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态培养全集
29495600000059

第59章 管住你的坏脾气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都避免不了动怒。愤怒是人的一种心理病毒。走在大街上,留心一下周围,你无处不可以找到正在生气发怒的人们。出租车上,司机正在为交通堵塞而满面怒气;公共汽车上,有两个小伙子为抢占座拉大打出手;商店里,顾客正和营业员吵架……这样例子,不胜枚举。那么你呢?你是否也动辄发怒。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人们的暴躁脾气越来越难以控制。人都知道“气大伤身”的道理,但谁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多数人会为自己的暴躁脾气大加辩护:“人嘛,总都有生气发火的时候”、“我要不把肚子里的怒火喷发出来,非憋死不可”。在这种借口之下,你会时不时地自我生气,也冲着他人生气。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人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没有一个人喜欢自己动不动发怒的习惯。任何一个精神愉快、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让它跟随自己。愤怒情绪是一个误区,一种心理病毒;它同其他病毒一样,可以使你重病缠身,一蹶不振。

愤怒的表现形式有勃然大怒、敌意情绪、乱摔东西甚至怒目而视、沉默不语、破口大骂。它不仅仅是厌烦或生气,它的核心是惰性。愤怒使人陷入惰性,它的主要原因是不切实际地期望大千世界要与自己的意愿相吻合。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事实上,极端愤怒是一种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愤怒情绪对人的心理没有任何好处。上面已经讲过,愤怒使人情绪低沉,陷入惰性。从病理学角度来看,愤怒可导致高血压、溃疡、皮疹、心悸、失眠、困乏甚至心脏病。愤怒可能会破坏情感关系、阻碍情感交流、导致内疚与沮丧情绪。总之,它使你不愉快。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人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的,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你便会做出自己所熟悉的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只要你认为愤怒是人的本性之一部分,就总有理由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如果你仍然决定保留自己心中愤怒的火种,你可以通过不造成重大损害的方式来发泄愤怒。然而,你不妨想想,你是否可以在沮丧时以新的思维支配自己,用一种更为健康的情感来取代使你产生愤怒。既然世界绝不会像你所期望的那样,你很可能会继续厌烦、生气或者失望。但无论如何,你完全可以消除那种不利于精神健康的有害情感——愤怒。

假如你有一个两岁的女儿,她现在街上玩耍,而且很可能会被车子撞上。你板起脸大声叫她回来。如果你觉得这样高声说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别在危险的地方玩耍,那么这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方法。然而。如果你因此而真的生气,气得脸发红、心跳加快、乱摔东西?总之,在一段时间内陷入惰性,那你便是处于愤怒状态了。你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教育孩子,根本犯不上自寻烦恼。你可以这样想:“女儿在街上玩很危险。我要让她懂得在街上玩耍是不能允许的。我要高声叫她回来,以表明我的坚决态度。但我无论如何也不会为此勃然大怒的。”

有这样一位母亲,她根本不能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当孩子淘气时,她总是大发脾气。可是,她越是发脾气,孩子们就越淘气。她惩罚他们,把他们关在屋里,大声叫骂,激怒不已。与其说她在当妈妈带孩子倒不如说她是在带兵打仗。她光知道大声叫骂,一天下来,犹如从战场归来,累得筋疲力尽。

你看,孩子们知道他们淘气会惹妈妈生气,可他们仍然不听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愤怒就是这样捉弄人:它根本不能改变别人,只能使别人更想控制动怒的人。如果要上面提到的孩子们说出他们淘气的理由,他们会这样告诉你:

“知道怎样让妈妈动怒吗?只要说这样一句话,做那样一件事,就可以控制她,让她气得发昏。你会在屋里给关一会儿,那是无所谓的;可是你得到的却很多:以这么低的代价就在感情上完全控制了她!既然我们对妈妈仅能施加很小影响,我们应多这样逗逗她,看看她会气成什么样。”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生活中,不管对什么人动怒,它只能使别人继续自行其是。尽管惹人生气的人有时会后怕,但他同时也知道他可随意叫对方动怒,从而在感情上控制对方。可悲的是,发怒的人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愤怒来控制对方。

每当你以愤怒来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反馈时,你会在心里说,“你为什么不跟我一样呢?这样我就不会动怒,而且会喜欢你。”然而,别人不会永远像你希望的那样说话、办事;实际上,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按照你的意愿行事。世界就是如此,我们不可能期望别人永远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一现实永远不会改变。所以,每当你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动怒,你其实是不敢正视现实,让自己经受感情的折磨,从而使自己陷入一种惰性。为根本不可能改变的事物自寻烦恼真是太愚蠢了。其实,你大可不必动怒;只要你想想,别人有权以不同于你所希望的方式说话、行事,你就会对世事采取更为宽容的态度。对于别人的言行,你或许不喜欢,但决不应动怒。动怒只会使别人继续气你,并会导致上述种种生理与心理病症。真的,你完全可以做出选择——要么动怒,要么以新的态度对待世事,从而最终消除愤怒这一误区。

如果你积怨在胸,对某人某事有许多愤愤不平之处,但从不敢有所表示,长期以来,你敢怒不敢言,成天忧心忡忡,最后积怨成疾。但是,这并不是那些咆哮大怒之人的反面。在你心里,同样有这样一句话:“要是你跟我一样就好了。”你以为,别人要是和你一样,你就不会动怒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只有消除这一推理,你才能消除心中的怨愤。虽然有怒便发比积怨在胸好得多,但你会慢慢懂得,以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动怒,这才是最为可取的。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

“他要是想捣乱,就随他去。我可不会为此自寻烦恼。对他这种愚蠢行为负责的,是他不是我。”你也可以这样想:“我尽管真不喜欢这件事,却不会因此陷入惰性。”

为了消除愤怒——这一人格上的误区,首先你要以用一种恰当的方式勇敢地表示自己的愤怒;然后,以新的思维方式让自己保持精神愉快,将外界控制转为内在控制;最后,不再对任何人的行为负责,不因为别人的言行影响自己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