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10年中还要注意两个问题。”听到老师的这句话,张山刚恍然大悟的心又提起来了,“这个老师又要说什么惊人的话呢?”
李斯特老师不怎么重视学生们的反应,自己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教育”和“安全”两个字:“第一个问题,教育是让一个国家的精神资本得以延续的主要手段,也是行业差距拉近的根本手段。一个国家的最大部分消耗,应当用在下一代的教育上,应当用在国家未来生产力的促进与培养上,也就是说刚才所说的价值160的那部分财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应该投入到教育中,促进技术进步和革新,让甲种商品的生产成本最终能降低到和B国处于同一水平。我认为,无论是哪个国家,在某一个方面都可能不如别的国家。如对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工业生产在整体程度上还是比欧美发达国家要低。所以如何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中国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教育投资,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最终能赶超发达国家的根本方法。”
“第二点,我刚才所说的甲种商品的问题,如果它是一种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商品,如我们刚开始所说的粮食,那么就算是第一种方式消耗财富100,第二种方式消耗财富300,而回报也是100,那么还是需要选择第二种方式的。因为如果选择第一种方式的话,10年后A国就完全被B国所操纵。如果甲种商品不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商品,如上文所说的鲜花,那么在权衡利弊后,可以完全开放鲜花的贸易,而将这部分的财富消耗投入到自己所长的行业中,从B国为自己加的油中获得回报。”
最赚钱的方式
李斯特老师显然对自己的财富理论很自负,继续说道:“从上面所讲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对一个国家来说,最赚钱的方式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通过工农业的生产所获得的国家发展这个最终的利益。”
教室里一片安静,完全被李斯特老师的气场镇住了。
“相对来说,最赚钱的方式就是国内工业的发展。”李斯特单刀直入地解释说,“工业生产相比于农业,有着更快的循环和回报率,而且在技术革新上的速度更快、更重要,所以在贸易限制下,如果财富全部回流到国内,国家会因此获得大笔的财富。”
“那么,如何才能促进工业生产的发展呢?”李斯特老师放弃了财富这个话题,转而谈起了工业,他完全不顾学生们的反应,“促进工业生产的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的过程和效果都不一样——这里顺便说一句,如果在国家利益面前,只要有手段能达到目的,那么在应用上就不应该有任何疑问。首先是教育,这个我们刚才已经说过了,其次还有工业展览、优良成就奖励、交通运输改进、专利法等。总之,凡是目的在于促进工业发展,能够调节与促进国内外贸易的所有法律、政策、手段,我们都应该重视,在为国家赚钱这个目的面前,任何手段和牺牲都可以考虑的。”
一位矮个子同学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您跑题了。”声音阴阳怪气的,引起教室里一阵怪笑。
李斯特老师严肃的脸上难得地露出笑容,说道:“对不起,我们回到主题,也就是最开始说的关税问题。刚才主要讲的是输入的问题,现在我们讨论一下输出的问题。我认为,对输出加以禁止或征税只能看作是例外情况,对于自然产物的输入只应当征收一般性关税,而不应该征收保护性关税。而对工业国家来说,征收关税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奢侈品,而不是谷物、牲畜等普通的生活必需品。虽然在农业产品生产方面,工业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如果不限制出口,那么在对等贸易条件下,对方输入自己的工业产品,依然是工业国处于优势地位。至于一些落后的国家,或者是人口较少、国土面积狭小的地区,对于工业品的输入也应该只征收普通关税。因为这些产品是落后国家或小国家完全不能生产的,而在无法避免经济附庸地位的情况下,扩大贸易量也是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方法。”
王永军老师评注
爱国必须要有理智,完全抵制外国势力等于隔断了对外交往途径。
张山听到这里已然明白,老师说的主要意思就是,有时候一个国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保护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他很不解地站起来问道:“老师,如果这样的话,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贸易剪刀差问题会越来越大,怎么办?而且您认为,对当前的中国经济来说,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关税征收方式?”
“爱国者,你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李斯特老师一听到爱国问题就进入兴奋状态,笑着称赞张山说,“中国有着广阔的国土,世界第一的人口,天然资源丰富,而且是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国,在文化与政治方面有着自己的传统和成就,因此有资格与第一流农工商业国家,比如德国、法国,以及最大的海陆军强国,比如美国分庭抗礼。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有足够的理由来实行保护制度。也就是说,在关税制度上,中国只需要考虑国内的经济状况就可以了。”李斯特老师对中国的评价很高。教室里又有人小声地评论:“怪不得别人说,德国和中国的关系不一般呢。”
李斯特老师敲了敲桌子,大声说:“这个同学还提到一个剪刀差的问题,我和别的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观点。假设一个国家控制着粮食,另外一个国家控制着石油,很显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而且有时候,控制农产品的国家更是掐死了控制石油国家的命脉。也就是说,即使有剪刀差问题的存在,那么相对来说,农业国的国家战略更为安全。”
一切以机器为发展中心
“大家对我说的内容还有什么疑问吗?如果有问题,请提出来,我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解释。”很显然,李斯特老师对自己的理论非常有信心,根本不在乎学生们的质疑。
张山很果断地站起来,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不能容忍老师把工业作为重点的说法,于是问道:“老师,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您认为工业比农业更加重要呢?马克思老师说过,农业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李斯特老师很显然对此质疑胸有成竹,坦然地说:“在解释工业作为经济重心问题前,我们先说一下城市的问题。”
“城市对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当然这一点上对农业、农民和农村同样有利。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因为农民所能享受的精神和物质财富越多,他们能够向城市输送的粮食和各种原材料的数量也就越多,从而促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而对工业来说,城市的作用有着不同的意义。工业所创建的资本和运输设备,让传统农业获得发展的机会,让城市直接变得繁荣起来,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民精神。在我们那个时代,乡下的土财主在勉强维持简陋的乡村生活后,唯一的娱乐是畜养犬马和打猎。而进入城市工业社会,地主在城市里受到了戏剧和音乐的陶冶,他们有机会和高雅的艺术家接触,从而变得优雅和更有进取精神。
王永军老师评注
人类的第一个城市出现在一万年前的尼罗河谷,当时农业已经出现,而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则是宋代的东京(今河南开封)。
“工业越向前发展,社会生活就越是纷繁复杂;人类的意志越自由,就越能使宽容忍让的精神占上风。总之,工业的发展会使人们的胸襟变得宽大,当教育取代宗教,民族语言、文学修养、艺术创造、内政制度就会得到改善,也就是说工业的发展才是第三产业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相对来说,工业比农业要求的劳动力投入更少,对技术革新的依靠更大,所以能利用更多的剩余人口,促进技术的发展,在开辟殖民地——哦,对不起,现在叫作国际市场——以后,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有更多的精力去发展军队等公共建设,进一步增进国家的繁荣,聚集国家的力量。”
张山心想:“老师说得很有道理,可这都是政治上的,不是经济上的。李斯特不愧是骨灰级的爱国者。”
李斯特老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跑题了,继续着自己的观点:“一个国家,我说的是那种有着肥沃广阔的土地,全面的、均衡发展的农业和工业国家,比一个纯农业国家来说,可以养活后者两倍或两倍以上的国民,而且这些国民的生活水平更高。总而言之,国家建立了工业体系后,一切精神文明、政府收入、公共建设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都会出现翻倍的增长。”
“我的课讲完了。”李斯特老师收拾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抬起头说,“也许你们认为我讲的一些问题是政治的而不是经济的,我要敬告各位的是,所有经济问题都是政治问题,经济学说都是根据国家背景来为一个国家服务的。”
说完这些,老师鞠了个躬,往外面走去。教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送给这个可敬又可爱的老头。
李斯特老师推荐的参考书
《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1825年,刚从监狱释放的李斯特被迫赴美,受生活所迫,在报纸上发表经济评论,后来这些评论被集结为《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这本书对19世纪美国经济现状有着详尽的记载和分析。
《政治经济学纲的国民体系》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著。本书发表于1841,是李斯特的代表作,也是李斯特理想中的国民经济发展蓝图。书中对生产力发展、工业发展道路、国家经济政策有着详细的阐述。读透这本书,能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社会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也能想象出国家强大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