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诊所”
尊重长者、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在一些独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家庭生活镜头: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中国有句名言,“百行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教孩子孝敬父母、孝敬老人,一方面是为了父母,但更主要的方面,还是为了孩子活得更有尊严,为了孩子成为受朋友、受他人推崇的堂堂正正的人。
下面我们看一个案例:
李先生一家三代人平时以孩子平平为中心,对孩子体贴照顾得无微不至。可平平爷爷生病住院,平平连问都不问一下,更不用说主动去医院看望了。这些年,爷爷为平平忙前忙后,在平平身上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这时候平平却没表现出应有的孝敬之心。父母觉得应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了,但是他们对该怎样引导孩子孝敬长辈充满了疑惑。
要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是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孩子与爷爷接触较多,父母应该要求孩子每天早餐时都要亲自给爷爷送去一份。久而久之,孩子吃早餐时,也就能想到爷爷有没有吃早餐;爷爷洗衣服的时候,父母应该有意让他拿凳子给爷爷坐,并帮爷爷洗;当爷爷身体不好时,让孩子去安慰爷爷,给爷爷倒水、送药。孝敬是人和人之间长时间的相互关心爱敬的结果,相信经过这样的长时间教育,孩子一定会变得孝顺。
“亲子教育处方”
有无孝敬长辈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长辈的关心,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因此千万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那么父母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养成孝敬长辈的好习惯呢?
1.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父母制、一言堂是不同的。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同时,家庭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而不能颠倒主次,任孩子在家庭里逞强胡闹。
2.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得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自己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自然,孩子会逐渐珍惜自己的生活,也会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听从父母教导,关心父母健康,分担父母忧虑,参与家务劳动,不给父母添乱。父母要把这些要求变为孩子的实际行动,就应当从日常小事抓起。如关心父母健康方面:要求孩子每天要问候下班回家的父母亲;当父母劳累时,孩子应主动帮助或请父母休息一下。孩子应承担必须完成的家务劳动,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具体指导,耐心训练,热情鼓励。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