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在当下的智慧
29487400000018

第18章 懂得放弃,让自己活着洒脱

活在当下,最难的是舍弃。得到的来之不易,经过艰辛努力之后才得到的则更难放下。于是人身上重负逐日增多,前行也就日益艰难。要想走得轻松,走得更远,就必须懂得舍弃。

人生必然会呈现加与减、得与失的相互转换。要想得新的收获,就必先舍弃旧的负担;要想增加人生的快乐,就必先减少心中的杂念。

贪婪与虚荣能把人变成欲望的俘虏,变成名利的奴隶。满足眼前的私欲,必定会失去明天的心宁;追逐当下的名利,注定要牺牲未来的洒脱。

要想活得洒脱,活得随意,当要舍弃太多的欲望,让心灵得到解放;当要放下太多的负担,让心灵获得自由。总结人生的成败得失,只有学会放弃的人,才能一路轻松前行。

1.人生充满着“得”与“失”

何谓“得”?“得”就是拥有;何谓“失”?“失”就是失去。拥有时,并不代表如意;失去后,也并不表示结束。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得与失的过程。

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一个过程,得到与失去、成功与失败总是交错的出现在我们人生每一个阶段。得到的时候,不矫饰;失去的时候,不言败。不仅要经得起成功的洗礼,更要受得住失败的考验。在得失成败之间,要有着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多时候“得”亦是“失”,“失”亦是“得”,“得”中有“失”,“失”中有“得”。在“得”与“失”之间,我们无需不停地徘徊,更不必苦苦地挣扎,我们应该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生活中的“得”与“失”。我们要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然后主动放弃那些可有可无、不触及生命意义的东西,求得生命中最有价值、最纯粹的东西。

从某种意义上说,“得”与“失”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你得到了太阳,就失去了月亮;得到了白天,就失去了黑夜;得到了春天,就失去了冬天;得到了成熟,就失去了天真;得到了繁华,就失去了宁静。“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你了一样东西,肯定会从你身边拿走另外一样,我温馨提示:

人生处处有得失。

得失是一对亦此亦彼的矛盾。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得失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至。今天的“得”很可能预示着未来的“失”,而今天的“失”也很可能就是未来所得的开始。们只有真正领会到了得与失的真谛,才可以生活得更加快乐、更加幸福。

那么,究竟得与失的标准又是什么呢?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有一句谚语说得好:“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个得与失的标准非常直观,一个西瓜的价值远远大于一粒芝麻。

得与失的标准有时候是不能量化的,比如说,你捡了一粒芝麻的快感大于捡到一个西瓜,那么孰得孰失,那就该另当别论了。得与失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有它主观的标准,所谓“得失寸心知”,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人生在世,重要的不是“得”与“失”,而是曾经为得到而努力奋斗的过程中的充实和快乐。不论是得到还是失去,只要让自己更快乐,让自己的人生更富有意义,那就是最宝贵的得。

2.把握人生命运,需要学会取舍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道路,面临着人生无数次的抉择。当机会接踵而来时,只有那些树立远大人生目标的人,才能做出正确的取舍,把握自己的命运。

温馨提示:

生活中缺少不了放弃。大千世界,取舍是相互伴随的,有所弃才有所取。人的一生是放弃和争取的矛盾统一体,潇洒地放弃不必要的名利,执著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了远大目标,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就有了明确的衡量准绳。孟子曰:舍生取义。这是他的选择标准,也是他人生的追求目标。著名诗人李白曾有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名句,潇洒傲岸之中,透出自己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凭借生花妙笔,他很快名扬天下,荣登翰林学士这一古代文人梦寐以求的事业巅峰。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不过是替皇上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这时的李白就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安享荣华富贵,还是走向江湖一路漂泊呢?以自己的追求目标作衡量标准,李白毅然选择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弃官而去。一些看似无谓的选择其实是奠定我们一生重大抉择的基础,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论多么远大的理想,多么伟大的事业,都必须从小处做起,从平凡处做起,所以对于看似琐碎的选择,也要慎重对待,考虑选择的结果是否有益于自己树立的远大目标。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只老鹰被人锁着。它见到一只小鸟唱着歌儿从它身旁掠过,想到自己却……于是它用尽全身的力量,挣脱了锁链,可它也挣折了自己的翅膀。它用折断的翅膀飞翔着,没飞几步,它那血淋淋的身躯还是不得不跌落在地上。老鹰向往小鸟的自由,挣脱了锁链,却牺牲了自己的翅膀。自由和锁链本来就是孪生兄弟。在革命的年代,“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的气概无时不在。“不自由,毋宁死”。自由是人生最佳境界,提起自由,无不为之悠然神往。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自由似乎都被锁链拴扣着。可长空的老鹰挣脱有形的锁链之后,却不知自己又被内心的欲望这条无形的锁链羁绊着。当它饥了、渴了,回到的还是那张网之旁。

有句俗话:“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一个人一生一世,熙熙攘攘,挑肥拣瘦,朝三暮四,为了什么,还不是为自己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锁链吗?古人云:“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当你名利双收之际,也就有了双重的捆绑,戴上了双重的锁链。这就是获得的代价。所以,一个人应该学会取舍,把握命运。

3.勇于放弃,人生就会天宽地广

在日常生活中,对于不用的物品的处理往往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都有不少已被更新淘汰但并未完全丧失功能的物品,有些人家舍不得丢弃,日积月累,无用之物越积越多,等到堆放不下了,只能惋惜地扔掉,并同时慨叹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温馨提示:

适当的放弃是一种品德。当蜜蜂被禁闭于窗内时,或许有另一扇窗户开着,蜜蜂掉头就能飞出去。外面是自由的天,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气,自由的心。有些人随时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东西,省去了集中处理的精力,平时家中也显得简洁明快。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即便过着平凡的日子,也依然会不断地积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一张名片,都是从无到有,积少成多。无论你的名誉、地位、财富、亲情,还是你的烦恼、忧愁都有很多该弃而未弃或该储存而未储存的。人类本身就有喜新厌旧的癖好,都喜欢焕然一新的感觉,不学会放弃就不会得到,学会放弃也就成了一种境界。大弃大得、小弃小得、不弃不得。在生活中于是应该学会遗忘不如意的时候,学会放弃生命中可有可无的东西,心胸自会坦然。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边的人强,他尤其想成为一名大学问家。可是,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错,学业却没有长进。他很苦恼,就去向一个大师求教。

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每见到他喜欢的石头,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大师,再背,别说到山顶了,恐怕连动也不能动了。”他疑惑地望着大师。“是呀,那该怎么办呢?”大师微微一笑:“该放下,不放下背着石头怎能登山呢?”大师笑了。

年轻人一愣,忽觉心中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走了。之后,他一心做学问,进步飞快……

其实,人生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只有学会放弃,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最高峰。我们很多时候羡慕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鸟儿,人,其实也该像鸟儿一样的,欢呼于枝头,跳跃于林间,与清风嬉戏,与明月相伴,饮山泉,觅草虫,无拘无束,无羁无绊。这,才是鸟儿应有的生活,才是人类应有的生活。

然而,这世上终还有一些鸟儿,因为忍受不了饥饿、干渴、孤独乃至于“爱情”的诱惑,从而成为笼中鸟,永永远远地失去了自由,成为人类的玩物。

与人类相比,鸟儿面对的诱惑要简单得多。而人类,却要面对来自红尘之中的种种诱惑。于是,人们往往在这些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从而跌入了欲望的深渊,把自己装入了一个个打造精致的所谓“功名利禄”的金丝笼里。

这,是鸟儿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鸟儿被囚禁于笼中,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仍欢呼雀跃,放声高歌,甚至于呢喃学语,博人欢心;而人类置身于功名利禄的包围中,仍自鸣得意,惟我独尊。这,应该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

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不断放弃的。在仕途中,放弃对权力的追逐,随遇而安,得到的是宁静与淡泊;在淘金的过程中,放弃对金钱无止境的掠夺,得到的是安心和快乐;在春风得意,身边美女如云时,放弃对美色的占有,得到的是家庭的温馨和美满。

古人云:无欲则刚。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没有太多的欲望,就会活得更加简单,更加洒脱,更加自由。

于是,在滚滚红尘中,怀一颗平和心,挡住各种诱惑;做一件平常事,学会放弃许多;当一个平凡人,简简单单生活。

传说有一种小虫,每遇一物便取来负于背上,越积越重,又不愿放下一些,终于被压趴在地上。有人可怜它,帮它取下一些负重,它爬起来继续前行,遇物又取之背负如故。它的目的是越过一堵高墙,却气力不支,坠地而死。

紧闭的窗户前有一只蜜蜂,它不断地振起翅翼向前冲去,撞上玻璃跌落下来,又振翅飞起撞过去……如是反复不断,直至力竭而死。

人有时也是这样。我们总喜欢给自己加上负荷,轻易不肯放下,自谓为“执着”。执着于名与利,执着于一份痛苦的爱,执着于幻美的梦,执着于空想的追求。数年光阴逝去,才嗟叹人生的无为与空虚。我们总是固执得感性,由“我想做什么”到“我一定要做到什么”,理想与追求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冥冥之中有人举着鞭子驱使着我们去追赶,我们追得到什么?夸父始终也没能追上太阳的东升西落。

4.像华盛顿那样急流勇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伟大的人。他们崇高的人格、伟大的功绩,使人们牢牢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们深邃的目光、深刻而崇高的思想超越常人,达到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人类社会中,他们就如同夜空中灿烂温馨提示:

浮生一世,短短几十年,总有一天连生命都不得不放弃,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呢?懂得放弃的人往往要比一味追求的人得到的更多,也更快乐。的群星,在黑暗中闪烁着神圣、耀眼的光芒。在美国,就有这样一个被无数人景仰,并且载入史册的伟人,他就是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国父,美国第一任总统。

1748年,英法两国为了争夺在北美的领地和利益而发生冲突,双方都开始备战。命运由此为华盛顿提供了一个走入军界的机会。那一年他刚19岁。

在数年的战争中,华盛顿处事谨慎,富于进取精神,有忍耐力,更有魄力。在每次战斗中,他都骑着自己的白马冲锋陷阵。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身边和更多美国人的崇拜和信任。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以后,人们希望由一个有权威的人来管理政府。在人们眼里,华盛顿就是这样一个人。军中也有这样的思想,甚至有军官上书要求他做皇帝。但是华盛顿并不想当皇帝,他从不对名利动心,他追求的是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他是一个视荣誉重于生命的人,有着强烈的共和思想。

因此,他曾在向大陆会议索要独立自主的权利的同时多次重申,一旦战争结束,他将解甲归田,化剑为犁。他不愿为了一顶金灿灿的皇冠、为了个人的野心而使美国在刚刚摆脱英国的殖民地统治后又重新陷入内战之中。

和平终于来临了,1783年3月下旬,英美两国签署和平协议。

4月19日战争结束,整整进行了8年的独立战争结束了,华盛顿时年51岁。他辞去军职,向部队告别。

辞职后他回到了家,回到了自己的农场,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华盛顿的辞职给这个新生的国家树立了一个影响深远的榜样。一个人主动放弃权力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一个能随其心愿担任任何职务的人而言,这就更令人称奇了。辞职后的华盛顿过着平静的半退隐生活,人们对他顶礼膜拜,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人。

华盛顿在他身后留给他的国家和人民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毫无瑕疵的生活楷模——伟大、诚实、纯洁和高尚的品格,这是后来所有人效仿的榜样。

人生的路很宽,为官为民,有钱没钱,一样可以活得有滋有味,只不过各有各的活法而已。民有民的乐,官有官的忧,穷有穷的喜,富有富的悲,皆随个人与环境的不同而变化,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处心积虑地去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然,取于急流勇退并不是寻常人天生具有的,它是经历磨难、挫折后的一种心灵上的感悟、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学华盛顿。

5.人生豁达,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喜欢加法,追逐名利、追求成功、追求富贵等温馨提示:

人生就是一门哲学,有时有欢笑,有时也有眼泪;有时需要有所为,有时却又需要有所不为。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就如同加法和减法一样,缺一不可。等,这些都没有过错。但同时许多人却忽视了减法,淡泊名利,不计较得失,有所为有所不为,安于现状等等,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饱肥甘、不知节者损福;广积聚、骄富贵不知止者杀身。”这句话实质上就是说,人生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有所不为能使人更清楚地悟透人生的内涵,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使人生不至于走向极端,从而使人生充满了活力,朝着健康、有意义的方向发展。

有时,由于客观或主观原因,你错过了一次极为重要的机会,一扇本来即将向你敞开的大门却又无情地关上了。这时请不要担心,只要绕过那扇门,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

1943年,罗伯特来到纽约的一个俱乐部,也就是位于一条小街,名叫马丁尼克的俱乐部进行他平生的第一次试唱。如果被录用的话,那么他可以拿到每星期150美元的薪水,这对于当时的罗伯特来说,可真算是个大数目。罗伯特很想得到那份工作,在试唱中他表现得很出色。俱乐部的老板也很喜欢罗伯特的声音,想立刻雇用他,但是由于节目导演另有内定人选,因此,罗伯特在第一次试唱中,没能得到他想要的工作。

这让罗伯特沮丧极了,但是他并没有因为吃了闭门羹而意志消沉,他很快把第一次试唱失利的阴影从头脑中抹去,继续去尝试别的试唱机会。第二年他来到大都会歌剧院试唱,获得了成功,再后来他开始唱《茶花女》,很快就登上了他事业的高峰。如果罗伯特在第一次试唱后就得到了俱乐部的那份工作,那么他将错过大都会歌剧院的大门。他绕过了那道原本不属于他的门,得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伯杰是19世纪初美国一座偏远的小镇里一位富商的儿子。

19岁那年,一天晚餐后,伯杰正看着窗外的美好景色,突然他发现路灯下有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看起来穷困潦倒的青年正呆呆地站在那里。于是伯杰从家里走出去,好奇地问那青年为何长时间地站在这里。青年告诉伯杰:他的梦想就是自己能拥有一座宁静的公寓,晚饭后能站在窗前欣赏美妙的月色,但是他又觉得那一切离他太遥远了。伯杰又问他,现在离他最近的梦想又是什么,那个青年面带羞涩地告诉伯杰:他现在的梦想,就是能够躺在一张宽敞的床上舒服地睡上一觉。伯杰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可以帮他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伯杰把他带进了自己那间既豪华又宽敞的卧室,并表示愿意把卧室让给他睡一个晚上。那个青年看着房间里的一切,觉得就像在梦里一样。但是很快他就醒悟过来:“那张床不属于我,这样得来的梦想是短暂的。我应该远离它,我要把自己的梦想交给自己,去寻找真正属于我的那张床!”想到这儿,他豁然开朗,最后他决定还是到花园里的长椅上打发这个美妙的夜晚。

30年后的一天,伯杰突然收到一封精美的请柬,一位自称是他“30年前的朋友”的人邀请他参加一个湖边度假村的落成庆典。在湖边,伯杰不仅领略了眼前典雅的建筑,也见到了众多社会名流。接着,他看到了即兴发言的主人。“今天,我首先感谢的就是在我成功的路上第一个帮助我的人。他就是我30年前的朋友——伯杰……”说着,主人在众多人的掌声中,径直走到伯杰面前,并紧紧地拥抱他。此时,伯杰才恍然大悟,眼前这位名声显赫的大亨特纳,原来就是30年前那位贫困的青年。很多时候,要学会有所不为,绕过那道门,越过那道坎,你才能真正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东西,成功也才能真正降临到你的身上。

6.放弃是为了更好地选择

放弃是对生命的过滤,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不善于放弃,就无法跨越生命,驾驭人生。

人的一生,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就必须要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行。

鲁迅弃医学文,成了文学巨匠;梵·高放弃了他的传教事业,成了最著名的画家。

人生最难的是选择,你选择眼前一个的同时,不自觉地就放弃了其他的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将眼光放得高,看得远,学会选择,懂得放弃才行。

温馨提示:

生活是一门艺术,我们一定要善于选择,别让世俗的尘埃蒙蔽了双眼,别给自己的心灵套上沉重的枷锁。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人的一生无不是在选择。有所选择就要有所放弃,有所选择当然也要有所拒绝。应该知道在适当的时候拒绝做某事,其中最重要的拒绝是拒绝为你本人做某事或拒绝为他人做某事。有些活动并不太重要,徒耗宝贵的时间。而更坏的事情是只忙于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这比什么事都不做还要糟糕。莫管他人闲事,还得防止别人来管你的闲事。能做到有理有节是很可贵的,这将使你永远受益无穷。一个人要有充分的自由,热情关怀尽善尽美的事物,绝不要糟蹋了你自己的高雅趣味!只有懂得拒绝之后,我们才能有更多更好的时间与精力去选择做更有意义的事情。生活有时会逼迫你,不得不停止前进,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心上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和梦想,一时的放弃只是为了日后更多的得到,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当不计一时之得失。

放弃是一种明智,一种宽容,一种豁达。忘掉最初的选择并不意味着背叛了自己,放弃无可挽回的事情并不说明你整个人生从此暗淡无光。放弃,是为了更好更多的选择,是新的开始。

7.明智的放弃胜于盲目的执著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明智的放弃胜过于盲目的执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方方面面都顾及,必要的时候我们还应学会放弃。放弃并不属于丢掉,并不是什么懦弱与泄气的表现。明智的放弃是智慧的选择,是对生命和生活中更高层次追求的一种途径。有一位经过多年奋斗已经有所成就的商人,想在后半生写点儿东西,但他既感到力不从心,又感到无处下笔。因此,心中郁结,难以排解。于是,他找到一名得道高僧请教。

温馨提示:

放弃是一种跨越,当你放弃一切、从容生活的时候,你阴暗的低谷也就过去了。学会大胆放弃,才会得到更多回报。高僧闻知他的困惑后,拿出一个钵盂,让商人往里面装石头。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往钵盂里装沙子,结果,又装进了好多沙子。装完后,高僧问商人:还能再装吗?商人回答说不能装了。高僧让他再往钵盂里装水,自然又装进了很多水。

这时,僧人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皱皱眉头,思考许久,说:不能了。这时,僧人拿起钵盂,将钵盂里的水、沙子、石头全都倒掉,又问商人:是否还能装?商人顿悟。接受新的事物,必须首先将所有的以往旧观念放弃掉,才能真正地、完全地接受新事物。

这次的请教,让商人受益匪浅,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为了能够更加稳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他第二次去请教僧人。僧人依旧拿出了那个钵,对商人说:“你仔细看这个钵,很小,却可以无穷尽地装载很多东西,是因为这个钵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

商人经过再三斟酌后回答:“不是,这只是个普通的钵,是因为使用钵的人思想在不停地转变,才使得它也更有价值!”僧人听后,笑了笑,从身后又拿出了一个钵,对商人说:“一个钵所能承载的毕竟有限,但是,如果你肯放弃以前装载的东西,那么再装载任何东西都是无穷限的。”商人听后,独自回到家中,反复思考,终于大彻大悟,从此以后,他放下手中所有事情,悉心研究写作事业,多年后,他终于步入巅峰。人生就如同一个钵,里面装的是快乐与烦恼,但总有一天装满了,再也容纳不下什么新鲜的事物的时候,那么索性把钵内“昔日的余晖”倒个一干二净,当你再一次的把快乐与新鲜装进去的时候,就不会再溢出钵外了。人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一天,一位少年背着一个砂锅前行,在路上不小心绳子折断了,砂锅也随着掉在地上打碎了,但他还是头也不回地继续前行。路边有人喊住他:“你不知道你背上的砂锅打碎了?”少年回答:“是的,打碎了。”那人又问:“那你为什么不回头看一下呢?”少年笑着说:“它已经碎了,看了又有何益呢?”是的,属于我们的,我们竭力去承受去追随,不属于我们的,我们何必浪费时间去强求、去死守呢!

8.放弃完美,是快乐人生的真谛

美国心理学家纳撒尼雨·布兰登举过一个他亲身经历的例子:许多年前,一位叫洛蕾丝布的24岁的年轻妇女无意中读了他的一本书,找他来进行心理治疗。洛蕾丝一副天使般的面孔,可骂起街来却粗俗不堪,她曾吸毒、卖淫。布兰登写道:

温馨提示:

放弃,是对人生的透彻洞悉和睿智决断,是气质非凡的手笔。放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痛苦的过程。但是若从不放弃,妄想拥有一切,最终你将一无所有。她做的一切都使我讨厌,可我又喜欢她,不仅因为她的外表相当漂亮,而且因为我确信在堕落的表相下她是个出色的人。起初,我用催眠术使她回忆她在初中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她当时很聪明,但是不敢表现自己,怕引起同学的嫉妒。她在体育上比男孩强,招惹来一些人的讽刺挖苦,连她哥哥也怨恨她。我让她做真空练习,她哭泣着写了这样一段话:你信任我,你没有把我看成坏人!你使我感受到痛苦,也感受到了期望!你把我带到了真实的生活里,我恨你!

一年半后,洛蕾丝布考取洛杉矶大学学习写作。几年后成为一名记者,并结了婚。

10年后的一天,我和她在大街上邂逅相遇,我几乎认不出她了:衣着华丽,神态自若,生气勃勃,丝毫不见过去的创伤。寒暄后,她说:“你是没有把我当成坏人看待的那个人,你把我看做一个特殊的人,也使我自己看到了这一点。那时我非常恨你!承认我是谁,我到底是什么人,这是我一生中从未遇到的事。人们常说承认自己的缺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实承认自己的优点更是多么的难。”你站在一面穿衣镜前,观察自己的面孔和全身。你可能喜欢某些部分,而不喜欢某些部分。有些地方可能不怎么耐看,使你感到不安,如果你看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请你不要逃避,不要抵触,不要否认自己的容貌。这个时候你就需要放弃完美。有一个姑娘,不仅年轻漂亮,而且口才也很好。像她这样集各种优点于一身的未婚女子,追求者自然是相当多的。每当夜深人静时,她便把那些围着她转的小伙子们逐个排队比较,发现他们各有千秋,每个人都有令她动心之处,也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令她无法放弃,无法选择。就这样,她从一个不足20岁的青春少女变成了一个30出头的老姑娘,而那些追求过她的小伙子们耐不住苦苦等待,都找到了自己的妻子。这个姑娘的失策,就在于太过追求完美,没有学会放弃。

不会放弃,也就没有选择。如果当初她能够放弃,在众多的追求者中选择一位,就不会尝尽孤单的滋味。当她失去最佳的选择时机,选择余地就有限了。

上天给予我们每个人的都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但你必须学会放弃,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人生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只有放弃一部分,我们才会得到另外一部分;如果我们弃政而从商,到“海”里扑腾了,就得放弃机关优厚、舒适的工作条件;选择走进了婚姻“围城”,就得放弃单身时的逍遥洒脱、自由自在……要适应一种生活,就必然得放弃某些观念和欲望。放弃得当,我们才会解脱各种羁绊,打破各种禁锢,甩掉“包袱”,轻装前行,更快更好地进入“适应”的角色。

懂得放弃才有快乐,背着包袱走路总是十分地辛苦。

放弃意味着失去,放弃意味着付出,放弃体现着放弃者的精神境界。记得有位诗人曾说过:“要想采一束清新的鲜花,就得放弃城市的舒适;要想做一名登山健儿,就得放弃白嫩的肤色;要想穿越沙漠,就得放弃咖啡和可乐;要想拥有永远的掌声,就得放弃眼前的虚荣。”当鱼翅和熊掌不可兼得时,就得把放弃摆到桌面上斟酌一番。

所以,我们应该学会放弃,放弃会使我们显得豁达豪爽,放弃会使我们冷静主动,放弃会让我们变得更智慧和更有力量。

童话故事中的完美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可以追求生活中的美,但不能奢求完美,因此必须懂得放弃。就像弃学从商的比尔·盖茨,对于他来说,放弃了银子是为了得到金子和钻石,这就是放弃的艺术。

要想真正拥有幸福就必须要学会放弃完美,不求完美,因为我们的确不是完美无缺的。这是一个令人宽慰的事实,我们越是极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极早地向新的目标迈进,这是人生的真谛。