人的投资方法,帮助自己取得成功。
罗伊·纽伯格同华尔街很多如雷贯耳的投资大师认识,从这些人的身上,他学习了很多,可谓受益匪浅。他认为,虽然这些大师的投资观念有些冲突,但是并不影响他们通向成功的彼岸。T·洛威·普莱斯看重新兴工业增长性,从而获得成功;本杰明·格雷厄姆尊重基本价值规律;沃伦·巴菲特则认真地研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时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教给他的经验;乔治·索罗斯把他的思想理论运用于国际金融领域;吉米·罗杰斯发现了国防工业股票,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分析告诉老板索罗斯——他们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这些人的投资特点也是罗伊·纽伯格试图去学习的。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离成功还远吗?
罗伊·纽伯格的“认清自己,再进股市”的原则以及“像成功投资大师学习”的原则,看似与实际的投资操作很不搭边,但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很多人容易忽视掉的。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参与股市投资或参与那些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们每一个要步入股市的人,之前都必须正确、清晰地了解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是否合格。只有适合在那里打拼的人,才有可能在股市里作出明智判断,并有所造诣。
同时,投资者要想更早地取得成功,向众多投资大师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唯一的捷径。
坚持长线投资思维
长线投资是很多投资大师的投资习惯,罗伊·纽伯格也不例外。
罗伊·纽伯格认为,注重短线投资容易忽略长线投资的重要性。企业经常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长线投资,当然同时会有短期效应,如果短期效果占主导作用,那将危害公司的发展和前景。投资者如果想获利,应建立在长线投资、有效管理、抓住机遇的基础上。如果安排好这些,短线投资就不会占主要地位。
罗伊·纽伯格用一些很容易理解的例子说明了这个问题。他讲到,如果从小角度去分析一只热门股,那么这只股票只要一个季度没有完成任务,市场的恐慌就会让其股价下跌。相反,如果投资者持有长线投资的想法,他就不会去盲目地追求潮流,追求那些只是短期间非常热的股票。
华尔街总是很时尚,从50年代末的保龄球股票到90年代的“超级动力”汽车。人们似乎认为每一个美国人,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成为保龄球手。这种阵势就好像曾经风靡一时的呼啦圈运动一样。可是无论是保龄球还是呼啦圈,都好像雷阵雨一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如果投资者很早入市还能赚到钱,不过买的晚的人,就会因为价格过高而被套牢。
20世纪60年代的华尔街,集团公司成为了当时新的时尚,随后各种书刊杂志都在极力吹捧它公开利润的好处。就当许多人纷纷将资金投到了集团公司的股票上时,罗伊·纽伯格却认为这不是最好选择。他认为,投资者如果要大量购买一只股票,必须使其建立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而自身实力包括:有好的产品;产品的必要性;真正、有效的管理;真实的报表。这些都是需要投资者进行实地考察的,也是需要大量时间的。
罗伊·纽伯格认为,虽然人们不得不承认投资存在一点点的侥幸心理,但时尚只是来来去去。只有长期地观察华尔街的大趋势,才能找到有价值的股票,赚取更长期、更丰厚的收益。有过投资经历的人会发现,其实一次市场上升的推进一般会延续大约两年。而下跌的时间就会相对短一些,大约是上升的二分之一的时间。通常,在股市下跌时,每只股票的表现不同,这也给了投资者们提供了好的赚钱机会。
罗伊·纽伯格坚持用长线思维选择股票,判断股市走势。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图表迷。他相信,从图表中,他能最快地找出一家公司的资料、一种趋势或者一种告诉他如何投资的方法。他曾有一张图表显示出20世纪有26个熊市和27个牛市。而其中的从1974年到1997年的牛市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牛市。而他的另一张图表也正确地显示出了1973年和1994年出现的一次熊市,但股指下跌了45%。在罗伊·纽伯格看来,股市的跌幅并不是很大,但是当股票下跌到20%或更多的时候,就说明熊市到了。他举例,在1987年的股灾中,股指一天之内下跌了508点,也就是22%。这一次的跌幅比例甚至比1929年的股灾还要糟糕。但是因为这次股灾并没有经济问题,所以这次的股灾并没有引起熊市。而1929年的股灾,却引起了之后的大熊市。熊市所造成的损失,比1929年股灾当年所引起的损失还有严重。很多人的钱在一瞬之间都化为乌有,让数百万人都陷入到了经济恐慌之中。
罗伊·纽伯格认为,投资者在选择股票的时候,有必要对过去的股市,以及自己的自身条件进行事前的了解和研究。如果投资者有自己的研究工具,将会增强研究的准确性。而罗伊·纽伯格的分析工具就是图表,其他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自己的方式进行分析。总之,只要谨慎对待股市,坚持用长线的思维选择股票,总会在股市中有所收获。
不做羊群
有一则幽默: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没有一个座位了,他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他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他自己了。这时,这位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虽然听过的人都会为之一笑,但聪明的人会立刻明白,故事说的是一种群众心理,其实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可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旁边可能有的狼和不远处更好的草。
羊群效应通常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在投资界,羊群效应也是存在的。
罗伊·纽伯格列举了这种普遍现象。他将20世纪90年代股票市场的状况展示给了人们。当时的华尔街,很多投资者盲目地跟随他人,他们对很多陌生人的观点坚信不疑。一旦某一位资深的股评家发表了有关当前市场的相关观点,无论这个观点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他们都会不假思索地按照这个陌生人或是股评人的思维去做。他们的做法,导致了股市出现了动荡。但这种个人投资者对一只股票的影响,只会让股票的价格上下浮动10个百分点。那只是一瞬间,一般是一天,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星期。
这种市场即非牛市也非熊市。
罗伊·纽伯格将非牛非熊的市场称为“羊市”。他说:“有时羊群会遭到杀戮,有时会被剪掉一身羊毛。有时可以幸运地逃脱,保住羊毛。‘羊市’与时装业有些类似。时装大师设计新款时装,二流设计师仿制它,千千万成的人追赶它,所以裙子忽短忽长。”
罗伊·纽伯格建议各位投资者,不要盲目追随大众。因为每一位投资者的个性,以及需要都与别人不同。投资者可以根据成功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从中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周围环境的东西。还是以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为例。这一阶段时期的股市特点是:高的时候,股指可以增长20个点。接着,股指又可以在一天内下跌100个点。如此大幅度地变化说明,股市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是一个很典型的“羊市”。这时候,成千上万的业余投资者在股市中操作,形成一种共同资金,它们彼此之间互相影响,致使市场也受影响。如果当时投资者不能独立思考分析,很容陷入到“羊市”,从众的心理会让投资者在股市中输得一败涂地。
罗伊·纽伯格敏锐地将股市与人们的心理联系在了一起,他甚至诙谐地说:“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有必要将股市放在睡椅上分析一下。”这也从侧面说明,股市与入市者心理之间的密切联系。
可能有人会说,人不是羊,人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但专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与动物相比,在从众心理方面,人没有高明在哪里。进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群众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而不是这个意见本身。人多本身就有说服力,没有几个人会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