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雷塘土[1],迷藏有旧楼[2]。
谁家唱水调[3],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4],千金好暗游[5]。
喧阗醉年少[6],半脱紫茸裘[7]。
秋风放萤苑[8],春草斗鸡台[9]。
金络擎雕去[10],鸾环拾翠来[11]。
蜀船红锦重[12],越橐水沉堆[13]。
处处皆华表[14],淮王奈却回[15]!
街垂千步柳[16],霞映两重城[17]。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18]。
柂轴诚为壮[19],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题解】
大和七年(833)四月,沈传师由宣州观察使内召为吏部侍郎,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辟,从宣州到扬州任淮南节度推官,转掌书记。约大和九年(835)春前离开扬州,入朝为监察御史。这组诗是在扬州时所作。扬州是长江与运河的交会之处,唐代又设盐铁转运使,故商业发达,城市繁荣,时人有“扬一益二”之称。唐人对于扬州的繁华,有大量的歌咏。如王建《夜看扬州市》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徐凝《忆扬州》诗:“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张祜《纵游淮南》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杜牧这组诗通过对扬州繁华的描写和隋炀帝在江都史事的叙说,抨击了这位昏君荒淫无道的罪行,也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兴亡的感慨。杜牧对扬州秀丽的景色、富庶的城市、美好的生活深加赞赏,故而对其时的冶游之事甚为迷恋;扬州的繁盛又是炀帝欲建都其地造成的,故第三首的末二句点明炀帝的灭亡在于其荒淫无道,与欲都扬州无关。
【注释】
[1]炀帝:隋炀帝杨广(596-618)。曾开凿大运河通济渠,三次游幸江都(即扬州)。因其沉湎声色,荒淫无度,致使民不聊生。大业十四年(618),终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缢杀于扬州。雷塘:隋炀帝葬地,在今扬州城西北十五里。炀帝原葬在扬州城西北五里之吴公台,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改葬于雷塘。事见《资治通鉴》卷一九零。
[2]“迷藏”句:谓扬州有迷楼,为隋炀帝游乐之所。见《说郛》卷三二引《迷楼记》。
[3]“谁家”句:杜牧原注:“炀帝作汴渠成,自造《水调》。”水调,曲调名。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卷三:“《乐苑》:《水调》,商调曲。旧说隋炀帝幸江都所制,曲成奏之。王令言闻而谓其弟子曰:但有去声,而无回韵,帝不返矣!后竟如其言。”
[4]“骏马”句:谓贵游子弟骑着骏马来回闲逛。
[5]暗游:谓游于歌楼酒肆之中。一作“暗投”。
[6]喧阗(tián):哄闹声。
[7]紫茸裘:用细软的兽毛做成的皮衣。紫茸,细软的鸟兽毛。
[8]放萤苑:即隋苑。冯集梧《樊川诗集注》卷三:“《一统志》:扬州府隋苑,在江都县北七里。《旧志》:放萤苑即隋苑,一名上林苑。按《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二年五月,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至七月幸江都宫。是放萤事在东都,不在江都也。”杜牧诗中所言为泛指。
[9]斗鸡台:即鸡台。《说郛》卷一一○上引《大业拾遗记》:“炀帝尝游吴公宅鸡台,恍惚间与陈后主相遇,尚唤帝为殿下。”杜牧即用此事。
[10]金络:以金丝绳做的带子。此处代指男子,古时男子喜玩雕。雕:一种猛禽,似鹰而大,黑褐色。
[11]鸾环:鸾形的玉佩。此处代指女子,因女子喜拾翠,作为装饰品。
[12]“蜀船”句:谓蜀地之船运来了大量的彩锦。蜀地彩锦名贵,且锦工织锦,则濯之江流,而锦至鲜明,于是把成都称之为锦里或锦官城。
[13]“越橐”句:谓越橐装来了沉香之木。越橐,本由陆贾使越事而来,后代指珍宝。越地的沉香木是非常名贵之物。沉香木被砍伐之后,岁久朽烂,但心节不腐,且比重大,放在水中则沉,故称沉香。此处谓沉香木太多,故言“水沉堆”。
[14]华表:用丁令威化鹤典。《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遂高上冲天。”此指扬州的繁盛。
[15]淮王: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汉文帝时淮南厉王长的长子。文帝十六年(前164)袭父封为淮南王。好文学方术,招致宾客方士数千人,编写《淮南鸿烈》一书。后因人告其谋反,下狱自杀。事见《史记·淮南衡山列传》。而《风俗通义·正失·淮南王安神仙》却说:“俗说淮南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秘》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神仙传》卷四:“八公使(淮南王)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杜牧是根据传说,言扬州如此繁盛,而淮南王刘安却弃世而登仙!即使其化鹤归来,亦不知何处集停。
[16]步:古长度单位。历代定制的实际长度不一。周代以八尺为步,秦代以六尺为步,旧制以营造尺五尺为步。
[17]两重城:内城和外廓。
[18]繁缨:古代天子、诸侯所用络马的带饰。繁(fán),马腹带;缨,马颈革。
[19]柂轴:南朝鲍照《芜城赋》:“柂以漕渠,轴以昆岗。”描写扬州的地理形势。杜牧化用此典,形容扬州之繁盛。柂,同舵,此处用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