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的灵魂不肯走向解脱的路,因为他有欲望,对生的贪婪,不甘心就这样独自踏上旅程。一次又一次的警示也进入不了他的心,就如同我们,一次又一次善意诚恳的规劝也无法让我们走回正途。
终于,到了第四十九天,所有走向解脱的大门都被一一关死,这个时候,引领他的,都是这一生甚至数世的业力。比如说,当你曾经是一个猎人,你在此时有可能就会看到自己被各种动物追杀,你恐怖地四下逃散,无依无靠。根据个人的业力,不同的大门会在这个时候敞开。福德高深的人,会步入天界,能够投身人身也是非常好的归处。最可怕的,就是转生畜生、饿鬼,或者地狱道。
事实上,在我们无数世的转世中,这六道之所处,我们无一没有经历过。始终在兜兜转转。
所以,在纪录片的结尾,小喇嘛问师傅:如果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不断轮回,那我们生的意义是什么呢?老喇嘛回答:生的意义,就是希望。我们已经处于轮回之中,认识到这个本质,然后找到出口。而这个出口,只能依靠生的力量。
或许,在无穷无尽的转世之中,找到出口并且跳出去的希望,就像蚂蚁撼树一样艰难,但是,谁又能说,这弱小的力量,总有一天,不会汇集成迸发的能量呢?
这一生,不止一生,我们看看过去,看看未来吧。
又是一个未眠的午夜,猫在认真地读着佛经,我埋头在电脑前。终于,他打了一个哈欠,表示要睡觉了。我听见他清晰地说了一句:感谢这样美好的一天,我还没死掉。我瞪着他,他继续说:希望我明天还活着。
啊,其实,我应该不再奇怪了,无常的人生,难得的人生,我们其实每天都应该在珍惜,在感恩,不是么?
厄运
忏悔自己的过错,怜悯旁人的悲伤。因为我们要知道,他人所遭遇的任何痛苦,有一天都可能落到我们的头上,就算是同病相怜吧,我们也应对他们有一份善意地理解和关怀。
几天前,一个网上的朋友和我谈起,她的一个朋友最近一段时间家里遭遇了数起横祸,首先是父亲得了绝症,虽然花巨款救治,终告不治,离家人而去。这个女孩子无奈承担起父业,做起了生意。一是不懂,二是所遇非人,连续被骗加亏空,弄得一贫如洗。然后,最让人伤心的是,她的男朋友也在此时离她而去了。
屋漏偏逢连天雨,船破又遇顶头风,说的几乎就是她的境遇。
之后,这个女孩子开车去了一趟西藏,心情缓解了不少,回来之后,决定收拾行囊,去拉萨长住。
我对她的朋友说:“希望那里的环境会影响到她,让她不止是心情变化了,更愿她的内心进一步得到体会。”
朋友唏嘘道:“说到信佛,她母亲也是一位虔诚之人,可是,你能想到吗,那老太太居然是在寺院的门口被车撞死了。”
我听得十分骇然,看来这女孩子真正的一无所有了。
人生无常,事事都会发生变化。而出现这些变化就在于我们所积造的业。
是的,有些人会说,我们这一世什么都没做,兢兢业业地在努力做一个好人,可是,依然厄运不断。也许正如佛祖曾说过的,我们不止这一生,也不止一个前世,和一个来世。我们有无数个前生,将来还要有无数个来世,你如何保证你曾经的前生就如你现在般清白?何况,你现在这一生也并非如你想象般清白。
由于有了网络,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让人流泪,让人感慨,让人唏嘘的事情。为什么那么多的倒霉事都会接二连三地发生在那些人身上?
但是,我们无需为自己庆幸。现在的我们,可能是幸运的,家庭幸福,事业安乐。更让人满意的是,家人还都健在,并且健康。但是,这些幸福一样犹如风中之烛,随时都可能消散。谁能够保证,这一世,你都会安乐如常?
我想,每个人都不敢为永远的幸福安乐打一个保票,我们都清楚,这些现在还如同空气一样自然的幸福,随时都可能消失,即使我们不说,我们不提,我们想都不想,它该来的时候,一样会来。该出现的时候,一分一秒都不会差。
可是,这一切可以避免么?
或者可以,那要看我们的心。
我们的心是否曾经为这样的过错真诚地忏悔,并愿意承诺,尽自己最大所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忏悔自己的过错,怜悯旁人的悲伤。因为我们要知道,他人所遭遇的任何痛苦,有一天都可能落到我们的头上,就算是同病相怜吧,我们也应对他们有一份善意地理解和关怀。
可惜呀可惜,直到现在,很多人并不相信这一切,当厄运降临的时候,呼天抢地,却从来不想,这是为什么?更没想到,该怎样避免更大的不幸。
更让人难过的是,作为旁人的我们,一声叹息过后,就如常地过着我们的普通生活,并未想到,或者说,不敢想,也会有类似的灾难落到我们的头上。
猫有时和我在公园里散步,他时常纳闷地看着那些或者锻炼身体,或者坐着发呆的老人:“他们为什么什么都不做?不磕头也行,为什么连念经也不要?”
我笑着问:“为什么?”
猫很认真地说:“在我们家乡,如果上了岁数的老人,几乎什么都不做,就是念经,转经,磕头,他要在临死前忏悔完自己所有的过错,忏悔不完的话,也要多忏悔一点是一点,免得把业留给下一世。”
我也不由地看过去,公园里的那些老人,显然已经非常非常老了,因为很长时间,他们就是坐着一动不动,我猜想,他们已经不愿意花力气去和死神作斗争了,只是在静静地等待着死亡。
辩经
我们老师从不告诉我们经书中的意思,就是想让我们通过自己的领悟去更深刻地记得。
我时常问猫,我去拉萨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和尚抱着厚厚的经文在背书,他在背什么呀?猫笑:“如果我告诉你,他可能都不知道自己背的是什么,你相信么?”
我大大地吃惊:“那怎么可能?”
猫还是笑:“我就曾经是这样,足足有好几年的时间,我拼命地记下了很多经文,但是并不知道它的含义。”
我很惊讶地问:“那么,你们如何去理解呢?”
猫说:“我们认为,能够大段大段的背诵佛祖的经文,就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啊。”
我遗憾地说:“佛祖写了那么多东西给你们,你们只背不理解,佛祖得多伤心啊!”
猫笑道:“这就是我们藏人和你们汉人的区别。我们老师从不告诉我们经书中的意思,就是想让我们通过自己的领悟去更深刻地记得。而让我们领悟的最好办法就是辩经。”
“辩经原来是这么来的啊!”我恍然大悟,“这么说,我要是会藏语的话,凭着我这点小本事,大约也可以和你们辩啊!”
猫笑道:“可不是吗,我们在哲蚌寺的时候,有些汉人的女子和老太太和我们辩经,老厉害了,把我们都辩输了。”
这回轮到我笑了。我告诉他,我们汉族人学习佛经,都会首先了解佛经的意思,然后才去记忆。所以,在理解能力上,我们肯定是胜他们一筹。如果这样的人,再学了藏文,在藏地肯定是所向披靡了。
不过,为什么藏地更容易出现高僧大德,而汉地则鲜有呢?
猫这样分析:“我们这里的僧人为什么在没有理解经文的情况下,却能硬生生的把一大部一大部的经文都背下来,是因为我们有一颗非常坚定的不变的心。而你们汉族人呢,肯定比我们藏族人聪明,谈经论法,我们可能不行,但是在修行上面,你们不行,因为你们的心太浮躁,不坚定,也不专一。”
这个,我倒是真的服气。
在这里,也给大家略讲一下辩经,算是补习一下佛教小知识。免得大伙以后到西藏的大寺院看人家辩经,只会一头雾水。
猫在僧人们辩的最基本的,也是比较简单的话题中挑选了一个做例子,比如说月亮是不是只有一个。
猫:月亮是什么形状的?
鱼:圆的。
猫:世界上只有一个月亮,对么?
鱼:是的。
猫:那么,农历初一到十三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弯的,或者是缺圆的,对么?
鱼当时就蒙了,开始吃吃地说:那是因为它被挡住了……
猫干脆问:你只要回答我,是还是不是。
鱼想了好久,猫开始采取一种辩经者的嘲笑口气(这都是允许的,意在扰乱对方的思维)。不过,猫说的是藏语,鱼反正一句也听不懂。最后,在猫的紧逼之下,鱼只好回答:是的。
猫接着又问:那么,就说明那个月亮不是圆形的,对么?
鱼又想支吾,被猫打断:是还是不是?
是……
那就是说,这两种月亮不是一个?世界上不止一个月亮?
鱼怔怔地看了猫半天,开始分辨:不对,不对,我想说那天是地球在自转的时候,月亮也转……
猫放声大笑: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不过按照辩经的步骤,你的说法是不成立的。你只能从理论上来辩,不能从事实本身来辩。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佛经里经常提到的“兔角”的问题,也就是说,兔子头上有没有角。
当然,兔子头上没有角。不过,有些顶厉害的高僧大德甚至能够用纯粹的理论把你辩到这一事实竟然是成立的。
还是猫提问:什么是角?
鱼警惕多了:是长在头上的类似骨状的东西。
猫:请问。寺院里的大威德金刚头上是不是有角?
鱼:有角
猫:那个角是骨质的么?
鱼有点慌,她似乎又钻进了猫的某个套:那个是大威德金刚的佛像,并非大威德金刚本身。
猫飞快地提问:大威德金刚的佛像不是大威德金刚么?
鱼开始明白猫提问中的陷阱,坚持抓住这个漏洞:不是,那只是佛像,并非大威德金刚本身。
猫笑着坐到床上:厉害啦!我一个朋友也曾经这么辩,结果对方直接回答:是大威德金刚。人家就问:那么,那个角不是骨质的,对吧?就把他卡住了!
我得意洋洋,要猫继续提问。
猫:请问:宝瓶是不是无常的?
鱼:是无常的,万物无常么!
猫:那么,无量寿佛也是无常的么?
鱼:不是,佛菩萨跳出轮回,是永恒的。
猫:那么,无量寿佛所持的宝瓶就是永恒的,而并非无常了?
鱼抓抓头,笑嘻嘻地说:人家,人家佛祖用惯了,换一个呗,你不也是经常换手机么?
猫大笑起来,不再搭理我,严肃的辩经话题就这么被我捣乱了。不过,让我高兴的是,猫说,这个话题,他以前的朋友也曾如此辩过。所以,我的思维并不是差得太远。
朋友们,关于第一个话题,月亮是否是一个,你们能接着辩下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