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实际情况却常常相反:“心想难以事成”,“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喜怒哀乐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不加以调节,让不良情绪长期左右自己,就会有损于健康,甚至使人失去生活的信心。现代心理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和人体的生理功能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使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某种功能,引发各种疾病。俗话说:“吃饭欢乐,胜似吃药。”说的就是良好的情绪能促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心不爽,则气不顺,气不顺,则病易生。难怪有的生理学家把情绪称为“生命的指挥棒”、“健康的寒暑表”。许多医学专家认为,良好的情绪本身就是良医,人体85%的疾病可以自我控制,只要心情愉快,神经松弛,余下的15%也不全靠医生,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故而,每个人都应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培养自己愉快的心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到仁爱、平静、理智、乐观、豁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得开,想得宽,想得远,对名利得失之类,完全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处之泰然。把什么风风雨雨、飞短流长,统统置之脑后。对那些不愉快的事情,要拨开迷雾,化忧为喜。因为不管你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如果整日愁眉不展,不但于事无补,反而有损于身心健康。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用一串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一个人如果能乐观地对待不如意的事,自然会烦恼自消,愁肠自解。
常怀一颗欢喜心,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好的心情与自己结伴而行,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情绪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是可以自己支配的。人到晚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进入洒脱通达的境界,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就能感受和体会到生命和生活中的无穷乐趣。做到这一点,生命之花一定会大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