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诊所”
现在很多孩子不懂得节俭,浪费的现象相当严重。在某所小学里,教师和校工在校园内捡拾的物品堆满了一间屋子,大至皮茄克,小至铅笔、橡皮。学校多次广播要求学生去认领,却没有人去。在一次家长会上,校领导讲了这件事,最后只有几位父母带着孩子去认领,其他物品仍旧堆放在屋子里无人问津。
时代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确实应该改变,但盲目花钱、随便浪费永远都是不好的,是不良品质的反映。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同,教育孩子把钱用在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上,是每个父母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一个培养孩子俭朴品德的案例:
梦梦8岁半了,头脑里从来没有节约的观念,虽然父母平时总在循循善诱,但根本就没有什么效果。她喜欢吃的东西总是一下子拿很多,吃不完了就随手一丢,为此父母给她讲道理都快说破了嘴皮,生气了也动手打过她,每次梦梦都很老实地认错,并保证下次决不再犯了,但事后就把教训忘在脑后,依旧“故态重萌”。
父母应该变换教育的方式,可以用生活的实际事例教育孩子改变。有一次,父母带着梦梦去逛街。在一个繁华的路口,有一位老爷爷正在卖晚报。父亲从口袋里掏出4元钱交给梦梦去买10份晚报。梦梦买回晚报,父母一起跟她商量:按原价把晚报卖出去,看看我们能不能很快卖完。梦梦在父母的支持与帮助下,费了不少时间才把10份晚报卖出去。然后,父母让梦梦去问卖报的老爷爷,一份报纸能赚多少钱。孩子从老爷爷那里知道,卖一份报纸只赚几分钱。她算了一笔账,花了这么长时间才能挣几毛钱,而且费很多辛苦和口舌。“爸爸、妈妈,我以后可不能随便花钱了,挣钱太不容易了。”父母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及时表扬了她。梦梦后来很懂得节俭。
“亲子教育处方”
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功由勤劳节俭开始,失败因奢侈浪费所致,即使到了很富裕、很有钱的时候,这个朴素的真理也不过时。节俭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很难想象一个从小大手大脚、随便浪费的人能创造一番事业,建设好家庭。那么,父母培养孩子俭朴品质又该从哪里入手呢?
1.身教重于言教。
人的一生都处于受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好家务,并让孩子觉得做家务是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的自然和必要。孩子是家里的一员,当孩子参加了一些家务劳动后,对家的感情就不一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常常不会理解父母的治家之难。“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有些孩子常常埋怨父母这个菜烧得不好吃,那个汤调得不鲜美,有时饭菜备得晚了还耍脾气。可是当孩子参加了家务劳动后,他们则会更多地谅解父母,感到父母挑起这个“家”不易。
2.制订适当的家规。
家规作为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常常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是潜在的强大教育力量。制订明确、合理、可行的家规,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它可以约束、帮助和教育孩子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动是家规的内容之一。家规的条理应一清二楚,写得明明白白。如每天起床后必须自己叠好被子,清理房间,打扫卫生等,家规也应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作改变。聪明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担当责任,履行职责,让他们在与困难的搏斗中日益成熟起来。
3.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连拖地也怕孩子拖不干净,稍重一点的活就怕孩子累坏了身体,稍花些时间的活又以为会浪费时间、影响孩子的学业,更不愿让孩子参与。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教育的秘诀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
4.教育孩子正确认识金钱的含义。
要让孩子从小懂得钱是什么,钱是怎么来的和怎样正确地对待钱财。孩子的消费行为是由被动逐步走向主动的,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应该教孩子买东西,如何用钱,如何选择物有所值的物品。教孩子把钱保管好,防止丢失、被窃。让孩子养成先认真思考再花钱的习惯,避免盲目消费。孩子手里的零用钱、压岁钱应该计划使用,适当积累。让孩子在存钱、用钱的过程中养成俭朴的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