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少数鸟仅以咀嚼植物为食。因为植物太重,能量又低,不好消化,对于飞行来说不是理想的燃料。但是在南美河流湿地有一种奇怪的麝雉(Opisthocomushoazjn)却长着一个像牛胃一样的嗉囊用以消化树叶。
麝雉的嗉囊是庞大的,比它的胃要大50倍,重量大约是它体重的三分之一。与大多数鸟不一样,麝雉的嗉囊要进行很多繁重的消化工作,而不仅仅是用来储存食物。像牛的前胃一样,麝雉的嗉囊里装满了用于消化树叶中的纤维素的细菌和酶。令人吃惊的是,它能消化掉食物中70%的纤维素,不过跟牛一样,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麝雉在一次进食之后,需要用两天的时间来消化,是鸟类中最慢的一个。
麝雉也有像牛一样吃东西散发臭味的毛病,这就是麝雉被称为“臭鸟”的原因。像肥料一样的臭味是嗉囊里的脂肪酸发酵产生的,这也使它们大多数没有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尽管它们的蛋是可以吃的。勇敢的美国鸟类学家威廉·毕伯在1909年将麝雉煮熟并吃了它的肉,他声称麝雉的肉干净味美。最近,微生物学家研究了麝雉嗉囊的细菌,因为它能够化解食物中的有毒树叶的毒性。如果牛和羊有这个特性,那么它们的食物范围就会更宽,人类的收益也会更大。
麝雉是群居性鸟类,5~15只组成一群,大小和笨拙的程度都跟鸡差不多。它们的体重使得它们不那么善于飞行。它们每天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休息、展开羽毛吸收阳光和消化有毒的早餐。它们看起来比较原始,蓬松的羽毛呈赤褐色和浅褐色,脸部为亮蓝色,眼睛呈鲜红色,眼睫毛很长,头上的冠羽长而尖。麝雉也是很嘈杂的鸟类,它们会不断地发出呼噜声、呼哧声和嘶嘶声。
麝雉到底是什么鸟?分类学家仍旧没有一致的看法,即使采用遗传分析法也无法将其归为现存鸟类的任何一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它们归为雉鸡类(阿兹特克人称它们为猎鸟),后来归为杜鹃类,再后来又归为鸩鸽类。就像哺乳动物中的土豚一样,目前大多数关于麝雉的参考资料都将其列为麝雉目下的单一种,其特征——后面有长的毛,指的就是麝雉的大羽冠。
麝雉幼鸟具有与第一鸟化石——始祖鸟相同的特征:它的两个前肢上长有两个爪。如果受到打扰,只有三天大的小鸟就会跳入水中,再用它们的两个爪抓树枝爬回巢中,就像小猴子一样。前肢的爪是一种原始的特征,也是对在湿地环境生活的一种奇特的适应。随着幼鸟的长大,爪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