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民间文学史
29576800000004

第4章 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以动物或主要以动物为主体,或解释动物的形状、特点,或赋予动物以人性的特点,以动物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来比拟人类社会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这些动物故事结构单纯,形式短小,妙趣横生,耐人寻味。它们不仅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民对于动物的理解与认识,而且也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曲折而又直接地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强烈的思想感情。

动物故事起源很早。在远古时期,人类受生产发展的制约,在生存上更多地依赖于动物,狩猎是生活的重要物质来源。加之那时人们还不大能够把自己从自然界区分开来,认为动物也像人一样,甚至有的动物比人的本事还要大,这就为最早的动物故事的产生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到了阶级社会,生产能力提高了,但人与动物的关系依然很密切,在驯养动物、与动物对抗的过程中,人类积累了不少关于动物的经验,掌握了不同动物的行踪和习性。并且人们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中,认识到人类的某些性格特征与动物的性格特征很相似,如狮子的凶猛,狼的狡猾,羊的温顺,狗的忠诚……动物故事也越来越和人类的生活相接近。

动物故事的内容与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以分为解释性动物故事和寓意性动物故事。

解释性动物故事。这类动物故事的产生比寓意性动物故事要早,它用于解释动物的形状、特性。原始人因受当时生产水平的限制,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理解,于是就通过幻想来作出解释,这就是解释性动物故事的由来。如解释牛为什么只有一排牙齿,故事说,原来牛的牙齿是有两排的,但因为它不满长时间的犁田,就对主人说再不回去主人的母亲就要死了,主人急忙赶回家,发现老母亲刚断气,主人认为都是牛讲的晦气话造成的,一生气就把牛的上牙打掉了。从此牛就只有一排牙齿了。解释性动物故事的产生还与人类的驯养、狩猎活动有关。因为只有掌握了动物的习性,才能捕获大量的动物,这样就需要把狩猎经验一代一代传下去,而动物故事无疑是最形象化的教材。如老虎为什么不会爬树,大雁飞时为什么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等等,动物故事都给出了自己生动而又丰富的解释。这些解释虽然不是科学的,但它介绍了动物的某种特性,把经验传给了下一代人,而且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内容,还能起到教育、开发儿童智力的作用。像老虎为什么不会爬树的故事,在故事中我们了解到老虎不会爬树是因为老虎的师傅——猫在教老虎本领的时候,观察到老虎的不良居心,所以没有把自己的本领全部教给老虎,而留了一手救命的本事——爬树,因而在老虎以为学完了全部的本领要吃掉师傅时,猫爬到树上得以逃命。这个故事一方面使听故事的人了解了老虎不会爬树的习性,一方面也在故事中教导人们不要像老虎那忘恩负义、狂妄自大。

寓意性动物故事。这一类的动物故事则多有拟人的特点,通过动物的故事来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其中包含着人生哲理、道德情操、生活经验等深刻寓意。这类故事主要在总结生活教训,各民族劳动人民往往通过对动物世界的细致观察,用巧妙的构思,生动的情节,准确地表达他们的愿望以及爱憎情感。如流传在广西武宜县桐岭乡人和村一带的壮族动物故事《小泥鳅》讲:春天到了,凤凰山上百花争艳,山边的池塘水清如镜。有只小泥鳅也随同鱼儿们跳起浮泥舞来。正当它们玩得高兴时,突然一条大花鱼朝它们冲过来,直奔小泥鳅。小泥鳅尾巴一甩就钻进泥里去了。正当大花鱼大失所望的时候,它却慢条斯理地从泥里伸出头,告诉大花鱼在池塘东头有大把好吃的东西,并自告奋勇带大花鱼去。聪明勇敢的小泥鳅带着大花鱼到池塘东头撒有花生的地方去了。结果可想而知,大花鱼吃得正香时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罩了下来。大花鱼被渔人拉上岸时,小泥鳅却轻轻摇身一摆,就从网孔里钻出去了,大花鱼只能乖乖就擒。正当小泥鳅幸灾乐祸的时候,忽地被空中的一只翡翠鸟冲下来叼走了。小泥鳅临危不乱,恳求道:“鸟大哥,我知道你肚子很饿了,可我一身沙土,若不洗净就把我吃了,肚子一定绞痛,甚至会害死你呢!”翡翠鸟一听说得有理,便把自己的喙插入水里左右摆动,小泥鳅一沾上水便“吱”的一声挣脱出喙,冲进河心去了,翡翠鸟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里所描述的小泥鳅,分明是个机智、沉着而又有点淘气、大意的农村少年的形象。而把大花鱼和翡翠鸟换成是地主或农村的一些无赖也未尝不可。故事抓住泥鳅“滑”这个特性,用它来比拟生活中比较机敏、灵活的人,赞扬小泥鳅的机警,嘲讽大花鱼和翡翠鸟的贪婪和愚蠢,形象、生动又有趣。再如苗族动物故事《为妈妈报仇》,则是说明了“弱者只要团结起来定能战胜强敌”的道理。故事构思巧妙,拟人手法运用相当成功。故事中不仅有动物、植物,甚至还有无生物如牛屎、棒槌、缝衣针被赋予了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和语言,并把拟人化和其自身的特点结合起来,在战斗岗位上发挥各自特有的作用。使得故事中的角色个个个性鲜明突出,形象生动逼真。同时寓意性的动物故事事实上也起到了传授有关动物知识的作用。像所述的小泥鳅的故事,听完故事后也就了解了泥鳅这种动物的一个特性,那就是“滑”。而《为妈妈报仇》更是根据各种动物或物品的特性,而为它们设计了各自不同的岗位,每个岗位任务的完成与它们各自的特性是密不可分的。如:毛栗被火一烧就炸开,所以炸开的火花、热灰才把野猫的眼睛迷住;野猫找水来洗眼睛,螃蟹钳住它的爪子;摸到板凳上坐下,缝衣针刺进了它的肠子里……从这里我们了解了毛栗一烧就炸的特性,螃蟹的钳子有力而善于钳东西的特性,以及缝衣针尖利的特性等等,于无形之中就把生活中的常识传给了下一代。

总之,动物故事是人类在与动物的亲密接触中产生的。人们在与动物相处的过程中渐渐了解、熟悉了动物,动物故事就是为了传授有关动物的知识、表达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以及人生的明确态度而讲述的。故事中每一个巧妙的描述,都表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情感,曲折地反映出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