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12岁前,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29526600000090

第90章 习惯“老师,我捡到一只手机。”——拾到东西要交公家教摄像头

10岁的轩轩是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他特别喜欢踢足球,经常和几个同学一起在操场上踢球。

一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轩轩又和班上几个好朋友一起踢起了足球,其中的一位同学飞起一脚将球踢到了远处的草地上。轩轩追着球跑过去,弯下腰捡球时,发现在足球的旁边躺着一只精美的手机。轩轩捡起手机,举起胳膊大声问:“这是谁的手机?”没有人回答他。他继续喊:“谁的手机丢了?”几个同学闻声走了过来,其中的一位同学说:“轩轩,你真走运,捡球还捡了个手机,反正没人要,我们把它卖掉去买点好东西吃吧。”另一位同学说:“可是,老师说过捡到东西要交公的。”轩轩心想:失主丢了手机,肯定很着急,我得把它交给老师,让老师帮忙找到失主。于是,轩轩来到老师的办公室,告诉老师说:“老师,我捡了一只手机。”老师拿过手机看了看,夸奖他:“轩轩,你真是个拾金不昧的好孩子。”老师查看了手机上的电话薄,通过失主的朋友找到了失主,送还了手机。失主感激地对轩轩说:“谢谢你,小同学!”轩轩不无成就感地说:“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专家如是说

培根曾说过:“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而拾金不昧也是一种很美好的德行,是一个人高尚品质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如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拥有拾金不昧的精神,非常难能可贵。

因此,面对“飞来”的金钱或物品,一定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和处理,不能让孩子被表面的物质利益所迷惑,把捡到的东西据为己有,要让孩子明白钱财固然重要,但拾金不昧的品质更重要。

好习惯培养

1.换位思考,让孩子物归原主

面对捡到的东西,有些孩子会因为喜爱而舍不得交公或归还失主。这种情况下,父母不必严厉地训斥孩子把东西送还失主,可以先问问孩子捡拾东西的经过,然后再问孩子为什么不想把它送还给失主。孩子可能会回答:“这个东西是我捡的,又不是偷的,我喜欢它,想要留下。”父母可以这样说:“这件东西是你捡到的,没错,你喜欢它,我也知道,但是你喜欢它,丢东西的人同样也喜欢它。如果是你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弄丢了,是不是特别着急、心疼呀?”如果能引导孩子进行这样的换位思考,孩子不难明白捡金不昧的道理。

另外,还要告诉孩子:不管东西是大是小、价值是多是少,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别人丢的东西始终都是别人的,不能据为己有。这样,孩子明白了是非对错,就会非常有原则且非常情愿地把东西送还给失主。

2.让孩子受到赞扬

当孩子把捡到的东西送还给失主时,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要抓住这个机会,对孩子这种难能可贵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用合适的话语夸赞、表扬孩子一番。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了一件多么光荣的事情,从而让他对此产生自豪感。这样,孩子就会认为拾到东西交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会意识到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

3.做孩子的好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因此,父母的行为一定要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告诫孩子的话,同时也应是鞭策自己的话。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父母自己先要学会做人,为孩子做出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