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受益一生的心态培养全集
29495600000104

第104章 凡事适可而止

无论干什么事情都要讲究适可而止,如果逾越了一定的度,你便会因过度的追求而失去理智,走向毁灭。因为,人大都有知足和不知足两种心态。知足者,常对现有的东西感到心满意足,烦恼自然就少,不知足者,总是觉得永远不够,烦恼自然就多。为人处世,一定要懂得适可而止,千万不可贪心。

民间曾流传过一首《十不足诗》:

终日奔忙为了饥,

才得饱食又思衣;

冬穿绫罗夏穿纱,

堂前缺少美貌妻;

娶下三妻并四妾,

又怕无官受人欺;

四品三品嫌官小,

又想面南做皇帝;

一朝登了金銮殿,

却慕神仙下象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

又问哪有上天梯;

若非此人大限到,

上到九天还嫌低。

这首诗对那些贪心不足者的恶性发展写得淋漓尽致。物欲太盛造成的灵魂变态,就是永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自然永无快乐!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涵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它是针对“欲望越大,人越贪婪,人生越易致祸”而言的。古往今来,被难填的欲壑所葬送的贪婪者,多得不计其数。

在一间很破的屋子里,有一个穷人,他穷得连床也没有,只好躺在一张长凳上。穷人自言自语地说:“我真想发财呀。如果我发了财,决不做吝啬鬼……”

这时候,穷人的身旁出现了一个魔鬼:“好吧,我就让你发财吧,我会给你一个有魔力的钱袋。这钱袋里永远有一块金币,是拿不完的。但是,在你觉得够了时就要把钱袋扔掉,才可以开始花钱。”

说完魔鬼就不见了,这时,在他的身边,真的出现了一个钱袋,里面装着一块金币。穷人把那块金币拿出来,里面又有了一块,于是穷人不断地往外拿金币,拿了整整一个晚上,金币已有一大堆了。第二天,他很饿,想去买面包。但是,在他花钱以前,必须扔掉那个钱袋。他又开始从钱袋里往外拿钱,并且不吃不喝地拿。终于,他生病了,不久,他倒下了,死在了他的长凳上。

可见,对于金钱物质,“祸莫大于知不足,咎莫大于欲得”,同样的道理,人生在世,不但要懂得适可而止,更要学会与人分享。

还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甲乙两人死后来到阴曹地府,阎王查看过功劳簿后说:“你二人前世未做大恶,准许投胎为人。但是现在只有两种人可供选择:付出的人与索取的人。也就是说,一个必须过付出、给予的人生,另一个必须过索取、接受的人生。”说完让他俩慎重选择。

甲想,索取、接受就是坐享其成,太舒服了。于是他抢先说道:“我要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乙这时已别无选择,就表示甘愿过付出、给予的生活。

阎王听后于是判决道:“甲过索取、接受的人生,下辈子当乞丐,整天向人索取,接受别人施舍。乙过付出、给予的人生,来世做富翁,布施行善,帮助别人。”

古往今来,一个贪字葬送了无数的英雄好汉。而每一个贪者大都是因为只懂得索取而不知道回报所造成的。所以,当我们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时,千万不可贪得无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