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温古知今
29677400000004

第4章 国计民生篇(4)

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三涂:山名,在河南嵩县西南,指太行、轘辕、崤渑三山。大室:即太室,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县北。阳城:山名,在今河南登封县北,又名车岭山,马岭山。中南:山名,即终南山,在今陕西安市东南。荆山: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西。

九州:《禹贡》九州:冀、豫、雍、扬、兖、徐、梁、青、荆九州。《尔雅·释地》九州:无青、梁,有幽、营。《周礼·夏官·职方氏》九州:无徐、梁、有幽、并。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冀:冀州,包括今山西全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北土:北部土地,指燕、代一带。

亨:通。

仲孙之难:仲孙,指公孙无知。鲁庄公九年,公孙无敌杀了齐襄公。桓公:即齐桓公,名小白。

里、丕之难:里,指里克。丕:指丕郑。鲁僖公九年,晋献公死,里克丕郑杀了晋献公指定的嗣君奚齐和其弟卓子。文公:晋文公,名重耳。

卫、邢无难:鲁闵公元年,狄灭卫。鲁僖公二十五年,卫灭邢。

【今译】

鲁昭公四年春季,是周历的正月,许男到楚国去,楚王留住了他,就留住郑伯,又到江南去打猎,许男也参加了。派椒举到晋国请求诸侯,许男和郑伯两位君主在楚国等待他们。椒举向晋侯传达楚灵王的使命说:“我们君主派遣我椒举说:往日君主有恩惠,在宋国赐予结盟。并说:跟从晋、楚两国的国家,要交换互相朝见。因为年岁的不平静,我愿意跟各位君主联结欢心。君主如果没四方各国的忧虑,那就希望借您的威宠来向诸侯请求。”

晋侯想要不答应。司马侯劝谏说:“不可不答应。楚王正在骄纵的势头上,上天或许是想让他称心如意,来加重他的毒害,而降给他惩罚,这是不可以预知的。或许让他有个好结果,也不可以预告。晋国、楚国都是上天帮助的国家,不可以相互竞争。君主还是答应他吧,而修明德行以等待他的结果。如果归向德行,我们都将要去侍奉他,何况是诸侯?如果楚王走向荒淫残暴,楚国都将抛弃他,谁又能跟我们竞争呢?”晋平公说:“晋国有三个没有危机的条件,哪还会有什么敌手呢?国家险要而多产马匹,齐国、楚国多祸难。有了这三条,所向无不成功。”司马侯回答说:“凭仗险要与多马,而想利用邻国的祸难,这其实是三种危险。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这是九州里最险要的地方,这些地方并不是一个姓统治到底。冀州北部土地,是出产良马的地方,却没有兴盛强大的国家。依仗险要和马匹,是不可以作为强固的条件的,从古以来就是如此。因此历代君王注重修明美好的德行声誉来沟通神和人的关系,没有听说过只注重险要和马匹的。邻国的祸难不可以料想。有的国家因为多灾多难而得以巩固,开拓了疆土;有的因没有祸难而亡国,失去其据有的土地。怎么能想去利用邻国的祸难?齐国有仲孙的祸难却得到齐桓公,到现在还仰仗着他。晋国有里克、丕郑的祸难却得到晋文公,因此成为盟主。卫国、邢国没有祸乱,敌人也灭掉了它们。所以别人的祸难,是不能料想的。依仗这三条,而不修明德政,挽救危亡还来不及呢,又怎么能成功?君主还是答应他吧!商纣制造荒淫暴虐,周文王惠爱温和,殷商因此颠覆,周王朝因此兴盛,难道是在于争夺诸侯?”晋平公就答应了楚国的使者。他派叔向回答说:“我们君主要操持社稷之事,因此找不到机会在春秋两季按时进见。诸侯,楚王实际上已拥有了他们,何必屈尊来命令我呢?”椒举就为楚平王求婚,晋平公也同意了。

6.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

思所以亡则存

总理引古

“现在面对我的是记者,是少数,但是,在会场外听我谈话的群众是多数,我必须向群众讲几句话。‘两会’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他们通过代表、委员、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给政府工作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单是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不完全的统计对政府提出的意见和给总理本人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万条。

我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引古背景

2006年3月14日上午10时,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新闻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与采访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两会”结束后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在开场白中就讲到,对于他来说,记者是少数,在场外听总理谈话的群众才是多数,为了使全国人民放心,在迈向现代化的问题上,温家宝表明了决心,但也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也很艰难,所以他引用了魏征的这句“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告诫自己的同时也在告诫大家不要因眼下经济形势稍好而自满自足,要“居安思危”,稳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论今之妙

在全国经济形势取得长足进步的情况下,温家宝总理没有因此欣然自喜,而是依然保持着忧患意识,他清醒地认识到,眼下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要完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前方的路漫长且多崎岖坎坷,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放松的心态。引用这句古语体现了总理的忧患意识,也表明了总理愿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的胸怀和心态,这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语源头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语出《新唐书·魏征传》。

魏征(580—643),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有大志。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秘书监,寻晋检校侍中,封郑国公。以疾辞,拜特进,仍知门下省事。徵性谅直,知无不言。太宗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尝以古名臣称之。校辑秘省群书,及撰齐、梁、陈、周、隋诸史,序论多出其手。卒谥文贞。集二十卷,今编诗一卷。”

《新唐书》是记载中国唐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二百二十五卷,包括本纪十卷,志五十卷,表十五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撰,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全书完成,由曾公亮进呈。《新唐书》所增列传多取材于本人的章奏或后人的追述,碑志石刻和各种杂史、笔记、小说都被采辑编入。

宋仁宗认为《唐书》浅陋,于是下诏重修。前后参预其事的有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王畴、宋敏求、刘羲叟等人。总的说来,列传部分主要由宋祁负责编写,志和表分别由范镇、吕夏卿负责编写。最后由欧阳修主持完成。本纪10卷和赞、志、表的序以及《选举志》、《仪卫志》等都出自欧阳修之手。因为列传部分出自宋祁之手,而欧阳修只是主持了志、表的编写,出于谦逊,同时欧阳修认为宋祁是前辈,所以他没有对宋祁所写的列传部分从全书整体的角度做统一工作,因而《新唐书》存在着记事矛盾、风格体例不同的弊端。所以《新唐书》署“欧阳修、宋祁撰”。

阅读拓展

【原文】

新唐书·魏征传(节选)

且我之所代,实在有隋。以隋府藏况今之资储;以隋甲兵况今之士马;以隋户口况今之百姓,挈长度大,曾何等级焉?然隋以富强而丧,动之也;我以贫寡而安,静之也。静之则安,动之则乱,人皆知之,非隐而难见微而难察也。不蹈平易之途,而遵覆车之辙,何哉?安不思危,治不念乱,存不虑亡也。方隋之未乱,自谓必无乱;未亡,自谓必不亡,所以甲兵亟动,徭役不息。以至加戮辱,而不悟灭亡之所由也,岂不哀哉?

夫鉴形之美恶,必就止水;鉴政之安危,必取亡国。故《诗》曰:“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又曰:“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臣愿当今之动静,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

【注释】

有:由于(什么的缘故)。

况:比较,对比的意思。

隐、微:形容极小而不易被察觉。

鉴:镜子,此处意为照见。

伐柯:比喻遵循一定的原则。《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郑玄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所谓不远求也。”后因以“伐柯”为取法于人的典故。

所以:指(败亡的)原因,缘故。

【今译】

况且我朝之所以取代隋朝,确实是由于隋朝本身的缘故。隋朝灭亡的根源,是因为有圣明之人的照临啊!拿隋朝的府藏和今日的物资储备相比,拿隋朝的兵力和今日的军队相比,拿隋朝的户口和今天的百姓相比,比比大小长短,就会发现有怎样的悬殊!然而隋朝以富强而丧国,是隋炀帝穷奢极欲的结果;我朝虽贫弱反而天下安宁,是陛下静心寡欲的缘故。静可以使国家安稳,动就要天下大乱,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并不是隐晦而难以看见、细小而难以观察。陛下如今不走平坦易行的道路,而要走覆辙的旧途,为什么呢?就在于安宁的时候不想着危险,太平的时候不想着混乱,存在的时候不想着败亡。当隋朝尚未动乱之际,自以为必不会有乱;尚未灭亡之时,自以为必不会亡。所以穷兵黩武,徭役不止,到了要受杀身之辱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自己覆亡的原因,难道不可悲吗!

要想照见形体的美丑,一定要站在静水跟前;考察国家的安危,必然取法衰落的王朝。《诗》上说:“殷商作為借鉴的事不远,就在夏后之朝。”又说:“当我们砍斧柄的时候,只要遵循规则,就不会偏离太远。”臣希望当今的动和静,要以隋朝为借鉴,那么存亡治乱就可以知道了,想到隋朝危险的原因国家就平安了,想到隋朝混乱的原因国家就治理了,想到隋朝灭亡的原因国家就能生存了。

7.兢慎

总理引古

“我从群众的意见当中,感受到大家对于政府的期待和鞭策,也看到了一种信心和力量。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面对新的任务,需要更加清醒;更加坚定;更加努力。

清醒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已经取得的成绩,只是在现代化的进程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路还更长,更艰苦。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引古背景

2006年3月14日上午10时,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之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新闻发言人的邀请,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与采访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在“两会”结束后举办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在开场白中就讲到,对于他来说,记者是少数,在场外听总理谈话的群众才是多数,为了使全国人民放心,在迈向现代化的问题上,温家宝表明了决心,但也有清醒的认识,他知道前面的路依旧崎岖难行,希望大家要提高警惕,越是太平无事,越要小心翼翼,以防不测。

在谈到当时取得的成绩时,温家宝并没有一味地乐观,而是提出“形势稍好,尤需兢慎。”

论今之妙

“形势稍好,尤需兢慎”是极富哲理的一句话。它提醒我们,越是安稳平和的时候,越要保持警惕,不可麻痹大意。温总理巧妙引用这句话是要告诫我们,不要因为眼下发展态势良好就自满自足,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命关羽镇守荆州,但关羽自骄自傲,以为万事大吉,正是由于关羽一时疏忽大意导致荆州不保,后又败走麦城,终至于丢掉了性命,这不得不让我们引以为鉴。我们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越是在平稳发展的时期,越不能掉以轻心、疏忽大意,而应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有备无患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古语源头

“兢慎”一词出自杜荀鹤的《泾溪》。

杜荀鹤(846—907),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荀鹤才华横溢,仕途坎坷,终未酬志,而在诗坛却享有盛名,自成一家,长于宫词。因长期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吟咏九华山面貌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客居他乡写的《秋日怀九华旧居》流露出弃官归隐九华的心情和身在异地恋乡之苦。在《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和《山中寡妇》等诗篇中揭露了社会政治昏暗,酷吏残忍,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反映了人民的疾苦与呼声,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提倡诗歌要继承风雅传统,反对浮华,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其中三卷收录于《全唐诗》。

阅读拓展

【原文】

泾溪

唐杜荀鹤

泾溪石险人兢慎,

终岁不闻倾履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

时时闻说有沉沦。

【注释】

泾溪:又名泾水。在安徽省东南部,源出绩溪,至泾县与赏溪汇合,东北流向芜湖。泾县以下至芜湖一段,今名青弋江,水中多石,行船多碍。

石险:谓泾溪水中多石,行船常遇险。

兢慎:小心,谨慎。

终岁:终年,常年。

倾履人:指帆船遇险的人。

平流:平静的水流。

沉沦:“死”的委婉说法。《三国志·魏志·高隆传》高隆上疏:“臣百疾所钟(积聚),气力稍微,辄自舆出,归还离舍。若遂沉沦,魂而有知,结草为报。”此指溺水而亡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泾溪虽然水流湍急,乱石遍布,但是人们经过泾溪的时候都格外地小心谨慎,所以一年到头来也没有听说过谁在这里因溺水而亡故。反倒是水流平缓无险无碍的地方,时常听说有淹死人的事情发生。这首诗包含着“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的哲理,正如人们平时常说的一句话:“越是危险的地方越安全,越是安全的地方越危险。”诗人告诫我们,顺利时若失之谨慎,“沉沦”则是理之必然。我们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许多事故发生在不该发生事故的地方,这是因为人们自以为很安全而放松警惕的缘故。诗人当然也有这样的经验,因此他来到泾溪,所见所闻使他的这种经验更加明晰,发而为诗,便使其具有哲理色彩,在字里行间闪现出作者思考的火花。在诗中,作者的说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具体形象的基础上表达出来的。因此,它既说明了深刻的道理,又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唐宋诗词中有一些诗是哲理诗,它们用诗的语言表达出了深刻的哲学思想,使人们在美的艺术享受中悟出了深刻的哲理。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总理引古

“身在校园里,心想天下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刚毅果敢,坚强不屈。遇到困难时,要勇于面对、毫不躲闪,努力克服,大胆前进。这就是每个青年、每个大学生应该树立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引古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