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一蝉噪[1],飘萧松桂秋[2]。
青苔满阶砌[3],白鸟故迟留[4]。
暮霭生深树[5],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6],歌吹是扬州[7]?
【题解】
开成二年(837)作。其时杜牧之弟杜额患眼病,居于扬州禅智寺,杜牧也告假赴扬州视弟,大概与其弟同居寺中,诗即题寺之作。描写禅智寺初秋傍晚的清幽与静谧,表现出作者心境的孤寂。前六句描写寺庙的清寂幽深,后二句以动衬静,唤起读者对繁华扬州的联想,突出禅智寺的幽静。笔墨简净,颇有韵味。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四:“结笔写寺之幽静,尤为得神。”禅智寺,又名上方寺、竹西寺,在扬州城东十五里。本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注释】
[1]蝉噪:指秋蝉呜叫。王籍《入若耶溪诗》:“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飘萧:飘摇萧瑟。
[3]阶砌:台阶。
[4]白鸟:白羽之鸟。如鹤鹭之类。故:故意。迟留:徘徊而不愿离去。
[5]暮霭:黄昏的云气。
[6]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后人因杜牧诗所咏处筑亭,名日竹西亭,又称歌吹亭。《江都志》卷十三:“竹西亭,按宝祐间遗址在官河北岸禅智寺前,唐杜牧之《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因以名亭。”又宋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化用杜牧诗意。
[7]歌吹:歌声和乐声。鲍照《芜城赋》:“廛□扑地,歌吹拂天。”杜牧化用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