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29507000000028

第28章 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三大启示之一:穷人高利贷导致危机

计划经济养懒人,市场经济养坏人,华尔街金融危机充分表明:坏人对经济的危害比懒人要大得多,在对经济危机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找出这样几个坏人,首先是小布什,其次是格林斯潘,再就是伯南克,最后是美国的金融高管们。

小布什为了战争,大幅削减公共住房投资,将大量穷人推向了贷款买房的市场;格林斯潘长期实行低利率,放纵了过度消费,特别是住房消费;伯南克又快速提高利率,成为压倒市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华尔街的高管们让投资者损失了那么多的钱,自己却拿着高额年薪。

美国经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一直走下坡路,90年代的新科技革命让美国又重新繁荣了一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泡沫。而科技泡沫破裂后,美国又创造了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泡沫,实际上是用更大的泡沫掩饰之前较小的泡沫。

现代,任何一种社会模式的失败,必然以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本次经济危机实际上也是美国经济模式的失败、笔者本章用如此之大的篇幅来讲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实际是想通过对华尔街危机的解剖来研究美国模式。

我认为华尔街金融危机前的美国经济模式主要有4个主要方面,那就是职业经理人制度、消费型经济模式、金融服务业主导经济和政策上的新自由主义。美国的这些特色都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实践证明美国这套做法都是失败的,而且照搬美国做法的国家也都以失败告终,相反德国、北欧这些没有实行美国模式的国家反而取得了成功。

现在美国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这套做法的失误,开始转向,比如开始鼓励居民储蓄、提出“出口战略”、加强金融监管等,可惜在我国,仍然有部分的经济学家还对美国模式抱有幻想,本章就结合华尔街危机来谈美国模式的失败。

经济危机往往以一种商业模式的溃败为导火索,而导致美国本次经济危机的商业模式就是“高利贷”这一最古老的商业模式。

次贷的本质就是高利贷

好的金融工具让穷人与富人一起分享利润,股票就是这种;次一点的金融工具可以实现民众间的互助,保险就是这样的金融工具;而最坏的金融工具几乎对人类没有什么帮助,纯粹是为了骗钱,高利贷就是这样的金融工具。放高利贷的人将钱高利息贷给那些还不起债的人,更可恶的是在放高利贷时,一般还会用到暴力和欺骗等手段,而美国的“次贷”实质就是高利贷,只是在金融创新的幌子下变换了些花样而已。

穷人赚富人的钱,可以长久,因为富人有钱。富人赚穷人的钱是很难的,因为穷人根本没有钱,这个游戏早晚玩不下去。美国的次级贷款就是富人利用高利贷来赚穷人钱的游戏,这个游戏的失败是早就注定了的。

美国是个信用社会,有一套完善的信用制度,美国信用评级公司将个人信用分为五等:优(750~850分)、良(660~749分)、一般(620~659分)、差(350~619分)和不确定(350分以下)。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状况,美国房屋贷款分为三级:优级、近似优级、次级。信用在一般以下的人的贷款就被称为次级贷款。由于穷人经常失业,收入低,不稳定,且交不起首付,信用都非常低,因此穷人的贷款都属于次级贷款。

在美国优级贷款围绕平均利率波动,差别不大。而次级贷款,由发放机构自己定利率,且以浮动利率为主。在2001年,这种浮动利率贷款仅占10%,到了2004年这一比例就飙升至30%,到2006年,被证券化的次级贷款中,浮动利率贷款占40%,与浮动利率贷款相关的产品达到74%。因此信用在一般以下的人,实际承受着更高的利率,而美国的总体利率不可能永远维持在低位,当美联储提高利率后,穷人这些贷款的利率也跟着上浮,因此到还款的时候,这些贷款已经是彻头彻尾的高利贷了。

大约从10年前,贷款公司的广告就开始铺天盖地现在电视上、报纸上、街头或在你的信箱里:

“你想过中产阶级的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没有收入吗?找贷款公司吧!”

“首次付款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担心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的优惠利率!”

“每个月还是付不起?没关系,头24个月你只需要支付利息,贷款的本金可以两年后再付!”

“担心两年后还是还不起?哎呀,你也真是太小心了,看看现在的房子比两年前涨了多少,到时候你转手卖给别人啊,不仅白住两年,还可能赚一笔呢!再说了,又不用你出钱,我都相信你一定行的,难道我敢贷,你还不敢借?”

在这样的诱惑下,无数美国市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贷款买房。

次级贷款的推动者

与中国情况不同,美国买房人和贷款机构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他们必须通过“经纪商”办理贷款,经纪商不仅认识多家贷款机构,还了解上百种贷款产品,信用不好的人能通过经纪商得到更多的贷款,但必须付出高利息,经纪商业是次级贷款的主要推动力量。

另外,次级贷款利息越高,经纪商的利润也就越高,因此经纪商更愿意把高利息的次贷产品推荐给借款人。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贪婪的经纪商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无需提供任何与偿还能力有关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通过篡改信用记录、隐瞒债务数据等各种欺诈手段,不负责任地帮助更多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贷到款、买了房。放贷机构间的竞争也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贷产品。如只付利息贷款,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

美国某咨询机构曾对100笔此类“零文件”贷款进行了一项调研,发现60%借款人虚报收入。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

那些借款人高高兴兴地陷入了这场金钱骗局,但几年之后,高额的还款利率才显现出来,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埋下了借款人无力还款的隐患,一旦他们的生活发生一点变故,没有钱还月供,就面临被收回房产、无家可归的困境。

当然穷人的侥幸心理也是借高利贷的重要原因,因为穷人相信自己虽然借了高利贷,但如果房价总涨,最终还是有可能还上的。

传统高利贷都与黑社会绑在一起,穷人还不起钱,就动用暴力手段进行讨债,而美国的大银行不可能也雇用黑社会!于是创新出现了,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将高利贷转让出去,因为他们知道这些人早晚还不起钱,这些债属于“烂债”,因此他们必须将这些债转让出去,才可以将风险转嫁出去,自己还可以从中赚取一笔可观的利润。

银行把这些贷款打包成按揭证券,向市场出售。银行从市场拿回现金后,再发放贷款,不需要承担任何损失。房贷的风险已经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无节制地发放房贷,而不需要担心自有资本够不够。

而对购买按揭证券的人来说,证券的收益靠贷款的还本付息来支持,而且还有物业作为抵押品,因此,视其为很安全的投资工具。由此,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便水到渠成,但投资者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些贷款都是高利息贷款,而还款人都是穷人,因此他们的利益从现实上看是难以得到保证的。

随后,华尔街在抵押证券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衍生出各种其他金融产品,无限制地创新金融衍生品,产生了令人望而生畏的杠杆效应,创新规模呈几何级数膨胀,风险被无限放大,一旦房价发生波动,就必然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给广大投资者造成巨大冲击。

为了让全世界购买美国的次贷证券,美国政府直接出面进行推销。比如,美国政府曾派遣住宅和城市发展部部长访问中国,招揽中国外汇储备这一大客户,同时,与中国的商业银行接触,商谈购买房贷事宜。

另一个欺骗环节

为了让投资者了解这些次贷证券的风险,评级机构给这些证券产品打分、评级。然而,评级的费用却由次贷销售机构提供,它们之间的这种利益输送关系,最终导致大量不良贷款被评为AAA级投资产品。

时间走到了2006年年底,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顶峰重重摔了下来,这条食物链也终于开始断裂。房价下跌,先是普通民众无力偿还贷款,然后贷款公司倒闭,避险基金大幅亏损,继而保险公司和贷款的银行巨额亏损,同时各大投资银行也纷纷亏损,随后股市大跌,民众普遍亏钱,无法偿还房贷的民众继续增多,最终次贷危机爆发。

借高利贷买房的人有了梦寐以求的房屋,当他们欢天喜地地享受这种拥有住房的快感时,却发现这快感竟然是如此短暂。在2008年上半年,美国343159个人失掉住房,让穷人买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穷人的信用情况不够贷款资格,更不够资格享受贷款优惠,这需要各个环节和多种条件的配合。这一切好像是市场自发做到的,实际是被一只黑手操纵着,这只黑手就在华盛顿。

中国信用卡比高利贷还狠

目前,在我国高利贷主要在民间,以不受法律保护的形式出现,但是中国的“信用卡”已经形似高利贷,甚至比高利贷还狠。据广州日报报道,广州一位关老伯,信用卡透支两万元,两年多时间时里利滚利,滚到了20多万元的天文数字,其信用卡负债以每月大约11.5%的复利递增,照此计算,再过16个月,这位关老伯的欠款将达到108.46万元。很多银行在办理信用卡时都没有尽到最基本的风险提醒和条款解释义务,不少银行的信用卡发卡业务都外包出去,发卡就像发传单一样,闹市区、商业区、工业区,只要人多的地方都能看到信用卡办理人员,笔者也曾使用过广东某银行的信用卡,深感其提现功能的可怕,后来注销了该卡。读者您只要在百度中输入“信用卡,高利贷”一组关键词,其相关信息多得不得了,可见中国的商业陷阱到处都是,目前中国在这方面没有太多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也许这些商业陷阱不至于酝酿成一场危机,但其对民众的伤害确是显而易见的。

政治根源:小布什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导致金融危机

大家都知道,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有一个终身遗憾,那就是赢得了战争,输掉了大选,而上任后的小布什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如果他不像他父亲那样留下遗憾,就必须在对外战争的同时,也要赢得国内人民的支持,而小布什就是通过大规模减税和制造房地产泡沫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克林顿时期,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断下降,到1999年实现首次财政盈余。但2001年小布什上台后不到5个月,就提出了一个10年减税1.35万亿美元的议案,并获得通过。这是自1981年里根减税以来的最大减税方案。小布什任内,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耗资巨大,再加上减税,导致美国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直线上升,实施减税方案的第二年财政赤字一下子就高达1570亿美元。2008年10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高达4380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财政赤字无法承担公共住房建设

高企的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政府无力承担公共住房建设,因此布什执政期间,美国公共住房投入是大幅削减。以“希望六号计划”为例。美国议会于1993年启动了“希望六号计划”,重建衰落的公共住房。“希望六号计划”每年的可用资金为3亿—5亿美元,成为改造公共住房的中坚力量。而小布什从2003年起,就试图取消对希望六号项目的资助,希望六号项目的噩运也由此展开,其预算从2004年前的每年超过5.5亿美元下降到了2005财政年的1.43亿美元,可谓一落千丈。

在任何国家,住房都是个大问题。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应该纳入社会保障,由公共财政来解决。在社保制度日益健全的今天,这是一个常识。

如果政府不履行住房保障责任,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这也是一个常识。以前的美国历届政府都将提高“住房拥有率”当做政府的施政重点。

罗斯福有句名言:一个居者有其屋的国家不可战胜。这是非常经典的概括。

全世界买单

小布什也多次强调要建设一个“所有者社会”,就是鼓励私人拥有住房和证券。但政府负担与公共住房需求之间的一直存在矛盾。这一矛盾到了小布什时代,得到了“巧妙”的解决,其后果就是全世界都在饱受金融危机的折磨。

那么,在财政赤字的情况下,如何既能解决住房问题,又能通过房地产带动经济发展,并且不需要政府付费呢?这种看来异想天开的事情,在小布什任期内,变成了现实:鼓励穷人贷款买房,同时鼓励资产证券化,创造出庞大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世界的投资者。

美国借助资产证券化,推动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美国住房拥有率一度达到70%,不仅房屋数量快速增长,房屋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自有住房的面积从1973年的约142平方米上升到2004年的约204平方米。

当然,小布什的这项辉煌成就,得益于他巧妙地转嫁了成本,通过金融衍生品之手,让全世界为美国的住房梦埋单。

一场金融行动及其不可预料的后果

事情发展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美国穷人贷款买房人欠下了那么多的债务,英雄的小布什还想在自己下台前再为美国人民做一件大事,那就是帮助美国人将债务赖掉。希特勒为了赖掉债务,不得不发动一场战争,而美国则简单得多,于是一场新的布局开始了,布什请来了鲍尔森和伯南克这对黄金搭档,此二人一个是光头,一个是大胡子。首先伯南克急速提高利率,导致出现还不起房贷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就大肆炒作次贷危机概念,导致美国贷券贬值,投资者损失巨大,这就导致了真正的次贷危机。本来美国的计划已经成功了,但是小布什没有想到的是,华尔街的内讧开始了,华尔街当时最有实力的当属高盛,而且高盛还掌握着政治权力。这时高盛另一个阴谋开始了,那就是利用次贷危机将自己的竞争对手消灭,于是大家看到的结果出现了,雷曼兄弟倒掉了。雷曼兄弟破产后,其CEO曾经大声质问,为什么雷曼兄弟是美国唯一没有救助的公司,其实原因他自己最清楚,那就是当时美国的财政部长是鲍尔森,这个他最大的竞争对手利用自己掌握的公共权力干了点私活。

美国本来设计得天衣无缝,但百密一疏,一场金融大鳄之间的内讧毁掉了美国,这场内讧虽然在小布什的预料之外,但绝对在情理之中。

次贷危机爆发的过程也是全球财富转移和重新分配的过程

财富并没有消失,而是在被转移和重新分配。美国的穷人白住了两年房;美国的金融公司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最后一破产,所有债务都不用再偿还。这些金融衍生品被打包和包装后销售给全世界的政府、金融机构和民间投资者,把风险和成本也迅速转嫁了出去,当然这里面也包含着中国政府和中国的金融机构,这些投资者才是这次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

传统的高利贷损害的是借贷人,当然如果借贷人实在还不起,放贷者也会受到损失,而这种创新过的高利贷模式,将放贷人的风险转嫁到了全世界的投资者身上,而那些投资者的损失则永远没有人替他们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