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都尽其所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然而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出类拔萃,而有的孩子却非常平庸?同样是孩子,差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许多事实证明,凡在学习上确有成就的学生和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紧密相连的。所以,作为母亲,在孩子学习中指导的重点应是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将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了解孩子不爱学习的原因
有不少孩子有厌学情绪,甚至有的优等生也不例外。求知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而追求快乐又是孩子的天性。若孩子因求知而被剥夺快乐,在痛苦的状态下学习,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孩子的厌学情绪,首先要弄清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快乐学习。孩子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主要有:
(1)期望过高
父母的期望过高,会使孩子心理压力大大增加,不自觉地把学习与痛苦体验联系起来。
(2)缺乏自觉
父母陪读,使孩子缺乏学习自觉性。这会使孩子难以领悟学习的过程,难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体验不到独立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快乐。
(3)认识偏差
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目的定向有偏差,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将来而不是今天。
比如家长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找不到工作。”这样,孩子就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做是苦差。
(4)不会学习
这类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重要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这样,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作为母亲,该如何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心理学认为,女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正确看待孩子的学习焦点
父母常把学习焦点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如考试考了几分?班上排名多少?如此一来,就是教导孩子,你做的所有学习,都是为了取得这些外在的肯定。如果父母亲能教孩子,把学习焦点放在学习的成就感上,感觉就会截然不同了。其中的差别,在于不把孩子跟别人比,孩子只该跟自己比较,多学了一些知识,自己就有所进步,当然值得高兴。
如此一来,孩子可以从获得知识当中,得到很大的满足和成就。这么做,就会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孩子。为此,培养孩子发自内心的学习热忱,孩子才能乐于学习而发挥潜力,取得他真正应有的学习水平。
(2)培养多元化的教育价值观
孩子的学习动机被扼杀的原因之一,是父母亲只认为,在学校考试成绩良好,才是未来有出息的保证。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在意,而造成孩子过多压力。
然而,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博士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多元智力因素理论”。主张要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应从八大能力来做分析。
前三项是传统智力因素:一是数学逻辑能力;二是语文能力;三是空间能力;另外这个划时代的创新理论,还加了五项新的能力指标,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聪明,其中包括:体能、音乐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了解别人的能力、理解自然环境的能力。
这一提倡“多元化价值观”的教育理论,如今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体系。原来一个体能很好的孩子,在校的数学成绩若不如其他孩子,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就不是个聪明而会受重视的孩子。然而按照这个“多元智力因素理论”,拥有极佳的体育素质也是一大能力,这个聪明的孩子绝对值得父母亲好好栽培。
所以,如果父母能用多元价值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成果,就会发觉,其实每个小孩都有他的闪光点,父母亲的职责是去发现这些闪光点,让它可以熠熠生辉。
(3)培养孩子的学习弹性
就是要让孩子永保学习的热忱,除了先让孩子真心喜欢上学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需要培养,就是“学习弹性”。
所谓的“学习弹性”指的是,一个人处理压力,面对挫折和接受挑战的能力。具有学习弹性的孩子,能有效地处理学习挫折,不良成绩,负面评价以及学习压力。
贴心小提示
在帮助孩子爱上学习的同时,您还应该做好以下细节。
1.要诚心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尊心,都想得到尊重和认可。所以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真诚的和孩子交心,得到孩子的认可,得到孩子信任,探到孩子内心深处。尽量对孩子全面了解,假如最了解孩子的不是您,那您就不是称职的妈妈。
2.要细心
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捕捉孩子每一个动作,发现孩子每一个动向。并且和孩子相处时,要认真考虑自己的言行,身教与言传并重。
3.要狠心
为孩子定下的制度计划要不折不扣的完成。允许孩子犯错误,但不允许经常犯同样的错误。一但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心慈手软。
4.要耐心
小孩子玩性大,自制力差,易反复。教育孩子不是我们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静下心来坚持不懈,搞持久战。
5.要全心
作为家长,奋斗一生大部分还不是为了孩子,因此,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在孩子身上下点功夫。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少些应酬,少打麻将,少上会网,多留点时间给孩子,您就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