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最励志·最管理·最营销·最理财
29679700000010

第10章 锻造伟大的性格 最伟大的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1)

拿破仑·希尔是全世界最早的现代成功学大师,他创建的被誉为“铸造富豪”的十七条定律涵盖了人类取得成功的所有主观因素,使“成功学”这种看似玄秘的学问变成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则。这无疑为寻求成功之路的千百万人建造了到达彼岸的坚实的阶梯。在美国政商界中,几乎人人都受到过十七条定律的恩泽和影响。拿破仑·希尔激励了千百万人去获得财富,成为卓越的成功者。因此他被称为“百万富翁的创造者”。数以万计的政界要员、富豪都是他成功学思想的受益者。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

拿破仑·希尔说:“我们每人都佩带着隐形护身符,护身符的一面刻着积极的心态(PMA),另一面刻着消极的心态(NMA)。而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的差别就在于成功人士有积极的心态,失败人士则习惯于用消极的心态去面对人生。”

虽然积极心态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很多人却认为成功有赖于某种天才、某种魔力、某些他们不具备的东西。其实,一个人能飞多高,并非由自身之外的其他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他自己的心态决定的。一个有着积极心态的人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积极心态更能使一个人克服所有自身的缺陷,从平庸走向卓越。

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成功学全书》中提到,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就是一个因拥有积极心态而逐步走向成功的人。

富兰克林·罗斯福小时候脸上总显露着一种惊惧的表情,呼吸就像喘气一样,还有一口龅牙。在课堂上,老师让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他的双腿会紧张得不停颤抖。但富兰克林·罗斯福并没有因此变得脆弱胆小,因为他有着能克服这些缺陷的积极心态。

为了克服自身的缺陷,富兰克林·罗斯福将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为了克服课堂上的恐惧,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会先咬紧自己的牙床,然后回答问题。富兰克林·罗斯福告诉自己,只要有积极的心态,这一切都可以改变。在日后的生活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无时无刻都拥有着积极的心态。

当富兰克林·罗斯福看见别的强壮的孩子游泳、骑马、做各种极难的体育活动时,他也强迫自己去参加打猎、骑马或其他一些激烈的活动,以使自己变成吃苦耐劳的典范;当他看见别的孩子用坚毅的态度克服困难、克服恐惧时,他也用一种探险的精神,去挑战所有可怕的环境。如此,富兰克林·罗斯福也觉得自己勇敢了,觉得大家不再讨厌他了。

就凭着这种积极的心态,富兰克林·罗斯福最终成为了美国第一个最得人心的总统。没有人能想象这位受众人爱戴的总统竟会有如此心酸的童年。

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机遇,这是行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律。一个选择积极心态的人,迟早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拿破仑·希尔说过:“永远也不要消极地认定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首先你要认为你能,然后去尝试、再去尝试,最后你就发现你确实能。”

对于变不可能为可能,拿破仑·希尔曾用过一种奇特方法。

拿破仑·希尔年轻时一心想当一名作家,他知道要想把作家梦变成现实,必须精于遣词造句,这就需要一本工具书。但那时拿破仑·希尔家里很贫穷,根本买不起一本很好的工具书,而且他接受的教育也不是正规教育。

因此,善意的朋友劝告拿破仑·希尔说:“放弃吧,你的梦想不可能实现。”

但拿破仑·希尔却立志要把人们说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他自己存钱买了一本最好的字典,他所需要的字都在这本字典里面,而他的意念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

拿破仑·希尔在努力学习的同时,还做了一件奇怪的事情,他在字典中找到“不可能”这个词,然后用小剪刀把它剪下来,永远地丢掉了,于是他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这个词的字典。从此以后,他更加相信: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只要你有积极的心态。

有人说,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我是自己灵魂的领导。正因为我们是自己态度的主宰,所以自然会变成命运的主宰。所以,选择积极心态,相当于选择了成功,而选择消极心态则相当于选择了失败。

拿破仑·希尔指出,消极会摧毁人们的信心,使希望泯灭。消极就像一剂慢性毒药,吃了这副药的人会慢慢变得意志消沉,失去任何动力。

如果一个人总是消极度日,消极就会成为一种难以克服的习惯。久而久之,即使眼前出现了好机会,这个消极的人也会看不见、抓不住,他会把每种情况都看做一种障碍、一种麻烦。

心态是命运的控制塔,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我们生存的外部环境,也许不能选择,但另一个环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内在环境是可以由我们自己来改变的。心态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我们都要抱着积极的心态,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可以价值很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选择。

出发以前要有目标

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获得成功。拿破仑·希尔就是通过树立远大目标,最终取得成功的一个人。尽管他的目标是由别人为他设定的。

1908年,年轻的拿破仑·希尔一边上大学,一边在田纳西州一家杂志社工作。由于他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被杂志社派去访问当时伟大的钢铁制造家安德鲁·卡内基。

两人一番长谈后,安德鲁·卡内基很欣赏积极向上、精力充沛、有闯劲、有毅力的拿破仑·希尔。于是,他对拿破仑·希尔说:“我要你用20年时间去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然后提出一个成功规律。但除了写介绍信为你引荐一些成功人士外,我不会对你作出任何经济支持,你有勇气接受这个挑战吗?”

从安德鲁·卡内基对拿破仑·希尔提出的挑战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挑战包括了明确的目标——研究美国人的成功哲学,还有实现目标的时限——20年。

对于这样一个远大的目标,如果是其他人可能根本不敢尝试,但年轻的拿破仑·希尔勇敢地说出了“接受”二字。

随后,在安德鲁·卡内基的引荐下,拿破仑·希尔遍访了包括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波受争议的约翰·洛克菲勒、发明家爱迪生等500多位杰出人物。拿破仑·希尔对他们的成功之道进行了长期研究,终于在1928年完成并出版了《成功定律》一书。《成功定律》这本书一出版,便震动了全世界,激发了千千万万人发财或成名之梦。而从1908到1928年,正好是20年。

拿破仑·希尔用他自身的实践证明了目标的重要性。正如贸易巨子J.C.宾尼所说:“一个心中有目标的普通职员,也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人;一个心中没有目标的人,只能是个平凡的职员。”

虽然目标是朝着将来的,是有待将来实现的,但目标使我们能把握住现在。因为这样能把大的任务看成是由一连串小任务和小的步骤组成的,要实现理想,就要制定并且达到一连串的目标。每个重大目标的实现都是几个小目标、小步骤实现的结果,所以,如果我们集中精力于当前手上的工作,心中明白我们现在的种种努力都是为实现将来的目标铺路,那我们就能成功。

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一个没有目标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的船,永远漂流不定,只会到达失望、失败和丧气的海滩。

曾经有一个大学毕业生因职业问题跑来找拿破仑·希尔。这个年轻人苦于毕业4年了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希望拿破仑·希尔能帮助他换一份工作。

拿破仑·希尔首先了解了这个年轻人目前的工作、教育背景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然后拿破仑·希尔对这个年轻人说:“你找我帮你换工作,你喜欢哪一种工作呢?”

这个年轻人说:“那就是我找你的目的,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

拿破仑·希尔又问道:“你希望自己10年后是什么状态呢?”

这个年轻人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希望我的工作和别人一样,待遇很优厚,并且买一栋好房子。当然,我还没深入考虑这个问题呢。”

拿破仑·希尔接着说道:“你现在的情形仿佛是跑到航空公司里说‘给我一张机票’一样。除非你说出你的目的地,否则人家无法卖给你机票。

除非我知道你的目标,否则我无法帮你找到工作。只有你自己才知道你的目的地。”

接着拿破仑·希尔又与这个年轻人讨论各种职业目标,谈了两小时后。

拿破仑·希尔相信这个年轻人已经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出发以前,要有目标。

对许多人来说,制定和实现目标就像一场比赛,随着时间的推移,实现一个又一个目标,带来成就感的同时思想方式和工作方式也会渐渐改变。

拿破仑·希尔指出,出色的企业或组织都有10~15年的长期目标。

经理人员时常反问自己:“我们希望公司在10年后是什么样呢?”然后根据这个来规划应做的各项努力。新的工厂并不是为了适合今天的需求,而是要满足5年、10年以后的需求。各研究部门也是针对10年或10年以后的产品进行研究。人人都可以从很有前途的生意中学到一课,那就是:

我们也应该计划10年以后的事情。

如果你希望10年以后变成怎样,现在就必须变成怎样,这是一种很严肃的想法。就像没有计划的生意将会变质,没有生活目标的人也会变成另一个人。因为没有了目标,我们根本无法成长。

每一天,我们都可能遇到对自己的人生和周围的世界不满意的人。

在这些对自己处境不满意的人中,有98%对心目中喜欢的世界没有一幅清晰的图画,他们没有改善生活的目标,没有一个人生目的去鞭策自己。

结果他们继续生活在一个他们无意改变的世界上。

无论你多么意气风发,无论你是多么足智多谋,无论你花费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就会过得很茫然,渐渐就丧失了斗志,忘却了最初的梦想,就会走上弯路甚至不归路,枉费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误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荷马史诗《奥德赛》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没有比漫无目的地徘徊更令人无法忍受的了。”漫无目标的努力或漂荡终归会迷路,而心中的那座无价的金矿,也因得不到开采而与平凡的尘土无异。只有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才会不断努力进取。

只要我们时刻把人生的目标谨记于心,每天都朝着目标前进,我们就有成功的一天。

自制是指引你行动方向的平衡轮

拿破仑·希尔认为,在成功的路上,最大的敌人其实并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愤怒时,不能遏制怒火,使周围的合作者望而却步;消沉时,放纵自己的委靡,把许多稍纵即逝的机会白白浪费。

拿破仑·希尔也是通过自身的事例证明了自制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

拿破仑·希尔在他事业生涯初期,曾和办公室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他们两人之间彼此憎恨,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敌对状态。

当整栋大楼里只有拿破仑·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工作时,这位管理员会立刻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某个星期天,拿破仑·希尔到书房里准备一篇预备在第二天晚上发表的演讲稿,他刚刚在书桌前坐好,电灯就熄灭了。

拿破仑·希尔立刻奔向大楼地下室,当拿破仑·希尔到那儿时,发现管理员在正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内,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似的。

拿破仑·希尔立刻对他破口大骂。一连骂了5分钟。最后,拿破仑·希尔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词句了,只好停下来。

这时候,这个管理员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早上有点儿激动吧,不是吗?”

这个管理员的这句话就像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刺进了拿破仑·希尔的身体。拿破仑·希尔知道,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错误的一方。拿破仑·希尔转过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当拿破仑·希尔把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后,他知道自己必须向那个人道歉,否则内心永远不会平静。

一番挣扎后,拿破仑·希尔再次来到地下室,把那位管理员叫到门边。

管理员以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

拿破仑·希尔告诉他:“我是回来为我的行为道歉的,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

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他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人听见你刚才所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因此,我们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拿破仑·希尔向他走过去,握住了他的手。

在这件事发生之后,拿破仑·希尔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有高度的自制力,绝不能再失控。因为一失去自制之后,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可以轻易地将他打败。

从此以后,拿破仑·希尔身上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他结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与他敌对的人也相对减少了很多。

拿破仑·希尔说:“这件事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它也使我明白了这两句话的真正意义:‘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一个人能时时控制自己的情绪,说明他有一种涵养,而这种涵养往往会影响到他人。拿破仑·希尔亲眼目睹过这样一件事:

在一家百货公司受理顾客提出抱怨的柜台前,许多女士排着长长的队伍,以愤怒且蛮不讲理的方式争着向柜台后的一位年轻小姐诉说她们认为不合理的事情,以及这家公司不对的地方,有的甚至讲出很难听的话。

不管这些投诉的妇女们的话语多么难听,态度多么恶劣,柜台后的那位年轻小姐脸上始终带着微笑,然后指导那些投诉的妇女们前往相应的部门解决问题。这位年轻小姐脸上亲切的微笑、和蔼的态度,对这些愤怒的妇女们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她们来投诉时,像是咆哮怒吼的野狼,但当她们离开时,却像是温和柔顺的绵羊。事实上,某些人在离开时,脸上甚至露出羞怯的神情,因为和那位年轻小姐的“自制”相比,她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

自从拿破仑·希尔亲眼目睹这一幕后,每当别人对他的评论使他感到不耐烦时,他就会立刻想起柜台后面那个年轻小姐的自制而镇静的神态。

而且他经常这么想,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副“心理耳罩”,有时候可以用来遮住自己的双耳。拿破仑·希尔个人已经养成一种习惯,对于所不愿听到的那些无聊谈话,他便把两个耳朵“闭上”,以免在听到之后徒增烦恼。

拿破仑·希尔也指出,当一名愤怒的人开始辱骂及嘲笑我们时,不管是不是公正,我们都必须记住:如果我们也以相同的态度报复,那么我们的心理程度将被拉到与那个人相同,因此,那个人实际上已经控制了我们。在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拒绝生气,保持冷静与沉着,我们就能够控制情绪,理智地处理问题。这会让对方大吃一惊,我们所采用的报复的武器是他所不熟悉的,而且我们也很容易控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