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
29502100000070

第70章 多彩的中秋饮食习俗

除了众所周知的月饼外,在中秋佳节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南瓜、芋头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从而形成了中国丰富多彩的中秋传统饮食习俗。

农历八月十五日的中秋节,正值秋高气爽的月圆之夜,圆圆的月亮挂在空中,月色皎洁,是一个以赏月为主要内容的节日。而赏月时的食品也不仅限于月饼,还有各式各样的食品在这一天供大家享用。

吃西瓜

西瓜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水果。中秋节是个团圆喜庆的节日,西瓜的“西”音同“喜”,形状是圆形,瓤是红色的,瓜子多,意指全家人团团圆圆,欢欢喜喜,红红火火,多子多福。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这是江南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

关于这一风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很久以前,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日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扁圆形野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孝顺的黄花姑娘就把瓜子种在地里,第二年果然生根发芽,长出许多圆圆的瓜来,因为这是从南山采来的,就叫南瓜。从此,每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江南家家户户流传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烧糯米饭的风俗。

吃田螺

中秋佳节食螺,是广东独有的饮食风俗。这一食俗,在史料中也有记载。如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因此是食田螺的最佳时节。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吃芋头

广东有些地方过中秋节时,要吃芋头,据说可避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相传东汉年间,刘秀兵败,被王莽重兵围困在山上。几天后,粮草用尽,刘秀军饥饿难忍,而此时王莽又用起了火攻,满山燃起熊熊大火。危急之际,突然乌云密布,下起大雨,浇灭了山火。雨过天晴后,在刚燃烧过的泥土中竟然飘散出阵阵香味,军士们拨开泥土草灰一看,竟是烧熟了的芋头。饥肠辘辘的士兵挖起烧熟的芋头饱餐一顿,顿时精神倍增。刘秀见状,抓住战机,下令突围杀下山去,终于转危为安,取得了最后胜利。由于这一天正是农历八月十五日,汉光武帝刘秀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下令每逢中秋节全军要设宴大吃芋头,以示纪念。

从此,芋头便成了江南一些地区中秋佳节的必食佳蔬。此时家家都要煨一锅芋头,合家团聚,一边赏月,一边齐享芋香之美味。

饮桂花酒

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中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也相当久远。

时至今日,人们对桂花的喜爱仍是有增无减。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

延伸阅读

仫佬族杀鸭子的由来

佬族过八月十五时,家家都要买饼子和杀鸭子。传说是为了纪念杀番鬼佬的卖糖老人一家。

远古时候,佬族人们生活幸福愉快。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群番鬼祸害百姓,人们陷入了痛苦的深渊。有一位卖糖果的老人,决心串连大家,共同除掉这群番鬼。他派儿子去串连,儿子被番鬼杀了。他又派老伴去串连,老伴也被番鬼烧死了。老人想了个办法,把杀番鬼的信号藏在饼子里互相传递,番鬼没发现,大家终于串连好了。

八月十五日这天,大家齐心合力,把作恶多端的番鬼杀死了大部分,有一小股跳进河里,变成了鸭子。大家又跳进河里,把这群鸭子全部杀死。从此佬族人们又过上了太平日子。

因此,佬族人每年八月十五日,家家户户都要买饼子、杀鸭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