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本草纲目》中的五色蔬果养颜经
29574100000011

第11章 西瓜——让皮肤也能弹起来

据《本草纲目》载:“西瓜、甜瓜,皆属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

“水果美丽物语”

西瓜甘甜多汁,清爽解渴,是盛夏佳果。成熟的西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瓤肉的含糖量一般为5%——12%,包括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甜度随成熟后期蔗糖的增加而增加,它的含水量高达96.6%,在所有瓜果中名列第一。西瓜含水量在水果中是首屈一指的,所以特别适合夏季补充人体水分的损失。吃西瓜不同于喝水或饮料,它对人体不仅仅是水分的补充,西瓜汁中还含有多种重要的有益健康和美容的化学成分。它含瓜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精氨酸、苹果酸、磷酸等多种具有皮肤生理活性的氨基酸。西瓜的这些成分,易被皮肤吸收,对面部皮肤的滋润、营养、防晒、增白效果好。

而且它除了不含脂肪和胆固醇,几乎不含淀粉外,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招牌营养素,比如维生素A、B、C,蛋白质,多种矿物质,包括铁、钙、钾、磷、镁、锌等。其果汁中谷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苹果酸、萝卜素、胡萝卜素、西红柿烃等含量极为丰富,是一种纯净的营养食品。

西瓜皮,中医称之为“西瓜翠衣”,性味甘凉,是治疗咽喉肿痛的良药,还可用来治肝病黄疸、糖尿病。

“挑出来的健康”

1、选择优质地品种:市面上西瓜比较多地,小西瓜有小兰、黑美人,中型西瓜有8424、8714等,大型西瓜一般沿海较少食用了。买瓜地时候来指定品种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地效果。

2、听声音:小西瓜目前花皮地一般都是皮比较脆地,如果听到比较清脆地声音地即可,比较蒙地可能就不熟了。而其他皮色地如黑美人等,因为皮比较厚,听起来就要蒙一点,如果听起来象冬瓜一样肯定不熟了。

3、看皮色:一般来讲,成熟地西瓜一般是比较光滑,有光泽地,如果你看上去还有刚毛,那就说明这个瓜地熟度可能就不够了。

4、看花纹:花皮瓜成熟后,花纹一般能散开,如果还是紧紧地,那就不行了。

5、看瓜蔓:现在地瓜农为了显示瓜地美观,一般会留瓜蔓销售,只要看生瓜地那节地卷须如果发焦了,那就可以。如果没有,那它地熟度就还差点了。

“吃出来的美丽”

西瓜皮卤肉

原料:

西瓜皮300克、五花肉200克。

调料:

八角、酱油适量。

制作方法:

1、五花肉洗净切块,西瓜切小段后去皮(红肉部分可以多留一些)待用。2、将西瓜皮、五花肉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八角、酱油,用中火炖30~40分钟,即成。

红色体验:清凉不油腻,西瓜入味,卤肉松软。

“美容招牌餐”

清淡西瓜皮

原料:

西瓜皮200克,青豆100克,柿子椒25克。

调料:

盐3克,鸡精2克。

制作方法:

1、西瓜皮削去外皮,切成条状,青豆洗净,红色甜椒剖开、去籽,切成细丝。

2、烧开半锅水,将切好的西瓜皮放入略烫后沥水。3、接着放入青豆,煮3分钟去除豆腥味,捞出,沥干水分。4、起油锅,爆炒西瓜皮1分钟,再放入青豆一起炒。5、加入盐和鸡精,撒上红色甜椒丝,大火再炒2分钟即可盛出。

红色体验:

消炎祛火,对烫伤、喉痹等热性病症有辅助疗效,西瓜皮性凉味甘,消暑解热,止渴利尿。

西瓜羹

原料:

西瓜1个(约重2500克),罐头橘子100克,罐头菠萝100克,罐头荔枝100克。

调料:

白糖350克,桂花2.5克。

制作方法:

1、整个西瓜洗净,在西瓜一端的1/4处打一圈人字花刀,将顶端取下,挖出瓜瓤,在瓜皮上刻上花纹。

2、将西瓜瓤去籽,切成3分见方的丁。另把菠萝、荔枝也改成3分大小的丁。

3、铝锅上火,放清水1250ml,加入白糖煮开,撇去浮沫,下入桂花。等水开后把水过箩晾凉,放入冰箱。将西瓜丁、菠萝丁、荔枝丁和橘子,装入西瓜容器内,浇上冰凉的白糖水即成。

红色体验:

清凉、甘甜、芳香。功用为解暑除烦、止渴利尿。用于暑热烦渴、热病伤津、口干心烦、小便不利等症。

翡翠鲤鱼

原料/辅料:

西瓜皮250克,茯苓皮50克,鲤鱼一条(约500克),生抽,醋,盐,味精,沙拉油2大勺。

制作方法:

1、西瓜皮洗干净,削去表面绿色硬皮,切成菱形片。茯苓皮洗净,鲤鱼洗干净。

2、炒锅烧热,倒入油,放入鲤鱼稍煎,再加入生抽、醋,盖上锅盖稍焖。

3、加入西瓜皮、茯苓皮和1杯半清水,用小火焖入味,最后放盐、味精就可以出锅了。

美容智囊:

补虚除湿,清热退黄。

“美颜小食”

玉米须西瓜香蕉汤

原料/辅料:

西瓜200克,香蕉300克,玉米须10克。

制作方法:

1、将玉米须洗净,香蕉去皮切块。2、西瓜取瓤去籽切块,将玉米须、西瓜瓤和香蕉块一同放入砂锅里。3、加适量清水煎20分钟即可。

美容智囊:本品具有滋阴润肠、利尿止血之功效。

“美吃小贴士”

适宜高血压,急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黄疸肝炎,胆囊炎,以及水肿浮肿之人食用。

适宜盛夏酷暑,发热烦渴,或急性病高热不退,口干多汗,烦躁之时食用。

平素有胃寒疼痛或经常腹泻便溏之人忌食。

糖尿病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