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温古知今
29677400000003

第3章 国计民生篇(3)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研究中国哲学,不能不读《庄子》;研究中国文学,也不能不读《庄子》。鲁迅先生说过:“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熟知。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即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阅读拓展

【原文】

《庄子·杂篇·则阳》(节选)

少知问于大公调曰:“何谓丘里之言?”大公调曰:“丘里者,合十姓百名而以为风俗也,合异以为同,散同以为异。今指马之百体而不得马,而马系于前者,立其百体而谓之马也。是故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大人合并而为公。是以自外入者,有主而不执:由中出者,有正而不距。四时殊气,天不赐,故岁成;五官殊职,君不私,故国治;文武大人不赐,故德备;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时有终始,世有变化。祸福淳淳,至有所拂者而有所宜;自殉殊面,有所正者有所差。比于大泽,百材皆度;观于大山,木石同坛,此之谓丘里之言。”少知曰:“然则谓之道,足乎?”大公调曰:“不然。今计物之数,不止于万,而期曰万物者,以数之多者号而读之也。是故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因其大以号而读之则可也,已有之矣,乃将得比哉!则若以斯辩,譬犹狗马,其不及远矣。”少知曰:“四方之内,六合之里,万物之所生恶起?”大公调曰:“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欲恶去就于是桥起,雌雄片合于是庸有。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随序之相理,桥运之相使,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言之所尽,知之所至,极物而已。睹道之人,不随其所废,不原其所起,此议之所止。”少知曰:“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偏于其理?”大公调曰:“鸡鸣狗吠,是人之所知;虽有大知,不能以言读其所自化,又不能以意其所将为。斯而析之,精至于无伦,大至于不可围,或之使,莫之为,未免于物而终以为过。或使则实,莫为则虚。有名有实,是物之居;无名无实,在物之虚。可言可意,言而愈疏,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徂。死生非远也,理不可睹。或之使,莫之为,疑之所假。吾观之本,其往无穷;吾求之末,其来无止。无穷无止,言之无也,与物同理;或使莫为,言之本也,与物终始。道不可有,有不可无。道之为名。所假而行。或使莫为,在物一曲,夫胡为于大方?言而足,则终日言而尽道;言而不足,则终日言而尽物。道物之极,言默不足以载;非言非默,议其有极。”

【注释】

少知、大公调:庄子虚构的人物。

丘里:乡里。

十姓百名,群众。

系:悬。

大人:有道的人。合并:合并众人。

自外入:听别人的言论。

由中出:出于自己的意见。

赐:偏私。

五官: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

道:大道,天道。

淳淳:茫昧难测的样子。

拂:违背。

殉:逐。面:向。

泽:通宅。

大山:太山。

坛:太山上封禅之坛。

期:要,限。

相照:相照应。相盖;相害。相治:相克。

相代:相代谢,更换。相生:相孕育。相杀:相消除。

欲恶:爱好厌恶。去就:疏远亲近,桥起:轩起。车轩前高后低,高为轩起或为翘起。

片合:异性交配。

相摩:相互摩擦。

此:指上述对立统一的现象。纪:记。

志:记。

桥运,如桔槔一样起伏运动。相使:相互作用。

睹:目睹,认识。

季真:人名,齐人。稷下学者。

接子:人名,齐人。稷下学者

读:称,表达。

斯,如此。解剖析非也。

精:精细。无伦:无与伦比。

忌:避。

徂:通阻,止。

假:借。行:运行。

一曲:一方面、一个侧面。

胡:何,怎么。

言而足:言谈之多。

言默:语言沉默。载:载道。

【今译】

少知问大公调说:“什么叫丘里之言?”大公调说:“所谓丘里之言,就是集合群众而形成的风俗,聚合不同形成相同,分散相同形成不同。现在,专指马的各个部分而不得称为马,而将马像悬于面前,人人看到马的各个部分组成马体才可称为马。所以,丘山是积累低卑而成为高的,江河是汇合许多支流而成为大川的,得道的人是合并众人的意见才成为公的。所以,道理从别人那里吸收到自己心中,有主见而不固执成见;道理由自己内心说出,虽正确而不拒绝别人的意见。四时有不同的气候,天不偏私某个季节,所以岁序形成;五官有不同的职责,君主不偏私某一官职,所以国家才能得到治理;文武有不同的才能,大人不偏私某一方,所以文治武功之德齐备。万物有不同的规律,天道不偏私某物,所以没有名状。无所名状就无所作为,无所作为也就无所不为。时间有终始,世事有变化,祸福转化难测,有所违背就有所适宜,各自追求有不同的方向,有正确的就有错误的。比如盖大宅,各种树木都有它的用途。再看看大山,树木和石头同做封禅的祭坛。这就是所谓丘里之言。”少知说:“那么就把它称为道可以吗?”大公调说:“不可以,现在计算物的数量,不止于一万,而限称万物,是以数目中最多的而号称它。所以,天地是形体中最大的,阴阳是气体中最大的;道包括形气的共有,因为它大,这样称呼是可以的,已经有称呼了,还怎能去比拟呢!如果以那样来区别,就好像狗和马相比较,其间相差就太远了。”少知说:“四方之内,六合之中,万物怎样产生的?”大公调说:“阴阳相互照应,相互侵害,相互调理,四时相互代谢,相互产生,相互消灭。欲求、厌恶有去有来,于是有起有落。雌雄交配,于是常有。安危相互更替,祸福相互转化,缓急相互摩擦,聚散相互依存而成。这是有名实可记的,有精微可载的,随时序相治理,按桔槔起伏相作用,物极则反,物终则始,这是万物的共有的规律。言论的穷尽,知识的所达,只限于物的范围而已。识道的人,不追随物的消失,不探求物的起源,使议论停止在这里。”少知说:“季真主张的莫为,接子主张的或使,这两家的议论,谁符合事物的实情,谁偏离了事物的真理呢?”大公调说:“鸡鸣狗吠,是人所共知的。虽然有大智大慧的人,也不能用语言说出它们所以自然变化的原因来,又不能用心意推测出还会有什么动作。由此分析它,精微达到无与伦比,大到无法围量。说或有所使,称莫有所为,都未免在物上立论,而终究是过而不当的。或使的主张则太实而不虚,莫为的主张则太虚而不实。有名有实,是物实体的所在;无名无实,是物的虚无大道。可以言论可以意会,愈言说离道愈远:未生的不可回避,已死的不可阻止。死生相隔不远,道理不可认识。或有所使莫之所为的主张,都是疑惑的假说。我看它的本源,它过往无穷;我求它的迹象,它的未来没有终止。没有穷尽没有终止,是语言无从表达的,与物具有相同的规律;‘或使’、‘莫为’既为言论所本,又和物同终始。道不可以有形来形容,有不可以用无来形容。道的名称,是假借而运用。‘或使’、‘莫为’的主张,只限物的一个方面,怎能符合于大道呢!言论足,则终日言说的尽是道;言论不足,则终日言说的尽是物。道是物的极点,言论沉默不足以表达它,不用言论,不用沉默,这是议论的极点。”

5.多难兴邦

总理引古

“同学们,你们都是高三学生了。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你们很快就要参加高考,国家已经考虑到这里的灾情,将四川地震灾区的高考时间往后推迟。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你们复习功课,准备高考。”说着,温家宝总理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一侧一笔一画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北川中学。它将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地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

引古背景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级强震猝然袭击了四川汶川等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中华民族遭遇了一场浩大的天灾危机。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一些学校在地震中受损,无法继续使用。灾区孩子们的上学问题,成为亲临灾区视察的温家宝总理时刻牵挂在心头的一件大事。在地震中,北川中学受灾尤为惨重,成了一片废墟。地震发生第二天,温家宝就来到了这里,要求救援队伍加紧营救废墟下的孩子;22日,温家宝重返四川灾区指导抗震救灾,第二次来到正在清理场地、进行卫生防疫的北川中学。23日上午,温家宝又来到设于四川长虹集团培训中心院子里的北川中学临时学校。草地上错落有致排列着的一顶顶绿色帐篷,是同学们的临时教室。上午近9时,数百名身着统一服装的同学正在举行升国旗仪式,一面五星红旗在旗杆上高高飘扬。温家宝走上升旗台,充满感情地向同学们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北川中学了。让我们记住这场大地震,记住你们生长的北川,记住你们学习的北川中学,这样你们就会懂得生活,懂得生活如同道路一样崎岖不平。“地震刚刚发生时,我曾经要求大家要镇定,要有信心、勇气和力量。现在,我希望大家要面向光明的未来,昂起倔犟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向前,向光明的未来前进。”

“今天,别人拯救了我们,照顾了我们。将来,我们学好了本领也要帮助别人,报答他们。这种互相帮助就是人世间的爱。我希望老师和同学们把这次地震作为一堂生动的课,铭刻在心,铭刻一生,永不忘记。”

温总理的目光注视全场,伸出左手放在胸前。总理的话,敲击着每一个人的心灵。草坪上,同学们凝神静听。忽然,掌声一齐响了起来。随后,温家宝走进高三(一)班的临时教室,黑板上写着“历史: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涉及的相关专题”等字样,一位中年教师正在上课:“现在是最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共同渡过这个难关……”温总理亲切地对这位老师说:“我占用你几分钟,给同学们说几句话。”站在讲台上,温家宝诚恳地和同学们谈起心来:“同学们,你们都是高三学生了。这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你们很快就要参加高考,国家已经考虑到这里的灾情,将四川地震灾区的高考时间往后推迟。我们一定要创造条件,让你们复习功课,准备高考。”不少同学的眼眶,不知不觉湿润了。温总理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一侧一笔一画竖着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他说:“我们要记住这4个字。相信经受过灾难的同学会更加努力。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北川中学。它将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地震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精神的一种象征。”

温总理的话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掌声再次热烈响起。“青少年们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希望。看到了你们,就看到震区的希望,看到了国家的希望。”总理充满感情地说,“同学们,老师们,我还会来看望你们的。”“同学们,加油!努力!”掌声再次响起……

论今之妙

恩格斯说:“一个聪明的民族,从灾难和错误中学到的东西会比平时多得多。”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曾面临无数灾难,炎黄子孙正是在成功地应对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和灾难的过程中,顽强地繁衍生息下来,积累了丰富的智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自己的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曙光。在汶川大地震的巨大天灾危机面前,温家宝总理引用“多难兴邦”这句古语,意在激励北川中学的师生们、地震灾区的灾民们,乃至全中国人民,不要被天灾所压倒,要化悲痛为力量,发扬中华民族在灾难中求生存,于危机中求壮大的伟大精神,“要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燃起那颗炽热的心,为了明天,充满希望地向前迈进!”

古语源头

“多难兴邦”一词,出自《左传·昭公四年》。

据《左传》记载,春秋乱世,晋、楚、齐等诸侯国争雄天下时,楚王约晋王会盟于宋,准备强行确立自己的盟主地位,但晋王很不服气,不准备与楚王会盟,发狠说:我们晋国地势险峻,又能养育很多高头大马装备军队,加上齐、楚二国还常常遭遇灾难,我用不着怕他们。于是有大臣劝谏晋王,非但险峻的地势与高头大马不足恃,而且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就是说:灾难对邻国的影响难以预料,有些国家,因为常常遭受灾害、面临危机,反而能上下一心,更加巩固,开辟了疆土,变得更加强大;另一些国家,因长期没有遭受灾害、面临危机,却亡了国。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西汉时称之为《左氏春秋》,东汉以后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阅读拓展

左传·昭公四年(节选)

【原文】

四年春,王正月,许男如楚,楚子止之,遂止郑伯,复田江南,许男与焉。使椒举如晋求诸侯,二君待之。椒举致命曰:“寡君使举曰,日君有惠,赐盟于宋,曰,晋、楚之从,交相见也。以岁之不易,寡人愿结欢于二三君。使举请间。君若苟无四方之虞,则愿假宠以请于诸侯。”

晋侯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天或者欲逞其心,以厚其毒而降之罚,未可知也。其使能终,亦未可知也。晋、楚唯天所相,不可与争。君其许之,而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又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乡而不济?”对曰:“恃险与马,而虞邻国之难,是三殆也。四岳、三涂、阳城、大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冀之北土马之所生,无兴国焉。恃险与马,不可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修德音以亨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邻国之难,不可虞也。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丕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敌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又何能济?君其许之!纣作淫虐,文王惠和,殷是以陨,周是以兴,夫岂争诸侯?”乃许楚使。使叔向对曰:“寡君有社稷之事,是以不获春秋时见。诸侯,君实有之,何辱命焉?”椒举遂请昏,晋侯许之。

【注释】

江南:地区名,泛指长江以南。春秋、战国时期一般指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此指江南梦泽,在今湖南北部洞庭湖一带。

二君:指郑伯、许男。

赐盟于宋:指鲁襄公二十七年在宋国举行的弭兵之盟。

不易:言多灾难。

虞:忧虑,戒备。

相(xiang):助。

归:归宿,结果。

弃之:谓抛弃他,不以他为君主。

殆:危险。

乡(xiang):借作向。

虞:料想,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