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家诗赏析
29523000000083

第83章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

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

东风吹水绿参差。

“作者简介”

张栻(1133~1180年)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为南宋“中兴”贤相张浚之长子。以父荫补右承郎,先后知严州(今属浙江)、袁州(今属江西)、静江(今属广西)、江陵(今属湖北)诸州府,在朝曾充侍讲,后进直宝文阁。绍兴三十一年(1167年)于碧泉书院从胡宏受业,胡得之甚喜,为湖湘学派主要传人。曾创建善化(今长沙)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并先后在宁乡道山、衡山南轩、湘潭碧泉等书院聚徒讲学,声名极一时之盛。其弟子胡大时、彭龟年、吴猎、游九功、游九言,皆为湖湘学派之巨子。政治上誓不与秦桧为伍,力主抗金,学术上虽承二程,但有别于程朱而又异于陆学。朱熹称其“学之所就,足以名于一世”,并述他受其深刻影响说:“余窃自悼其不敏,若穷人之无归。闻张钦夫(即张栻)得衡山胡氏学,则往而从问焉。钦夫告予以闻,余亦未之省也,退而沉思,殆忘寝食”。《宋元学案》作者黄宗象称理学中“湖湘学最盛”。教育方面写有大量学记,提出办学的主张,说“岂特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岂特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反对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主张以儒家的政治伦理去教育和培养修齐治平的人才。在教育方法上亦提出“为之则有其序,教之则有方。故先使之从事于小学,习乎六艺之节,讲乎为弟子之礼,而躬乎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周旋乎俎豆羽仑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认为学习必须循序渐进,“使学者知夫儒学之真,求之有道,进之有序,以免于异端之归”。反对学习上的好高骛远,在学与思的问题上,主张“学思并进”,在其主教岳麓书院期间,以此躬行实践,影响甚著。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卒谥宣公。著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

“注释”

(1)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2)参差:不齐貌。

“赏析”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打球图

阊阖千门万户开,

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

无复明朝谏疏来。

“作者简介”

王安石(参见本书第148页“作者简介”。)

“注释”

晁说之(1059~1129年),字以道,巨野(今属山东)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71岁。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博极群书,工诗,善画山水,通六经,尤精易学。元丰五年(1082年)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尝守成州,以岁旱尽免民税。转运使大怒,督责甚严,因丐老归。靖康初,(1126年)以著作郎召,迁秘书监,免试除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俄以论议不合去职。建炎初,终於徽猷阁待制。说之著有景迂生集十二卷,《文献通考》又有儒言及晁氏客语,并传于世。

“注释”

(1)阊阖[音“昌合”]:宫门。

(2)九龄:张九龄。唐玄宗时大臣,诗人。韩休:唐玄宗时贤臣。

(3)谏:直言规劝,一般用于下对上。疏:上给皇帝的奏议。

“赏析”

皇宫的大门次第打开,喝得醉醺醺的唐玄宗踢球归来。如今张九龄老了,韩休已不在人世,以后再也没有敢直言进谏的贤臣来劝说皇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