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节俗文化
29502100000032

第32章 祭祀祈子习俗

上巳节活动中,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祈求生育。同媒,高就是主管婚姻和生育之神。汉代以后,上巳节仍然是全民求子的宗教节日。

孙作云在《关于上巳节二三事》中认为,“上巳”的“巳”字即“子”字,“上巳”即“尚子”,上巳的最初意义是为了求子。

祭祀高

祭祀高是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之一,有求子意义。

高,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又称郊,因供于郊外而得名。最初的高,属女性,而且是成年女性,具孕育状。关于高神的身世或来历,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女娲,据西汉应劭所著的《风俗通义》记载,夏人女祖先女娲向天神“祈而为媒,因置婚姻”,中国即有女娲抟泥造人的古老传说。而人诞生之后,如何使之生生不息,则是女娲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其解决路径便是撮合男女,使之婚配。由于女娲对繁衍华夏子孙和延续中华民族血脉的不灭功绩,遂被后世尊为高神或媒神。

在汉代画像石中就有高神形象,还与婴儿连在一起。辽宁地区红山文化遗址的女神陶像,就是生育之神。

不同历史时期,祭祀的高神也有不同,如夏人尊女娲为高,殷人尊简狄为高,周人尊姜为高,楚人则尊高唐女神(即瑶姬,相传是天帝的小女儿)为高。

到后来高有了更大的变化,如河南淮阳人祖庙供奉的伏羲,就是父权制下的高神。同时还出现了性具崇拜。

上巳节求子

上巳日的求子活动中还有一个奇特的风俗——“会男女”,即青年男女到野外踏青嬉戏,并自由择偶或交合。《周礼地官》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诗经郑风》就描写了青年男女春游示爱的场景:“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至春秋时期,这种风俗仍很普遍,《墨子明鬼》云:“燕之有祖,当齐之有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此男女所属而观也。”

现在,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有不少“会男女”的风俗,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等。

此外,在上巳节,还有许多习俗包含着生殖的意味,比如将鸡蛋放在水中观其漂流,称“曲水浮卵”,谁捡到就可以吃掉。蛋在任何一个文化里都是生育的符号。这一习俗,应追溯到东夷诸族以鸟为图腾,传说他们的始妣吞鸟卵而生子。

晋以后,三月三浮蛋乞子的习俗又逐渐变异成了“曲水浮绛枣”的形式,其实也是求子的意思。梁萧子范《家园三日赋》说“浮绛枣于泱泱”;庾肩吾《三日侍兰亭曲水宴》也说“参差绛枣浮”。

上巳求子之俗还从其他方面体现出来。如《三辅黄图》说汉代长安有“百子池”,上巳时人们在此游乐,显然是求子之意。

延伸阅读

黎族三月三盛会的传说

黎族三月三盛会发源于俄贤岭,其中有一个当地家喻户晓的传说。

传说,从前,这个石洞有一只作恶多端的乌鸦精,它吞吃家禽,作贱庄稼,还到处抢掠美丽的少女。因此,周围的百姓人心惶惶。

一天,美丽的少女俄娘上山采野花时,被乌鸦精抓到洞里。俄娘的心上人阿贵悲痛欲绝,他带尖刀弓箭上山救俄娘,因不敌而被乌鸦精害死了,这天正是“三月三”。俄娘万分悲痛,却不露声色,她细心寻找机会,要杀死乌鸦精。

终于有一天,乌鸦精归来后十分疲倦,睡得声如雷。俄娘便悄悄拔下头发上的锥子,迅速地扎了乌鸦精两眼。瞎了眼睛的乌鸦精在石洞里乱冲乱撞。俄娘趁机用阿贵带来的弓箭,一连三箭射进乌鸦精的心窝,为阿贵报了仇,也为黎民百姓除了大害。

此后,俄娘终生不嫁,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都到俄贤洞唱她和阿贵恋爱时唱的情歌。后来,为纪念俄娘,每年的三月三这一天,周围的未婚的黎族青年男女都会浓妆艳抹集会于俄贤岭,唱着情歌寻找自己的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