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所谓道,是指能使人民与君主同心同德的政治方针和政策,它能促使人民甘愿与君主同生共死而不害怕任何危难。
始计篇 孙子兵法的战略总论
孙子兵法
1
吴起
始计篇 孙子兵法的战略总论
诸葛亮
“多算胜,少算不胜。”《孙子兵法》强调兵马未动,策划先行。正因为兵家追求的是胜利,所以兵家的立足点就是庙算诡道。诡道和策划在此有了极为现实的意义。它是基于对现象的观察,天时(气候的种种变化)、地利(地形的险易、高下、远近、河流、山川等)、人事(包括将领、法令、政治、士卒、军需等)等等现象都是兵家必须仔细观察的。
因此,战争的决策者一定要在战前作周密的谋划,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作出不同的估计和安排,也就是说,要打有准备之仗。
战争需要庙算,经营企业同样需要庙算。企业经营者进行庙算,就是充分认识这各种因素,分析这些因素能否转化和转化的条件,再根据有利自己的原则去利用或转化这些因素,作出获胜的决策。古人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这个意思。从这个意义理解,庙算也可以叫“妙算”了。
在竞争中算在人先,常能占据主动,因此作为经营管理者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估计,有利的、不利的,都应考虑到,并分别提出几种不同的对策,这样才能时时保持主动。
一个善于决策的人,不是对事情有了百分之百的把握再去决策。决策总是带有一定风险的。事情都清楚了才去决策,算不上决策,这样的“决策”谁都能做。要知道,条件完全具备之际,往往是最佳机会消失之时,一味追求完善,就会坐失良机。
古人说:“六十算以上为多算,六十算以下为少算。”因此,有六成以上的把握,就应当敢于决策,应该有信心去行动。从某些意义讲,风险和利益的大小是成正比的。风险大,成功了,得到的利益也越大。利益就是对人们所承担的风险的补偿,一点风险都不敢冒的决策,绝不能算做高明的、卓有成效的决策。当然,不经任何“算计”的冒险是不值得提倡的。
然以常理揆之,企业以利润为指归,绝不甘心浪掷金钱。然而,聪明反被聪明误者,实繁有徒。《孙子兵法》云:“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者,而患可解也。”一切商业行为的指归是“利”,但万事无完美,有利必有害,故曰利害相杂,通盘考虑,方能无往不利。
香港巨富李嘉诚的成功之道主要在于他善于“未战而庙算”——计划。他看到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多的人用花来美化环境。但养花要有一定的空间,不仅费时费工,品种也受限制,而塑胶制成的塑胶花必将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计划生产塑胶花。他到塑胶花创始地意大利进行现场考察,回到香港后便集中精力筹备生产。由于比意大利的产品便宜一半,他带领2人精心制作的塑胶花一生产出来便畅销市场,而且还受到欧美进口商的欢迎。他所创办的长江塑胶厂也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塑胶厂,29岁的李嘉诚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计划是成功的保障,计划是成功必备的条件。如果你是一边走路,一边计划,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了。台湾地区第一位研究神经语言学的、激发心灵潜力的专家陈安之先生曾经提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要做的事情变成一种习惯。因此,他们的成就总是超越别人。为了成功,你需要事先设定好计划。
如果不懂得在事前计划好,那么,盲目行动只会带来失败和损失。成功需要计划,需要安排,还需要一定的程序。做事的程序通常是志愿、计划、行动、力量、效果。没有雄心壮志,就不会有超越时空的意图;没有超越时空的意图,就不会有无可比拟的计划;没有无可比拟的计划,就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没有坚定果敢的行动和力量,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效果。从古至今,大事小事皆如此。所以说,计划是行动之父,而行动是成功之母。
战例
汉高祖刘邦在平息了梁王彭越的叛乱和杀死韩信后不久,曾为汉朝天下的建立作出重大贡献的淮南王英布兴兵反汉,汝阳侯夏侯婴向刘邦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薛公。
汉高祖问薛公:“英布曾是项羽手下大将,能征惯战,我想亲率大军去平叛,你看胜败会如何?”
薛公答道:“陛下必胜无疑。”
汉高祖道:“何以见得?”
薛公道:“英布兴兵反叛后,料到陛下肯定会去征讨他,当然不会坐以待毙,所以有三种情况可供他选择。”
汉高祖道:“先生请讲。”
薛公道:“第一种情况,英布东取吴,西取楚,北并齐鲁,将燕赵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固守自己的封地以待陛下。这样,陛下也奈何不了他,这是上策。”
汉高祖问:“第二种情况会怎么样?”
薛公答:“东取吴,西取楚,夺取韩、魏保住敖仓的粮食,以重兵守卫成皋,断绝入关之路。如果是这样,谁胜谁负,只有天知道。这是第二种情况,乃为中策。”
汉高祖说:“先生既认为朕能获胜,英布自然不会用此二策,那么,下策该是怎样?”
薛公说:“东取吴,西取下蔡,将重兵置于淮南。我料英布必用此策,陛下长驱直入,定能大获全胜。”
汉高祖面现悦色,道:“先生如何知道英布必用此下策呢?”
薛公道:“英布本是骊山的一个刑徒,虽有万夫不挡之勇,但目光短浅,只知道为一时的利害谋划,所以我料他必出此下策!”
汉高祖连连赞道:“好!好!英布的为人朕也并非不知,先生的话可谓是一语中的!”
汉高祖封薛公为千户侯,又赏赐给薛公许多财物,然后亲率12万大军征讨英布。双方的军队在蕲西(今安徽宿县境内)相遇后,汉高祖见英布的军队气势很盛,于是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待英布的军队疲惫之后,金鼓齐鸣,挥师急进,杀得英布落荒而逃。英布逃到江南后,被长沙王吴芮的儿子设计杀死,英布的叛乱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薛公指点汉高祖未战先算,算出英布可以使用的“上策”、“中策”和“下策”,又算出英布必使“下策”。将敌人分析得如此透彻,怎么能不取得胜利呢?由于未战而“算”在先,汉高祖才胸有成竹地打败了英布,平息了叛乱。
薛公与刘邦的一席话,周密地分析了刘邦和英布各自的优劣长短,以及天下形势,计算他们的得失胜负,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可谓是一个卓越的庙算。
⊙原文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孙子兵法·始计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