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留出过冬的粮食
29577300000021

第21章 创新失误

企业处在市场涌动的洪流之中,竞争无处不在,而胜出者自然是拥有突出的核心竞争力的一方。变革在竞争中的地位无比重要。“一潭死水”的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可谓难于上青天。而创新往往又和变革联系在一起,创新就意味着打破传统,打破传统则是变革的结果。企业就是在这种竞争、变革和创新的环境中茁壮成长的。我们现在搞市场经济,是摸着石头过河,会碰到许许多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及时地进行企业变革,在各个方面及时推陈出新,迟早会被淘汰。

企业家是那些富有眼光、勇于承担风险、善于抓住机遇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者。

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企业家创新的动力一方面来自于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来自于他们自身对挑战经济环境和创造新事物的不满足,例如成功的欲望和占有的欲望等。企业家是构成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构成企业家利润的来源。通过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打破了原有循环流的状态,使总收入大于总支出,企业和企业家的利润有了大幅度的上升。

创新活动总结为以下五个方面:

(1)新产品的研制;

(2)使用新型技术;

(3)开发新的市场;

(4)寻找新的原材料供应方式;

(5)建立新的产业组织。

从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创新都是与商业相联系的,都是被应用的,不存在单纯的离开商业活动的技术创新。因而在20世纪初期的时候,西方国家就把创新与财富紧密地连接起来了。

虽然表面上许多企业对于技术和产品创新已非常熟悉,可实际上对其内涵并没有深刻的理解,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很多误区。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因此,企业要真正走上依靠技术创新不断发展的道路,必须走出技术创新认识上的很多误区。

技术能力不等于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工作的前提。但在技术创新能力的理解上,很多企业并不是很准确很清晰的,多半把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等同起来。所以一提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就是抓技术改造、上设备。国家几年来搞技术引进,实际上也是这一思路。这些都只可能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情。前者只是后者的一个构成要素,而且这一要素如果不与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以及企业内部的经营和管理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是不能发挥其创新作用的。

上项目不等于技术创新,大多数企业自认为开展了技术创新,但实际上并没有取得应有效果。这反映出企业在技术创新认识上存在的另一个误区。有些企业之所以自以为开展了技术创新,实际上是把上项目、开发一两种产品与技术创新等同起来了。

当然技术创新最终要落实到项目上,许多企业搞技术创新也把项目作为突破口,一些新兴的科技型企业也是靠一两个支柱项目起家的。但是,把技术创新狭窄地理解为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则是不利于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的。

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每一种产品的发展,都要经历开发、投放、增长、成熟、衰退等几个阶段。我国研究技术创新问题的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一种产品的市场,不仅会趋于饱和而达到成熟化,而且还会走向衰老或死亡,既而被别的产品的市场所替代。这种替代会使企业的命运发生戏剧性的变化,现行技术领域的领先者不可能成为新技术领域的领先者……”实际上,这正是企业必须持续开展技术创新的理由所在。仅仅把目光盯在项目上,就很容易导致异样的认识,以为一两个项目开发成功就取得胜利了,开始故步自封、不思进取,结果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作为不确定时代的企业管理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拥有一种受迫害的精神:即要每时每刻提防竞争对手有可能的袭击,而最好的预防就是不断进行创新,以保证企业的领先优势。要求自己永远走在形势的前面,永远超前创新,发扬义无反顾的精神——即使手中还有正在挣大钱的产品,决不允许借口回避和喘息,全速开发新产品取而代之。

从抛掉赚着大钱的储存芯片转产微处理芯片,到甘冒被公众群起而攻之的危险进军个人市场,全都体现出英特尔“永远超前创新”的企业理念。格鲁夫以自己和英特尔为风眼,硬是掀起一阵阵旋风。最近几年,他掀起的奔腾革命旋风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并非技术上领先这么简单,互联网络的时代,稍纵即逝,稍不留神,便容易被潮流气势抛弃。世界上每一事物都有一个从成长壮大到衰老死亡的过程,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商业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能够长盛不衰,青春永驻。不是因为其所在的行业逐渐衰落,就是由于公司本身的经营决策发生了重大失误,都会造成公司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一些每每都能准确抓住时代脉搏,时常进行经营转移的公司也许只在理论上存在。不断创新无疑是延长企业与产品生命的惟一方法。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选择和启动技术创新项目的同时,不光就项目抓项目,应该把着眼点放在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所谓技术创新机制的建立,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形成“构思一代、试制一代、生产一代、销售一代”的机制。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才能创建永远不倒的市场。

面向市场不等于盲从于市场,不单纯地理解为“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不能把目光仅仅盯在市场热销的产品上,产品开发消极地跟着市场走。按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当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热销时,事实上已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期,紧接着就是衰退期的到来。当千军万马挤向这一相对狭窄的领域时,衰退期又会加快。消极适应市场只能是死路一条。

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去创造新的市场,一些技术创新取得成功的企业全是走在市场前沿的,想别人没有想的,做别人没有做的,敏锐地观察到潜在的市场需求。这就是技术创新要面向市场的真正内涵。当然,潜在的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一种创新的产品能否占领市场,不单取决于用户的期望值,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本身开拓市场的能力,并且有承担极大风险的勇气。

创新与市场脱轨

关于创新失败的原因,福斯特和美国产业联合会都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些原因对中国企业来也讲是合适的。

根据福斯特的研究,他认为创新失败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1)对市场中的有关信息了解得不充分;

(2)管理无能。

根据美国国家产业联合会机构的研究结果,创新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根据研究,中国企业的创新失败也存在于这八点之中:

(1)对市场的分析不够充分;

(2)产品存在缺陷;

(3)时间选择有误;

(4)比预期所付出的成本要高;

(5)市场营销努力不够充分;

(6)市场销售努力不够充分;

(7)销售渠道不充分;

(8)竞争性报复。

从以上可以看出,创新失败的原因除了存在对市场了解不够充分等原因外,80%以上的原因是管理问题,也就是管理无能,或叫管理不到位、管理不够充分。假设管理的强度足够强,对管理的努力从80%到100%,创新就会获得成功。很多创新活动都是半途而废,再努力一把,再加把油,就有可能取得成功。可是有些企业却在这时停止了,灰心了,导致了失败。

真正的企业家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挺得住,并且能够发现管理不到位的问题,鼓励大家: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伸手可及。所以对企业要重视创新的管理。

杰克·韦尔奇曾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非常难决策的时代。陷入一个衰退的市场之中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最糟糕的还不是此类事情,而是总经理对开拓市场销售渠道的无所作为。”韦尔奇认为,一个人一生中你可能会有很多等待,你只有在市场中把各种因素与各种意识结合起来,行动起来,决心把一切做得更好,才会取得成功。也就是说,只要在理解以上因素与意识之后,才能对存在着所有的潜在性作出分析,不断制定出选择事例,提供多种销售渠道的选择方案,以此揭示尽量多的可能性。

中国大恒公司在第二届中关村电脑节前,大恒系列电脑还是一个并不出名的品牌。可是在电脑节结束以后,它却像一匹“黑马”异军突起名震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每天登门购买者不断。大恒公司是用什么办法使大恒系列电脑如此走俏?那就是大恒推出的消费者可以随意提出电脑的配制,公司当着消费者的面现场制作、试机直到消费者满意以后才付款提货。整个计算机的每个部件价格、组装、制造的过程像一条玻璃缸里的“鱼”透明在消费者的眼前,这样一种方法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一位界人士曾经说过:“进入竞争市场后的电脑产品价格是卖方和买方共同追求的目标。”从大恒电脑制作的现场来看,大恒营销新举措冲击着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我国最大的电脑销售地,也是一个激烈的竞争市场,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美国戴尔电脑的直销方式,康柏和惠普电脑满天飞舞的广告宣传,以及国内厂商买一台电脑赠送软件大礼包,低价配备一台打印机的务实促销方式,全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所有这一切却挡不住大恒电脑这种价格透明、生产透明的营销革命的冲击。它不但让消费者站在电脑产品的面前,像购买水果一样挑来捡去,如果是电脑行家里手,还可以在流水线上自行装配。

大恒这种电脑营销革命不但从电脑市场划走了一大块领地,也给中关村电子市场带来新的营销模式。

创新不等于冒险

企业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产品技术创新,在此探讨的创新危机是指产品技术创新危机。企业的生命力来源于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与旧产品被淘汰的循环过程。硅谷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关键在于善于从事技术创新。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是决不会放弃在技术上的开拓的,比尔·盖茨即使面临着微软被一分为二的决定时,也没有停止过在技术创新上的努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就等于掌握了企业的命运,因此令盖茨最焦虑的事情只会是技术上的停滞不前。

企业创新危机一方面表现在其忽视新产品的市场潜力和引进新技术,死守着老产品不放,最终导致产品的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造成企业被淘汰的局面,另一方面表现在盲目创新,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开发出的产品虽然技术先进,但不是市场所需要的。

1993年,当听说对手百事可乐公司即将推出一种无色透明的新产品时,可口可乐立即组织研究人员快速完成类似项目的研制,以对抗百事的进攻。时至今日,可口可乐公司在土耳其的桃味饮料、在德国的果味芬达以及在比利时和荷兰的Aquarius运动饮料都已上市。可口可乐甚至还经历过产品创新失败,例如1985年,可口可乐公司宣布更改已有百年历史的老配方,而采用刚创新成功的新配方,公司为此配方历经3年,支出500万美元。不料,新配方的研制引起市场轩然大波,消费者公然表示新可乐没有老可乐口味好,不少人抗议示威,拒绝接受新配方。无奈的可口可乐只好恢复老配方,而老对手百事可乐却在此时不失时机地乘虚而入,占了上风。今天,可口可乐更是鼓励经营者们和科技人员开发包括无碳酸饮料在内的各种新产品,直接参与新产品创新。

技术创新的成功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但求技术而不问销路,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不光像可口可乐这样的传统型企业曾犯下了如此的错误,这条市场法则也常被许多高科技企业违反。瀛海威曾着力开发当时在国际上亦十分超前的“网上交费系统”,做成后投入网络里却激不起一滴浪花。瀛海威的孤独,说明了不是科技含量高、实现手段先进,就一定会给企业带来利润。吸铁石步入教具的行列,不锈钢清洁球取代了传统的丝瓜藤,一些产品仅仅是把大家都司空见惯的东西改头换面,挪了一个使用的地方而已,但却因为贴近百姓生活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