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经典今读:
“博览群书”,简单地说,就是读了很多书,形容知识面相当广。
毛泽东的一生,真正称得上“博览群书”。他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他酷爱读书,以至到了“读书成癖”的地步。
少年时的毛泽东就笃志好学。据说他为了锻炼自己的注意力,曾经坐在城墙上读书,眼前人来人往,四周人声鼎沸,却浑然不觉。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毛泽东写过一副有关读书的对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主张读书要持之以恒。
好读书的习惯伴随毛泽东一生。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毛泽东依然是手不释卷,在他的书目中,马列着作是重点。1932年4月红军打漳州,收获了一批马列着作,包括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个策略》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
幼稚病》等,这些书便成了他的掌中宝。在长征途中,毛泽东手不释卷,即使患病,躺在担架上也在读书。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工作更加繁重了,但读书的兴味一如从前。1958年3月,毛泽东在成都开会,为了不耽误读书,就在办公室里吃饭,吃完饭,捧起书就读。有一年夏天在武汉,天气炎热,毛泽东禀烛夜读,汗水从脸上直往下淌,工作人员拿来毛巾请他擦一擦,他风趣地说:“看来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1975年,毛泽东做了双眼白内障手术后不久,又开始大量读书,有时一天竟读了十几个小时。就在临终的前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十一次……毛泽东读书的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马列着作到西方资产阶级着作,涵盖古今中外。毛泽东尤爱读史籍,仅《资治通鉴》就读过十七遍,约四千万字的《二十四史》,他从头到尾都读过,还作了许多圈点、勾画和批注。他说,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还爱读中国古典文学和各类杂书。其中,最推崇的是《红楼梦》,读了多遍,并推荐给老战友老部下。毛泽东对鲁迅的着作也很有兴趣,20世纪50年代末,他的床头经常摆放着一套《鲁迅全集》,1961年,他到江西出差时也把这套书随身带去了。
毛泽东还喜欢读自然科学书籍。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赫胥黎的《天演论》等名着,他反复读过多遍。1958年,张治中将军与毛泽东一起外出视察工作,看到毛泽东竟然在飞驰的列车上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冶金工业方面的书。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在中南海的个人藏书接近十万册。毛泽东读书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常人难以企及的。
慧眼看经典:
博览群书,必对人有益。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有心人可把这段话牢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