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亲子关系实用手册
29586100000066

第66章 早恋——堵不如疏

“亲子性教育诊所”

一些父母一听说自己的孩子喜欢上异性同学、朋友,就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父母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其实,早恋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做准备,不宜过分禁制或压抑。

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萧萧上初二,前段时间跟他父母说不想在这个学校读书了,想转学。父母很纳闷,问原因,孩子又不肯说。父亲去学校了解,老师告诉说,孩子有早恋倾向,并且受到一点打击,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情绪比较低落。原来,萧萧半年前就对班上的一个女生有好感,刚开始两人的“关系”进行得还比较顺利,可后来女孩有了“移情别恋”的倾向,萧萧很受打击,班上有“好事”的同学讽刺了他几句,致使萧萧产生了厌学的情绪。

弄清楚事情的原因后父母很气愤,但是又觉得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这时候父母不能再给孩子“雪上加霜”了。父母应该以朋友对朋友的身份跟孩子聊天,没有批评、没有指责。最好由父亲给孩子讲自己青春期的朦胧初恋,在理解与信任中,谈各自对早恋的看法。父亲应该告诉孩子:“早恋是一种美好的情愫,只不过这种感情变化太快,这也是心智不成熟所决定的。那个女孩比较冷淡,有可能是你不够优秀,如果你就此逃避厌学的话,只会给这段纯洁的感情留下灰色的一笔……”

很幸运,经过那次谈话,孩子不再提转学的事,老师也常常安排他多参加集体活动,一场青春期的烦恼渐渐远去。

“亲子性教育处方”

一些学生性早熟,却没有引起社会、家庭、学校的足够重视。有的采取简单粗暴的政策、方法高压扼杀,但压得不服,效果不佳。有的父母认为,男孩女孩之间交往是一种相互沟通,是学习或娱乐游戏,没有正确引导;有的父母缺乏教育知识,不知道从何下手,不晓得怎么引导,有的父母羞羞答答,不敢开口向孩子适时地传授性知识。这都是片面的,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

1.堵不如疏。

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如果只是一味地堵,只会适得其反。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这种现象给一个合理的评价;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跟孩子搞好亲子关系,多跟他们聊聊学校的事,聊聊他们的困惑,鼓励他们多跟不同的异性交往,尽量发展正常的同学友谊。如果孩子已经与某个异性有“交往过密”的倾向,就要坦然地跟他谈交往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管好自己的行为,预防性行为发生以及带来的伤害。不要觉得讲这种事比较难堪,现在孩子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广泛,与其任他自己瞎寻找,不如告诉他科学的知识,杜绝伤害。

2.加强沟通,生活和感情上给予尊重和关爱。

在发生早恋的孩子中,绝大多数都涉及问题家庭。有的家庭父母离异,有的家庭存在暴力,有的家庭婆媳关系紧张,等等。这些家庭的孩子在生活上享受不到家庭成员之间的宽容和关爱,感情上缺乏温暖和尊重。父母疲惫于生活,繁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需要,忽视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问题。于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就非常渴望有人分担他(她)的心事,有人给予他(她)理解和抚慰,而此时,情窦初开的异性同学就成了最好的倾诉对象。因此,对于孩子发生的早恋行为,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对孩子的训斥和打骂,而是应该反省自身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否经常和孩子沟通,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的尊重和温暖。当孩子把父母当作自己的朋友,什么心里话都愿意和他交流时;当父母成为孩子亲密的朋友,成为他们信赖的人,能理智地帮助他们分析利弊时,早恋就会渐渐地远离他们身边。

3.倡导同异性的健康交往。

在青春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的“单相思”,这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的共同经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所以,父母在处理这个问题时,不能把孩子的这种思想倾向过早地定义为早恋。一般情况下,这些孩子当初仅仅表现为交往过密而已。但是,如果父母把他们视作大逆不道、伤风败俗,过分严厉地批评和苛刻地责骂,一下子就会把孩子吓坏。在他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下,父母的行为往往促成了孩子的早恋。因此,在早恋问题的处理上既要提高警惕,又不能失之过严。预防早恋现象发生的对策仍然是开展针对性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现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积极倡导孩子们同异性伙伴之间的健康交往。有很多事例以及调查结果表明,广泛的、有距离的同异性伙伴的交往有助于满足他们对于异性的专注与好奇,从而转移他们“早恋”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