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29507000000004

第4章 中华文明对西方的四大贡献之二:民族国家结构的建立

中世纪的欧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国王只是因为占有最多的领地,而成为君主,他同封臣形成“保护与效忠”的关系。君主不能直接对居民进行统治。由于封地来源不同,封臣并不一定只效忠于一个领主。在欧洲,唯一拥有全部权力的是天主教会,但教会的权力主要是意识形态方面的;同时教会也是大领主,也占有土地并行使司法权。因此,君主、贵族、主教、自治城市等构成中世纪欧洲重重叠叠的权力结构。

中国的政治制度其实很早就得到了西方人的认可,《中华大帝国风物史》、《绝妙论著》、《中华帝国史》、《中国历史》、《中国通史》等早期介绍中国的书都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因此欧洲的皇帝们也希望建立像中国那样的制度,而法王路易十四的改革就成为了中国政治制度在欧洲的第一次实践。

路易十四建立现在民族国家

1661年,法国路易十四亲政,法王路易十四对中国非常感兴趣,法国长年的战乱让这位国王决心利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对法国进行改革,这就是后来改变欧洲历史的“路易十四改革”。

路易十四改革主要是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路易十四宣布亲政时废除首相职位,改设御前高级会议,并亲自主持御前会议,听取大臣报告,签署一切国事公文,直接控制了中央最高级行政权。在地方,派遣监督官,以国王钦差的身份控制地方。他还取消城市自治,改市政机关为委任制,直接控制军队,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路易十四削弱贵族的势力后,没有将贵族杀死或流放,而是修建凡尔赛宫供这些贵族进行享乐。

1691年5月法国传教士白晋从中国回到巴黎,路易十四命令白晋写成了《中国皇帝》和《康熙皇帝》两本书,以便自己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进一步学习。

世界掀起民族国家建立热潮

路易十四进行改革后,俄国彼得一世、普鲁士菲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也都效仿路易十四进行了改革,再后来日本的明治天皇也效法欧洲建立起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路易十四建立的这种制度在政治学上被称为“绝对君主制”,绝对君主制度的建立标志了欧洲开始出现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现在世界上除了美国这个例外,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在绝对君主制时期发展起来的。

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

绝对君主制的首要功绩是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四分五裂的状态,国家有了统一的政府,有了比较明确的疆界。绝对君主制提出“国家至上”原则,确立了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这些都符合了民族国家的特征。

职业化的军队和政府开始发展起来,文职官僚取代了中世纪的封建权力结构,打破了封建贵族对权力的垄断,实现了政府对每一个臣民的直接统治。

绝对君主制的君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法而治,他们是法理统治的开创者。因君主的权力是与法律相联的。在中世纪,封建制度下没有立法观念。

再就是税收,国家通过税收直接作用于民众,与每一个居民发生关系。征兵制加强了居民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地域、法律、税收制度的统一,为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这无疑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君主也直接扶持资本主义。这些国家通常都采取重商主义政策,支持和参与殖民主义活动。

绝对君主制促进了人权的改善,在封建君主制时期,国家权力掌握在封建贵族和教会手里,绝对君主制大大削弱了贵族和教会的势力,而贵族势力的削弱,封建等级制度的解体,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且有了财产权,标志平民权利时代的到来,教会势力的削弱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