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大时局2014:问题、困境和必然抉择
29507000000013

第13章 近现代强国“六大阶段”之六:民生优先战略时代

“民生”是三民主义中的一词,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在儒家思想中,也有“先富而后教”的主张,在早期的中国政府文件中“民生”一词使用的并不多,而成为热词是这十来年的事情。

民生一词,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5次,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到9次,在刚结束的两会中提高11次,可见在中国是一个不断被重视的过程。

十六大以中国不断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群众路线”的现实体现,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是改革发展持续进行的动力支持。

“民生”被提出后,“以人为本”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也被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的全面发展。

十七大后,民生更是具化为“五有社会”的提出,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构建了一幅和谐社会的蓝图: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五有”社会,并分别对构建这个“五有”社会所需的教育制度、劳动收入分配制度、医疗体制、社会基本保障以及住房改革制度等方面的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要求和布署。这标志着中国继江泽民“自主创新”之后,中国又一大战略的形成。

其实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时期内,民生问题一直不受重视,中国更重视的是经济增长,这种管理理念相当长一个时期影响了我国的公共服务供给。还有一些人过分崇拜市场,并把市场化简单地引入公共服务领域,医疗市场化、教育市场化、住房市场化,结果导致了日益扩大的社会差距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经济增长和市场的迷信,造成了指导思想的偏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恶果已越来越明显。结果,虽然经济繁荣了,种种危机却此起彼伏。前一种迷信导致了政府失职,即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政府没有承担起来;后一种迷信导致了市场失灵。

和谐社会=科学发展+改善民生

科学发展与改善民生,是这十年执政的主轴,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耦合与互动的联系。其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民生理论越来越成为国家治国方略,“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也更加突出地显露出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的重要性。

事情一旦定下来,干是非常快的,成绩也会很快显现出来。2005年,两会报告提出“两年内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从农村到城市,全国义务教育迎来免费时代,1.6亿孩子不花钱上学。2006年取消了农业税。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则出现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到2010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已“梦想成真”。到目前,7.9亿人享受各项养老保险、1.6亿人享受到九年义务教育、各项医疗保险参保超过13亿人。

除了以上硬指标外,人们会发现,从食品安全、社会救助、安全生产、抗灾救灾、工资清欠、博物馆公园免费开放、居住证制度改革,流动人口准生证制度改革、高考制度改革、制收容制度改革、节假日改革,甚至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农村公路建设等等,这些关系最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也密密麻麻地写在中国政府这十年的“民生日历”里。

中国这些民生政策虽然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知识分子的抵制,这些人将“民生改革”的十年称为”改革停滞”的十年,但中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改革却是在广大的社会舆论,城市中产阶级、弱势群体、农民中得到了广泛欢迎。

然而问题不是一天积累起来的,也就不可能一天解决,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网络目前已经建立起来了,现在的主要任务应该转移到逐步完善、稳步提高补贴标准上来。“同老不同养”,体制差异导致的退休金“同退不同酬”,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入学难”“看病贵”,生态环境破坏损害群众利益等,破坏了公平正义,导致突发群体事件多发,房地产的问题就更大了。这些都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任务。

目前中国在民生方面的作为仍然是在“补欠账”,而且面临人才不足,知识储备不足,创新不足的局面,中国目前所做的事情只是框架性的,基础性的,是西方国家在二战初期就已经完成的工作,后面还得进行具体的完善,另外中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反福利、反民生思潮,也将是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任何公共财富的增加,都意味私人财富的相应减少,人们想享受干净整洁的环境,却不想雇佣更多的清洁工,人们想享受更多的教育,却不想拿钱雇佣更多的教师,这都给挑动民粹主义留足了空间,中国在提供更优公共服务的时候能否抵的住这些民粹思潮,这是将来能否将“民生主义”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关于福利社会的八大谎言

反对福利社会的论调都是一些禁不住推敲的谎言,这些谎言看起来很符合“常识”,所以很能迷惑人。

现在中国学术界反福利的论调很多,笔者在这里再进行一下汇总剖析:

谎言一、福利社会要产生于富裕国家

有人说“福利国家只产生于富裕国家”,或是说“福利社会是国家富裕的结果”,这种说法完全违背历史。我们只要了解下德国和北欧的崛起就可以知道,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往往都是在最落后的国家诞生,而且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都促进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比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立法建立全面社会保障的国家,而当时的德国正处于铁血宰相卑斯麦统治时期,还处于半封建社会,德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世界上最先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从而迅速崛起。

另外北欧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全面社会福利的地区,至今也是世界上社会福利和经济表现最好的地区,但北欧建立全面社会福利的时候,几乎处于欧洲最穷的状态,城市化才刚刚开始,北欧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率先建立了世界上最全面、最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很快就赶上并超越了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地区,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促进了北欧的崛起。

德国和北欧,作为世界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发源地,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这两大经济地区都是靠率先建立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而实现国家崛起和人民幸福的。

德国和北欧的案例就足以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不是国家崛起的障碍,而是动力。所谓国家还不富裕,不能建立福利国家的论调纯属借口,现在的中国比卑斯麦统治时期的德国,比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欧要富裕的多。

我们还可以看看亚洲四小龙的例子,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表现几乎也是与福利制度成正比的,在亚洲四小龙中,新加坡的社会保障最完善,因此新加坡的经济表现最好,而且已经跻身世界前列,2011年新加坡人均GDP50123美元,已经与北欧国家不相上下了,而香港的社会保障水平仅次于新加坡,而香港的在2011年也达到了人均GDP34176美元。

我们再看看韩国和台湾,这两个经济体,尽管拥有众多让人羡慕不已的世界一流企业,但他们的人均GDP却极其不相称,韩国的人均GDP在2007年才首次突破2万美元,此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韩国人均GDP在2008年下跌至1.9195万美元,2009年受汇率影响进一步下跌至1.7071万美元。这几年一直在两万美元上下晃悠。我们再看台湾,台湾去年人均GDP为1万8千美元,比韩国还差。

其实我们如果去除发展早晚以及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之外,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其实是与这个国家的福利水平是成正比的,也就是福利水平越高,经济水平就越高,反之福利水平越差,经济也就越差。而且越早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国家,崛起越快,福利制度建立晚了,反而会阻碍国家的崛起。

谎言二、福利社会会造成低效率?

这种论调也不成立,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率是否高,是可以用这个国家的国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来衡量,而人均GDP是一个公认的指标,如果一个国家效率很低,是不可能创造出最高的国民生产总值的,而现在世界上,北欧、德国这些高福利国家,经济发展都非常好,人均创造财富的能力都非常高,而且其经济竞争力远强于那些低福利国家。

另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分析,如果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好不好,取决于效率的话,那决定效率的因素又是什么呢?其实是需求,如果没有需求,那就完不成“生产—消费”的循环,经济整体效率就不会高,而福利国家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竞争中胜出,关键就是福利国家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国内需求,因此他们的经济发展也非常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富人创造财富的能力可以是穷人的几百倍、几千倍,甚至是数万倍,但是他们消耗财富的能力并没有成比例扩大,其实这一点在生活中就可以得到验证,比如那些靠艰难创业走向成功的“富一代”们,他们的消费能力有的还不如一个中产阶级,而这种创造财富和消费财富能力之间的不均衡,必然导致整个社会的需求不足。

其实,由于财富占有不均等所引起的需求不足问题,早就进入了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视野,对此世界各国也采取了很多办法,比如面对需求不足,美国就曾试验过军事凯恩斯主义和信贷消费等多种方法,但都效果不佳,军事凯恩斯主义最终导致了经济滞胀,而两次信贷消费,分别造成了上世纪和本次的经济大萧条。

而我们中国所实行的投资凯恩斯主义虽然在短期内是成功的,但从长期看,也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当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可投资的领域就会减少。因此中国像北欧和德国那样,靠加强社会福利来提高需求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美国是种族矛盾根深蒂固的国家,黑人普遍贫穷、富豪大多是白人,因此美国不可能搞社会福利,而我们国家大部分都是汉族,而且对少数民族没有歧视情节,因此并没有障碍,我们只要破除了思想障碍,实行起来是很容易的。

谎言三、福利国家失败论

现在还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论调,说是福利国家失败了,世界上却实有很多经济败局,比如拉美经济败局、日本经济败局、俄罗斯经济败局、美国经济败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但这些经济败局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发生在非福利国家,或是“去福利化”国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也不是高福利国家,很多人炒作希腊是福利国家,其实希腊希腊的福利支出在欧盟算低的。

现在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不仅仅高福利国家没有失败,而且德国和北欧这些高福利国家都有着明星般的经济表现,相反美国、日本这些低福利国家出了问题。

当一个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之后,能否转型到福利社会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否再上升一台阶的关键,如果不能实现福利化,那就只能停留在中等收入国家,而不能成为高等收入国家。因为工业化和城市化完成后,国家就面临经济增长缺乏动力的问题,而只有实现福利化,才能扩大内需,提高经济增长,这也是福利国家人均GDP都比较高的道理所在。

总之,北欧、德国这些高福利国家都胜利了,而美国、日本、南欧等低福利国家都失败了,很多学者散布福利国家失败的谬论,其实只是试图阻止自己的国家向福利国家靠拢,但这不但拯救不了经济,反而是只能让经济更加的失败。

谎言四、福利社会会让民众失去自由

福利不仅不让民众失去自由,反而能让民众获得比非福利社会更多的自由。

哈耶克曾经用“失去自由和通奴役之路”来恐吓那些希望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政府,但是实践已经证明,哈耶克的预言完全是错误的,北欧福利国家的人民和企业并没有被奴役,反而通过大政府获得更多的幸福和自由。

一个人是否具有自由,关键是取决于拥有财富的多少,不自由往往与财富的缺乏相伴,退休金、社会福利,都是自己财富的一部分,福利国家最终享受到的个人财富要远远要高于非福利国家,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福利国家的人民不可能不自由,他们可以更多的空余时间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情。

其实即使是美国那些最保守的右翼基金会都将北欧评为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福利国家与自由不能同时并存早已被证实是谎言。自由其实可以用两个标准来衡量,那就是看个人拥有多少可供支配的财富,和拥有多少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

公共福利是财富,自由支配的时间是财富,而民众如果想要获得更多的公共服务,就必须是大政府,其实大政府本身并没有问题,政府的问题主要是出在了官员上,而官员本身也是小政府的受害者,在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缺乏的情况下,官员必然拼命的贪污受贿,这点在美国和英国也不例外,只是他们不像中国那么直接而已,如果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都非常完善,官员们何必去冒险贪污呢,比如在新加坡和北欧,官员贪污都是很难听到的事情,因为那里的官员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谎言五、福利社会会让国家负债

有人认为福利国家会让政府欠债,但现实是低福利国家反而欠了很多债,而高福利国家几乎没有欠债,这足以说明一个国家是否负债,与这个国家的福利程度没有什么关系。美国、日本不是高福利国家,但是政府欠了很多债,而北欧、德国的福利程度相当的高,却没有什么债务,国家欠债从根本上只与政党制度有关,政党越多,欠债越多。

一个国家的欠债只与政党数量相关,而不与福利水平相关。这是因为高福利必须以高税收为前提,而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为了拉拢选票,肆意减税,加上不遵守财政纪律,这才导致了入不敷出的问题。

西方国家一般分为一党独大制、两党制、温和多党制和极端多党制四种,北欧国家主要是社会民主党一党独大制,英、美是两党制,德、法是温和多党制,凡出现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在政治上都是极端多党制国家,国家党派越多,财政纪律越差。一个国家是否欠债,不在于这个国家的福利有多高,而在于这个国家是否遵守财政纪律,高福利就要对应高税收,想高福利,但不想高税收,还不想欠债,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对于一个多党制国家,他们根本没有动力来遵守财经纪律,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欠的债不需要自己还,而是可以轻松地留给自己的下任,除非实在是拖不过去了,而现在被迫削减支出的国家,就是这种“财政赤字大到再也拖不下去”的国家。债务危机的出现,问题并不出现在福利制度上,其失败的根源还在于政治制度上。

谎言六、高福利会养懒汉,使人们产生对社会保障的依赖症。

有人认为福利会养懒汉,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即使在福利国家,也不是不劳而获的,也是不工作就没有收入,福利国家都有失业补贴,但这也是很小的一笔钱,如果正常人要靠失业补贴生活,也是非常艰难的,依赖福利的人大多是失业者和低收入者,他们本身就无法养活家人。

如果想让这一部分人不依赖社会福利,惟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提高他们的工资,或者是帮助他们找到有足够收入的工作。而那些反对依赖福利的人往往是支持拉大工资差距的人。他们更多地强调竞争,更愿意减少最低工资水平而不是提高。其实正是这些人在制造更多的不得不依赖社会保障的人。福利国家正是通过再分配来确保给这些人提供重新参加工作的条件和机会。

其实“竞争”一直被认为是市场经济的本质之一,而且这一理念也被中国的经济学者们所推崇,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市场经济的本质不是竞争,而是合作,竞争只是现象,合作才是本质。而这种合作包含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合作,穷人和富人的合作等。这些合作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处理好了这些合作关系,整个社会才会走向和谐。

谎言七、可以用富人慈善取代社会福利

指望富有群体救助穷人,现实根本不能成立,其实只要看看欧美国民福利消耗的税收比例,就知道这种资金缺口,不可能依靠慈善填平,发达国家福利开支一般占到财政收入的30%以上,富人捐款根本没这么多。况且即使在美国整个慈善捐款的70%也是中产阶级贡献的,慈善捐款的主力是中产阶级,而不是富豪,其实富豪更吝啬。

美国富豪捐款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避税。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主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很多富豪为了免税,不得不进行假捐款,而欧洲富豪并不热衷捐款,这也是税制原因,欧洲主要实行增值税制度,这种制度下捐款很难免税,所以欧洲富豪不捐款。而美国富豪捐款,其实也只是将自己的资产转移到自己控制的基金会只不过“左手转右手”而已,而不是真正的捐给社会,他们是不会为了免那点税收,真正将自己的资产捐出去的。

谎言八:可以用金融保险取代社会福利

用金融保险取代国家福利,这是很多人力推的一个主张,这个主张,看似有道理,其实是错误的。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其实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养老都没有用社会保险来替代,而且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通货膨胀和民众生存成本的升高导致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我们如果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攒钱养老根本不现实。年轻时的储蓄,到了年老之后,已经缩水殆尽。因此,现在各国的养老保险都是现收现付制度,也就是全社会需要为老人人支付多少养老金,就从年轻人那里收多少的社会保障税(费),这样就避免了由于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升高带来的财富缩水。

我们可以举我国曾经实行的“老农保”的例子其实“老农保”就是走的商业保险的路子,17年之后,原来的200元变成了300多元,虽然增值了不少,但与巨大的通货膨胀和生存成本比起来,每月2月,简直少的可笑。

因此现在世界各国都实行现收现付制度,而不搞商业保险,现收现付的本质是财政税收,与商业保险是两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