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可以将世界的民生模式分为两大类:以美国为代表的低福利、低物价模式为第一类,北欧的高税收、高福利、高物价模式为第二类,其他的国家基本上处于这两种模式之间,比如日本等。在20世纪80年代前,北欧和美国、西欧这些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差不多,20世纪80年代为了对付滞胀,以英国撒切尔和美国里根为代表的政治团体掀起了一股私有化和减税风潮;而北欧却逆其道而行之,反而加大了社会保障。经过20年的实践表明,北欧模式是成功的,而欧美模式是失败的。其他国家基本在这两种模式间摇摆不定,比如我国有人呼吁加强社会保障,有人主张减税,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相对于福利社会的优势
笔者认为福利社会相对于没有福利的社会是好的,是进步的。比如在北欧,群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很少,像法国、英国、德国那样动辄出现罢工、示威游行等现象也较少出现,这些国家的治安比西欧国家要好得多,国家领导人大都清廉,几乎没有贪污现象,而且比较平民化,与普通大众一样上街购物,据有些媒体报道,瑞典首相上街都不带保镖。
当然,福利社会在实行过程中,也暴露出了非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低工资、高物价问题。因为高税收必然导致两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高个人所得税导致工资很大一部分被交了税,比如在瑞典工人每年12个月中,有相当于8个月时间是为政府税收工作。高企业税则直接推动了高物价。
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并不反对和排斥福利社会,也不是福利社会的替代方案,而是福利社会的补充方案。
低成本型社会主张从生活细微之处减轻民众的生存压力,而福利社会则是从大的方面减轻民众的负担,两种社会模式出发点不同,其效果也各异,福利社会相当于将一样东西送给你,而低生存成本型社会则是打5折后卖给你,因此低生存成本型社会,不存在施舍的问题,也就从根本上不存在养懒汉的隐患。
我国现在正处于高发展阶段,完全的福利社会将是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低生存成本型社会模式则可以减轻单纯依靠福利社会模式的风险,减轻福利社会模式对民众造成的负担,特别是生存的负担,两种模式完全可以协调发展,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