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曹操最实用
29521700000066

第66章 打拉结合的战术

三国鼎立时期,虽只有魏、蜀、吴三国,但彼此之间的斗争是极其尖锐、复杂而巧妙的。拉一方、打一方,打拉结合的战术是曹操巧借外力、整合八方手腕的又一经典之作。 初平二年(公元19j年),孙坚征荆州,击刘表,中箭身亡。兴乎元年(公元194年),孙策从术,领其父旧部。术先后答应让孙策做九江太守、庐江太守,均食言。孙策极感失望,亟谋脱离袁术。因而向袁术表示,愿率兵协助平定江东。术表荐孙策为折冲校尉,行诊寇将军c时孙策有兵干余,骑数十匹。但他抓紧时机,积极发展势力,军到历阳(今安微和县境)已有众五六干人。“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而军令整肃,百姓怀之。”遂引兵波 浙江,据会稽(今浙江绍兴),自领会稽太守。 时袁术倍号称帝,孙策使谋土张因为其写了很长的一封信,讲了九条不可俗号的理由,对袁术深加斥责。曹操正好找到一个由头。建安二年夏,遣议郎王铺宏沼拜孙策为骑都尉,袭爵乌程侯,领会稽太守,并命其与吕布和吴都太守陈共同讨伐袁术。孙策嫌“以骑都尉领郡为轻,欲得将军号”,王铺灵机一动,承制给孙策以明汉将军的称号,不久,曹操即表策为讨逆将军,封吴侯。 孙策奉沼讨轰术。整军行到吴郡之钱唐,陈阴因袭击孙策。孙策发觉了陈的阴谋,遣其将吕范、徐逸攻陈于海西,大破之,获其吏士妻子四千人,单骑奔宏绍。 利用孙策以打击袁术的策略获得成功,袁术成了南北无援的孤立之敌。所以曹操立即抓住时机。于第二次伐张绣之前安排东征袁术。袁术前为吕布所破,后被孙坚所败,穷途末路,曹操自然很快取得了胜利。 曹操讨灭袁术,用兵不巨,战斗不多。但取得丁最为理想的胜利,原因是他战略战术运用比较得当。而最精彩的打拉结合战术的使用,莫过于曹操使计设谋,与刘备之间的较量。在如何对待吕布问题上,二人各有所图。

刘备屯兵徐州,自领徐州事,吕布兵败投之,刘备便让他驻兵小沛。那时,操方定许都,恐二人同心协力,将成心腹之患,乃聚众谋士议妙计图之。荀彧献计说,“彧有一计,名曰‘二虎竞食’之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之;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操从之。 刘备得封官和接操来书,已识破其机关,但怕得罪曹操不敢公然违命,便虚对来使说:“此事尚容计议。”刘备却暗中实告吕布,使释其疑,与己同心协力。关、张问不杀吕布之故,刘备说:“此曹孟德恐我与吕布同谋伐之,故用此计,使我两人自相吞并,彼却于中取利。奈何为所使乎?”。 曹操的这个计谋被破后,荀彧又向操献一计说:“可暗令人往袁术处通问,报说刘备上密表,要略南郡。术闻之,必怒而攻备,公乃明诏讨袁术。两边相并吕布必生异心:此‘驱虎吞狼’之计也。”操大喜,照计办。刘备得诏书。明知是计,但不敢违王命,只得出兵讨袁术,留张飞守徐州。因张飞醉酒误事,吕布袭了徐州。 这次较量,曹操虽然是一计被破,但也有一计得逞。和大智若愚的刘备斗志,可以说是二虎相争,但曹操照样能够斗得很巧妙,取得一定的胜利,让人不得不钦佩他的高明手腕。 为了取得胜利,就要用长远的眼光,巧妙的手腕,实施制胜的战术。打拉结合,是成功不可缺少的战术和手腕。如果不懂得用,或是不屑于用,以硬碰硬,甚至是以卵击石,那么到最后受损、失败的只会是自己。

“成事之道”刚柔并济,两面手腕 中国人最崇尚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过犹不及,既两面都要照顾到。但是这也仅限于有此必要的时候。实力不足,或是借助外力更能成事的时候,就要拉一方打一方,打拉结合,刚柔并济,两面手腕,给成功增加保障, 曹操在行事谋划的过程中,就很好的演绎了这种中庸之道。很多时候都能够运用手腕拉一方打一方,拉一次打一次。这种打拉结合的战略,体现出了一种刚柔并济的战术。他不仅文武并用,而且还刚柔齐上,运用的富有智慧、出神入化。 《兵经百字·借字》中说:“己所鞋措,假手于人,不必貌行挫享其利;甚至以致招遮乙借献之借。使敞不知而路属借,使敞既知而不得不属我借,则借法巧也。”就是说要善于运用手腕手段借力使力。 有利害关系的存在,就有要战胜的对手。想要增强实力,取得更大的胜利,自强是一方面,而能够事半功倍的一个方法就是学会运用两面手腕,用博大的胸襟拉拢其他对手,暂时放下成见,甚至是化敌为友,只要能够为自己所用,暂时的妥协也是必要的。

人生在世,凡目光浅显者,终究是走一步算一步,前途一片茫然;凡有超前意识,知道人生的连环套者,终究会成为超越常人的成功者。曹操雄才大略,洞观全局,在大事上不糊涂,在小事上不松懈,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成就了千古霸业。

大变局时代要有成大事的大眼光。这需要当事人有足够宽广的胸襟,以及包容四海的宽厚之心。连年征战,曹操发出了“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感喟;为了留住人心,他烧毁了通敌将领的信件;虽然多年戎马生涯,曹操也是个侠骨柔肠的才俊。这一切,都让曹操的棱角分外明朗,显示了博大的胸怀与魄力。而这正是成就功业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