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出:
《孟子·公孙丑上》: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经典今读:
“以德服人”的意思是:如果具备崇高的品德,会让别人感到和你在一起是一件快乐的事,会对你心悦诚服。
这句话孟子说过,刘备在临终前对儿子刘禅也说过类似的话:“惟贤惟德,可以服人。”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的“以德服人”,曾经感动了一个想谋杀他的刺客。刘备当平原县令时,关心民生,施行仁政,把平原县治理得很好。不过当地有个叫刘平的人却对刘备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刘平雇了个刺客杀刘备。某夜,月黑风高,刺客潜入刘备府邸,见一间屋子亮着灯,心想:刘备一定在屋子里。他悄悄走到门口,准备破门而入,发出致命的一击,却听见里面有动静。他把耳朵贴在门上细听,却是刘备在说话。原来,夜深了,刘备还在与一个下属谈公事,说的都是要怎么样对老百姓好,怎么样为民众服务。刺客越听越觉得刘备这人是爱民如子的好官,自己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好官。他突然推门而入,没留神手上的利刃在油灯下发出亮晃晃的光芒。就在刘备惊魂未定的时候,他弃刀于地,说自己是刘平派来杀刘备的,刚才在门外偷听半天了,觉得刘备是个好官,决定放弃刺杀计划。刘备因为爱民的心而让刺客“浪子回头”,因此《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其得人心如此”。
刘备的仁义道德还表现在好多事上,《三国演义》演绎得淋漓尽致。比如“三让徐州”,又比如刘表去世的时候,谋士们都劝刘备趁机拿下荆州,但他都拒绝了。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备逃离新野,几万百姓竟跟着他逃难,说:“刘使君,我们这辈子都跟定你了,你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谋士孙乾对此很担忧,说:“曹操追得急,时间就是生命,咱们得抓紧时间逃命。带上这么多老百姓,会拖累咱们。”但刘备毅然回答:“古来成大事者,莫不以民为重,他们愿意跟着我,是我的福分,我怎么能丢下他们不管呢?”风萧萧兮易水寒,刘备带着数万百姓逃命,虽然百姓结局凄惨,刘备自己也狼狈不堪,但收获了人心,为他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作《隆中对》,说:曹操得“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只能靠“人和”取天下。好在刘备心地慈善,爱民如子,正有此优势。
慧眼看经典:
以德服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的前提下:道德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对于任何正常人都不例外。但世界上偏偏有一些异类,他们的内心缺乏对道德的正常感应,对这种人采取以德服人的策略,是不会有效果的,还得想想其他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