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四季养生经
29530800000021

第21章 秋季防病疗病养生经

秋天气候多变,早、午、晚及室内外的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不断受到刺激,使抵抗力减弱,给各种细菌、病毒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一进入秋天,患伤风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肺炎的人较多,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病容易复发,同时小孩腹泻和蛔虫病也多发。在秋季,我们要做好一些疾病的预防工作,减少这些疾病的发病率。

秋季要在预防上多下功夫

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我们千万不要麻痹大意,要做好预防工作。

秋季气温变化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秋季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流行的季节。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要想好这些疾病在秋季的预防,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搞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3.养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4.肠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秋季疟疾病的防治

秋季正值蚊子活动频繁、疟疾流行的高发季节,疟疾并发症可致人死亡,因此,一旦出现可疑疟疾患者和发热病人,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正规诊治,千万不能盲目自行服药治疗。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的一种虫媒传染病,以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传染源是现症病人和带虫者,人群普遍易感,反复多次感染后,人可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性免疫力。另外,输血也可以传播疟疾。疟疾的主要表现是寒战、发热、大汗,其发热具有明显的规律性。间日疟,顾名思义就是隔日发作一次,恶性疟是每日均发作。发作一次疟疾的全过程大致为:发作时,首先出现疲乏、头痛、畏寒,进而出现寒战。此时患者明显感觉发冷,甚至盖两床被子也不能改善症状,体温经常超过38℃。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后,患者寒战缓解,开始发热,体温一般达39℃~40℃,剧烈头痛。数小时后大汗淋漓,体温逐渐下降。目前疟疾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伯喹、氯喹以及青蒿素。如果不在医院进行全程和正规的治疗,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脑型疟、黑尿热而死亡。

预防疟疾的手段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因为疟疾主要是通过中华按蚊传播,因此,大力开展灭蚊是控制疟疾传播的最有效手段。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通过药物来预防,但不提倡大规模服药,如果进入疟疾高发区,可以进行药物预防,主要的预防药物有氯喹。

秋季皮肤病注意事项

对于秋季常发的皮肤病,主要是做好保暖,提高身体免疫力,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经历了苦夏的煎熬后,天高云淡的金秋时节也随之而来。在秋季婀娜的脚步中,一些潜伏在其美丽外表下的疾病也将悄然而至。秋季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有以下三类:

1.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一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平时潜伏在人体某个神经节上,成年人绝大部分是这种病毒的携带者,当人体免疫力较强时,这种病毒就不会发作,而当抵抗力下降时,这种病毒就会复制,沿着神经分布下行,从而使皮肤出现红斑水泡,并伴有剧烈疼痛。

换季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诱发该病毒。同时,要注意合理休息,不要熬夜。在饮食上应注意补充维生素和水分。平时也要经常锻炼身体,以增强抵抗力。其他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还有单纯性疱疹、小儿风疹、婴幼儿急疹等。另外,秋季,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可适量服用一些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B和维生素E,并加强日常身体锻炼等。

2.皮肤瘙痒症

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同时,再加上一些外部的刺激,如过多使用肥皂、洗衣粉等,这就极易引起瘙痒。

对于患有这种皮肤瘙痒症,且每逢换季时节病情就较重的患者,换季时最好做好预防。第一,注意“忌嘴”。对于鱼、虾、酒、辣椒等食物尽量不要食用,以免加重病情;第二,尽量少接触含有化学成分的物品,如洗衣粉等;第三,皮肤痒时,切忌抓挠或用开水烫,可搽一些润肤乳液或服用一些抗过敏药物或养血润燥、祛风止痒的中药;平时还要少用肥皂洗手,注意滋润皮肤。类似疾病还包括:慢性荨麻疹、湿疹、神经性皮炎、汗疱疹等。

3.颜面再发性皮炎

颜面发生的一种轻度红斑鳞屑性皮炎,多发于20—40岁的女性。与使用不当的化妆品、尘埃、花粉等的接触过敏有关。空气中的某些尘埃、花粉等物,粘附在涂擦了化妆品的皮肤上,再经过日光的照射,局部的酸碱比值发生改变,皮肤表面温度升高,使其易于溶解吸收而发生变态性反应。导致皮肤屏障作用破坏。秋季由于天气干燥,经皮水分丢失增加使皮肤干燥、脱屑。

对于颜面再发性皮炎的防治,除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外,外出前不要用化妆品及碱性强的肥皂洗面,平时不吃辛辣、姜、蒜之类刺激性食物,可口服维生素B族、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注意面部保湿,一旦发生颜面再发性皮炎,要到医院做有关检查诊疗。

4.银屑病

银屑病从临床上分析,诱发因素很多,但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季节变化,该病往往冬天加重夏天减轻。进入秋季后,天气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同时,由于发病机理目前并不清楚,这种病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所以秋季做好预防工作很重要。

换季时节,银屑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上呼吸道感染是该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而秋季早晚温差大,是上呼吸道易发季节,所以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很重要,如果病情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每于好发季节之前,适当服用凉血消斑润肤中药,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银屑病复发。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秋季,支气管哮喘的预防要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做起,不仅要预防变应原和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也要注意饮食。

秋季支气管哮喘的预防首先应从变应原的预防做起,其次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同时也要避免有害气体和冷空气的刺激,注意饮食。

1.变应原的预防

由于吸入变应原是引起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应把预防变应原作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预防措施。喘发作的最常见的变应原——室尘和尘螨。

室内尘土的预防:室内家具力求简单洁净,不宜使用呢绒原料制作的软椅、沙发和窗帘;注意保持室内的阳光和通气,每日定时通风。

尘螨的预防:不可洗涤的卧具应采用不透气或透气性差的套子密封;可洗涤的卧具每隔7~10日左右用55度以上的热水烫洗10~20分钟以杀死尘螨,用100度热水可使致敏蛋白变性,效果更好;难以洗涤的卧具如棉花等应经常曝晒并拍打,将其中的尘螨、尘土和皮屑等拍打出来;使用电热毯抑制床铺上尘螨的凝结孳生;适当使用杀螨剂。

花粉的预防:在花粉飘散季节的午间和午后避免室外活动;避免在居室内养花,尤其是菊科植物等。

霉菌的预防:保持卧室、厨房、储藏室和卫生间的干燥和清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到霉菌孳生较多的地方,如地下室、仓库等处。

动物皮毛的预防:不在居室中养狗、猫、兔、鼠和飞禽等宠物;被褥和枕芯尽量用新棉制作,避免用动物皮毛、羽绒等材料。

其他变应原的预防,如消灭居室内的蟑螂。

2.积极预防和治疗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时,哮喘病人应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家人患有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预防隔离;避免淋雨、过度劳累、受凉等烈性刺激。

3.避免有害气体和冷干空气刺激

哮喘病人应尽量避免接触可以诱发哮喘发作的刺激性气体等,主要注意避免以下有害气体和刺激物:各种烟雾和烟尘包括香烟雾、煤烟、草木烟、烹调的油烟、蚊香烟和汽车废气等;各种油漆、橡胶水等刺激性物质;香水、香水化妆品、发胶、樟脑、除臭剂和爽身粉等;冷干空气等。

4.注意饮食

支气管哮喘病人,特别是哮喘婴幼儿和哮喘儿童应注意饮食不当可诱发哮喘发作,因此须注意以下几点:应避免进食过咸或过甜食物,这在年龄小的患者尤为重要;避免可能诱发哮喘的食物如鱼、虾、蟹、芝麻、牛奶、鸡蛋等;某些食物添加剂可以诱发哮喘,应注意避免。

秋天谨防脑血栓

有资料表明,秋天是脑血栓发病率最高的季节。其中又以清晨时60岁以上的老人发病为最多——尤其如厕时。因此秋季谨防脑血栓就势在必行。

秋季气候干燥,老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吸进的是干燥的氧气,呼出的却是湿润的二氧化碳,所以要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特别是老人的血粘度较高,血流缓慢,加上血管较硬、较脆,缺少弹性,特别是脑部血管较细,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就会形成脑血栓。

由于老人的肠蠕动功能差,大便容易干结。清晨如厕时,蹲的时间过长,使周身血液流通不畅,会使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加上老年人在大便时消耗大量体力,此时最容易发生脑血栓。

怎样在多事之秋避免发生脑血栓呢?老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清晨如厕时,改蹲式为坐式,大便时间不能太长,3分钟左右适宜。

2.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淡盐开水,以降低血粘度,保证血液流动通畅。睡前饮适量白开水,以补充夜间体内水分的消耗。

3.多食水果、蔬菜,以利润肠通便,如苹果、香蕉、梨、韭菜、山芋、芹菜等。

4.晚饭前用蜂蜜15克(约一汤匙)对水50毫升饮用,不仅有润肠通便功效,常服还可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使老人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5.每日吸氧3~5分钟,可使机体含氧量高,使组织细胞活力增强,从而延年益寿。

秋季吃火锅需多防甲肝

秋季是甲肝的常发季节,必须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预防沾染甲肝。

进入深秋,气温逐渐降低,火锅又悄然热起来,吸引了众多好吃的食客。但是吃火锅也不是绝对的健康,因为嗜好吃麻辣烫火锅导致虚火上升的患者不计其数。频繁吃火锅还有甲肝的隐患。

不少爱吃火锅的人认为,吃火锅菜品款式多样,营养丰富,能保证人体全面吸收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很多嗜好者还比较喜欢吃鲜嫩的肉类,往往把食物在火锅里烫一下就吃。其实,这种饮食习惯容易感染一些疾病,例如吃了没有煮熟的海产如贝壳类、蚝、螺等就有可能感染甲肝病毒。病毒学专家透露,在日常环境中,60℃时甲肝病毒可存活12个月,100℃加热5分钟才能杀死病毒。

专家提醒,旋毛虫、绦虫和囊虫这三种寄生虫,都可能通过火锅传播。所以,提醒那些贪图吃鲜嫩者注意,在吃火锅时,要注意肉类的清洁卫生,为安全起见,但凡涮肉片,最好在火锅里煮得久一点,同时,还要看肉片上有无白色、米粒状物质,如有则可能是囊虫卵。

卫生部门也曾发布消费警示,吃火锅时应该注意,涮肉所用肉片越薄越好,颜色太白的百叶、黄喉不要吃。

秋季宜防中风

中风,即脑血管意外的病害,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发病突然,难以预测,致使死亡率和病残率都较高。大量的医学统计资料表明,70%以上的中老年人中风发生在秋季。因此,医学专家把中风称为“秋季神经科流行病”。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中风虽发病快,但在发病之前也有一个过程,出现一些早期的信号。

如果了解这些信号,在秋季生活中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会大大减少危害,甚至将中风有效地控制住。据调查发现,患者中约70%都出现某些先兆:突然眩晕或头痛突然加剧;暂时性看不清、舌根发硬或说话不清,一侧肢体突然麻木、乏力、活动困难;精神疲乏,频打哈欠或恶心呕吐;性格无法控制,智力减退,无原因的疲惫嗜睡等。若发现上述先兆症状,应及时诊治。

那么,如何预防秋季中老年人患中风呢?

第一,重视预防诱发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这些症状是引发中风的根源。在中风患者中,90%以上均患有高血压,尤其是平时没有明显症状而家族中有上述病史者,更具危险性,应加以预防。

第二,重视高血压的防治,可使中风发病率降低50%以上。在科学合理地使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以及软化血管药的同时,还要注意安排好生活,做到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重视防寒保暖,避免情绪波动,防止过度疲劳和剧烈运动。

第三,秋季日常膳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戒除烟酒等。

秋季宜防肺部感染

进入秋季,老年人很容易因感冒发生肺部感染。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老年人全身抵抗力降低,细菌、病毒等一旦进入下呼吸道(喉以下),很容易快速增长繁殖。二是老年人的支气管表面黏液纤毛活动降低,清除外来异物或细菌、病毒的能力下降,细菌得以在下呼吸道繁殖。此外,随着年岁增大,咳嗽反射也减低了。三是老年人支气管黏膜和腺体逐渐萎缩,抗体分泌减少,有利于病原体进入和繁殖。

据医生们的介绍,秋季老年人发生肺部感染,有下列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症状不典型,发热者不多,有时仅有痰性状改变,由原来的白色泡沫变为脓性或黏液脓性。

第二,有的仅表现为气促加重,轻微咳嗽或无咳嗽。

第三,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不一定很高,但中性分类通常大于85%。

第四,患了感冒以后,胸部听诊可闻及啰音。

第五,胸片仅有双下肺纹理紊乱或小点片状影。

秋季预防肺部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如预防感冒、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营养等。老年人若发现有上述任何一项表现,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秋天防治便秘发生

秋天要重视防治便秘,这是因为秋天气候干燥,而燥伤津液,肠道干涩,从而易引起便秘。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粪质坚燥、欲便不得、艰涩不畅的病证。它并非大病,若治疗得当或生活调摄适宜,一般容易痊愈。但若治疗不当,滥用泻药,虽可取效于一时,久则反加重病情。便秘重者,可引起腹疼纳呆、恶心呕吐、烦躁失眠;并易引起痔疮、肛裂、便血等病;由于排便困难而过度努挣,尚可诱发疵气,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及冠心病的患者,甚至有诱发脑溢血、心肌梗塞的危险。因此,一定不要忽略了便秘的治疗和预防。

便秘的治疗应当针对形成便秘的原因对症治疗。若是热结津亏型,症见小便黄、口臭、苔黄、脉弦滑,治宜清热滋阴,药用生地12克、女贞子10克、火麻仁10克、金樱子10克;若是血虚肠燥型,症见头晕心悸、唇舌淡、脉细,药用生地12克、当归9克、火麻仁10克、桃仁10克、柏子仁10克;若是气滞不行型,症见暖气频频、欲便不得、腹中胀满、脉弦者,药用沉香9克、木香10克、槟榔9克、枳实6克、火麻仁9克;若为浊阴凝结型,症见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脉沉迟无力,药用半夏、桂枝、肉苁蓉、锁阳各10克。除方药外,一些中成药亦可采用,如润肠丸、麻仁滋脾丸、清宁丸、更衣丸等。

预防便秘首先要饮食有节,因为饮食不节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是食物品种选择不当。一般说来,蔬菜、水果及含油脂多的食物,多能润肠通便,可适当多用;而辛辣干涩之品,多能加重便秘,则应少用。

其次应注意精神起居:因为精神刺激常可引起气机郁滞,这样就能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使腑气不通,导致便秘加重。因此,便秘病人应避免过度的情志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使直肠的排便运动产生条件反射而按时大便。

秋天痔疮易复发

便秘是干燥的秋季易发的病症之一,而经常便秘是导致痔疮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秋节,我们要做好痔疮的防护工作。

秋季因气压较高,空气干燥,不少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小便短少等症状。便秘也是干燥的秋季易发的病症之一,而经常便秘是导致痔疮加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秋天需注意日常防护,情况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由于人肛门直肠部血管回流无静脉瓣,极易在人体下部的肛门直肠部发生血液淤积,加之大便无定时,便秘、久蹲、排便用力,嗜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大量饮酒;生活无规律,久坐久立,都可致肛门直肠部位静脉曲张、迂曲、增生形成痔疮。

一般来说有四类人最容易发生痔疮,年龄多集中在40岁-60岁。一是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的人,如司机、脑力劳动者、白领;二是妊娠妇女,由于肛门直接受胎儿的压迫会使血液回流出现障碍,再加上分娩时长时间用力,引起肛门静脉充血;三是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的人,比如经常暴饮暴食、喜欢吃辛辣刺激的东西、酗酒;四是大便时有不良习惯的人,比如蹲厕所喜欢看书看报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很可能已经发病而不自知,认为只是偶尔便秘根本不是痔疮。事实上,痔疮是可以自己感知和判断的,特别是上述特殊人群,更要随时注意大便的情况。如果大便时感觉疼,可能是得了肛裂、炎性外痔、肛窦炎等;如果红肿不能碰则可能是得了肛门周脓肿;如果有脓性分泌物则可能是形成了肛瘘,若肛门发痒还伴有分泌物则是肛门湿疹;如果大便时出血很可能是内痔,但倘若便后血的颜色晦暗,每天大便次数增加还伴有体质下降就有可能是直肠癌。另外,一般人的肛门多有软质皮赘,但短时间内如果皮赘突然增大并有压痛感就可能是血栓外痔或炎性外痔。

改善便秘是预防痔疮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入秋以后要注意饮食的调理,要多喝开水、饮淡茶,多吃萝卜、番茄、梨、百合、银耳等食品,给机体补充水分。饮食还要适当增加粗粮、豆类和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的食品,增加肠蠕动,防止便秘。有了便意不要强忍,排便时不要看书看报、久蹲不起或过分用力。因为长时间久蹲不起和用力,会使肛肠充血,导致肛垫下移呈病理性肥大脱垂出血。

秋季腹泻的防治方法

3岁以下的小孩秋季易患上腹泻,这种腹泻轻者使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对婴幼儿的秋季腹泻,家长应极度重视。

秋季腹泻主要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病者多见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由于小儿胃肠功能较弱,胃液及消化液相对较少,胃肠道的抵抗力差,很容易感染此病毒,发病后症状又较重,所以称为“小儿秋季腹泻”。

该病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粘液脓血。大便化验正常或有少许的白血球。由于频繁腹泻与呕吐,食欲又低下,患儿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严重者可出现电解质紊乱,更甚者还可合并脑炎、肠出血、肠套叠或主肌炎而危及生命。家长应对此病有足够的重视。

由于轮状病毒存在于食物之中,所以对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乱吃不洁食品。对婴儿要注意哺乳卫生,奶瓶、汤勺等食具在每次喂前喂后都应该用开水洗烫,最好每天煮沸消毒一次。不吃隔夜的食物;母亲应注意乳房的清洁,勤换内衣,减少感染的机会。婴幼儿的玩具也应经常消毒。

对患儿要调节好饮食,轻者不必禁食,应尽量减少哺乳的次数,缩短喂乳的时间,停吃牛奶、麦乳精、巧克力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饮用盐水、米汤、稀藉粉等。病症重的应禁食6—24小时,如禁食一定时间后症状缓解,可逐步恢复饮食。进食必须由少到多,由稀到浓,切不可操之过急。

对轻度脱水的患儿,可以口服补液盐调治;脱水严重的,应予静脉输液,以纠正电解质的紊乱。切不可乱用抗生素,以防不良后果。

此外,要做好病儿的护理工作。除饮食调整外,患儿腹部要保暖。由于秋季气候渐渐转凉,而且患有本病的儿童受病毒的侵犯,肠蠕动本已增快,如腹部再受凉则肠蠕动更快,腹泻加重。还应保护好患儿的臂部,因便次增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及粘膜必定有损伤,患儿便后要用细软的纱布蘸水轻洗,再涂些油脂类的药膏,婴儿要及时更换尿布,避免粪便尿液浸渍的尿布与皮肤摩擦而发生破溃。患儿用过的东西要及时洗涤并进行消毒处理,以免反复交叉感染。

蛔虫多发季应该做什么

秋季是蛔虫多发的季节,这一病症主要出现在小孩身上,家长应极度重视小孩的一些表现。判断小孩是否感染了蛔虫。

夏秋季节,由于吃生冷的蔬菜、瓜果,喝生水较多,感染蛔虫卵的机会也相对较多。到秋天,夏季感染的虫卵秋季已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定居,从而引发疾病。

但驱虫不能盲目,父母首先要知道孩子是否感染了蛔虫。这里有一些辨别方法:孩子常喊肚子痛,尤以脐周部位为多,揉按后可缓解;孩子夜间睡眠易惊醒、磨牙和流口水;在小儿面部、颈部皮肤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斑片,上面有细小灰白色鳞屑,即俗称“虫斑”;无明显原因,孩子的皮肤常反复出现“风疙瘩”;孩子有偏食表现,并好吃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如泥土、纸张、布头等;孩子吃得多,易饥饿,爱吃零食,但总也胖不起来。

一旦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就应带他去医院化验粪便,检查大便中是否有卵。如果确定存在虫卵,就应该进行驱虫治疗。

偏瘫患者的秋季调养

中风患者秋季的调养首先应从调情志开始,其次要调饮食,同时也要慎起居,勤锻炼。

中风病后多留下肢体功能活动障碍,失语等后遗症,久者可引起关节变形、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的有无及严重程度,一方面决定干中风病的医治,另一方面还取决于病后的调养。俗语说:“三分治、七分养”,对于中风偏瘫恢复是很适宜的,秋季调养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调情志,戒喜怒

中风病急性期过后,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当突然发现自己半身肢体不能动转或语言不利,又急于表达而不能,若平素性情急躁者则更加难忍,心情暴躁。这时我们应及时开导,解除思想负担,消除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防过怒伤肝,肝阳暴涨,化火动风,而致中风病情加重或发生复中,导致病情恶化。有的患者,思想负担过重,忧思不解,悲观失望,则耗伤心脾,致使痰湿内生,脾胃功能失调,影响食欲,体内营养不足,也不利于疾病的恢复。故应保持患者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有助于病情的稳定。

2.调饮食,忌烟酒

秋季气候干燥,阳气收敛,燥邪易伤津液。中风病后的饮食,宜营养充分便必需清淡,避免油腻,要多吃些蔬菜与水果,多饮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少吃多餐,不可太咸。并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辣椒等。酒性辛温,可助阳化火;吸烟能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这些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3.慎起居,适寒温

秋季日夜温差较大,早晚气温较低,风寒极易伤人,偏瘫患者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早起早睡,保证充足休息,有利于机体的康复。此外,还应注意气候的突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着凉受寒,寒气凝闭,筋脉收缩,肢体强直,血液流动迟缓,可影响中风的恢复,故应注意肢体的保暖。

4.勤锻炼

中风后的肢体功能能否恢复与恢复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功能的锻炼。因肢体功能的活动锻炼,可疏通经脉,舒利关节,使气血在经脉之中运行加速,四肢筋脉得以濡养,肢体功能才能恢复得快。对失语者必须早期进行训练,从日常用语开始,由简入繁,逐渐恢复说话功能。故锻炼是肢体与语言恢复的前提与关键。

秋天“打摆子”怎么办?

秋天温差很大,早晚凉得人发颤,中午又能热得人出汗,一不小心就轻易生病。所以,外出旅游的人要特殊注重提防天气多变给健康带来麻烦。

夏秋季节转换期,人的抵挡力下降,外出游玩时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太过劳累,保证睡眠充足,以免疾病侵扰。有高血压、糖尿病、胃溃疡等基础疾病者,旅游期间吃药不能暂停,而要像平时一样定时定量,否则病情波动会影响游玩兴致。

外出旅游者,特别是呼吸道易过敏者、有哮喘史者及过敏性鼻炎患者等体质偏弱人群,既要防秋凉又要防秋燥。秋天着凉容易发生感冒拉肚子等不适症状,影响游玩兴致;而干燥的秋风即秋燥,也会损伤呼吸道粘膜,产生咳嗽、咽干、过敏等不适症状。防秋凉主要是早晚要留意适时添加衣服,防秋燥则要多饮水、多吃梨子等含水份多的水果。

秋季出游期间,首先要注意增强免疫力,做到饮食均衡、休息充足、随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过度疲惫;多去空气流通的地方,少在空气密闭的地方逗留;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多用洗手液、肥皂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病菌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进行传播;如果出现发烧、咳嗽、喉咙痛等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

入秋后少用拔罐疗法

拔罐的过程中,毛孔处在开放中,很容易使阳气外泻,同时,外界环境中的外邪入侵,因此我们要谨慎使用拔罐。

立秋过后,早晚温差变化较大,关节、颈椎、腰椎有病变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腰酸背痛等症状,不少人青睐于用拔罐来抽出体内的寒气,缓解这些不适的症状。然而拔罐容易引起寒气入内,会加重病情,立秋后最好少用。

目前拔罐很多人会选择空气罐,利用抽出空气使皮肤的毛孔舒张,腠理疏松,同时拔出寒气,但拔罐的过程中,毛孔处在开放中,很容易使阳气外泻,同时,外界环境中的外邪入侵,特别是体质比较虚弱的人或老年人,更要谨慎使用。祛寒气可以选择用艾灸或拔火罐,使皮肤的毛孔处在局部温热的环境中,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外感风寒。

需要注意的是,关节、颈椎、腰椎有病变的人在秋季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止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运动,此时能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又提高了自身的抵抗力。运动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

初秋保健适宜药浴

药浴,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清代开始,药浴就作为一种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受到历代中医的推崇。初秋之时,宜洗药浴来保健。

初秋之时,宜洗药浴。药浴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人体及早适应温度变化的刺激,进一步提高耐受能力,而且还可驱除体内残留的暑气,缓解因酷暑带来的紧张、焦虑情绪。如果能根据体质及患病状况,灵活配伍出适合每一个人的药浴处方,那就既能治病,又可健身。

所以,又有人说药浴是通过药物、水、温度的结合,达到药疗、热敷和水疗的三重效果。而加入的药物所散发出的芳香气味与沐浴时的畅快心情,除了让身心能得到放松,更可对某些关节、肌肉损伤的复原有正面帮助。所加入的药物,可经皮肤、毛孔渗透到体内,再随气血运行到全身各处,达到治病、健身的效果。

现在常用的保健药浴有温泉硫磺浴、香茅草浴、艾叶浴、当归浴、川芎浴、红花浴、薄荷浴、藿香浴、紫苏浴等许多种类。一般地讲,健康人群只要选择1~2种功效不同的药物入浴即可。如硫磺浴可止痒杀虫,香茅草浴则适合各种体质人群,艾叶浴可祛风湿,当归浴可活血通经,川芎浴辛香走串止头痛,红花浴可祛淤血,薄荷浴可除疲劳,藿香浴可驱内湿,紫苏浴可治感冒等等。

家庭药浴的制法也很简单。可购买适量药物,以常规煎药法滤出药汁后兑入浴缸,注入适量温水稀释即可洗浴。

4秋季运动保健养生经

秋季气温适中,是人们健身的好时机,但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同人应根据年龄、体质、爱好等不同,选择不同健身项目。但总的来说,我们在秋季可以多走出户外多运动,选择太极拳和健身舞,慢跑这些适合秋季的建生项目,同时我们也可以在秋高气爽的天气,多去爬爬山,在野外进行野餐等娱乐。

适合秋季的健身项目

秋高气爽的天气,健身是不错的运动项目,但我们也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项目。

秋季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也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健身者可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爱好,选择散步、健美操、球类运动等比较适合在秋季进行的运动。

1.太极拳和健身舞

秋季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下降,因此不应突然加大运动量,做过于剧烈的运动。太极拳和健身舞这两种较为舒缓的健身方式不但可以令人很好地舒展肢体、锻炼筋骨,同时可以避免运动损伤。

2.慢跑

慢跑也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

当然,慢跑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在经历“空气浴”。如果人们经常处在污浊的空气中,就会感到精神疲惫、四肢无力,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起来。

3.冷水浴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0℃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冷水浴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头脑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第三,洗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洗冷水浴前一定要活动身体至发热,之后将冷水先抹在脸、手臂和大腿等处,让身体逐步适应,然后再用冷水冲洗全身,且要边冲边摩擦身体,一般冲洗10分钟左右。

常见的冷水浴有四种:头面浴,即以冷水洗头洗脸;脚浴,双足浸于水中,水温可从20℃左右开始,逐渐降到5℃左右;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时间不宜太长;淋浴,先从35℃左右温水开始,渐渐降至冷水洗浴。

必须说明的是,冷水浴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起疹子、生紫斑等,这类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空洞性肺结核、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淋浴。

秋季锻炼宜讲科学方法

时至金秋,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着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处于“收”的阶段,阴精阳气都处在收敛内养的状态。所以,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才能适应秋季的气候。

法宝一:注意衣着,防止感冒。秋季,清晨的气温已经开始有些低了。在锻炼的过程中,一般出汗较多,稍不注意,就有受凉感冒的危险。所以,千万不能一起床,就穿着单衣到户外去活动,而要给身体一个适应的时间。尤其是老年人,在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老年人椎间韧带松弛,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可能会发生扭伤腰背部的现象;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病的老年人起床,更要小心,可以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关节,稍休息一会儿再下床。

法宝二:及时补水,防止秋燥。秋天,人体内容易积一些燥热,而且秋季空气湿度降低,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子出血、大便干燥等症状。加上运动丧失的水分较多,会加重人体缺乏水分的反应。所以,运动一定要多喝开水,多吃梨、苹果、乳类、芝麻、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或者平时多喝冰糖梨水、冬瓜汤等食物,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

法宝三:作好准备,防止拉伤。对于任何一种运动来说,准备活动都是必须的。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秋季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韧带的伸展度降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在没有准备活动的情况下也会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作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锻炼反而成了一种伤害。

法宝四:运动保护,预防损伤。中老年人的锻炼要“留有余地”。秋末冬初,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会明显升高,患有高血压的病人在秋冬之交时,血压往往要比夏季增高20毫米汞柱。因此,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的障碍。所以,在锻炼之前,最好在晨起时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运动方式更要选择舒缓的,免得在锻炼中发生意外。

法宝五:锻炼同时,保证睡眠。一定要在最佳的精神状态和生理状态的情况下,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健身运动中,才能取得锻炼身体的效果和精神情趣的愉悦。所以,在秋季要遵照人体生物钟的运行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加上有序、科学的锻炼,身体才能越来越好。

法宝六:调整饮食,增强体力。既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增强体力,又要小心体重增加,尤其是本身就肥胖的人。注意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不吃油腻味的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还会使体温、血糖上升,使人委靡不振,产生疲惫感。

金秋时节多多去爬山

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秋日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秋季气温适中,是人们健身的好时机,但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不同人应根据年龄、体质、爱好等不同,选择不同健身项目。秋季健身可以选择登山、冷水浴、太极拳和健身舞、慢跑等方式。登山能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使人肺活量及心脏收缩力增大。此外,秋日郊游登山能使人吸收空气中更多的负氧离子,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良好的营养和调节安抚作用。

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秋日登高,温度变化最为频繁,这对人体健康本身是有益处的: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上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达到适应空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则要量力而行。

出游前要带块巧克力

秋高气爽,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开地图、水壶、墨镜都是背包里的常客,但别忘了还有一样能让我们玩得更尽兴的东西——巧克力。

出游前,吃一块巧克力,立刻感到提神又爽快。那是因为巧克力能促进体内色氨酸(蛋白的组成部分)的增长,进而生成复合胺,而复合胺能使人心情愉快。

另外,巧克力分解后形成的葡萄糖能使肌肉和肝脏里的糖元处于最饱满的状态,让人感觉体力充沛。

在游玩过程中,饥肠辘辘会使人头晕眼花、四肢无力,这是体内碳水化合物过度消耗的表现。巧克力营养丰富,含有大量优质碳水化合物,并能在很短时间内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产生出大量的热能,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手。有关数据表明,巧克力被吸收的速度是鸡蛋的5倍、脂肪的3倍。

游玩中,人的神经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到了晚上,如果还那么活跃的话,不仅会造成失眠,出现难看的黑眼圈,还会影响第二天的状态。这时巧克力中可可豆镇静安神的作用就派上用场了,它能帮助我们调节机体机能,让亢奋的神经迅速安静下来,并获得充分的休息,为第二天的游玩做好准备。

秋游野餐的注意事项

野餐是人们外出旅游时喜爱的一项活动,但野餐时的食物必须卫生等,以免病从口入,搅扰了野餐的兴趣。

秋高气爽的天气,人们喜欢出外游玩,出外游玩很多时候离不开野餐,但为了身体的健康,野餐时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和新鲜性,不要用烟熏火烤食物,同时不要为了图方便和新鲜,乱喝泉水和采食蘑菇。

1.忌食品不卫生不新鲜

外出野餐,要准备一定数量的食品。有的人头一天就将一些卤菜、熟食包装好。秋季气温仍偏高,有利于各种细菌的繁殖,使某些食物容易腐败变质,人们吃了就可能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卤菜类食品最好当天购买,如前一天购买放在冰箱内,出门前也应加热后再带走。购买食品时应注意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误习过期变质食物。也有一些人包装食品很马虎,随便找张废报纸或从旧杂志上撕几页纸下来用,这是极不卫生的。旧书报上都残留有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或它的衍生物,当积存量达到0.5~2克时就会引起中毒。另外,旧书报上的细菌也相当多,极易污染食物。因此,装食品最好用消过毒的专用容器,也可用清洁干净的塑料保鲜袋。

2.忌烟熏火烤食品

野炊中,在篝火上烤鱼片、肉饼、羊肉串,恐怕是让人最跃跃欲试和垂涎欲滴的了。其实,吃烟熏火烤食品易使人发生癌症。大量研究表明,食物经过烟熏火烤以后,可以生成大量的多环芳烃。这种多环芳烃一部分来自熏烤时的烟气,但主要是来自食物本身焦化的油脂中。烟熏火烤食品中还有一些亚硝胺化合物,而这些物质都有强烈的致癌作用。要预防消化道癌症的发生,最好不要吃烟熏火烤食物。若偶尔为之,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

3.忌喝生水

野外的水源,大都是自西向东流淌,呈自然“野性”,切莫见溪水清彻透明而乱饮。一些风景点有泉水,游人总好抢饮。但是,那么多游客,共用一把勺子或木桶,其中难免没有消化道传染病病人。因此,风景区的泉水,虽然看上去清碧透底,实质上很容易被病菌污染,是万万喝不得的。否则易染上病毒性肝炎、肠炎等疾病。

4.忌采食野蘑菇

秋季,风景区的山边、草丛、树林中常有野蘑菇生长。一些游人见了往往情不自禁地去采摘,或烩菜,或烧汤,味道确实鲜美。然而,因误食有毒蘑菇导致中毒者并非少见,若中毒严重,处理不及时还可导致死亡。一般而言,凡是五颜六色,含有乳白色汁较多的蘑菇多数有毒,千万不可食用。游人在没有掌握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之前切忌随便采摘食用。一旦食后有中毒症状出现,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冒汗等,须立即送医院急救,不可延识破抢救时机。

当然,外出秋游野炊时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最好随身携带消毒纸巾供擦手和消毒餐具用。野餐后不要乱扔瓜果皮壳、饮料瓶罐等,还要及时把野炊用火扑灭,以防发生事故。

练瑜伽可避“秋老虎”

瑜伽是时下时尚人士尤其是女士喜爱的一项健身活动,在秋季,正确的瑜伽练习可以保护体内的阳气。

虽然立了秋,但是“秋老虎”让我们丝毫没有感受到凉意。虽然可以吹冷气避暑,但是我们的身体仍然按照夏季的规则运行,如何保护体内的阳气?正确的瑜伽练习,能使毛孔扩张,调节体温,保护身体的阳气。还能梳理并按摩脏腑,使周身通畅,平衡全身的气血,令身体感觉清凉舒适。

1.牛面式

动作要领:坐姿,两脚踝相交,脚趾全向后指,轻轻地坐下来。把左臂高举过头,弯曲左肘,试图把左手放低到两肩胛骨之间。放下右臂,弯曲右肘,把右前臂收向背部,直到右手指能和左手指相扣。头、颈坚挺,向前直视。保持这个姿势5~20秒钟。

避暑功效:这个姿势能改进人的体态和平衡。它矫直背部,扩张胸部,放松两肩肩关节,并使背阔肌得到伸展。可以减缓双腿的血液流动,促进躯干的血流。保证充足的血液和氧气供给,消除因气温过高带来的头脑昏沉。

2.半月式

动作要领:站立,双腿分开两倍肩宽,吸气,右脚向右转90度,左脚也略向右转。呼气,将躯干向右方弯曲,直至右掌接触右脚旁边地面为止。头向左转,看上方。手掌放在距离右脚一步远的前方,同时弯曲右膝。放下左手,左手掌放在左髋上。第三次呼气时,进一步弯曲右膝,使你的躯干向前倾。将左腿提起,离开地面。伸直并伸展右腿、右臂,同时抬高并伸展左腿。深沉而平稳地呼吸。保持这个姿势20秒钟。

避暑功效:做这个动作时心平气和动作缓慢,将注意力集中在身体的运动和伸展上,可慢慢平息心中的烦躁情绪。这个姿势可消除腰围线以上的过多的脂肪。还可以强壮神经系统,帮助消化和排泄,并有助于消除夏季肠胃问题。

3.双角式

动作要领:挺身直立,两手垂于体侧。吸气,两手臂放在下背部,十指相交。呼气,上身自腰起向前弯,尽量把两臂向头的上方和后方伸展。一边保持这个姿势,一边垂下头,保持这个姿势20秒或更久一点。

避暑功效:这个姿势可使呼吸更加深长,可促进背部及脊柱周围神经的血液循环,令你神清气爽。此外,通过伸展两腿、腘旁肌和手臂的肌肉,补养和增强背部和肩膀的肌肉群。还利于发展颈项和胸部。完成本姿势最后一次重复动作之后,就两眼全闭地站着,使全身随意地放松15~30秒钟。这时候,可感到有一股令人舒服、畅快而激动的能量从头顶到脚底传遍你的全身。这对整个神经系统都有一种镇静作用。

4.前伸展

动作要领:坐在地上,两腿向前伸直。上身躯干向后方倾,同时两掌移向两髋的后方,十指指向两脚。弯曲双膝,把两脚平放在地面上。呼气时一边收腹部,一边轻柔地将臀部伸离地面。把两脚移向前边,伸直两膝。保持这个姿势10~30秒钟。

避暑功效:这个姿势有助于消除疲劳,使神经系统得到增强,血液循环获得改善,从而带来丝丝凉意。

5.站立单腿拉伸

动作要领:站立于垫上,右手置于右髋部,吸气曲左膝,左手食、中指握住左大脚趾,向上提拉左腿,保持平衡。继续吸气,以腰部为轴,左腿移至上身左半侧,沉肩曲肘,目视前方。注意动作过程需脚跟至下背部用力收紧。

避暑功效:加强下肢力量,保持身体的均衡和稳定,调节和净化肾部器官,提高因夏日补水不足或过多的肾部调节功能。

6.单跪扭脊式

动作要领:坐于垫上,曲左膝,左脚置于左髋外侧,曲右膝,右脚置于左大腿根侧;抬高右膝,把左手置于膝下稳定,掌心向下。吸气伸展脊柱,呼气摆动右肩,右手握住右脚,同时向右侧扭转脊柱,目视后方。说明:吸气时脊柱伸展,肩膀松沉,以保证扭脊的稳定完美。

避暑功效:加强全身血液循环,避免夏日全身乏力。强健肩、颈部、背部、髋部肌肉,按摩内脏器官,对脊神经有益。

秋季宜练健美操

在瑟瑟秋风中坚持练健美操,更有助于提高因秋凉而衰退的人体机能活动,加速血液循环,在秋风秋雨中不会失去平衡,保持精神状态的轻松愉快。下面推荐一套宜于秋季练的健美操。

第一,向前弯腰转体。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脚掌平行。向前90度弯腰,双臂自然下垂(头和背部在同一条线上)。上身向右、向左转,同时两臂随身体转动用力摆动,肌肉完全放松。头随双臂所摆动的方向转动,双腿不要弯曲。转体时,脚跟不离面。向左、右两侧转体6次。还原,均匀呼吸。

第二,侧卧弯腰。左侧卧倒,左臂弯曲,撑地,右手在身前,臂部支撑地面,右腿放在左腿上,两腿伸直。慢慢数数。数“1”时,两脚并拢绷直,并尽量向上抬起。为了使两腿能抬得高些,两手可用力支撑地面,特别是右手。数“2”时,将双腿慢慢放下。这个动作做4~6次。然后转向另一侧,即右侧,也同样做4~6次。抬起双腿时吸气,放下双腿时呼气。

第三,拉弓。两脚站立,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慢慢数数。数“1”时,两臂向前平举,同肩高,两手握拳。数“2”、“3”、“4”时,做模仿拉弓弦的动作。右臂不动,左臂慢慢弯曲(两臂始终同胸部在一条水平线上),左手指顺右臂向后滑动,经过胸廓,再从左肩尽量向后用力伸直,上身也急速向左转动。数“5”时,向右弯腰,这时左臂伸直向上,右臂向下。眼睛始终注视左手。数“6”时,直体。数“7”时,左臂回到前方,身体完全站直。数“8”时,两臂放下。然后,换另一侧重复上述动作。两脚站立不动,两腿伸直。拉弓时吸气,手臂伸到后方时呼气。

第四,转体。背对桌子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慢慢数数。数“1”时,上身猛向右转,使脸朝桌子,并用两手抓住桌沿。数“2”时还原。数“3”时向左转。数“4”时还原。均匀呼吸。两侧各重复4~6次。

第五,跪地转体。左膝跪地,两手扶在右膝盖上(右手在上),慢慢数数。数“1”时,上身向右转,右臂向后摆,尽量使右手手指触到左脚跟。头随右手转动,看着左脚跟。左手推一下膝盖以加大上身后转的幅度。数“2”时,上身挺直,右手放到左手上。重复转体4~6次。然后换腿,向另一侧,即左侧转体,要求与上述动作相同。

第六,两脚分开。自然站立,与肩同宽,脚掌平行。慢慢数数。数“1”时,两臂左右平举。数“2”时,身体重心移至左脚,左腿用力弯曲(右腿伸直),向右后方弯腰,用右手去摸左脚跟。双臂姿势不变。数“3”时,身体站直。数“4”时,两臂放下,两臂、两腿的肌肉放松。然后换左侧做同样动作。弯腰时吸气,直体时呼气。两侧各重复4~6次。

第七,两腿交叉。仰卧,两臂弯曲,手掌撑地。慢慢数数。数“1”时,略抬起左腿,横过右腿,沿水平方向向右伸直。左腿高高抬起。右腿用力伸直,原地不动。数“2”时,左腿按原路返回。数“3”时,挪动右腿。数“4”时,右腿放到左腿旁边。每条腿重复6~8次。摆动腿时吸气,腿还原时呼气。

秋季清晨练功宜先排便

在现实生活中,常听一些人说,晨起练气功最好不要解大小便,否则就会“泄气”,练不到所谓的“真功夫”。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从保健的角度讲,秋季清晨练功宜先排便,其理由有二:

第一,食物通过胃、肠的消化,养料被人体吸收了,剩下的残渣成了粪便。身体内多余的水分,再加上肌肉等组织和血液新陈代谢中的废料,由血液通过肾脏过滤形成尿液。从生理上说,大小便形成之前,分别在直肠和膀胱里,已不再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只是作为废料等待排出。如果憋住不排出,就等于让废物堆积在体内,时间稍长,便会给身体造成危害。

人在憋尿时,全身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胃肠功能和交感神经会发生暂时性紊乱,血压明显增高。在憋尿意念作用下,膀胱储尿液不能外排,实际上形成了人为的尿潴留。这不仅影响动作的灵活,增加运动的负担,而且很容易因意外撞击使膀胱受伤。

第二,有大便而故意置之不理,长此下去,直肠膨胀也引不起便意,这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便秘促使盆腔器官静脉充血,会诱发痔疮。特别是对妇女影响较大,可能影响月经功能(月经不调、痛经)或者引起子宫位置不正。这是因为,直肠内粪便过度堆积,把子宫颈向前推移,而子宫体根据杠杆原理即向后倾,进而发生骶部疼痛、腰痛、月经障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