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爱是一种修行
29623800000083

第83章 风马旗和经幡

而几百年后,当我们作为旅者踏上这片土地,看到那迎风招展的风马,仿佛承诺了一个久未实现的约定,一时间,竟有热泪盈眶的冲动。

那一刻,我扬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不知道为什么,每一次读到这首诗,尽管知道它并非出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之笔,却在心里固执地认为,这就是他,在雪山之巅,高原之上,扬起风马,守候他的玛吉阿米。

而几百年后,当我们作为旅者踏上这片土地,看到那迎风招展的风马,仿佛承诺了一个久未实现的约定,一时间,竟有热泪盈眶的冲动。

风马旗,经幡,是藏地高原独特的风景。它们由布、麻纱、丝绸或者土纸做成,一长串方形、角形、条形的小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门首、绳索、族幢、树枝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银光闪闪的雪峰、绿毯茵茵的草甸、浩阔茫茫的漠野、金光灿灿的庙宇、华彩飘扬的风马经幡,在每一个曾经来到藏地的人的脑海里,都留下了最震撼的记忆。

当然,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两者虽然非常相似,其实有着天壤之别。首先说说风马是什么,为什么会有风马?当地人会告诉你,这是对山神的献礼。说到这,我就不能不感慨,虽然生活在世界上最严酷的环境中,但藏族人却永远是一个不乏浪漫与想象的民族。

在他们的概念中,这山,这水,都有神性与灵性存在,它们属于山神的领地。而人类居住其中,必须与山神相处融洽,这样的话,才会带来人畜和谐,风调雨顺,所以,为了感谢山神的仁慈和宽厚,人们必须有所表示。这让我想起了现在不少的经典科幻大片,人类进入陌生的领地,与当地的动物或者不明生物发生冲突。而他们处理的唯一办法就是,百分百强调自我利益。对方如有反抗或者不满,即是对自身利益的侵害,必须逐而杀之。然而,让人沮丧的是,这种处理方式,往往带来的,是人类更惨痛的受伤害。

忽然觉得,藏族人这种看似天真的想法是多么的睿智而深刻啊。一味地强调自我利益,带来的其实只是更惨痛的损失。

话归正题。既然要对山神有所表示,那么,挂起风马旗就是对山神最大的尊敬。风马旗的标志性图案就是一批身驮宝贝的骏马。每到藏历春节或者法会等大日子,许多村民会聚集在一起,悬挂新的风马旗,向天空撒放风马纸片,他们说,这种纸片被风刮得越远越好,只有那样,才可能说明,山神接到了你的祈求和祝福。

而经幡呢?在意义上,它和风马非常相似,也是一种祈求和祝福。但是,这是对诸佛菩萨的祈求,经幡的颜色有五色。蓝,白,红,绿,黄。代表蓝天,白云,火焰,流水,以及大地。这几种颜色绝不能随意调换,因为,这就代表着天地自然不容颠倒一样。经幡的内容都是经文,比如度母经,莲花生大师的经文。

按照严格的说法,经幡和风马旗放在一起的时候,风马旗是绝对不可以放在经幡之上的,因为经幡是供奉给诸佛菩萨的,如果风马置于经幡之上,这种供奉,山神擎受不起。而供奉山神的风马旗,也不会被安防在寺院之内。多数会被固定在深山或者路口。

当然,现在人们对于风马和经幡的区别已经不再那么严格了,特别是很多人对于山神的供奉好像更热衷许多,因为他们坚信,山神会带来更直接的“帮助”,比如财运。

所以,每到供奉山神的时候,许多人除了烧掉松柏枝以示尊敬外,还会慷慨地烧掉糌粑、糖果、茶叶、酥油等大量的食物。我曾经问过猫,这是为什么呢?供奉就是供奉而已,有必要这么浪费么?

猫笑:这就是藏族人和别的民族不同的地方吧?他们的信奉,是发自内心的,绝对不掺假。比如我们的酥油,一斤牛奶顶多能打出指甲盖那么大点的酥油,是非常珍贵的东西。而我们为了供奉给佛菩萨,就毫不犹豫地把它奉献出来。对于山神也是一样。在藏族人的印象里,山神虽然是神,但他也如人一样,喜欢的东西与人类无二。基于这个想法,所以他们才会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供奉给山神。当然,这种供奉并不是无私的,而是要求回报的,比如,希望行路平安或者财源滚滚。在这一方面,人类的欲望,有时候一模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